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節 該當如何是好

濟州處於四河交界之處,其域內一條泗水、一條汶水、一條沂水,另外還有一條叫做濟州河的運河。河水密集,交錯橫行,不利大規模的行軍。並且,在這塊脖頸區域的上邊,是東平路。東平多山。在其下,則是兩個大湖,一個山陽湖,一個微山湖,佔地數百里長。

兗州在其東北面,如同一個瓶塞,打開瓶塞之後,濟州這個四通八達的水系,將任由宋軍驅馳。

但兗州這個瓶塞不好拔,它和泰安交界的地方便好比是一個井口,長度約有二百多裡,寬則有幾十裡。

兗州天下名城,是個大府,城池堅固、糧草充足,如果要攻堅,沒有個兩三萬人難以拿下。現在山東安撫司下轄七個團練司,還有同等數量的動員保甲兵爲輔助,兵精糧足,但即使動用兩三萬人,也斷難在短日內克城。

而河南山東,地處中原四戰之地,無論南北方面,都有十餘萬金兵。在兗州遷延日久,難免生變。

石秀探明兗州邊上一條小道,給了宋軍另一種思路,先剪掉兗州周邊小城,將兗州變成一座孤城,再看金兵的應對。

吳革親率齊州、登州、萊州三團練司,進逼兗州城下,而青州、淄州、密州三團練司則橫掃魯中,下泗水,滅汶上,又從汶上直撲濟州,以斷兗州的後路。

旬日之內,連破十縣,只剩下濟州、兗州兩座大城未下,兗州危在旦夕。柴進迫不得已,派出信使,前往淮南求救。

淮南的完顏訛裡朵收到求救信的時候,正在圍攻廬州,他一見到兗州來信,不由得扶額長嘆:“機會已失,淮南難取矣。”

如果濟州——兗州丟失,那麼山東與河南的宋軍就連成一片,金兵只能從洛陽繞個大圈獲得補給。完顏訛裡朵想到這,又有些暗叫僥倖:“宋軍若是故意留着兗州這條通道,待我大金缺糧之時,再行截斷,那就更是歹毒。”

完顏訛裡朵現下是進退兩難,而廬州知州、兼淮南西路安撫使仇悆正在擺脫險境。

兩三個月以來,劉光世江東、淮西路宣撫司的急件不絕於道,其內容無非是命令他焚燒積聚,放棄廬州。按照宋朝官制,淮西安撫使本應全權負責本路的防務;但因爲在非常形勢下,仇悆之上,又有了劉光世作爲上級。仇悆拒絕執行劉光世的錯誤軍令。

最後,劉光世派統制張琦帶領幾千兵士前來廬州城,企圖以武力劫持仇悆,脅迫他帶頭逃跑。仇悆大怒,說:“若輩無守土責,吾當以死殉國!寇未至而逃,人何賴焉!”

張琦只好一走了之。仇悆召募廬州和壽州守軍幾百人,加上二千鄉兵,幾次打退來犯之敵。五月底,劉麟又增兵攻打廬州,完顏兀朮(宗弼)親自爲後繼,形勢 危急。仇悆自認爲只能實踐殉國的諾言了。

徐慶和牛皋率領部伍及時趕到廬州,使仇悆喜出望外。岳家軍匆忙吃完午飯,留下一部分人守城,一部分人在城南紮營,其餘緊急出城迎敵。牛皋命令部兵展開“嶽”字旗和“精忠岳飛”旗示敵,五千敵騎大爲驚愕,他們料想不到會在此地出現岳家軍。

不足二千的宋方騎兵展開隊形,以少擊衆,與敵軍短兵相接,前後交鋒三個回合,所向披靡。但金、齊聯軍也迭退更進,沒有潰散。突然,徐慶墜下馬來,敵騎一擁而上,企圖活捉或殺害他。

牛皋眼明馬疾,搶先趕到,將徐慶扶掖上馬,連殺幾個敵人。他脫去頭鍪,大聲呼喝:“我牛皋也,嘗四敗兀朮,可來決死!”

牛皋舞矟直貫敵陣。岳家軍的騎士形成一股不可阻擋的鐵流,將敵軍衝得七零八落,潰不成軍。戰鬥從申時打到酉時,斬殺敵人一批將領,活捉八十多名敵軍,奪得八十多匹戰馬。徐慶和牛皋率軍追奔三十多宋裡,才收兵回城。

仇悆讚歎岳家軍驍勇善戰,寫信向岳飛致謝,信中特別表彰了牛皋的功勞。岳飛卻偏信徐慶,在上報朝廷的五百四十六名立功官兵中,將徐慶列爲奇功。

在徐慶和牛皋軍立功之翌日,岳飛親統大軍來到廬州,再次擊破敵軍。

金兵和籤軍既無力渡江,又敗衄於廬州,沿着運河通往河北的補給道路又被宋軍所斷,只能殺馬作食。漢族的籤軍極爲憤恨,有的甚至向宋軍遞送匿名信件,說衆人被驅逼到如此地步,如果渡江,一定活捉酋領們獻給南朝。即使女真軍也叫苦連天。

於是完顏訛裡朵和完顏兀朮再也不敢停留,慌忙撤兵。劉麟接到金軍的命令,立即拋棄全部輜重,晝夜兼程,一口氣逃奔二百餘里。

淮南的金兵潰退了,兗州和濟州左近的金兵無法堅持,只得向吳革投降,柴進化裝逃跑。這樣,汴梁宋軍趁勢南下,直抵徐州,與南宋小朝廷的勢力範圍直接接壤了。

“陛下,岳飛向汴梁上表了,該當如何處置?”在康德帝趙構的宮殿中,汪伯彥、黃潛善、秦檜、韓肖胄等一干重臣商議突變的形勢。

汴梁早已下旨,宣佈趙構爲叛逆,只是路途上爲金人所阻隔,趙構才能裝作沒有收到聖旨。而已韓肖胄爲首的從北方逃難來又在江南置產的豪強們,爲了能保住自己在江南強佔的產業,纔打馬虎眼兒,也裝作不知道汴梁的聖旨。

但淮南金兵已退,汴梁與杭州之間,再無金兵阻隔,若是汴梁朝廷派下一介使臣,捉拿趙構,趙構真沒有信心身邊這幫大臣會跟着自己造反。

該當如何是好?

除了距離的阻隔,趙構能採取的對策,無非文武兩途而已。

依仗文官的方式,便是大家引經據典,鬥法統。帝位順着道君皇帝趙佶排下來,論證趙構纔是皇位的正統繼承人,汴梁的是僞帝。

依仗武官,便是阻斷道路,或者明火執仗,或者陽奉陰違,興兵抗旨。

但現在,江北三大將中,最能打的岳飛向汴梁上表了。

第八十三節 僞詔第八十二節 救魏第二十六節 突圍第二十節 汾州城下第三十一節 相州第八十二節 救魏第一百八十節 歷史上留下名字第六節 成軍第十四節 灤州第三十一節 前陣第四十一節 船料場第一百七十節 河北獨安第十七節 京東東路第一百零九節 過趙第九節 阻擊第九十六節 折衝第五十五節 混亂第二節 大名第四十四節 納頭便拜第十六節 爭嫡第三節 廝殺第四十六節 飛票第一百六十六節 死戰!保家!第兩百一十七節 內亂第九十七節 合不勒第八十九節 趙構第五十五節 混亂第七十五節 張憲第八十四節 分裂第二百四十九節 路線第十六節 平州第二百四十節 道心叵測第三十六節 偃旗息鼓第一百節 解難第五十節 青眼虎第一百三十九節 鄧州第一百三十九節 鄧州第四十七節 阻截第十三節 張灝第十八節 穿越者的弱點第六十八節 軍紀第九十八節 內訌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五節 求情第五十五節 老虎第四節 村落第四十七節 司農寺第一百八十節 歷史上留下名字第五十五節 老虎第二百二十七節 冒險第三節 真相第二百四十五節 入甕第一百九十二節 耳光第一百三十九節 鄧州第一百三十一節 阻止杜充的方法第一百九十一節 迴鑾第四十六節 旋風第一百五十八節 受困第二百五十三節 勇者第二節 踹營第一百七十節 河北獨安第七節 馬場第二百三十四節 得計第二百一十六節 嫁妹第二百五十節 半年以來的江南第三十八章 跑腿第三節 郭永第一百九十三節 歷史的慣性第二百二十二節 河東開局第十二節 戰長安(四)第一百四十節 出發第二百四十二節 完敗第二十四節 開戰第九十三節 不利第十六節 爭嫡第四十二節 騎戰第一百四十節 分道第二十二節 鄭偉第一百二十四節 鐵軍第八十四節 援魏第二百四十九節 路線第二百二十四節 張浚第一百八十九節 密謀第一百二十二節 樂陵第四十三節 風林火山第二十七節 家破第二節 圍解第八十二節 堡壘第七十二節 劉汲第一百七十五節 設計第六十一節 飛狐陘第八十節 單騎第十五節 盧龍第十八節 宋第一百五十九節 候援第一百節 解難第一百八十九節 報信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九節 皇帝失蹤了第一百三十七節 趙諶的權術第一百三十節 春汛第三十七節 鄜延三軍
第八十三節 僞詔第八十二節 救魏第二十六節 突圍第二十節 汾州城下第三十一節 相州第八十二節 救魏第一百八十節 歷史上留下名字第六節 成軍第十四節 灤州第三十一節 前陣第四十一節 船料場第一百七十節 河北獨安第十七節 京東東路第一百零九節 過趙第九節 阻擊第九十六節 折衝第五十五節 混亂第二節 大名第四十四節 納頭便拜第十六節 爭嫡第三節 廝殺第四十六節 飛票第一百六十六節 死戰!保家!第兩百一十七節 內亂第九十七節 合不勒第八十九節 趙構第五十五節 混亂第七十五節 張憲第八十四節 分裂第二百四十九節 路線第十六節 平州第二百四十節 道心叵測第三十六節 偃旗息鼓第一百節 解難第五十節 青眼虎第一百三十九節 鄧州第一百三十九節 鄧州第四十七節 阻截第十三節 張灝第十八節 穿越者的弱點第六十八節 軍紀第九十八節 內訌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五節 求情第五十五節 老虎第四節 村落第四十七節 司農寺第一百八十節 歷史上留下名字第五十五節 老虎第二百二十七節 冒險第三節 真相第二百四十五節 入甕第一百九十二節 耳光第一百三十九節 鄧州第一百三十一節 阻止杜充的方法第一百九十一節 迴鑾第四十六節 旋風第一百五十八節 受困第二百五十三節 勇者第二節 踹營第一百七十節 河北獨安第七節 馬場第二百三十四節 得計第二百一十六節 嫁妹第二百五十節 半年以來的江南第三十八章 跑腿第三節 郭永第一百九十三節 歷史的慣性第二百二十二節 河東開局第十二節 戰長安(四)第一百四十節 出發第二百四十二節 完敗第二十四節 開戰第九十三節 不利第十六節 爭嫡第四十二節 騎戰第一百四十節 分道第二十二節 鄭偉第一百二十四節 鐵軍第八十四節 援魏第二百四十九節 路線第二百二十四節 張浚第一百八十九節 密謀第一百二十二節 樂陵第四十三節 風林火山第二十七節 家破第二節 圍解第八十二節 堡壘第七十二節 劉汲第一百七十五節 設計第六十一節 飛狐陘第八十節 單騎第十五節 盧龍第十八節 宋第一百五十九節 候援第一百節 解難第一百八十九節 報信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九節 皇帝失蹤了第一百三十七節 趙諶的權術第一百三十節 春汛第三十七節 鄜延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