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真正的戰爭

寧渝坐在了崔府的前廳裡,面對面的正是老師崔萬採。

如同上次一般,屋內依然傳來了淡淡的琴音,不由得讓寧渝浮想萬千。

根據寧渝的瞭解,崔萬採的髮妻早年身亡,便留下一個一個待嫁閨中的女兒,如今似乎也沒有續絃。想來這府中彈琴之人,就是他的女兒了。

想到這裡,寧渝心裡有些異樣,這老師究竟是何意?要許配給自己爲妻?可是自己畢竟年幼,這如今又是忙碌之時,待會是拒絕呢?還是答應呢?真是讓人糾結,寧渝在心裡長嘆。

“動心了?”正在寧渝心裡想東想西的時候,崔萬採突然蹦出來了一句。

寧渝不由得老臉一紅,心虛道:“老師,學生不知老師所謂何意。”

崔萬採笑眯眯道:“爲師我像你這個年紀,可沒你這般虛僞。好了,今天來府上所謂何事?”

寧渝便將自己這最近的事態全都說了一遍,臉上帶着三分疲憊七分不解,說道:“老師,這世上做事情實在是太難了。”

崔萬採輕聲道:“爲何做事感覺無力?表面看是人的問題,其實還是大勢的問題。”

“如今太平年月,這縱然有餓死人的情況,可掙扎着也能活下去。既然能活下去,人就會貪圖安逸,貪圖享受,你想推動他們去做什麼,就會困難重重。”

這一番話卻如同撥雲見日一般,將寧渝心裡的煩惱說開了。

說來說去,如今是太平年月,想要在太平年月做出什麼事情來,絕非尋常難度。

崔萬採微笑道:“不知你對前明太祖如何評價?”這一番話說的寧渝心驚肉跳,在本朝談論前朝的事情是大忌諱,若是讓有心人聽了,弄不好就是殺頭的罪過。

至於留下隻言片語?那就更不得了,自康熙繼位以來,便屢屢興起文字大案,八年前的南山集一案砍了多少人的腦袋?

寧渝思索了一會,道:“明太祖皇帝起於微末,卻能在元末羣雄中殺出一片天地來,接連戰勝了陳友諒與張士誠,更是將北元驅逐到大漠之中,堪稱一代人傑。”

崔萬採點頭,微笑道:“太祖皇帝能得起,就在於一個字——勢。無論是大元,還是陳友諒張士誠等勢力,都沒有得勢。”

“何爲勢,是對天下大勢的一種掌控和利用,你若懂得了如何取勢,便不會擔心大勢,因爲你可以借勢,最後你自己便是大勢!”

字字珠璣,聲聲灌耳。連同屋內的琴聲,也不知何時停了。

崔萬採喝了一口茶,向屋內笑道:“繼續彈,莫要停了。”

寧渝緩緩開口道:“老師,那根據你所見,本朝的勢取自何方?”

崔萬採沒有說話,只是指了一下寧渝。

“我?”寧渝不敢置信。

崔萬採還是沒說話,又用手指指了一下自己。

“老師這是何意?”寧渝有些不明白了。

崔萬採嘆息道:“大清之勢,從一開始就來自像你我這樣的漢人。”

寧渝有些沉默,道:“還請老師多多賜教。”

崔萬採站起身子,望着屋外,聲音有些微妙:“自大清入關以來,便是藉着漢人的力打的天下,無論是平滅南明還是打下張獻忠之輩,抑或是平三藩,都是靠的這綠營經制兵。”

崔萬採沉聲道:“如今天下在冊綠營經制兵足有六十萬之衆,被安排在各個星羅棋佈的塘汛駐紮,每地不過三五百兵,互相轄制,互不統屬,一旦有事,便駐守待援。這大清真真把前明的教訓學到骨子裡了。”

崔萬採嘆息道:“若只是綠營倒也無妨,無根之木不能久存,可這大清很明顯是由高人的,取勢有道,一進關便大肆封賞,這地方實力派盡數歸附,便使得綠營這顆大樹越長越高。”

這點寧渝這也知道的,就好比湖廣綠營總共不過四萬人,可這四萬人卻被分爲幾十個營,上百個駐守防汛,控制每一處要道,鎮壓一切。

寧渝試探道:“那這大清命脈就在綠營之上?”,這話若是讓外人聽到,恐怕會嚇死。

崔萬採搖頭道:“癡兒,這綠營只是表象,此勢雖成,可畢竟是抱薪救火,這大清君臣自然是憂心竭慮,既用之,且防之。”

隨後崔萬採斬釘截鐵斷言道:“這清廷上下是萬萬不敢徹底信任綠營的,就在三十年前,湖廣總督蔡毓榮被抓入獄,而後旗下的督標五千精銳被裁撤,當今聖上更是以‘此總督之缺無用’下令廢掉湖廣總督這個職位,導致綠營士卒作亂。”

“此亂雖然鮮爲人知,可是影響力卻頗大,當時的亂卒首領夏逢龍將新任巡撫柯永升都給逼死了,更是擁數萬之衆,接連攻佔武昌、咸寧、嘉魚、蒲圻、漢陽等周邊各縣,聲勢之大,震動朝野。”

“後來此亂平息之後,荊州便進駐了數千的八旗兵,形成了今日的荊州滿營,從此亂之後,聖上便尤爲忌憚綠營了。”

寧渝默默感嘆道:“我曾祖、祖父包括我父親,都是這綠營沿襲軍將,想來他們心中也是清楚的。”

崔萬採頗具深意的說到:“如今這大清江山,一大半是在這些地主鄉紳的手裡的,若真有什麼潑天大亂,賬面上的六十萬綠營兵打光了不要緊,只要這滿天下的地主鄉紳還站在滿清這一頭,就還會有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青壯能打出來。”

寧渝一下子明白了,徹徹底底明白了,滿清能得天下跟什麼八旗騎射無雙沒有半毛錢關係,就算這十幾萬八旗兵是鐵打銅鑄的,又能耗過幾時?

關鍵還是在於勢,借勢以自成,便是大勢。

而這大清江山的勢,不在於那一百多萬八旗子弟身上,而在億萬萬的漢人身上。

似乎一縷陽光穿透了濃濃的黑霧,寧渝第一次發現了摧毀眼前這座高山的可能,這是一場真正的戰爭。

這場戰爭在人心,在大勢,在天道。

崔萬採帶着欣慰的目光望着眼前的弟子,一切都不用多說了。

北方的那個高高在上的君王,你做好了應對這場戰爭的準備了嗎?

第二百一十二章 決戰練潭鎮(五)第二百四十一章 王對王第十七章 先生何以教我?第兩筆七十九章 利益攸關第一百六十四章 君臣相得第一百二十二章 博弈第五百五十一章 大汗易位第二百九十六章 龍興之地第三十九章 桃花山匪徒第八十二章 波瀾第四百五十一章 聯合大義軍第三百八十九章 老十四的請求第五百五十三章 皇家公學第二百一十一章 決戰練潭鎮(四)第八章 何爲教書?第二百九十二章 江陰抗清第五百五十章 大帳驚變第二百一十二章 決戰練潭鎮(五)第五百五十二章 分稅制改革第二百三十五章 戰康熙(五)第二百九十二章 江陰抗清第四十七章 寧千秋第兩百零三章 堅城不可拔第一百九十二章 人心思變第五百一十一章 重建都護府第十章 尋礦第二百三十四章 戰康熙(四)第三百零一章 復漢軍在行動第四章 失親孩童第二百六十章 福禍所依第五十二章 加快速度第五百二十二章 出使漠北第四百三十四章 割地皇帝第四百七十一章 大決戰之遺詔留書第四百二十四章 拿下鶴丸城第六十四章 戰起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義凜然第十四章 私鹽之利第一百四十一章 戰臨江第一百五十八章 孤注一擲第八十八章 兄弟第五百二十八章 一個都跑不了第四十五章 湖廣商會第九章 雲夢礦鹽第三百一十章 寧家大業第二百七十七章 東進之路第五百六十二章 炮兵對決第二百九十一章 佈局第十八章 收徒第五百三十七章 瓷器與火槍第五百一十二章 分封建國第四百二十七章 最大的敵人第三百八十章 日本故人第五百四十五章 長纓在手縛蛟龍第一百七十三章 九江血(六)第一百七十一章 九江血(四)第八十九章 初戰第三十八章 資本力量第三百九十三章 總督駕臨第四百三十章 俄人來使第五百七十四章 當大王的機會第三百六十三章 歐洲的中國熱第五百六十三章 慘烈搏殺第一百六十六章 整軍備戰第七章 思想教育第五百一十五章 雙方心機第四百五十一章 聯合大義軍第一百一十章 亂起第三十九章 桃花山匪徒第二百九十五章 密摺參奏第二百六十七章 天下熙熙第二百一十章 決戰練潭鎮(三)第三十三章 後患第一百七十五章 咸寧危局?第五百八十五章 鐵路興國第三百七十四章 還能叫八旗新軍嗎第二百七十二章 官商勾結第一百三十七章 觸目驚心第二十五章 敢問大志?第三百零五章 親征杭州第四百六十九章 大決戰之天津登陸第三百四十章 縣令們也要多學習第七十一章 忍耐第七十五章 圍城打援第四百三十章 俄人來使第五百一十二章 分封建國第五百二十六章 木蘭閱兵第二百一十六章 決戰練潭鎮(九)第四百四十章 花錢買命第五十八章 危局第三百七十九章 良機已至第三百二十三章 槍和骰子第五百七十四章 當大王的機會第三百四十三章 新的科考制度第兩百章 男兒至死心如鐵第一百六十四章 君臣相得第五百七十四章 當大王的機會第一百一十章 亂起第五百五十章 大帳驚變
第二百一十二章 決戰練潭鎮(五)第二百四十一章 王對王第十七章 先生何以教我?第兩筆七十九章 利益攸關第一百六十四章 君臣相得第一百二十二章 博弈第五百五十一章 大汗易位第二百九十六章 龍興之地第三十九章 桃花山匪徒第八十二章 波瀾第四百五十一章 聯合大義軍第三百八十九章 老十四的請求第五百五十三章 皇家公學第二百一十一章 決戰練潭鎮(四)第八章 何爲教書?第二百九十二章 江陰抗清第五百五十章 大帳驚變第二百一十二章 決戰練潭鎮(五)第五百五十二章 分稅制改革第二百三十五章 戰康熙(五)第二百九十二章 江陰抗清第四十七章 寧千秋第兩百零三章 堅城不可拔第一百九十二章 人心思變第五百一十一章 重建都護府第十章 尋礦第二百三十四章 戰康熙(四)第三百零一章 復漢軍在行動第四章 失親孩童第二百六十章 福禍所依第五十二章 加快速度第五百二十二章 出使漠北第四百三十四章 割地皇帝第四百七十一章 大決戰之遺詔留書第四百二十四章 拿下鶴丸城第六十四章 戰起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義凜然第十四章 私鹽之利第一百四十一章 戰臨江第一百五十八章 孤注一擲第八十八章 兄弟第五百二十八章 一個都跑不了第四十五章 湖廣商會第九章 雲夢礦鹽第三百一十章 寧家大業第二百七十七章 東進之路第五百六十二章 炮兵對決第二百九十一章 佈局第十八章 收徒第五百三十七章 瓷器與火槍第五百一十二章 分封建國第四百二十七章 最大的敵人第三百八十章 日本故人第五百四十五章 長纓在手縛蛟龍第一百七十三章 九江血(六)第一百七十一章 九江血(四)第八十九章 初戰第三十八章 資本力量第三百九十三章 總督駕臨第四百三十章 俄人來使第五百七十四章 當大王的機會第三百六十三章 歐洲的中國熱第五百六十三章 慘烈搏殺第一百六十六章 整軍備戰第七章 思想教育第五百一十五章 雙方心機第四百五十一章 聯合大義軍第一百一十章 亂起第三十九章 桃花山匪徒第二百九十五章 密摺參奏第二百六十七章 天下熙熙第二百一十章 決戰練潭鎮(三)第三十三章 後患第一百七十五章 咸寧危局?第五百八十五章 鐵路興國第三百七十四章 還能叫八旗新軍嗎第二百七十二章 官商勾結第一百三十七章 觸目驚心第二十五章 敢問大志?第三百零五章 親征杭州第四百六十九章 大決戰之天津登陸第三百四十章 縣令們也要多學習第七十一章 忍耐第七十五章 圍城打援第四百三十章 俄人來使第五百一十二章 分封建國第五百二十六章 木蘭閱兵第二百一十六章 決戰練潭鎮(九)第四百四十章 花錢買命第五十八章 危局第三百七十九章 良機已至第三百二十三章 槍和骰子第五百七十四章 當大王的機會第三百四十三章 新的科考制度第兩百章 男兒至死心如鐵第一百六十四章 君臣相得第五百七十四章 當大王的機會第一百一十章 亂起第五百五十章 大帳驚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