第189章 前期準備

大地主和士紳的利益,就算是皇上也要維持的,他們是維持社會統治的基礎,就算是幾百年之後,那些發展的很好的資本主義社會,也是如此,社會總是由頂尖階層的人來把握的,權力總是在少數人的手裡,社會的發展,產生的不同效果,無非是個人的覺醒,對權力加強了監督,人民羣衆的話語權漸漸的多起來了。

蘇天成做出來這些決定,包括查抄匡思明的府邸,都是經過了認真思考的,特別是下一步,從商業稅上面做文章,更是需要營造良好的環境。

江寧縣有大大小小兩千多家商鋪,全年的賦稅,才一萬三千兩銀子,其中鹽課八千兩,海關稅四千兩,真正的商稅才一千兩,這和沒有賦稅有什麼區別啊,說起來是笑話了。

江寧縣的情況,與其他地方,沒有多大的區別,堂堂的京畿縣江寧縣,居然養活不了收稅的人。這些負責收稅的人,沒有正式的編制,因爲賦稅太低,拿不到俸祿,無法養家餬口,只能是散夥,國家到了這個份上,難怪要滅亡了。

所有人的眼光,都集中到了田賦的上面,這是一種很奇怪的現象,與經濟發展規律背道而馳的情況,真正賺錢的商業領域,受不到重視,卻老是在農民的頭上打主意。

從商稅上面來突破,也是需要有着堅實的基礎,做好充分的準備之後,纔有可能動手的。簡單的說,就是加強商品流通。擴大內需,讓商賈能夠賺到更多的銀子,他們纔會心甘情願的繳納賦稅,否則,江寧縣增加了商稅,人家可以搬走,不再你這裡做生意了。

前面商議的,給縣衙官吏增加常例銀子。就是一種明確的舉措,大家有銀子了,有了購買力,能夠買下諸多的物品,商賈纔有銀子賺,才能夠上繳更多的賦稅。

縣衙的官吏增加常例銀子,可以促進消費。但這不是重點,最大的方面,還是要讓老百姓富裕起來,他們的手裡有銀子了,參與了消費,江寧縣就能夠以火箭的速度。往前發展了。

商業流通需要平衡,一旦江寧縣的商貿發展,進入了良性的軌道,迸發出來的巨大能量,會震驚整個的大明。當然,這需要時間。

宋思軍來到縣衙。

他已經是這裡的常客了。匡思明被抄家之後,餘下的十六戶鹽商,每家拿出來百萬兩的銀子,幾乎都是傷了元氣,接下來的時間裡面,趕忙做了幾單的生意,才慢慢的復甦過來,不過現在做生意,有了很大的好處了,那就是少了諸多的騷擾,縣衙也不過問了,包括軍械方面的交易,這其實是最爲賺錢的事情。

到了這個時候,宋思軍已經明白了,知縣大人的做法,明顯是殺雞儆猴。

匡思明遺留下來的市場,也讓諸多的鹽商嚐到了甜頭,特別是朵甘都司一帶,鹽價高的驚人,這一塊,以前是匡思明獨霸的。

總之一句話,按照目前的勢頭髮展下去,短時間之內,鹽商能夠很快的恢復元氣,比過去賺更多的銀子,每年上繳縣衙十萬兩的捐銀,也不算什麼了。

與蘇天成接觸的次數多了一些,宋思軍的感受也不同了,他發現,蘇天成是很爽快的人,更確切的說,是講道理的人,而且熟悉商賈之事,每次和自己交談的時候,都能夠準確的分析其中的利弊,特別是建議自己到朵甘都司去交易的時候,順帶一些絲綢製品,讓諸多的鹽商,賺足了銀子。

慢慢的,諸多的鹽商也知道了,只要他們按照縣衙的要求去做,絕不會有什麼問題的,不必擔心無事生非的局面。

“草民拜見大人。”

“宋老闆,不要如此的客套了,我們都是老熟人了,今日找你來,是有事情求你的。”

“大人有何吩咐,草民盡心竭力去做。”

“還是老話題,這一次,要找你們鹽商借銀子,十六家鹽商,每家鹽商借給縣衙一萬兩白銀,一共是十六萬兩,縣衙出具借據,按照月份,支付利息,臘月的時候歸還,時間是兩個月左右,這可能給你們增加了負擔,可縣衙也是沒有辦法啊。”

宋思軍迅速琢磨了一下,每家一萬兩的白銀,不是天大的難題,完全可以承受的,只是縣衙借的銀子,到底是借還是要啊。

“大人,這件事情,草民迅速去辦理,明日就可以辦妥的,這十六萬兩白銀,就算是鹽商捐給縣衙的,萬萬不要利息的。”

“呵呵,宋老闆,你還是不相信我啊,借的就是借的,肯定是要歸還的,縣衙最近要做很多的事情,急需開支白銀,故而找到你們鹽商了,人無信不立,這次縣衙開具正式的借據,而且要蓋上縣衙的大印,寫清楚事由。”

宋思軍看着蘇天成,感覺到不可思議,縣衙開具借據,就算是不錯了,而且還要蓋上縣衙的大印,那就是真的要歸還了,須知蓋着縣衙大印的借據,就是明明白白的欠條了,如果縣衙不歸還,就是拿到京城去,也是有道理的。

“宋老闆,上次說到的駿馬的事宜,你可不要忘記了,臘月是生意最好的時候,你們下一次的交易,想辦法購回駿馬,縣衙按照每匹駿馬五十兩銀子的價格,全部收購,這可以令你們賺到不少的銀子啊。”

“大人,草民不敢要這麼高的價格,上次到朵甘都司去,接觸了一下,那裡的人,對絲綢非常有興趣,願意用駿馬來交換,駿馬的價格,其實不高的,待到草民回去覈算之後,報出來價格,草民萬萬不敢賺縣衙的銀子。”

“宋老闆,就是這個價格了,說起來縣衙還佔便宜了,縣衙和你們鹽商之間,也是做生意啊,一個願買,一個願賣,下一步,縣衙還要找到你們,採購必要的軍械,只是這樣的事情,需要嚴格保密的。”

宋思軍的身體搖晃了一下,差點以爲自己聽錯了。

“宋老闆,商賈之事,我們討論很多了,做生意需要有市場,你的東西能夠賣出去,才能夠賺到銀子,縣衙需要的物品,一樣是要購買的,原則上按照市場價格,只有你們賺錢了,才能夠上繳賦稅,或者說給縣衙捐銀子啊,若是縣衙總是想着盤剝你們,你們山窮水盡了,縣衙也就沒有任何的收入來源了,這殺雞取卵的事情,我可不會做啊。”

“大人高瞻遠矚,草民佩服之極,十六萬銀子,明日就可以備齊,至於說駿馬的事宜,明日交易隊伍就出發了,預計正月回到江寧縣的,若是大人急需駿馬,草民可要求部分鹽丁,臘月回到江寧縣的。”

“這就沒有必要了,你們安心做生意,什麼時候回來,縣衙什麼時候和你們做交易。”

說完正事,蘇天成慢慢開口,說到鹽丁的事情了。

“宋老闆,巡檢司的兩千鹽丁,已經成爲正式的軍士了,一應的開銷,就應該是縣衙負責了,從下個月開始,你不需要給他們支付報酬了,以前你出了銀子,縣衙記住了,我也記住了。”

宋思軍回去之後,迅速召集了鹽商。

縣衙借銀子的事情,大家也是有着疑慮的,到底是借還是要,誰都不敢保證,雖然說知縣大人說了,縣衙開具借據。

宋思軍說知縣大人在借據上加蓋縣衙的大印,所有人都吃驚了,這就是明確的借據了,肯定是要歸還的,縣衙蓋上了大印,表示是官府的行爲,若是有誰敢於賴賬,只要手持借據,到應天府去告狀,知縣都是吃不了兜着走的,嚴重的情況下,知縣甚至會掉烏紗帽的。

大家的意見,堅決不要利息,不過是兩個月不到的時間,臘月就要歸還的,若是要了利息,今後說出去,名聲不好聽。

商議之後,大家都回去準備了,每家拿出來一萬兩的白銀,問題不是太大,加之這次做絲綢生意,所有鹽商都賺到不少銀子了。

翌日,辰時。

早堂剛剛結束,衙役進來稟報,說是宋思軍帶着一些鹽商,已經在縣衙門口等候了。

十六萬兩的白銀入庫了,王大治帶着知縣的大印,跟隨蘇平陽來到了戶房,早堂已經商議了借銀子的事情,大家不會有什麼異議,這些天,蘇天成做出來的決定,都是驚世駭俗的,大家已經習慣了。

每一家的鹽商,都拿到了借據,上面明明白白蓋着縣衙的大印,只是開具借據的時候,宋思軍和衆多鹽商堅持,絕不要利息,蘇平陽也就順水推舟,沒有寫到利息的事情,能夠爲縣衙省一些,就省一些的。

十六萬白銀入庫,縣衙的官吏都看見了,他們想到了常例銀子的事情,有了這些白銀,豈不是說,常例銀子有了充足的保證了,一時間,縣衙官吏的勁頭高漲,辦事情也是盡心盡力了,這可不敢開玩笑,盧天明大人已經說了,常例銀子不會少,但不辦事的吏員,縣衙是堅決要開革的。

第974章 精心的準備第935章 具體的要求第926章 宋思軍的擔憂第815章 登州的佈置第304章 江寧縣的熱鬧第1234章 閻應元的機智第842章 不同的要求(2)第659章 城內廝殺第211章 江寧營第569章 初步謀劃(1)第1072章 遼東決戰(14)第1062章 遼東決戰(4)第982章 臺灣區劃第817章 爭執第1257章 史無前例第1170章 守株待兔第49章 春耕時節第886章 濟爾哈朗的選擇(1)第744章 漢八旗的影響(4)第775章 海戰(5)第627章 祖大壽的急迫第491章 臨時調整第262章 真實的朱由檢第633章 不能好高騖遠第590章 不僅僅是巧合第18章 詳細的計劃第231章 大婚第747章 引發震動的聖旨(2)第255章 預料之外第1011章 部署的對比第497章 內訌(2)第8章 交易第324章 緊急軍情第304章 江寧縣的熱鬧第1003章 營造氛圍第595章 羅汝才的打算第242章 必須堅持的底線第419章 賀瘋子第1215章 滄州血戰(9)第992章 未雨綢繆的準備第770章 防備水鬼第409章 以身作則第903章 代善的思慮第1082章 暗戰(3)第719章 精準的分析(2)第767章 波動第592章 朱慈烺的固執第953章 進攻的前奏第473章 火速進京第474章 攻堅之戰(1)第703章 遠見第217章 範景文的召見第634章 難辨真假第454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358章 各人去向第988章 當機立斷第1264章 祭天祭地儀式(4)第20章 雪中送炭第646章 夜襲(1)第472章 重要的建議第506章 明確要求(2)第746章 引起震動的聖旨(1)第1137章 果斷的戰鬥(3)第1299章 尊嚴之戰(18)第715章 心有些涼第972章 草原的變化第1153章 決戰部署(1)第668章 大膽的推薦第431章 吾家有女第1181章 強將手下無弱兵(1)第1303章 尊嚴之戰(22)第715章 心有些涼第1141章 如何的抓住機會第144章 戰果第336章 血色殘陽(1)第178章 可惜我不怕(1)第862章 雙重打擊第1106章 自作孽(2)第947章 原形畢露第1065章 決戰遼東(7)第1008章 棋逢對手(3)第258章 暗中的較量第522章 千鈞一髮(1)第707章 孫承宗的努力(1)第1096章 口服心服(2)第745章 蘇天成的分析第27章 聲譽和反響第977章 收復臺灣(2)第122章 眉姑娘第191章 兩邊都要兼顧第638章 嶽託的精明第555章 流民的警示第951章 不對等的碰撞第200章 臨行準備第1117章 硬骨頭(2)第1206章 不謀而合第1118章 硬骨頭(3)第400章 弘農衛的異動第608章 盛況空前第31章 我相信事實
第974章 精心的準備第935章 具體的要求第926章 宋思軍的擔憂第815章 登州的佈置第304章 江寧縣的熱鬧第1234章 閻應元的機智第842章 不同的要求(2)第659章 城內廝殺第211章 江寧營第569章 初步謀劃(1)第1072章 遼東決戰(14)第1062章 遼東決戰(4)第982章 臺灣區劃第817章 爭執第1257章 史無前例第1170章 守株待兔第49章 春耕時節第886章 濟爾哈朗的選擇(1)第744章 漢八旗的影響(4)第775章 海戰(5)第627章 祖大壽的急迫第491章 臨時調整第262章 真實的朱由檢第633章 不能好高騖遠第590章 不僅僅是巧合第18章 詳細的計劃第231章 大婚第747章 引發震動的聖旨(2)第255章 預料之外第1011章 部署的對比第497章 內訌(2)第8章 交易第324章 緊急軍情第304章 江寧縣的熱鬧第1003章 營造氛圍第595章 羅汝才的打算第242章 必須堅持的底線第419章 賀瘋子第1215章 滄州血戰(9)第992章 未雨綢繆的準備第770章 防備水鬼第409章 以身作則第903章 代善的思慮第1082章 暗戰(3)第719章 精準的分析(2)第767章 波動第592章 朱慈烺的固執第953章 進攻的前奏第473章 火速進京第474章 攻堅之戰(1)第703章 遠見第217章 範景文的召見第634章 難辨真假第454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358章 各人去向第988章 當機立斷第1264章 祭天祭地儀式(4)第20章 雪中送炭第646章 夜襲(1)第472章 重要的建議第506章 明確要求(2)第746章 引起震動的聖旨(1)第1137章 果斷的戰鬥(3)第1299章 尊嚴之戰(18)第715章 心有些涼第972章 草原的變化第1153章 決戰部署(1)第668章 大膽的推薦第431章 吾家有女第1181章 強將手下無弱兵(1)第1303章 尊嚴之戰(22)第715章 心有些涼第1141章 如何的抓住機會第144章 戰果第336章 血色殘陽(1)第178章 可惜我不怕(1)第862章 雙重打擊第1106章 自作孽(2)第947章 原形畢露第1065章 決戰遼東(7)第1008章 棋逢對手(3)第258章 暗中的較量第522章 千鈞一髮(1)第707章 孫承宗的努力(1)第1096章 口服心服(2)第745章 蘇天成的分析第27章 聲譽和反響第977章 收復臺灣(2)第122章 眉姑娘第191章 兩邊都要兼顧第638章 嶽託的精明第555章 流民的警示第951章 不對等的碰撞第200章 臨行準備第1117章 硬骨頭(2)第1206章 不謀而合第1118章 硬骨頭(3)第400章 弘農衛的異動第608章 盛況空前第31章 我相信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