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向你求援

隆五十一年,是一個比乾隆五十年更加讓人牢記的一

在這一年的秋天,江浙一帶非常突兀地出現了不少紡紗廠跟織布廠,而且這勢頭還迅速的傳播到了安徽、湖廣一帶。這些紡紗廠跟織布廠,大多是建在河邊,利用水力紡紗織布,不僅效率遠遠高於手工,而且質量也是極佳。而隨着這些紗廠跟布廠的出現,許多小農戶家的紡車開始廢棄不用,大批的工人開始受到僱傭。

這還不算。大清國所有產棉花的地方差不多都被這些新建紡紗廠的老闆們派人給光顧了,凡是種了棉花的老百姓也差不多都小賺了一筆。可就是這樣,那些老闆們也似乎還有些意猶未盡。晉商們把持的通往蒙古的商道受到了巨大的衝擊,而起因就是那些蒙古人多到都幾乎不知道該如何處置的東西:羊毛。

大清朝廷上的那些高官顯貴們也注意到了這種情況。可是,他們最注意的,卻不是這大規模出現的紡紗廠跟織布廠可能對整個國家所帶來的衝擊,而是這兩種紡織廠所帶來的巨大得潤。不過,紡紗廠跟織布廠出現的勢頭實在是太過迅猛了,從第一家紡紗廠在江蘇省出現,再到他們所查到的最後一家也即第七十三家織布廠在湖北建立,不過才兩三個月的功夫,這種勢頭讓他們根本就不願意出手進行制約。按大學士、軍機大臣、戶部尚書和珅的話,那就是“大清國地人多了去了。這麼幾家廠子哪夠用?現在壓下他們,把別人都嚇住了怎麼辦?還是等他們再多建幾家,那時候咱們再提高稅收,這樣,朝廷纔能有更多的好處可賺!”

和珅此時的權勢已經隱隱然有些朝中第一人的意思,尤其是阿桂這位功勳威望卓著的領班軍機大臣在富勒渾一案之後,已經開始有些“懶散”,其餘王傑、福隆安之輩更是無法左右和珅。所以,和珅這種“養肥了再開刀放血”的說法得到了朝中許多大臣的贊同。哪怕就是有人得道了和家也已經派出人南下找河建廠的消息。也沒有人在朝堂上說出來。

可是,和珅也沒有料到這股建廠風潮居然會颳得出此之勁。到乾隆五十一年末的時候,整個大清國從無到有,已經建立了不下三百家紗廠與布廠。大清國地棉花被搶購一空。蒙古的王公貴族們賣羊毛賣到肝兒顫心跳、紅光滿面,一個個下定決心明年就算不找女人,就算累吐血,也要加大綿羊的養殖規模。而考慮到蒙古人的這種死活要多賣羊毛地態度。清廷的高稅收政策變得有些難產,再加上那些廠子的東家之中,也有不少是資本雄厚的大商家,這些人在朝中也有許多地關係。聽說了朝廷要向他們加稅的消息之後,也立即行動起來,關係甚至都找到了和珅的家裡……於是。和珅的政策又發生了改變。在他向乾隆又述說了許多條理由之後。紡織業地稅收被定在了一個較低的水平。而這樣一來,又進一步刺激了那些廠子的上馬。

而這個時候。奉何貴之命,化名易容,把自己裝扮成一個破落地木匠後人,秘密前往江浙湖廣等地出售紡織機械圖紙地何守富,也早就已經帶着賣圖所掙地五十多萬兩白銀跑回了南泥灣,一邊傻笑着派人去江浙湖廣一帶大量收購坯布,一邊大召人手準備建立一個超大規模的染廠。根本就不管自己地行動是給大清國燃起了一把大火。

而就在何守富到處點火的時候,澳門的衆多洋商也得知了十三行如今資本雄厚,根本就不害怕他們拖時間的消息。於是,他們再也無法忍耐那種焦燥不安的等待,爲了能夠趕上東北季風返航歐洲,也不再理會英國東印度公司的勸說,紛紛以低價售出自己從歐洲帶來的貨物,並以高價購進十三行的茶葉、瓷器等物品。使得十三行大賺一筆。而身爲“紡織業點火行動”的策劃者與發起人,何貴也因爲成功“解決”了這次十三行跟洋商的糾紛,並且還狠狠教訓了一頓那些曾經“誹謗”過朝廷的洋鬼子,並讓和珅平白獲得了一份豐厚的紅利,終於得到了來自清廷的認可,正式接替孫士毅成爲廣東巡撫。

不過,這些事情都已經算不得什麼了。因爲,臺灣出事了。

臺灣,自從施琅攻臺,將其收入大清國版圖之後,便因爲不怎麼受清廷重視,而使得本地官吏行事肆無忌憚。尤其是在乾隆中葉之後,更是吏治腐敗,貪官橫行。有道是“貪婪之吏,以宦爲賈,舞弄文墨,剝民脂膏,三年報罷,滿載而歸。”公肥私。總兵柴大紀任職兩年,貪污所獲達,“金銀五、六萬兩”。結果,反清組織天地會在臺灣迅速擴大,入會人數不斷增加。當地老百姓對清王朝的統治日益不滿。不過,天地會的迅速發展也引起了清政府的關注。乾隆五十一年七月,清廷下令解散天地會,到處搜捕該會會員,知府孫景燧進駐彰化,命知縣俞峻和遊擊耿肚文進駐大墩(今臺中市),結果,俞、耿兩人藉機在大墩城內燒殺搶掠,濫殺無辜,竟使得城內火光沖天,哀號一片。而他們的行爲也終於引起了民憤,天地會首領林爽文不顧宗族反對,於乾隆五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七日,以“安民心,保家業”相號召,率衆起義了。

本來,此事並沒有被清廷放在心上,因爲臺灣本就沒怎麼放在那些朝中大臣的眼裡。在他們看來,林爽文就算再本事,也不過就是個草寇,臺灣就算再亂,也就是個旮旯,難道還能比得上當年的王倫之亂不成?雖然何貴以及廣東水師提督和琳聯名上本要求朝廷不可小覷林爽文起義軍,並要求立即派出重兵將其剿滅。可得到的卻只是朝中那些大人們“多管閒事”地評論,以及乾隆的斥責。

因爲,臺灣是歸福建管的。

不過,就在何貴跟和琳的奏章被駁回沒多久,朝廷裡的那些人就不得不痛苦地承認了自己的錯

乾隆五十二年一月二十七日,林爽文率聚襲擊大墩,全殲清軍,殺知縣俞峻,遊擊耿世文等。二十九日。起義軍攻佔彰化,殺知府孫景燧、同知長庚等,並趁勢攻佔諸羅縣城,雖後來又被總兵柴大紀率軍奪回。但起義軍的節節勝利,還是使得臺灣老百姓羣起響應。同時,天地會首領莊大田也率領數千天地會衆舉旗響應林爽文,並率攻打鳳山縣城。清軍南路營參將胡圖裡聞風而逃。千總丁得秋、把總許得升等戰死。鳳山克,知縣湯大紳被殺。接着,南、北兩路義軍乘勝進兵臺灣府城(今臺南市)。南北義軍“號稱十萬”,控制着除府城和鹿耳門外的西部廣大地區。林爽文被推舉爲盟主大元帥。

乾隆得知這一消息之後大爲驚怒。命福建水師提督黃仕簡,陸路提督任承恩等,率四千綠營兵馳援臺灣。結果。兩人率軍與林爽文交戰數月。再次戰敗。於是。乾隆下設將黃仕簡、任承恩二人“革職拿問”,並再次任命閩浙總督常青爲將軍。以江南提督藍元枚、福州將軍恆瑞爲參贊,領廣東兵四千,浙江兵三千,駐防滿兵一千,計八千人前往再戰。敗,只能縮守府城,對起義軍毫無辦法。乾隆再怒,責常青師老無成,予以免職。

……

“整個大清國,就因爲這麼一個小小的臺灣,上上下下一起發愁……”

何貴懷裡抱着師雨煙給他生地已經快一歲的兒子,一邊搖頭晃腦地逗弄着,一邊向旁邊的和琳說道。

“其實黃仕簡、常青他們戰敗,一是地理不熟,二麼,就是人數不足!臺灣吏治腐敗,當地的老百姓本就有火,如今又是造反,不得不拼死一戰吶……”和琳仔細端詳着面前地臺灣地圖,嘆道。

“你少給他們說什麼好話。‘將熊熊一個,兵熊熊一窩’……你看那個柴大紀,雖然也不是啥好人,可這仗打得就不錯。黃仕簡、任承恩、常青領一萬多人打了那麼久,屢戰屢敗,他一個小小的臺灣總兵,帶着千把人,就能打下諸羅,並且一守就守了將近十個月。這就比常青那些人強得多!”何貴不屑道。

“你有理成了吧?”和琳搖頭嘆了口氣,又擡頭問道:“你說,我的請戰摺子也早該到京裡了吧?怎麼到現在還沒有消息回來?”

“早給你說了別想着沾這便宜!……你是水師,上島去幹什麼?我估計着,林爽文、莊大田這夥子人這段時間表現的太過厲害,你那位兄長怕你去了弄不好,所以啊,不願讓你出戰!免得招惹麻煩。”何貴親了兒子一口,頭也不轉地說道。

“我就怕這個……”和琳忍不住又嘆了一口氣。

“其實,以你水師如今地戰力,對付那些還拿着鋤頭叉子的老百姓,應該也不算什麼難事兒。和中堂是你親哥,又怎麼會不知道你的本事?只是,請戰的恐怕可不只你一個啊!”何貴又說道。

“不只我一個?哼,這沿海一帶,除了我和琳,還有誰敢去臺灣一戰?”和琳揚起了眉毛問道。他倒不是自傲,沿海一帶,上到直隸山東,下到福建廣東,中包江浙兩省,還真沒有幾個能叫得出名號來地將領。

“眼光窄了吧?以爲去臺灣打仗就一定要沿海的官兵了?拜託,雲貴那邊還有一頭老虎憋着想出爪子呢!而且,先前常青率領的有廣東兵,也有浙江兵,再加上前邊任承恩、黃仕簡地福建兵,這幾個省份兒地綠營兵都不能打仗,朝廷裡還會想不到用雲貴、廣西那邊地精兵?”何貴冷笑道。

“你是說,皇上會調用福康安?”和琳皺眉問道。

“十有九成九!”何貴答道。

“那不行。這一戰,我一定要打!”和琳咬牙說道。

“我也希望這一戰是你的廣東水師出馬,可是,沁齋,你爭得過福康安嗎?朝廷不能再敗了,再敗這臉面就都沒了。可偏偏福康安既有從徵金川地功勞,又有平定緬甸的勳績,這兩個地方的氣候地形,可都跟臺灣相似,所以,他的經驗足。再加上他又是皇上的親親好內侄,牌子比你硬啊。”何貴嘆息道。

“我……”

“我知道,你也有輕易剿滅六大海盜的功勞,可是,那跟人沒法比呀!畢竟,這是要在陸上打的。”何貴苦笑道。

“難道就沒有別的辦法了嗎?”和琳有些憋屈地問道。

“辦法?這個,倒也不是沒有……”何貴把兒子抱到身前比起了瞪眼睛,嘴巴卻沒有閒着。

“有辦法?哈哈哈,我就說你有轍。”和琳先是一怔,接着就大笑着蹦到了何貴的面前:“快說快說,拜託了,何貴,我的何老兄,你快說呀……”

“你有把握嬴嗎?如果沒有,我可不敢把這辦法說出來,要是你到時候吃了虧,我怎麼面對和中堂?”何貴遲疑道。

“唉呀。我水師是什麼水平別人不清楚,難道你還不知道?我還就不信了,他一夥子亂民,真能比得上幾萬海盜!一通炮打過去,還轟不平他們?……”和琳急呼呼地說道。

“這可是你說的,事後可不能怪我!”何貴又把兒子舉到了和琳面前,“我可是有家小的!”

“放心放心,我就當這辦法是我自己想的!”和琳急道。

“你自己想的?算了吧,你那腦筋,這彎彎兒還轉不過來……”何貴貶了和琳一句,又正色說道:“其實這個辦法也簡單。就是讓臺灣那邊兒主動向你求援!”

“主動向我求援?”

“對。你率領的可是水師,跟臺灣又這麼近,如果現在臺灣那邊頂不住了,你說朝廷是先叫你出馬,還是讓遠在雲貴的福康安出山?”何貴笑嘻嘻地問道。

第32章 先唱戲第61章 劉河東的背後第133章 行賄第242章 啥,虎門沒炮臺?第228章 太歲!!!第152章 怪胎第238章 紡織業的開端第248章 大婚第207章 海盜!第201章 懲治!第191章 不留情面第327章 往哪兒跑!第114章 反噬第290章 別有用心?第174章 國事,家事第54章 死,也要啃你塊肉下來第292章 誰簽約?第51章 不招第70章 故弄玄虛第174章 國事,家事第38章 把柄第19章 再來一招第135章 殺!第28章 走了第214章 蠻橫第280章 轟轟烈烈的刺殺第256章 緣份第100章 驚駭欲絕第254章 下黑手第158章 身份第186章 仇家上門!第137章 孔方神威第109章 你心太軟!第273章 駐防八旗第122章 喝湯還草第64章 獄中閒話第37章 賺到皇帝頭上第311章 中堂,你死期近了!第256章 緣份第72章 剁了第128章 要有大事第27章 一切爲了發財第122章 喝湯還草第213章 重組十三行第73章 拿錢來第104章 尋仇第258章 屁第293章 議論第305章 餡餅第182章 不當官,就當家!第201章 懲治!第114章 反噬第146章 正碰着第313章 孫士毅的煩惱第147章 閹割的威脅第327章 往哪兒跑!第97章 大開府庫第201章 懲治!第183章 家中改革第37章 賺到皇帝頭上第140章 準備動手第122章 喝湯還草第287章 阿桂也來?第317章 重臣連逝第187章 何大人,救命!第148章 巡撫第309章 乾隆六十年第294章 以退爲進第267章 任用第142章 變生肘腋第167章 找李侍堯的麻煩!第136章 打個折如何?第243章 出戰第64章 獄中閒話第56章 瘋子第81章 地方要錢第101章 突入濟寧第17章 地方保護主義第282章 湖北巡撫當不成了第203章 武林高手第87章 你追我趕第65章 真自由了!第212章 和某豈改欺君!第78章 初進衙門第148章 巡撫第269章 自己嚇自己第15章 務農之乾點兒正事兒第157章 王行,王嚴第149章 見面第85章 不用去了第311章 中堂,你死期近了!第41章 鬧事第247章 攻訐第230章 任務第181章 回家第234章 租的!第37章 賺到皇帝頭上第278章 國手第100章 驚駭欲絕
第32章 先唱戲第61章 劉河東的背後第133章 行賄第242章 啥,虎門沒炮臺?第228章 太歲!!!第152章 怪胎第238章 紡織業的開端第248章 大婚第207章 海盜!第201章 懲治!第191章 不留情面第327章 往哪兒跑!第114章 反噬第290章 別有用心?第174章 國事,家事第54章 死,也要啃你塊肉下來第292章 誰簽約?第51章 不招第70章 故弄玄虛第174章 國事,家事第38章 把柄第19章 再來一招第135章 殺!第28章 走了第214章 蠻橫第280章 轟轟烈烈的刺殺第256章 緣份第100章 驚駭欲絕第254章 下黑手第158章 身份第186章 仇家上門!第137章 孔方神威第109章 你心太軟!第273章 駐防八旗第122章 喝湯還草第64章 獄中閒話第37章 賺到皇帝頭上第311章 中堂,你死期近了!第256章 緣份第72章 剁了第128章 要有大事第27章 一切爲了發財第122章 喝湯還草第213章 重組十三行第73章 拿錢來第104章 尋仇第258章 屁第293章 議論第305章 餡餅第182章 不當官,就當家!第201章 懲治!第114章 反噬第146章 正碰着第313章 孫士毅的煩惱第147章 閹割的威脅第327章 往哪兒跑!第97章 大開府庫第201章 懲治!第183章 家中改革第37章 賺到皇帝頭上第140章 準備動手第122章 喝湯還草第287章 阿桂也來?第317章 重臣連逝第187章 何大人,救命!第148章 巡撫第309章 乾隆六十年第294章 以退爲進第267章 任用第142章 變生肘腋第167章 找李侍堯的麻煩!第136章 打個折如何?第243章 出戰第64章 獄中閒話第56章 瘋子第81章 地方要錢第101章 突入濟寧第17章 地方保護主義第282章 湖北巡撫當不成了第203章 武林高手第87章 你追我趕第65章 真自由了!第212章 和某豈改欺君!第78章 初進衙門第148章 巡撫第269章 自己嚇自己第15章 務農之乾點兒正事兒第157章 王行,王嚴第149章 見面第85章 不用去了第311章 中堂,你死期近了!第41章 鬧事第247章 攻訐第230章 任務第181章 回家第234章 租的!第37章 賺到皇帝頭上第278章 國手第100章 驚駭欲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