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五章 土司內亂

七月十五,西南集團軍奪下奉節城,張廣泗率領僅剩下的三千餘名殘軍一路退往忠州,而後在復漢軍的追擊下,直接退到了重慶府。

而此時的嶽鍾琪剛剛率領五萬大軍抵達恩施,受到了鄂西土司的歡迎,而後數十家鄂西土司派遣子弟與嶽鍾琪大宴,並一道帶來的了一萬多名土司兵,以爲援助。

嚴格來說,在這一仗當中,土司對清軍的幫助可謂不遺餘力,在貴州給鄂爾泰支援五萬多土司兵,在這裡又給嶽鍾琪帶來帶來了一萬多人,原因也就很簡單,他們這一仗若是輸了,全面郡縣化也就會隨之而來,傳承過百年的土司各家族則煙消雲散。

他們要拼命,嶽鍾琪更要拼命。

可是在這個時候,鄂爾泰和張廣泗派來的探子也前後而至,給嶽鍾琪帶來兩個驚天動地一般的消息。

首先是鄂爾泰派來的人,貴陽城失陷,他已經率軍前往進攻貴陽,殊死也要奪回貴陽,至不濟也會拖住南邊的復漢軍。而其次便是張廣泗派來的人,夔州府失陷,清軍戰死數千人,降者達兩萬餘人,而張廣泗帶着三千人逃到了重慶府。

縱使嶽鍾琪再怎麼天縱奇才,他也沒料到自己寄予厚望的兩個人,竟然同時變成了豬隊友,或者說連豬隊友都不如。

嶽鍾琪望着面前的探子,臉上由青變白,胸口更是氣得一鼓一鼓的,他都恨不得飛回去問問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你鄂爾泰現在手裡多多少少也有七八萬人,縱使大部分是土司兵,可是怎麼就讓三四萬人的復漢軍,這麼輕輕巧巧的奪了貴陽?甚至連真正的大仗都沒打過,結果貴陽就沒了,這讓嶽鍾琪很不理解。

其次就是嶽鍾琪之前頗爲看好的張廣泗,仗打的也不少了,在西北也是立過功勞的,怎麼剛剛到了夔州府之後,夔州府就丟了呢?不光是夔州府丟了,連同三萬清軍也丟了個七七八八。

然而不管嶽鍾琪怎麼想不通,他出擊宜昌府的計劃也隨之泡了湯,因爲從夔州府到成都府的這一路上,幾乎都沒有什麼人防守,重慶府的幾千殘兵也起不了什麼作用,再打下去四川指定是沒了。

嶽鍾琪並不是一個優柔寡斷的性格,既然已經打算要撤,自然不會有所猶豫。

當清軍的大部隊開始掉頭的時候,還在恩施的土司們卻是傻了眼,他們站在城牆上,望着面前沉默不語的嶽鍾琪,又看了看正在朝反方向行進的清軍部隊,頓時都不知道該說些什麼好。

“督憲,這......莫不是走反了方向?”終於有人大着膽子問道。

嶽鍾琪臉上並沒有什麼表情,只是輕輕搖了搖頭,“沒有走反,大軍臨時有變,要返回四川。”

“什麼?督憲莫不是在玩笑話?”

土司們聽到嶽鍾琪這番話,頓時一片騷亂,開什麼玩笑?要說打宜昌的是你,大夥都準備好了隨軍的土司兵,還有大批的糧秣後勤,吃幹抹淨就要跑路了?

這也太不地道了吧!

嶽鍾琪並沒有絲毫的不好意思,只是輕輕哼了一聲,道:“朝廷行事自有朝廷用意,何須跟爾等解釋?”

這一番話說出來,卻是徹底撕破臉了。因此所有人都知道,朝廷跟土司們並不是實際上的統治關係,特別是在眼下這種情況下,更多還是一種合作關係。

既然是合作關係,嶽鍾琪這番行事自然是很不地道,土司們十分憤怒,他們沒有再說什麼,而是陷入了沉默當中。

“還有,各部土司的土司兵已經被編入我大軍當中,將會隨軍一同返回四川,本督感念各位的體量之心,將來朝廷必定會給大夥一個交代!”

當嶽鍾琪面無表情又說了這麼一番話之後,所有在場的土司都被激怒了,他們眼睛都紅了,如果說前面的行徑還可以解釋,而這番操作卻是明擺着告訴土司們,他嶽鍾琪不光要扇你們的左臉,還要扇你們的右臉。

“大人行此舉動,莫不是欺我鄂西土司無人?”

爲首一名老者臉色陰沉,而他身後其他的土司首領們也都是如此,甚至還有人已經將手按在了刀柄上,現場氣氛一觸即發。

嶽鍾琪並沒有說話,他身旁的侍衛則是輕輕揮了揮手,只見從後面涌出來了一排鳥銃手,人人手裡舉着鳥銃,對準了目前城牆上所有的土司。

“本督所作所爲絕無私心,若是我大清一旦平定楚逆,將來也不會虧待你們,至於你們現在鬧,對你們也沒有絲毫好處。”

嶽鍾琪冷哼一聲,他雖然不是那種貪婪暴戾之人,也不會縱兵爲禍地方,可是一旦逼得急了,他也不會去剋制自己的想法。

形勢比人強,眼見得嶽鍾琪開始耍流氓了,土司們也只得無奈地低下頭表示順從,那名爲首的老者盯着嶽鍾琪看了一會,才緩緩開口道:“督憲大人既然開口了,我等自然遵從,還望大人此行旗開得勝。”

.........

鄂爾泰所率領的近七萬大軍,此時正朝着貴陽城的方向前進,一路緊趕慢趕,終於在七月十七趕到了清鎮,而此時的復漢軍已經將貴陽城的防務修繕一新,甚至還多加了不少厲害的守城武器。

當鄂爾泰帶着人看到貴陽城上密密麻麻的復漢軍時,只感覺心裡苦澀無比,眼下的貴陽城可不比其他,由於原先的古城城址狹隘,城垣卑薄,因此在洪武十五年在原基礎上經過了重建。

而重建後的貴陽城已經完全用石料構築而成,周長九里七分,高二丈二尺,牆寬二丈,建有城樓六個,城門五座,堪稱十分堅固,易守難攻。

之前復漢軍進攻貴陽,純粹是因爲裡面守軍過少,連整個城池都塞不下來,才輕而易舉拿下,而眼下的清軍想要進攻這麼一座重兵把守的堅城,實在是難比登天。

可縱然是難比登天,鄂爾泰也不得不去填這個坑,畢竟是他這裡出的漏洞,還不知道將來皇帝會有什麼懲罰,能立功補過也還算不錯了。

清軍在簡單列陣之後,便對貴陽展開了進攻,上萬名清軍手裡拿着刀槍和鳥銃,身後則有大概一百多門子威遠炮排成一排,跟隨着清軍一路往前走,由於清軍火炮射程較近,因此一時間並不能發射。

“轟隆——”

在清軍前進時,貴陽城上的復漢軍火炮開始發起怒吼,由於城牆高度的加持,因此火炮發射的距離相對來說更遠了一些,不少彈丸落在了清軍的隊列當中,造成一片片傷亡。

作爲第一批進攻的清軍,其中絕大部分人都是土司兵,而且並非那種精銳的狼兵,因此在復漢軍的火炮面前,陣型一下子就變得有些凌亂,還有不少人在朝着後方跑去。

見了這一幕時,鄂爾泰只是輕輕嘆了口氣,他知道對於土司兵並不能執行軍紀,畢竟眼下的七萬大軍當中,真正屬於清軍的只有兩萬人,如果對於土司兵過苛,反倒容易會出現一些問題。

在復漢軍的火炮面前,不少清軍士兵亂成了一片,他們有些茫然的望着前面還有一定距離的城牆,可是卻已經沒有走過去的信心——許多士兵就彷彿田地裡的雜草一般,被彈丸的碎片擊倒在地,如同被收割了一般。

“趕快跑,趕快跑,跑過去就能活!”

孟四一臉驚惶的招呼着身旁的同鄉們,他們都是貴州孟家土司的人,這次出來作戰也都是同鄉同族爲一伍,因此不少人跟在了他的身旁。

不過孟四跑的方向並不是貴陽城,而是清軍營寨的那邊,儘管眼下戰亂危機,可是孟四的腦子卻越發清醒了,他知道攻貴陽成就是個死,唯獨跑到清軍營寨去,興許還能活命,因此不少人跟着他們一塊跑。

戰場上始終都是一小羣不怕死的勇士加上一大羣隨波逐流的士兵,當衝在最前面的勇士死光都沒能取得突破時,那些隨波逐流的士兵,也只會被一股壓垮、擊潰。

眼下就是如此,清軍的勇士太少太少,在復漢軍的密集火力面前,很快就被打了個七零八落,而更多的人則是開始往後方跑去,他們甚至都不顧後方的攔截,以致於拖垮了更多的人朝着後面跑。

望着這一幕,鄂爾泰再也忍耐不住了,他冷冷地望着孟家土司土知州孟弘,“孟知州,你的兵實在是太猖狂了,若是再不狠手處置一批,這仗還怎麼打?”

孟弘臉上也有些難看,他勢力不大,原本就這麼多的土兵,若是全被斬了,將來他的土司怎麼辦?因此一時間也難以開口。

“好,既然你不願意動手,本督替你清除禍害!”

說完後,原本在陣後的清軍督戰隊,便扛着鳥銃走向前,舉銃瞄準,隨着一聲令下之後,一排排彈丸激射而出,卻是將孟家土兵打死了數十人。

這一下卻是不得了了,反倒激起了其他土兵心裡的戾氣,他們來這裡作戰不說,如今還送了命,人人心裡都有幾分兔死狐悲的感傷,甚至還有不少人舉刀槍以示清軍,以致於發生了動亂。

此時正在城頭上督戰的程銘,通過千里鏡看着清軍的內亂,臉上便帶着幾分遺憾,“若是我軍現在有一支精騎就好了,這一仗也就結束了一半。”

許明遠心裡一動,卻是輕聲道:“程副使,不如我帶人衝一衝.......”

“不急,咱們現在也要把他們吊住,第十二師已經繞道了安順方向,現在清軍還不清楚情況,等他們清楚情況了,咱們再打!”

對於程銘而言,大敗眼下的七萬人不是難事,但是如何用最輕鬆的辦法去解決這七萬人,纔是關鍵所在。不過好在這些人當中,大部分都是戰力與士氣不足的土司,倒也不用過於擔心,再加上這次內亂,怕是將來會有機會。

在之後的幾天時間裡,雙方圍繞貴陽城又展開了幾次進攻,可是一次卻比一次打得更慘,一次比一次損失更大,而鄂爾泰似乎有意消耗土司實力,便故意派土司兵去消耗,這使得各大土司心裡更爲不滿。

不過鄂爾泰這一番動作依然沒有什麼作用,打到後來,並沒有取得什麼戰果,只能選擇罷兵不戰。

然而到了這個階段,鄂爾泰又開始面臨了一個關鍵的選擇,那就是還打不打貴陽?如果打,很明顯清軍打不過,再打很有可能全軍都崩潰,如果不打,那就只能坐視復漢軍北上四川,到時候連同嶽鍾琪都得玩完。

只是還沒等鄂爾泰考慮清楚,土司們也都受不了了,他們原先已經夠配合鄂爾泰了,可是卻沒有取得一個好的戰果,反倒自家的兄弟被消耗了不少,當下便不樂意了。

深夜,烏蒙土司祿萬鍾、孟家土司孟弘、鎮雄土司隴慶侯、鎮沅土知府刀瀚以及康佐長官司長薛世乾等人聚集在清軍營地當中,而帳外則站滿了土司兵,所有人的情緒都十分亢奮,甚至帶着一些瘋狂的味道。

實際上若非這些土司通常是以宗族爲紐帶,土司兵在這般傷亡下早就崩潰了,如今儘管沒有崩潰,可是對於這些土司們來說,也不會坐視自己手下的士兵繼續被消耗殆盡。

“諸位兄弟,鄂爾泰此番居心不良,他一直在讓咱們的弟兄去送死......”

烏蒙土司祿萬鍾臉上帶着幾分陰沉的神色,儘管在表面上他是最爲支持朝廷的,可是該下死手時他也不會手軟,“若是咱們在不動彈,怕是要被鄂爾泰全都給謀害了!”

“祿大哥,我父與你原本是至交,我願意聽你的,你說怎麼辦就怎麼辦!”

孟家土司孟弘臉上同樣十分陰沉,前些日子他的實力折損最大,心裡對於鄂爾泰也是最爲不滿。

等到孟弘說完後,鎮雄土司隴慶侯、鎮沅土知府刀瀚以及康佐長官司長薛世乾等人也紛紛鼓譟起來,更是有人叫囂殺掉鄂爾泰,去找復漢軍議和。

“既然他鄂爾泰不仁,也別怪咱們不義,今夜諸位兄弟隨我殺到帥帳,抓住鄂爾泰!”

“好,殺到帥帳,抓住鄂爾泰!”

第十八章 收徒第二百四十一章 王對王第二百四十二章 刺刀對刺刀第三百零四章 先殺楊宗仁第二十二章 制炮第二百五十一章 擲彈營,萬勝!第一百零七章 勳陽府第五百六十五章 貓捉老鼠第四十九章 白鶴道第三章 論禪不論心第一百九十三章 緩兵之策第一百二十章 後路第六十九章 城下第一百零六章 游擊戰第四百八十七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七)第三十一章 大怒第二百五十八章 喪事喜辦第一百五十九章 有進無退第五百三十一章 證券交易所第三百六十章 咱們中計了第一百六十章 天下大吉第五百三十七章 瓷器與火槍第二百九十七章 離心離德第四百三十章 俄人來使第二百六十四章 大整軍第一百八十八章 臨戰大祭第一百一十二章 湖南攻略第四百九十九章 黃河清,聖人出第四百一十四章 自古艱難唯一死第三百二十五章 釐定制度第一百七十七章 關鍵抉擇第五百章 陛下要賴賬第五百七十二章 恬不知恥第四百二十七章 最大的敵人第三百九十二章 西南鷹計劃第一百九十八章 長楓嶺第二十九章 炸了第一百零七章 勳陽府第五百六十四章 不能打了第二百七十八章 壓榨殆盡第七十九章 吃麪第四百三十四章 割地皇帝第一百八十八章 臨戰大祭第十八章 收徒第一百七十四章 大戰餘音第一百七十九章 堅不可摧第四百五十五章 朕也要親征第三百六十九章 牛痘法問世第四百五十五章 朕也要親征第七十五章 圍城打援第四百六十五章 對比的煩惱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許將軍見太平第三百零七章 裁撤綠營第四百五十八章 孤臣之道第五百一十七章 金幣還是友誼第四百七十一章 大決戰之遺詔留書第一百五十九章 有進無退第三百六十五章 孔家第一百八十六章 流言第十四章 私鹽之利第四百一十二章 給資本套上籠子第四百一十五章 雍正立祠第四百七十九章 大決戰之最後通牒第五百二十章 歸化城第三十四章 飛速發展第五百四十五章 長纓在手縛蛟龍第二百九十七章 離心離德第五百六十九章 大獲全勝第八十五章 戰前第五百零六章 共君之制第五百七十一章 統合漠北第四百九十九章 黃河清,聖人出第一百四十六章 倡辦團練第五百四十四章 競爭上崗第十九章 火炮第三百九十三章 總督駕臨第二百六十三章 胤禛繼位第三百零七章 裁撤綠營第四十七章 寧千秋第一百一十一章 聯姻第二百一十四章 決戰練潭鎮(七)第四百零四章 頂不住就是死第三百五十八章 酒醉入韶州第二百一十五章 決戰練潭鎮(八)第一百九十七章 琢磨琢磨第五百八十四章 遠東破局第五十四章 拒絕第一百二十六章 強攻第十章 尋礦第二百八十四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第三百八十章 日本故人第四百零五章 土司內亂第一百四十五章 圍城第一百九十八章 長楓嶺第五百六十章 陰差陽錯第四十五章 湖廣商會第七十六章 設伏第四百八十一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一)第五百一十二章 分封建國
第十八章 收徒第二百四十一章 王對王第二百四十二章 刺刀對刺刀第三百零四章 先殺楊宗仁第二十二章 制炮第二百五十一章 擲彈營,萬勝!第一百零七章 勳陽府第五百六十五章 貓捉老鼠第四十九章 白鶴道第三章 論禪不論心第一百九十三章 緩兵之策第一百二十章 後路第六十九章 城下第一百零六章 游擊戰第四百八十七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七)第三十一章 大怒第二百五十八章 喪事喜辦第一百五十九章 有進無退第五百三十一章 證券交易所第三百六十章 咱們中計了第一百六十章 天下大吉第五百三十七章 瓷器與火槍第二百九十七章 離心離德第四百三十章 俄人來使第二百六十四章 大整軍第一百八十八章 臨戰大祭第一百一十二章 湖南攻略第四百九十九章 黃河清,聖人出第四百一十四章 自古艱難唯一死第三百二十五章 釐定制度第一百七十七章 關鍵抉擇第五百章 陛下要賴賬第五百七十二章 恬不知恥第四百二十七章 最大的敵人第三百九十二章 西南鷹計劃第一百九十八章 長楓嶺第二十九章 炸了第一百零七章 勳陽府第五百六十四章 不能打了第二百七十八章 壓榨殆盡第七十九章 吃麪第四百三十四章 割地皇帝第一百八十八章 臨戰大祭第十八章 收徒第一百七十四章 大戰餘音第一百七十九章 堅不可摧第四百五十五章 朕也要親征第三百六十九章 牛痘法問世第四百五十五章 朕也要親征第七十五章 圍城打援第四百六十五章 對比的煩惱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許將軍見太平第三百零七章 裁撤綠營第四百五十八章 孤臣之道第五百一十七章 金幣還是友誼第四百七十一章 大決戰之遺詔留書第一百五十九章 有進無退第三百六十五章 孔家第一百八十六章 流言第十四章 私鹽之利第四百一十二章 給資本套上籠子第四百一十五章 雍正立祠第四百七十九章 大決戰之最後通牒第五百二十章 歸化城第三十四章 飛速發展第五百四十五章 長纓在手縛蛟龍第二百九十七章 離心離德第五百六十九章 大獲全勝第八十五章 戰前第五百零六章 共君之制第五百七十一章 統合漠北第四百九十九章 黃河清,聖人出第一百四十六章 倡辦團練第五百四十四章 競爭上崗第十九章 火炮第三百九十三章 總督駕臨第二百六十三章 胤禛繼位第三百零七章 裁撤綠營第四十七章 寧千秋第一百一十一章 聯姻第二百一十四章 決戰練潭鎮(七)第四百零四章 頂不住就是死第三百五十八章 酒醉入韶州第二百一十五章 決戰練潭鎮(八)第一百九十七章 琢磨琢磨第五百八十四章 遠東破局第五十四章 拒絕第一百二十六章 強攻第十章 尋礦第二百八十四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第三百八十章 日本故人第四百零五章 土司內亂第一百四十五章 圍城第一百九十八章 長楓嶺第五百六十章 陰差陽錯第四十五章 湖廣商會第七十六章 設伏第四百八十一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一)第五百一十二章 分封建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