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節 流落

五更天的時候,李福來報,看見遠處點點火光,是火把。只有軍隊會打起這麼多火把。銀槍班是皇帝的儀仗隊,李福一身銀甲在夜間閃閃發亮。

呼延庚下令:“走,馬上走。”一炷香時間,大家都結束停當,朱皇后也一瘸一拐的從民居中出來了。她平時騎馬,興致所到,兜兩圈就罷;今日長途跋涉,急行軍,硬邦邦的馬鞍磨得她大腿內側嬌嫩的肌膚生疼,想來已經磨傷了。她裹着幾個侍衛讓給她的披風。李福趴下給她做人凳,幫助她上了馬。這一次,太子由盧萬抱着。

衆人沒什麼廢話,呼延庚一聲令下,衆人便出發了。還是在前後左右各放出兩匹探馬。

天色慢慢亮了起來,這支隊伍是往西走的,呼延庚暗自感覺有點往南方偏了,手上沒有司南,只能看正在升起的太陽判斷。

過不了多久,前方探馬來報,有一隊金兵在前方停駐。呼延庚道:“右轉,向北。”過了一會,北面來報,也有金兵停駐。

“想來這裡是咽喉之地,金賊在此設卡,守株待兔。”既然是設卡的,那就不能強衝了,那樣只會召來大隊金兵。

這時,後面的兩騎探馬也追了上來,“昨晚打火把的那隊金兵還跟在後面。”

“向南,全體向南。”眼下真是一息都不能耽擱,全隊向南,跑出十幾裡地,前方探馬來報:“有一隊金兵,排開了橫隊,慢慢向北搜尋。”這下四面都被人圍住了。

“南面的金兵有多少人?”

“好似一個謀克。”

“都是女真人嗎,有沒有漢兵?”

“有契丹的衣甲。還有徒步的兵卒。”

想想也是,金兵不會把純女真的謀克拿來做這樣的辛苦活,皇帝和太上皇反正已被他們拿住了。

“全體向南,殺過去。”

呼延庚這一隊全部加起來大約七十餘人,都是騎兵,對方還有步卒,只要一衝而過,對方未必跟得上。三名將領的分工是,呼延庚指揮全軍,負責拼殺突破,李福保護朱皇后,盧萬保護太子。

呼延庚帶了幾個箭術好的,爲第一陣。一會兒,就見到正在搜尋的金兵了,呼延庚看準他們的蒲裡衍,五十步外,就是兩箭過去,對方一撥一躲,都逃過了。但呼延庚也到了跟前,挺槍直刺,臂力加上戰馬的衝力,對方用力架開,只怕胳膊已經麻了。呼延庚銀鐗已到,一鐗就把這蒲裡衍打下馬來。

跟隨呼延庚的騎兵都急衝而過,順手斬倒或刺倒了幾個金兵。

李福帶着朱皇后也衝了過來,可就在這時,突然聽見盧萬一聲怒喝,他的戰馬在急速衝刺時被撓勾絆住,一條馬腿登時廢了。盧萬和他懷裡的太子都摔了下來,這時金兵已經圍過來了。盧萬站起身來,把長槍丟在地上。左手抱着太子,右手抽出腰刀與金兵搏殺。他砍倒了最近的一名金兵,兩杆長槍一前一後刺來,盧萬揮刀擋開刺向太子的長槍,自己卻身中一槍,血流如注。

盧萬發出撕心裂肺的大喊,彷彿掉在陷阱裡不得脫身的老虎。這時,呼延庚已經率隊殺了回來。盧萬照着呼延庚將太子扔過去,呼延庚用鐵槍凌空一挑,太子的衣襟就掛在了槍頭上,朱皇后發出一聲驚呼,隨即捂住自己的嘴。

呼延庚左手抱住太子,將長槍掛在得勝鉤上,右手舉起銀鐗向盧萬揮了揮,盧萬已經倒在了地上。呼延庚調轉馬頭,帶着騎兵向南殺,與李福匯合。衆金兵失了頭領,小追了一陣,就放棄了。

呼延庚道:“定會有大隊追來,向南。”於是衆人馬不停蹄繼續往南,到中午停下吃了點東西,歇了些馬力。然後繼續南行。

晚間,衆人到了一個鎮子上,呼延庚讓朱皇后等在鎮子外,自帶十餘騎進鎮查探,發現鎮子中的房屋都被大火燒過了,一片廢墟,廢墟上只有些年老體弱的乞丐。呼延庚跳下馬,來到一個乞丐面前,問:“老丈,這裡是什麼地方?”

老人看到他的盔甲,好一會兒才說:“你是哪一邊的軍漢。”

“灑家是朝廷的軍隊,嗯,大宋的軍隊。”

“這裡叫朱家曲鎮。”

“老丈可知這裡是怎麼回事,金賊來劫掠過了?”

老人要說話,卻緊緊的要住嘴脣,眼睛裡慢慢涌出淚水來:“他們當然來過了,他們四下放火……”史載“金人擄掠,先以火燒民居,驅民於空曠之地,取一人釘於木杆上,剖心取肺,食之。觀者無不心膽俱裂……”於是老老實實上交財物,隨後金兵將壯年男女全部掠走。

老者慢慢的說,自己的兒子、兒媳被抓走,孫子被長槍挑死,語氣平靜,像說一件與自己無關的事,眼淚順着臉部留下來,和鼻涕混到一起,老者口中含了眼淚,講話有些含混不清了:“將軍,這裡往北走是尉氏,往西走是新鄭,往南走是潁昌。”

呼延庚從把身上所有的銅錢都掏出來,要交給老者,老者不要。呼延庚又從懷中取出乾糧遞給他。老者還是不要:“你是軍將,多吃一口,就多一分力氣殺敵。我也不想活了,吃東西也沒有什麼用。”

看到胡延庚執意要謝謝他,老者道:“你若有心,再路過這裡的時候,便給我送一個索虜的人頭,算是我殺的。”

呼延庚回去,帶着朱皇后等人到了一處燒焦的矮牆下避風。朱皇后在李福的護衛下在城中走了走,她也沒帶多少現錢,只是把隨身首飾取出,要交給路邊的乞丐們,也讓侍衛向乞丐們分發乾糧。李福攔住她:“夫人,還不知道要逃幾天,給了他們,我們連逃命的力氣都沒了。”

見李福把乾糧袋收起來,乞丐們便圍過來搶糧食,李福大急,一下子把腰刀拔出來了。

這時,呼延庚見過的那個老者也站在一邊,止住大家:“就算吃了這一頓,也不過多活一天,糧食給這些軍爺吃掉,他們能幫咱麼報仇。”

“我也知道啊,可肚子疼得難受啊。”

“那便抓些老鼠來吃,都來,我們去抓老鼠。”老者在鎮中威望甚高,衆乞丐都跟着老者離去了,把首飾也放在地下,對他們來說,不能吃的東西根本沒什麼意義。

朱皇后回到矮牆邊上,呼延庚說:“馬料還夠明日一頓。今天先好好歇息,明日向北強衝,但願老天保佑。”

第二天,呼延庚帶領衆人出發,向北往尉氏。爲了保存馬力,必要時可以衝鋒,衆人都是緩轡而行。

寒風凜冽,朱皇后與呼延庚並馬而行,太子坐在呼延庚馬前,用褡褳系在呼延庚身上。皇后凍得聲音已經變了形:“呼延將軍,昨日本宮在城中見到的百姓,甚是可憐,不知道他們捱得過幾日。”

“他們若是捱得過這個冬天的壯年,早已被金賊抓走做了壯丁,填在汴梁城下了。”

“本宮在宮中,也聽到些傳言,都道六賊作亂,天子……上天才降下這場災禍來。”六賊指蔡京、童貫等六人。朱皇后的話沒有說全,市井中流傳的全文是“六賊作亂,天子失德”。

朱皇后接着說:“若說官家錯用了奸臣,上天要降災禍到官家身上,那也無話可說。”她看了看自己的孩子,“只盼着他受了這些苦楚,知道祖宗的基業來之不易。”

呼延庚接口道:“漢文帝幼年養在民間,終有文景之治。”

朱皇后看了呼延庚一眼,想不到這武夫還知史,不過知道文景之治也不奇怪。

呼延庚接着說:“漢宣帝在襁褓之中也遭遇牢獄之災,養在三輔,多知民間疾苦,登基後不僅以王霸之道振興國家,而且使烏孫臣服,大破匈奴,呼韓邪來朝,致支單于遠遁,設西域都護府,拓地萬里。可見孟子所謂‘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其言不虛。”

呼延庚這段話半文半白,本來是拿不上臺面的。但其中的意思,是將朱皇后的兒子比作漢宣帝,又是史實,又是孟子,在這落魄的時刻,朱皇后真是太受用了。她微微一帶馬,和呼延庚靠近了些,伸手勉強夠着自己的孩子,拍了拍,輕聲道:“到時麒麟閣上,必有呼延將軍之名。”麒麟閣是漢宣帝爲功臣所立,內有霍光趙充國等十一功臣。

朱皇后是夠着自己孩子,馬匹顛婆,她不由得身體一歪,險些掉下馬來,呼延庚眼疾手快,托住她的腋下,將她扶穩。呼延庚帶着握槍的皮甲手套,沒有感覺到碰着什麼了。朱皇后白了他一眼,但隔着黑紗,呼延庚也沒有看見。

衆人往北行了半日,前方探馬來報,尉氏已被金兵佔領。呼延庚到尉氏補充糧食馬料的想法破滅了。於是他帶領衆人往西北方向走,繞過尉氏,繼續向北。走了幾裡地之後,後方的探馬來報,尉氏有騎兵出來巡邏,向着這邊來了。

呼延庚招呼衆人,趕快走。這時,見到後方大約五里的距離,塵頭大起。

求紅票、月票、收藏

第三十七節 明志第十節 姻緣第九十三節 勸說第七十八節 新留守第九節 紅巾第二節 踹營第一百六十一節 處置第三十七節 明志第三十一節 前陣第四十六節 旋風第一百七十節 河北獨安第三十四節 結陣第一百五十七節 八公山第二百四十一節 南返第五十二節 和戎論第十五節 夜驚第四十七節 陛見第一百三十七節 趙諶的權術第一百九十節 龍威第一百五十五節 壽春第八十二節 廢立第二十五節 佈道第一百四十三節 回汴第二百一十三節 新京報第八節 激進第八節 金慄山第十四節 灤州第一節 平陽之圍第一百五十三節 暴雨第一百六十九節 遍地烽火第二百六十節 黃袍第一百五十節 襄陽第三十節 龍崗第九十五節 參劾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零二節 豪強第二百四十九節 路線第二百五十六節 汴梁再告急第四十五節 文鬥第二十一節 梁山第一百八十八節 太皇太后第五十六節 兌賞第四十七節 司農寺第五十三節 戰功第八十節 劉彥宗三策第七十二節 劉汲第四十一節 船料場第一百九十三節 歷史的慣性第十六節 爭嫡第二十一節 張橫第一百零三節 理順第六十四節 聯姻第兩百一十七節 內亂第二百二十二節 河東開局第一百五十一節 淝水第九十八節 內訌第四節 體系第五十一節 劉光國第七十八節 救駕第十八節 守營第四十九節 邀擊第二百三十八節 義無反顧第八節 突圍第六十四節 巡城第四十六節 旋風第二百四十節 道心叵測第七十三節 小戰第八十九節 恨嫁第七十八節 救駕第一百九十節 龍威第一百一十七節 斷我一臂第八十五節 根括第一百五十九節 候援第兩百一十八節 平亂第十三節 張灝第一百九十節 龍威第二十節 驚雷第三十八節 名正第二百二十八節 惑敵第四十一節 六路第二百二十八節 惑敵第一百一十四節 苦難行軍第一百一十二節 縱馬公堂第一百零四節 徹查第一百六十九節 遍地烽火第七十二節 編戶第一百四十四節 信譽第九十二節 蕭牆第一百一十節 偷閒第九十八節 改元第二節 踹營第一百八十八節 夢兆第八十九節 恨嫁第四十八節 宴請第六十四節 聯姻第四十九節 邀擊第一百六十九節 遍地烽火第十八節 宋第七十三節 小戰第八十一節 劫道第一百零二節 書到用時方恨少
第三十七節 明志第十節 姻緣第九十三節 勸說第七十八節 新留守第九節 紅巾第二節 踹營第一百六十一節 處置第三十七節 明志第三十一節 前陣第四十六節 旋風第一百七十節 河北獨安第三十四節 結陣第一百五十七節 八公山第二百四十一節 南返第五十二節 和戎論第十五節 夜驚第四十七節 陛見第一百三十七節 趙諶的權術第一百九十節 龍威第一百五十五節 壽春第八十二節 廢立第二十五節 佈道第一百四十三節 回汴第二百一十三節 新京報第八節 激進第八節 金慄山第十四節 灤州第一節 平陽之圍第一百五十三節 暴雨第一百六十九節 遍地烽火第二百六十節 黃袍第一百五十節 襄陽第三十節 龍崗第九十五節 參劾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零二節 豪強第二百四十九節 路線第二百五十六節 汴梁再告急第四十五節 文鬥第二十一節 梁山第一百八十八節 太皇太后第五十六節 兌賞第四十七節 司農寺第五十三節 戰功第八十節 劉彥宗三策第七十二節 劉汲第四十一節 船料場第一百九十三節 歷史的慣性第十六節 爭嫡第二十一節 張橫第一百零三節 理順第六十四節 聯姻第兩百一十七節 內亂第二百二十二節 河東開局第一百五十一節 淝水第九十八節 內訌第四節 體系第五十一節 劉光國第七十八節 救駕第十八節 守營第四十九節 邀擊第二百三十八節 義無反顧第八節 突圍第六十四節 巡城第四十六節 旋風第二百四十節 道心叵測第七十三節 小戰第八十九節 恨嫁第七十八節 救駕第一百九十節 龍威第一百一十七節 斷我一臂第八十五節 根括第一百五十九節 候援第兩百一十八節 平亂第十三節 張灝第一百九十節 龍威第二十節 驚雷第三十八節 名正第二百二十八節 惑敵第四十一節 六路第二百二十八節 惑敵第一百一十四節 苦難行軍第一百一十二節 縱馬公堂第一百零四節 徹查第一百六十九節 遍地烽火第七十二節 編戶第一百四十四節 信譽第九十二節 蕭牆第一百一十節 偷閒第九十八節 改元第二節 踹營第一百八十八節 夢兆第八十九節 恨嫁第四十八節 宴請第六十四節 聯姻第四十九節 邀擊第一百六十九節 遍地烽火第十八節 宋第七十三節 小戰第八十一節 劫道第一百零二節 書到用時方恨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