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節 理順

行走在清理乾淨的街道,步入河間府城最壯麗的府衙。呼延庚仰頭,望了望天空,秋日的陽光溫暖而清澈。這個府衙曾是河北東路轉運司,後來變成提刑司,張益謙入駐後變成安撫司,而現在該叫什麼還沒定。

經過半夜半天的巷戰,負隅頑抗的河間軍隊要麼全殲、要麼投降。張益謙,董誼等人,只以首級,不要活人論功,張益謙的親信被斬殺一空

“知道我軍爲何獲勝麼?”呼延庚心情不錯。

“都統制神機妙算,無形之中便佈下了內應,我軍怎能不勝?”

呼延庚搖了搖頭:“要非機緣巧合,區區些許內應,起不了太大作用。”

“我軍獲勝的原因,當首在都統制運籌帷幄,其次諸位將軍奮勇殺敵。”

呼延庚又搖了搖頭。

諸將都假裝迷惑不解,剛剛投靠呼延庚的樊瑞站出來:“因爲都統制有天命,張益謙調李成兵馬,便不得人心,消息就傳到滄州,滄州提前做了準備。”

“哈哈,休得胡說。並非我有天命,我皇宋有天命也。張益謙背主,私通索虜,沒了民心;公然內訌,失了軍心。這,纔是他的敗亡之道,也纔是我軍之所以獲勝的原因所在。”

諸將等人,連連點頭,交口稱是。

見樊瑞這麼知情識趣,呼延庚對龍虎山教還報了一個合作的心思,他問樊瑞:“濱州現在什麼情狀?”

“公孫真人已經打下的濱州,封庫掛印,待都統制前去接收。”

看來公孫勝志不在一城一地呀,這樣一個人,還需再次見面,看是能爲自己所用,還是一刀殺了永絕後患。

“樊瑞,勞煩你親自跑一趟,請公孫真人到河間一敘。”

“不敢,謹奉軍令。”樊瑞領命後轉身就往衙門外走。

呼延庚在樊瑞走出去後,帶領諸將來到大堂坐下。眼下攻佔了河間府,絕非萬事大吉,還有好多事情要處理。

首先,就是派人向朝廷解釋攻入河間的原因。之前他說派王貫清到汴梁去哭廷,告張益謙的狀,但現在河間已經打下來了,就不能如此處理。

在張益謙的安撫使司衙門中,搜出了一份聖旨,即依據李綱的河北建藩鎮摺子所下的聖旨,呼延庚這才知道,原來朝廷早就授予自己建藩河北,難怪張益謙這麼急於解決自己。

幸好王貫清還沒出發,呼延庚讓他另寫了一份表章,說王淵作亂,被呼延庚擊敗後亂兵入河間,殺了張益謙等人,呼延庚率領本部入河間恢復秩序。

同時河北東路轉運副使張彥橘也上了一封同樣內容的表章,並表示自己已經按照帥漕憲倉四司的序列,主動接掌了河北安撫使得職責,直到朝廷另派大員下來。

從朝廷的體例來看,呼延庚和張彥橘文武殊途,他們兩人的表章互相佐證,有極強的說服力,只要有心人不刻意找茬的話。

而有可能找茬的黃潛善等人,應該會被李相公張樞密攔下來吧。即使黃潛善找茬,那也是一場曠日持久的筆墨官司,短時間內傷不到呼延庚。

第二件事,就是徹底統合內部。

現在外部的金兵不論,就在河北東路,臥榻之側,還有李成這個隱患。呼延庚喚來十來個親兵,將一封書信給李成送去。呼延庚知道李成在歷史上的惡名,他相信以李成的性子,不會不知趣的。

現在在衛州的杜充,理論上也是呼延庚的上級,呼延庚也給他送了封信去。先在流程上不能有疏漏,以後吵架纔不會居於下風。

河間是個大城,攻克後事情很多。張彥橘帶來了不少河北東路轉運司的官員,城中的戶口、圖籍、田畝、府庫糧錢,各項都有專人負責。呼延庚不必親力親爲,這是當藩鎮的好處。

他把重點放在了整編降軍上。

張益謙一死,他在河北新募雜牌近兩萬,幾乎一箭未發,盡數投降。呼延庚沒那麼多的人看管,索性悉數解散,願意從軍的,重新編制;不願意從軍的,聽其回家。新卒本來就是被強徵入伍的,九成選擇了回家。他們一回去,人口相傳,百姓們無不感恩戴德,民心稍微穩定。

河間是宋廷在河北的四庭柱之一,儲備繳獲盔甲、兵器、輜重無數。這些都由轉運司統一處理。

呼延庚交代完了諸將的任務,讓諸將退去。隨後處理過幾件軍政急務,不經意間,天光漸漸黯淡。呼延庚伸了個懶腰嘟嚷了一句:“今天就到這吧。”

一個俏麗的身影走過來,幫呼延庚收拾桌子,要將硯臺等拿去洗淨。呼延庚擡起頭,是高鷺。

兩人一起將桌子收拾趕緊,轉向堂後,呼延庚輕輕握住高鷺的手:“我已經和夫人說過,待高寵回來,我就上門納采問名。”

高鷺心中還是隱隱的有些委屈,但事情終於有個結果,也感覺如釋重負。

後堂收拾了幾間房,供呼延庚等人休息,走到高鷺的房間門口,呼延庚微微一蹲,一把將高鷺抱離地面,將她抱到屋子裡。

高鷺慌了,對着呼延庚的額頭就是一肘。呼延庚哎呀一聲,將高鷺放到地面上,高鷺不愧將門之女,呼延庚的額頭已經青了一塊。

呼延庚吸了口冷氣,用手輕輕揉着額頭。高鷺道:“誰叫你無禮。”

“啊呀,好疼啊,你下手太重了。”

高鷺躡手躡腳的走過來,遠遠的伸出手,給呼延庚揉了揉。

“揉兩下就算了?”

“那你要怎樣?”

“親一下。”

“出去。”高鷺將呼延庚推了出來。

張彥橘已經出發,巡視河北東路下轄的各個州縣。南面的棣州還被李成佔據,張彥橘巡視的是河間、滄州、清州、霸州、莫州五個府州。

處理方法可謂快刀斬亂麻,除將州和縣兩級衙門合併,將河北東路變成路——縣兩級機構,他不能任命知縣,便任命各縣掌書記,代掌縣事。

而遇到州縣同在一地的,則空置其中一個衙門,另一衙門設掌書記。例如清州,空置知州,而設靜海縣掌書記;在霸州,則空置下屬的保定軍,設霸州掌書記。

古代的能吏可以日判百案,張彥橘與他們不相上下。自河間至塘沽,一圈繞下來十幾個州縣,罷黜官吏、提拔候補,快的半天,他就能搞定一個。

要說起來,他的辦法很簡單,每到一個州縣,先翻閱官員們的檔案功績,然後面見考覈,接着視其官員人數,定一個裁汰數額,去粗存菁。最後,將王貫清的東海書社籠絡的讀書人,提拔補缺。

遭到裁汰的官吏,幸運的,全身而退;倘若有人檢舉貪污、違法,悉數砍頭。

“河北兵馬鈐轄王淵,自居忠義,而結韃虜,偷襲滄州,劫殺安撫。聞者無不震怒,末將也不才,提十萬衆而三日河間城陷,王淵已逃亡京東,請大人發榜捕拿之。”

衛州城內,州府衙門裡,書房的案几上放着這麼一封信箋。河北西路安撫使杜充借住在此。

“看呼延庚這封信的意思,是王淵殺了張益謙,怎麼我聽說,王淵十日前已經跑到濟南府去了?”

“那隻要找到王淵,讓他和呼延庚對質,就水落石出了。”

聽了幕僚的建議,杜充不屑撇嘴,道:“水落石出,那有什麼用,金賊縱橫河朔,本帥還能到河間去拿他?哼,他敢去打河間,對文官動手,膽子不小!小看他了,小看他了。”

他煩躁地揮了揮手,道,“接着念。”

“遼東索虜三分,保塞完顏達懶,冀州完顏訛裡朵大名,則有完顏兀朮;而尤以完顏兀朮禍害本朝最烈。僕嘗聞言,有識之士皆道:無大名,則無河間;無河間,則無滄州。“

提到大名,杜充臉上一陣扭曲。

“大人獨當完顏訛裡朵,完顏兀朮二賊,功勳不可謂不高矣!勞苦,不可謂不深也。誠可謂我河北之砥柱,我皇宋之柱石。”

杜充聽出來了,信裡實際上是說,你丟了大名,這筆帳朝廷還沒和你算,而你杜充獨自面對完顏訛裡朵和完顏兀朮,局面很兇險。無論在朝廷吵架還是和金賊作戰,你都離不開河間的配合。

“今張益謙已死,河北無首。末將也不才,誠惶誠恐,願聽大人號令。懸河間之榻,不足以表末將之盼;書南山之竹,不足以表末將之望。”

“他邀請我去河間?”杜充愕然,繼而大笑。好聽話人人愛聽,呼延庚言辭懇切,誇了他那麼一大通,他明知不可信,到底心情好了點。

他霍地站起來,轉了兩圈,道:“指望灌幾碗迷湯,一封書信,就哄老子去河間,忒也天真。”

“大人的意思?”

杜充在房間裡轉着圈兒,設身處地想了會兒,不由毛骨悚然。光天化日,朗朗乾坤,點齊了兵馬攻城,殺文官。這樣的宋將,豈不是比金賊還可怕。自己要站出來痛斥呼延庚,要求朝廷嚴辦麼?

杜充轉了好多圈,最終說:“把信先放放,朝廷肯定也得到消息了,看朝廷怎生處置,看看風向再說。”

第二百四十二節 完敗第七十六節 領袖第十三節 戰長安(五)第三十七節 鄜延三軍第五十四節 張崇第十八節 收稅第四十三節 韓家第二百一十五節 愛國賊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零二節 豪強第三十四節 汴梁城裡第二百二十七節 冒險第九十六節 盟議第一百二十節 遇伏第兩百一十七節 內亂第十三節 塘沽第八十七節 藩鎮第六十七節 何慶彥第六十一節 飛狐陘第一百六十一節 處置第一百九十節 龍威第七十九節 張益謙第一百六十四節 車間生產隊第一百八十七節 斬首第三十九節 上元節第一百九十二節 耳光第七十六節 領袖第二十五節 佈道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八節 謀叛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一十節 宮鬥第一百一十四節 苦難行軍第四十二節 逃難第一百五十八節 受困第二百二十六節 拖延第一百二十八節 階官與軍銜第一百六十一節 處置第四十八節 宴請第十五節 盧龍第二百三十二節 計成第十二節 南山賊第三十三節 後陣第三十一節 相州第二十三節 圍殲第一百八十八節 夢兆第三十五節 殺陣第十四節 富平第三十節 龍崗第六十二節 代州第四節 體系第八十九節 恨嫁第十四節 議和第二百五十六節 汴梁再告急第九十節 保塞第一百三十二節 杜充第二百五十八節 搶位第三十八章 跑腿第一百六十六節 死戰!保家!第一百四十一節 齊州第一百二十七節 呼家將演義大綱第二十九節 太原還是隆德第三十三節 第二層戰壕第三十九節 金眼彪第一百一十三章 消除隱患第七十節 壓力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八節 謀叛第六十一節 秋煞第一百三十三節 誰的責任第九十五節 參劾第六十七節 劫收第九十三節 勸說第三十四節 無力的宗澤第四節 村落第一百三十九節 鄧州第十二節 宣贊第十五節 崩盤第一百四十二節 一碗粥第一百零八節 智真長老第二百三十八節 義無反顧第七節 馬場第四節 棣州第八十一節 楊惟忠第一百二十二節 樂陵第十三節 張灝第兩百一十七節 內亂第七十七節 借鎮第二十節 驚雷第二十一節 梁山第四十四節 納頭便拜第二十九節 舊瓶裝新酒第八節 激進第一百二十八節 階官與軍銜第一百五十一節 淝水第十節 戰長安(二)第二節 踹營第二十四節 開戰第四節 體系第四十七節 司農寺第一百零六節 意識形態第四十三節 爵帥由來第一百七十節 河北獨安
第二百四十二節 完敗第七十六節 領袖第十三節 戰長安(五)第三十七節 鄜延三軍第五十四節 張崇第十八節 收稅第四十三節 韓家第二百一十五節 愛國賊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零二節 豪強第三十四節 汴梁城裡第二百二十七節 冒險第九十六節 盟議第一百二十節 遇伏第兩百一十七節 內亂第十三節 塘沽第八十七節 藩鎮第六十七節 何慶彥第六十一節 飛狐陘第一百六十一節 處置第一百九十節 龍威第七十九節 張益謙第一百六十四節 車間生產隊第一百八十七節 斬首第三十九節 上元節第一百九十二節 耳光第七十六節 領袖第二十五節 佈道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八節 謀叛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一十節 宮鬥第一百一十四節 苦難行軍第四十二節 逃難第一百五十八節 受困第二百二十六節 拖延第一百二十八節 階官與軍銜第一百六十一節 處置第四十八節 宴請第十五節 盧龍第二百三十二節 計成第十二節 南山賊第三十三節 後陣第三十一節 相州第二十三節 圍殲第一百八十八節 夢兆第三十五節 殺陣第十四節 富平第三十節 龍崗第六十二節 代州第四節 體系第八十九節 恨嫁第十四節 議和第二百五十六節 汴梁再告急第九十節 保塞第一百三十二節 杜充第二百五十八節 搶位第三十八章 跑腿第一百六十六節 死戰!保家!第一百四十一節 齊州第一百二十七節 呼家將演義大綱第二十九節 太原還是隆德第三十三節 第二層戰壕第三十九節 金眼彪第一百一十三章 消除隱患第七十節 壓力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八節 謀叛第六十一節 秋煞第一百三十三節 誰的責任第九十五節 參劾第六十七節 劫收第九十三節 勸說第三十四節 無力的宗澤第四節 村落第一百三十九節 鄧州第十二節 宣贊第十五節 崩盤第一百四十二節 一碗粥第一百零八節 智真長老第二百三十八節 義無反顧第七節 馬場第四節 棣州第八十一節 楊惟忠第一百二十二節 樂陵第十三節 張灝第兩百一十七節 內亂第七十七節 借鎮第二十節 驚雷第二十一節 梁山第四十四節 納頭便拜第二十九節 舊瓶裝新酒第八節 激進第一百二十八節 階官與軍銜第一百五十一節 淝水第十節 戰長安(二)第二節 踹營第二十四節 開戰第四節 體系第四十七節 司農寺第一百零六節 意識形態第四十三節 爵帥由來第一百七十節 河北獨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