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節 撞陣

對面的金兵陣隨着主將的命令,也在向前移動。兩軍越來越近,列在最前一排的敵我兵卒漸已可看到對方的樣子,只覺對方之敵神情猙獰,卻沒有發現他們自己也都是這副猙獰的模樣。彼此虎視眈眈地注視着對方。起初,他們還有功夫去注意左右的敵人,但是慢慢的,隨着距離的接近,他們的眼中就只有自己正面對着的這個敵人的樣子和他們手中的兵器了。

最先向宋軍靠近的是金兵的騎兵,郝思文計算着敵軍距離本陣的距離,心中默唸道:“二百步,……,一百五十步,……,一百三十步。”下令道:“弓弩!”宋軍最重弓弩,一支軍隊中九遠一近,即九成的宋軍都自帶弓箭或者弩箭,一時間各個指揮萬箭齊發。如雨的箭矢落下,正在向宋軍本陣衝鋒的金兵被射倒一片。金兵騎兵分作兩列,向後繞去,將身後的金兵主陣露了出來。

宋軍第二輪箭矢又到,金兵的步陣中出現了一些小缺口,但隨着步陣的推進,這些缺口馬上就被填上了。宋軍第一列小方陣也開始向前衝擊,第二列緊緊跟隨。對面金兵兵卒的方陣也一列接一列地向宋兵這邊衝來。數萬人奔跑踐踏,使得戰場上塵土飛揚,與騎兵們在北邊交戰處揚起的風塵匯攏一處,遮住了天空。大地在震動,敵我在吶喊,向前衝鋒的兩股兵卒撞在一處,廝殺立起。

敵我兩軍相撞。宋軍、金兵前頭幾列的兵卒已陷入廝殺,後邊的兵卒還在向前趕。普六茹伯盛控制着馬速,緊盯着前邊的戰況。這個時候纔剛與敵人接觸開戰,陣型是不能散亂的,一旦散亂,就會被敵人分割包圍,而一旦被敵人分割包圍,不管個人再有武勇也必會陷入死地,無力迴天。他深知屬下人數雖多,卻不過烏合之衆,只能靠陣型維持住,和金兵相持,以待勝機。

兩軍交戰不是一下子就變爲混戰的,這需要一個過程。比如現在,宋軍只第一列的小方陣就有千人,這千人與敵相遇後,彼此廝殺,不可能很快就突入敵人的陣中,故此在接敵之後,後邊的兵卒就需要適當放慢腳步,以免反將己軍前邊的兵卒衝倒。普六茹伯盛見各指揮軍官井然有序,鬆了口氣。

他向左右觀望,因是剛與敵接觸,各部友軍的進展程度相仿,齊頭並進,還沒有分出誰先誰後。不過普六茹伯盛心知,再等一會兒,等戰局陷入白熱化後,就是顯出誰的部隊最爲精銳之時,精銳部隊會前進得多,會突入敵人陣中遠,而不夠精銳的部隊將會被拉在後邊。

普六茹伯盛一邊隨着大隊伍向前衝殺,一邊復又向前展望,只見魯智深身先軍漢,衝在本部這個方陣的最前,持水磨禪杖,左斫右劈,勇不可當,眨眼間已擊倒了五六個敵人,帶着本部兵卒率先突入了敵人陣中。敵人一個小頭目帶着十幾個人過來阻擊。

這個小頭目披着甲,用的長矛,他帶的這十幾個人大概是金兵中的精銳,也都披有甲衣,各持長矛,鎧甲兵械齊全。這十幾個人形成一個弧形的半包圍圈,試圖把魯智深圍住。

魯智深根本就不等後邊的兵卒跟上,躍步前衝,直往前衝,十餘支長矛刺出,魯智深左右揮擊,將這十幾根長矛都打到脫手。隨即跨步而進,左擊右殺。他力大,用的水磨禪杖擊打之下,憑藉禪杖的重量也能將敵人打的胸陷吐血,眨眼功夫,這十餘人半數被他擊倒,包括那個小頭目在內。這個小頭目被他用禪杖甩擊了一下,踉蹌後退了七八步,胸前鎧甲碎裂,吐出一口鮮血。

魯智深身後的兩個兵卒覷着便宜,疾奔衝上,一個挺矛刺中他的臂膀,受此衝擊之力,這個小頭目本就立足不穩,頓時摔倒在地,另一個的兵卒跳躍到他的身上,抽出刀來,麻利地割斷了他的咽喉,衝魯智深叫道:“大師,要頭麼?”戰場上敵我交戰,不可能每殺死一個敵人都取其首級,若是個尋常的金兵兵卒,只割其左耳就行,畢竟這是個小頭目,觀其衣甲兵器,且應是金兵裡的勇士,所以這個兵卒有此一問。

魯智深不屑一顧,叫道:“大師很忙,不值得取其首級!”殺散了餘下的幾個金兵兵卒,挺長水磨禪杖大步前衝,與涌上來如潮水也似的敵人奮力廝殺。

身後郝思文指揮的射手協助下,魯智深誅戾刃猛,攻殺斬敵,奮勇向前,他帶領的這一部方陣漸漸越過了餘下幾部的方陣,慢慢深入到了金兵的陣中。普六茹伯盛掐算時辰,過了會兒後,令道:“令魯智深退後,郝思文上前!”

長久的激戰會很耗費體力,衝陣的時候不能只用一個指揮的兵卒在前,尤其是在面對金兵這樣的悍勇的敵人時,需得各部輪番衝陣。普六茹伯盛軍令傳下,魯智深帶部退下,換上郝思文上陣。郝思文雖然屈居一個巡檢,比不上魯智深的勇猛,但也武藝精熟,深得兵要。他的兵卒都由歷次援救太原之戰中的潰兵組成,老兵油子居多,算得上久經沙場。這些老兵如果面對惡戰或者局勢不利的戰鬥擅長逃跑,但若是雙方實力相若,使其兩側身後有保證,則可以一板一眼的支持下去。

在沁水河之戰中,雖然被金兵騎兵打崩了一大半,但最後斬殺了金兵的一個孛堇,讓這些老兵感覺到到金兵並不是那麼可怕。

陣裡鮮血四濺,斷肢橫飛。郝思文、魯智深鼓勇奮殺,接替殺敵,帶着部衆越來越深入敵陣。跟隨着他們的腳步,一個指揮接一個指揮地進入了金兵陣中,與敵人開始了全面的鏖戰。

在這個時候,最清閒的乃是普六茹伯盛,他本就勇武超羣,又在一都衛士的牢牢護衛之下,雖然有不畏死的金兵衝上來,卻根本到不了他的近前。

普六茹伯盛往後望了眼,見列在他這一部人馬後邊的宋軍方陣也次第跟上,跟着他們殺入了陣中,而左右的友軍現在卻與他有點距離了,一是被落在後邊,一是被一些金兵兵卒從中間插入,將他們彼此隔開。這些是作戰中的常見之事。從普六茹伯盛這邊來看,是被金兵兵卒隔開了與友軍的緊密聯繫,而在金兵兵卒這邊來看,又何嘗不是被宋兵隔斷了己方各部的聯繫?所以也不必太過在意,只要與友軍之間的距離不是太遠,不用擔憂落入重圍即可。

隨着時間的推移,曰頭下沉,兩軍互相深入對方陣中,敵我兩方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錯局面。宋軍中軍裡的戰鼓聲不絕於耳,對面金兵中軍裡的戰鼓也是響個不停。戰鼓如雷聲聲催,喊殺盈耳遏行雲,敵我廝殺,矛戟相交,塵土蔽天。戰事進入了白熱化的局面。

不斷有敵我的兵卒倒地,不斷有敵我的兵卒補上位置,纏鬥不休。金兵的兵卒抱住了宋軍的兵卒,在地上翻滾。宋軍的兵卒舉起長矛刺入金兵兵卒的胸腹。並肩作戰的戰友誰也顧不上誰了,倘若分神就會被敵人殺死,他們的眼中只有自己的對手,各自拼殺。普六茹伯盛從馬上站起身來,想要看清戰場的全貌。事實上,到現在,如果坐在馬上,他也根本就看不到遠處的宋軍了,四面八方都是人。而作爲前陣主帥,必須縱觀全局。

郝思文往前衝殺了二十步,因爲已衝到了敵人的陣中,壓力大增,接連有兵卒傷亡。普六茹伯盛及時下令:“換魯智深上!”

魯智深跟在郝思文曲的後邊吃了半天塵土,早就忍耐不住,等不及了,聞得普六茹伯盛令下,嗔目橫杖,立刻一馬當先,帶着本部越過郝思文,揮動長水磨禪杖,將對面的金兵兵卒刺死、砸倒,朝前方似還有無窮無盡的金兵兵卒大呼:“大師很忙,只要勃極烈、孛堇。他人非我敵也!”

就算對面的金兵無窮無盡也擋不住他的腳步,一路殺過去,留下滿地的鮮血和敵人的屍體。他一鼓作氣,奮勇向前突進了五十步。普六茹伯盛又令郝思文上。如此這般,魯智深、郝思文兩人輪番衝陣。魯智深五衝敵陣,當者披靡。

只是在萬軍之中,他找不到對方主將的所在,斬殺的金兵小頭目不少,卻始終未能與金將對陣。他水磨禪杖上全是血跡,禪杖幾乎被染成了紅色,鮮血滑手,他撕下鐵甲內的衣襟,裹在手上,奮勇搏擊,呼喝不斷,不停步地衝突敵陣,就像是一支利劍,逢上他的金兵無不靡碎。衝殺之際,他注意到右邊的金兵兵卒紛紛閃開,有數十騎從這裡衝過來。

他的任務是向前突殺,這支敵人是從右翼衝來的,不歸他管,自有其他人對付。他毫不遲疑,對這支從側翼殺來的騎兵只當未見,繼續向前突擊,向前了未及四五步,突聞後邊部中數百人齊聲大叫:“普六茹一槍滅韃酋。”

魯智深大駭,稍稍停下腳步,回首望去,見一枚首級已被普六茹伯盛挑在方天畫戟上,高高舉起。側翼殺來的騎兵已經潰散。原來普六茹伯盛見到對方騎兵殺來,一時興起,又玩起他單騎奔襲的拿手好戲,挺起方天畫戟直取敵將。金將也未料到宋軍主將會單騎出陣,毫無防備,只一個回合,被普六茹伯盛挑落馬下。

第三十四節 結陣第六十節 雁門關第一百一十二節 縱馬公堂第二百五十八節 搶位第一百三十六節 責任之爭第六十七節 劫收第七十一節 和機第一百節 解難第二百二十九節 借勢第四十七節 阻截第四十六節 飛票第五十九節 北上支隊第一百四十節 分道第十七節 京東東路第三十三節 白袍第十四節 富平第九十六節 折衝第一百五十六節 下蔡第三十九節 奪印第一百七十七節 吾爲建炎天子守第六節 滄州第七十六節 生變第三十六節 勤王第五十二節 花裝第六十八節 退卻第二百二十九節 借勢第一百四十八節 歷史名城第一百二十三節 擇道第三十三節 後陣第十一節 戰長安(三)第二百三十節 疑兵第五十六節 兌賞第七十五節 張憲第一百四十四節 信譽第一百一十八節 出發第一百二十節 遇伏第兩百一十七節 內亂第一百七十九節 不問蒼生第三十五節 殺陣第一百三十一節 阻止杜充的方法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節 過江第一百零四節 徹查第三十三節 後陣第三十七節 鄜延三軍第九節 紅巾第一百五十八節 受困第四十六節 旋風第十四節 議和第九十六節 折衝第二百三十四節 得計第三十節 襄垣第六十三節 老營第一百六十二節 海運第九十六節 折衝第四十五節 變田第二百二十九節 借勢第二百二十三節 取汾州第五十七節 牽牛第二百四十節 道心叵測第二十七節 家破第二百四十一節 南返第二百二十六節 拖延第二百三十一節 失計第三十四節 無力的宗澤第七節 魯達第八十五節 守魏第八十三節 僞詔第八十八節 援兵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六節 欒廷玉第二十八節 打虎上山第四十一節 六路第十三節 戰長安(五)第二節 踹營第八十二節 廢立第四十六節 少府寺第七十一節 肅正討伐第九節 阻擊第二百五十二節 勇氣第一百一十三章 消除隱患第二百四十三節 神仙的標準第二百二十七節 冒險第九十一節 戰畢第一百二十八節 階官與軍銜第九十三節 不利第一百五十二節 演武第二百一十三節 新京報第六十七節 何慶彥第一百七十四節 前途第九十三節 勸說第二百四十三節 神仙的標準第一百八十五節 勾結第一百七十節 河北獨安第五十一節 劉光國第五十七節 牽牛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四節 祝家莊第十四節 議和第八節 金慄山第一節 出軍第九十七節 合不勒第三十四節 汴梁城裡
第三十四節 結陣第六十節 雁門關第一百一十二節 縱馬公堂第二百五十八節 搶位第一百三十六節 責任之爭第六十七節 劫收第七十一節 和機第一百節 解難第二百二十九節 借勢第四十七節 阻截第四十六節 飛票第五十九節 北上支隊第一百四十節 分道第十七節 京東東路第三十三節 白袍第十四節 富平第九十六節 折衝第一百五十六節 下蔡第三十九節 奪印第一百七十七節 吾爲建炎天子守第六節 滄州第七十六節 生變第三十六節 勤王第五十二節 花裝第六十八節 退卻第二百二十九節 借勢第一百四十八節 歷史名城第一百二十三節 擇道第三十三節 後陣第十一節 戰長安(三)第二百三十節 疑兵第五十六節 兌賞第七十五節 張憲第一百四十四節 信譽第一百一十八節 出發第一百二十節 遇伏第兩百一十七節 內亂第一百七十九節 不問蒼生第三十五節 殺陣第一百三十一節 阻止杜充的方法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節 過江第一百零四節 徹查第三十三節 後陣第三十七節 鄜延三軍第九節 紅巾第一百五十八節 受困第四十六節 旋風第十四節 議和第九十六節 折衝第二百三十四節 得計第三十節 襄垣第六十三節 老營第一百六十二節 海運第九十六節 折衝第四十五節 變田第二百二十九節 借勢第二百二十三節 取汾州第五十七節 牽牛第二百四十節 道心叵測第二十七節 家破第二百四十一節 南返第二百二十六節 拖延第二百三十一節 失計第三十四節 無力的宗澤第七節 魯達第八十五節 守魏第八十三節 僞詔第八十八節 援兵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六節 欒廷玉第二十八節 打虎上山第四十一節 六路第十三節 戰長安(五)第二節 踹營第八十二節 廢立第四十六節 少府寺第七十一節 肅正討伐第九節 阻擊第二百五十二節 勇氣第一百一十三章 消除隱患第二百四十三節 神仙的標準第二百二十七節 冒險第九十一節 戰畢第一百二十八節 階官與軍銜第九十三節 不利第一百五十二節 演武第二百一十三節 新京報第六十七節 何慶彥第一百七十四節 前途第九十三節 勸說第二百四十三節 神仙的標準第一百八十五節 勾結第一百七十節 河北獨安第五十一節 劉光國第五十七節 牽牛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四節 祝家莊第十四節 議和第八節 金慄山第一節 出軍第九十七節 合不勒第三十四節 汴梁城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