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送禮

確實是一件大事!雖然對這件事情何貴其實並不在乎,在和珅面前擰起的眉頭也只是裝出來給人看的。可這件事對於清廷的許多重臣們來說,實在一件非常非常大的事情。

乾隆四十三年,離着過年還有一個月的時候,乾隆皇帝就遼東錦縣生員金從善上書呈請建儲一事,親自下諭,諭旨明言:

朕歷覽諸史,今古異宜,知立儲之不可行。蓋一立太子,衆見神器有屬,幻起百端。弟兄既多所猜嫌,宵小且從而揣測。懦者獻媚逢迎,以陷於非;強者設機媒孽,以誣其過。往往釀成禍變,遂致父子之間,慈孝兩虧;家國大計,轉滋罅隙。平心而論,立太子一事並無益處。漢武帝立太子據,致有巫蠱之禍;唐太宗立太子承乾,竟以謀逆廢黜;即明洪熙爲太子時,漢王高煦百計相傾,東宮諸臣接踵下獄,幸而洪熙謹慎,得以保全,但以憂讒畏飢成疾,在位不克永年。至於立嫡立長,尤非確論。漢文帝最賢,並非嫡出,使漢高祖令其嗣位,何至有呂氏之禍。唐太宗爲羣雄所附,使唐高祖不立建成而立太宗,則無玄武門之變。明永樂以勇略著聞,使明太祖不立建文而立永樂。則亦無金川門之難。我朝家法,並不預定儲位。皇祖時曾立理密親王爲太子,後以終廢,遂不復建儲,而屬意於我皇考。雍正元年,皇考親書朕名。緘藏於乾清宮正大光明匾內,而不預宣示。及朕承洪緒,效法前徽。昔皇祖御極六十一年,予不敢相比。若邀穹蒼眷佑,至乾隆六十年,予壽八十有五,即當傳皇子,歸政退閒。昔唐宣宗聞裴休立儲之請。曰“若立太子,則朕爲閒人”;又宋仁宗儲位既定,鬱鬱不樂;宋英宗立太子後,泫然泣下。這些均爲朕所嗤鄙,安肯踵其庸陋之見。

……

雖然這道諭旨上並沒有答應那個叫金從善地秀才的所謂立儲之請,並且十分祥細地申明瞭過早地確定儲位所帶來的害處。可是,那些朝中大臣的眼睛哪一個不是賊亮賊亮的?

“昔皇祖御極六十一年,予不敢相比。若邀穹蒼眷佑,至乾隆六十年,予壽八十有五。即當傳皇子,根本就是在表明心跡,是那位乾隆爺給自己標明的皇帝任期最後期限!沒錯。那時間距離現在還有十七年,可是,一個好地接班人是那麼好培養的嗎?要是好培養,當年聖祖康熙爺培養了三十多年的太子,還會鬧到連廢兩次的結果?所以,現在就要擦亮眼睛。如果能夠發現一位符合乾隆爺心意。日後有極大可能登極爲帝的皇子予以結交。日後,那擁戴之功可就少不了了。

所以。乾隆的這道諭旨在清廷上下,尤其是那些高官之中引起了不小的波瀾。像阿桂、劉那樣的倒是不在乎,這些人安身立命靠地不是這些,而且,他們年紀也大了,十七年後一個個七老八十,也未必能再呆在朝廷上。可是,和珅這種人卻不能不在乎。因爲,就算到了乾隆六十年,和珅也才四十多歲,不到五十,正值仕途生涯的壯年之期!而這其中十分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和珅本身沒有什麼真正的功績,朝中諸如阿桂、福康安等重臣也都對他頗有微詞,如果不能巴結好新皇帝,誰知道會有什麼後果?至少,這軍機大臣恐怕是做不成了!而真要是那樣的話,到時肯定會有人棒打落水狗……

所以,他纔會急急的把一羣手下人招來商議。不過,因爲此事十分敏感,爲了避免非議,除了何貴是碰巧到來而得以從正門進入的之外,吳省蘭,還有另外一個叫做李潢的人都是被劉全從後門帶進來的。

但是,商議是商議了,卻沒能商議出來什麼結果。乾隆雖然也有幾個寵愛的皇子,可誰也拿不準這死老頭到底會屬意哪一個!而且時間畢竟還有十七年。那時候,這些皇子可一個個都是四十多歲地人了,能不能繼承皇位還真難說,而且,他們誰也不曉得這十七年裡諸皇子之中會不會冒出一個新的受寵的傢伙來。如果現在就巴結某一個,到最後反而弄錯了,那可就真成了偷雞不成反蝕米,後悔也都來不及。

雖然這些人中,何貴知道乾隆最後到底會選誰,可是,他卻沒那興趣說出來,而且也不能說出來。所以,只是看着一幫人在那裡瞎琢磨了一陣兒之後,再跟着一起散去,藉口對皇室地事情並不熟悉,一句有營養的話也沒有說。

“天蒼蒼,雪茫茫,風吹城牆凍得慌……”

“老爺,人家不是這麼唸的吧?”跟在他左側的師雪韻一邊捧着手哈着冷氣,一邊皺起了眉頭:“我聽大姐念過,那詩應該是這麼唸的:‘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現牛羊’!”

“誰說老爺錯了?你念地那首詩是北朝地《敕勒川》,咱介是你家老爺新改地《北京城》,能有什麼不對?你看看,這兒哪有什麼牛呀羊的了?還野茫茫呢……你又上哪兒找原野去?你說是不是,小海?”何貴嘿嘿笑着批駁了一下那小丫頭,反過來又摸着右側師小海地後腦勺,問道。

“我不知道!”師小海抽了抽通紅的鼻子,甕聲答道。

“臭小子,也不知道幫老爺長長臉!”輕拍了一下這小子地腦袋。何貴笑罵道。

過了好幾天了,自從那天去了一趟和珅府之後,清廷倒是又發生了不少事情。

排首位的當然是乾隆降下諭旨給自己的任期定下了最後期限,不管這老傢伙是真心還

,這事兒最後還是影響有限。因爲不能確定皇子之位,所以。許多心思活絡的傢伙也不敢亂打主意,這事兒很快就不了了之。和珅等人雖然有些不甘心,也有些擔心,但是,也僅僅只能如此而已。

其次,就是清廷又開始實施一項制度,那就是印發郵票,藉由驛站驛馬等舊有物什。進行信件傳遞!雖然沒有正式建立全國性質的國家郵遞系統,但是,這項制度也確實一度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

這件事情由和珅提出,被乾隆放到朝會上討論。結果,一上來就遭到了不少朝中大臣地反對,這中間比較重量級的,就有阿桂、福康安以及王傑等人。這些人反對的理由也很簡單:印製郵票雖然並不是什麼難事,可確立一個單獨的郵遞系統,必定又要增加朝廷以及地方上的編制,這麼不僅要增加朝廷的財政負擔。而且其運作方法簡單,極有可能會成爲滋生腐敗的溫牀!而且,信件由國家傳遞。固然可以使得百姓之間快速的互通聲息,可是,這樣也可以使得那些謠言、災害以及許多事情,迅速地以信件爲渠道傳遞到全國各地,那樣一來,十分容易引發民衆地猜測、慌亂以及某些輿論的風潮。對於國家的穩定和地方的治理肯定會十分不利。

不過。和珅要拿國家郵遞制度的確立來當作自己的政績。自然不會就此服輸,而且。因爲早有準備,他也理由充分。反對的那些人主要是怕民間的信件藉助朝廷力量的自由、快速傳遞會使得各地信息失控,甚至還有可能引起地方不穩。可是,負責郵遞的是朝廷啊!哪裡有了事情,都是要先用加急快馬傳到朝廷地,而且,各地的官員難道就是吃素的?難道不會將那些不利地信件扣下來不發甚至直接就先暫時停止郵遞嗎?而且,信件的快速傳遞,也會使得各地的信息互通,哪裡發生了什麼,比如上一回甘肅冒賑案那樣瞞天過海的事情,肯定不會再發生,因爲這樣的事情有可能會通過信件傳到其他省份的其他地方,你控制得了一個省份,總不可能控制得了全天下十八個行省吧?根本就瞞不住了!所以,國家郵遞有利於防制腐敗!至於增加朝廷編制地問題,更加不用考慮。朝廷在各地都設有驛站,也設有快馬,平時就只是呈送一下公文而已,大多數時間就是閒着,所以,直接讓其兼職傳遞信件不就成了?而且,各地也有村正、里長、保長等等小官兒,這些人平時地事情也很少,對各自屬下地百姓也都熟悉,也可以在信件的傳遞上面出出力嘛。這麼一來,朝廷基本不用增加投入,便可以再多一條財政收入地渠道,一本萬利的事情,爲什麼不幹?最後,他還提出:雖然“人離鄉賤”,可天下依然還有數不清的親人千里甚至是萬里相隔,親情日漸隔膜,爲其架通一條通信的便捷之路,這可是善政,與皇帝所主張的“孝”治國之念頗有共通之處,爲什麼不可行?

雙方誰也不服誰,不過,和珅理由充分,不僅對反對者的理由應對得體,又抓住了乾隆的心理。朝廷缺錢嘛,而這印製郵票,確立由朝廷幫天下百姓負責傳遞信件,據預計每年至少應該能爲清廷多賺到以百萬兩計算的銀子。雖然相對於全國的稅收來說並不佔太大比例,可是,這是一項制度,將要長久的施行!一年下來不算多,那十年呢?二十年呢?反正能開就能禁,面對着這麼多錢,試一試總行吧?所以,他最終取得了勝利。

這可是和珅自做官以來,跟阿桂等人第一次在朝堂上以正當的方法及正當的理由打的第一場勝仗,尤其是在朝堂上爭執的十分激烈,在嬴了之後就感到特別的興奮。所以,散朝之後,竟然忍不住大擺宴席慶功。而真正的提議者何貴,也在這事兒過去幾天之後,由和珅上書陳情,稱他做事幹練,兢兢業業,爲新疆司的建立以及運行立下了汗馬功勞,再加上先前揭發甘肅冒賑案以及江西巡撫郝碩瀆職一案有功,最後,被乾隆破格連提兩級,拿到了正四品的頂戴,在兼領新疆司事務的同時,還頂上了一個“中憲大夫”的頭銜,雖然這只是一個虛職,但是,和珅向他保證,只要一有機會,就幫他轉爲實職。

……

“老爺,咱們到底上哪兒呀?這都走了好半天了!”

快過年了,不論窮的還是富的,家家都在辦年貨。街上到處都是忙忙碌碌的身影。不過,何貴家裡倒是不用忙。何守富、官保、趙小順那些傢伙早就把該用的都送來的,甚至就連豐升額、倭興額兩兄弟也提前送來了不少東西,家裡早就擺滿了。師小海也是早早的就放起了鞭炮,這兩天正玩兒的不亦樂乎,被何貴抓差這麼久,早就覺得心裡不樂意了,只不過師雨煙教育的好,才一直忍着罷了。可是,再能忍也只是小孩子,走了好久都沒到目的地,終於忍不住問道。

“就算是一天都得走呀。老爺我這可是帶你們去拿年貨!”何貴答道。

“年貨?咱家不早就弄完了嗎?”師雪韻問道。

“你小丫頭懂什麼?這是給皇帝老子送的。老爺我剛升了四品,正好夠得上進宮見駕的品級,過年的時候,自然得早早地去給皇帝老子拜年去,所以,自然也就得準備一份拜年的禮物了!”

何貴有點兒幽怨地嘆了一口氣。和珅的行事效率高了那麼一點兒,害得他不得不破財,要知道,他可是寧願給和珅送去一兩,也不願給乾隆送上一文。不過,既然不得不送,那就得送出點彩,這樣才能從乾隆那裡弄點兒反饋回來,減少一下自己的損失。

第182章 不當官,就當家!第190章 兩淮鹽政司/雲南銅政司第105章 孫二孃要嫁人第128章 要有大事第153章 發行天下第40章 和氏兄弟的注意第207章 海盜!第280章 轟轟烈烈的刺殺第255章 福康安拒約第130章 天地之間有桿秤第189章 黑心荷花!第326章 賣地第187章 何大人,救命!第5章 十兩銀子啊第244章 去摘果實第269章 自己嚇自己第228章 太歲!!!第55章 鬧就鬧場大的第92章 又有得忙了第243章 出戰第321章 還打死了烏三娘第311章 中堂,你死期近了!第27章 一切爲了發財第318章 把“伏爾泰”送給和第317章 重臣連逝第75章 做官之階第25章 跟大清宰相的非親密接觸第165章 挖光!第27章 一切爲了發財第196章 就在廣州,殺了他!第197章 不愁沒人送死第27章 一切爲了發財第204章 借你個少校用用!第326章 賣地第200章 鴉片有害?第201章 懲治!第272章 應對第281章 風聲鶴唳第291章 兩段談話第132章 賣!第48章 想家第251章 買個教訓第234章 租的!第299章 故友第80章 堂主事第55章 鬧就鬧場大的第248章 大婚第204章 借你個少校用用!第254章 下黑手第114章 反噬第94章 匪亂第2章 一頭“驢”的引進第278章 國手第261章 赤龍受慶事堪嘉第319章 和琳染病第36章 “獻寶”第239章 向你求援第25章 跟大清宰相的非親密接觸第244章 去摘果實第32章 先唱戲第202章 雷州路第80章 堂主事第147章 閹割的威脅第13章 教書的跟打工的第110章 離間?第147章 閹割的威脅第25章 跟大清宰相的非親密接觸第288章 自私第238章 紡織業的開端第216章 制臺大人到!第11章 換一個第191章 不留情面第159章 增產第123章 打賭想到的主意第53章 背後第138章 初入開封府第234章 租的!第267章 任用第107章 這人不錯第21章 臭嘴第16章 關於農活第21章 臭嘴第19章 再來一招第13章 教書的跟打工的第153章 發行天下第172章 陰謀開戰!第307章 意料不到的迴歸者第282章 湖北巡撫當不成了第27章 一切爲了發財第53章 背後第205章 想想吧!第60章 重獲自由?第92章 又有得忙了第312章 時間不多第231章 爭論第72章 剁了第315章 錢灃死了第266章 馬爾戛尼要來了
第182章 不當官,就當家!第190章 兩淮鹽政司/雲南銅政司第105章 孫二孃要嫁人第128章 要有大事第153章 發行天下第40章 和氏兄弟的注意第207章 海盜!第280章 轟轟烈烈的刺殺第255章 福康安拒約第130章 天地之間有桿秤第189章 黑心荷花!第326章 賣地第187章 何大人,救命!第5章 十兩銀子啊第244章 去摘果實第269章 自己嚇自己第228章 太歲!!!第55章 鬧就鬧場大的第92章 又有得忙了第243章 出戰第321章 還打死了烏三娘第311章 中堂,你死期近了!第27章 一切爲了發財第318章 把“伏爾泰”送給和第317章 重臣連逝第75章 做官之階第25章 跟大清宰相的非親密接觸第165章 挖光!第27章 一切爲了發財第196章 就在廣州,殺了他!第197章 不愁沒人送死第27章 一切爲了發財第204章 借你個少校用用!第326章 賣地第200章 鴉片有害?第201章 懲治!第272章 應對第281章 風聲鶴唳第291章 兩段談話第132章 賣!第48章 想家第251章 買個教訓第234章 租的!第299章 故友第80章 堂主事第55章 鬧就鬧場大的第248章 大婚第204章 借你個少校用用!第254章 下黑手第114章 反噬第94章 匪亂第2章 一頭“驢”的引進第278章 國手第261章 赤龍受慶事堪嘉第319章 和琳染病第36章 “獻寶”第239章 向你求援第25章 跟大清宰相的非親密接觸第244章 去摘果實第32章 先唱戲第202章 雷州路第80章 堂主事第147章 閹割的威脅第13章 教書的跟打工的第110章 離間?第147章 閹割的威脅第25章 跟大清宰相的非親密接觸第288章 自私第238章 紡織業的開端第216章 制臺大人到!第11章 換一個第191章 不留情面第159章 增產第123章 打賭想到的主意第53章 背後第138章 初入開封府第234章 租的!第267章 任用第107章 這人不錯第21章 臭嘴第16章 關於農活第21章 臭嘴第19章 再來一招第13章 教書的跟打工的第153章 發行天下第172章 陰謀開戰!第307章 意料不到的迴歸者第282章 湖北巡撫當不成了第27章 一切爲了發財第53章 背後第205章 想想吧!第60章 重獲自由?第92章 又有得忙了第312章 時間不多第231章 爭論第72章 剁了第315章 錢灃死了第266章 馬爾戛尼要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