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八章 來人!上地球儀

對於恩斯特等人的到來,寧渝還是非常期待的,並且給與非常大的禮遇,在奉天殿當中設宴招待衆人,卻是讓這些歐洲人再一次驚呼上帝,他們從來都沒有感受到的繁華,在這一刻卻是實現了。

這也更加堅定了他們留在天朝的決心,像這麼好的差事可不是什麼時候都有的,因此一個個心裡也是頗爲振奮,恨不得立馬擼起袖子就給他寧皇帝打工。

一時間賓主盡歡,等到宴會結束之後,寧渝很快就叫來了他的大學士恩斯特,來對這一次西歐的出行之旅進行盤點。

寧渝望着略微消瘦了些的恩斯特,心裡倒是有些過意不去,這些事情原本是可以明日溝通的,可是對於寧渝而言,他是真的一分一秒都不想再等了。

“恩斯特,這一次你做的很好,朕會給你封爵,封伯爵,以饗其功。”

恩斯特現在也算是半個中國通了,對於寧渝的誇讚他心裡也是有數的,連忙跪在了地上,高聲道:“偉大的皇帝陛下,您給我的賞賜已經非常多了,恩斯特會更加努力的!”

說起來這個洋人現在對中國人的那一套都吃的很熟了,他對於跪拜禮並不會感覺到牴觸,實際上只要任何一個皇帝給他這麼多的賞賜,他都會跪下來去舔對方的腳指頭,當然這也並不妨礙他對寧渝的感激之情。

寧渝哈哈大笑,拉起恩斯特,“恩斯特,既然你有這個心,朕也不會虧待於你,以後好好做事,就算封公封侯也不是不可能的......前提是,你需要表現出你所應有的價值。”

恩斯特心裡一動,連忙高聲道:“陛下,我已經將整個西方文明的精華,都給您打包回來了。我挑選的每一個人,在他們所在的領域當中,都是佼佼者!”

寧渝輕輕點了點頭,實際上這些資料他早就已經收到了,關於這個歐洲團裡面的每一個人,都已經建立了完整的檔案,一共有三百九十七人,都是真正的精英人才,因此這也是他對於恩斯特滿意的原因所在。

“恩斯特,朕希望這些人不僅僅能夠成爲帝國的支持者,也更應該爲帝國的教育事業做出貢獻!”

寧渝極爲隱晦地透露着自己的想法,在他看來僅僅只是利用這些人的才學其實很浪費,更應該讓他們將所學都傳授給中國人,以此真正實現人才的充分利用。

無論怎麼說,這些人都是外國人,他們或許會爲了金錢和地位成爲他寧渝的臣子,可是這不代表他們就不會背叛,因此這些人也不可能真正進入到朝廷的核心層面上去,更多的還是將知識傳遞下去,使得中國人成爲這些知識的擁有者。

恩斯特的態度還是極爲端正的,“陛下,您的旨意便是他們的前進方向!”

寧渝滿意的點了點頭,卻是又想起了一件事情,低聲道:“恩斯特,你作爲朕的特使,與各國之間的外交關係籌謀得如何了?”

恩斯特連忙輕聲道:“回稟陛下,西歐各國願意與我大楚互相派遣時節,只是還需要等到各國使節團來天朝之後,才能簽訂正式的契約,另外臣在歐洲巴黎已經設置了一處總領事館,將會成爲目前與西歐各國來往的主要機構。”

其實寧渝心裡也知道,目前在歐洲各國建立大使館的必要性並不高,實在是彼此的距離太過於遙遠,在無線電還沒有發明的年代裡,雙方傳遞信息的速度幾乎是以半年計算,因此實際意義並不大。

正是出於這個考慮,寧渝並沒有向西歐各國派遣使團,而是僅僅在巴黎設置了一個總領事館,作爲寧楚在歐洲的聯絡機構。

不過等到西歐各國的使節團來了之後,倒是可以將對外貿易的規模再一次擴大,這纔是寧渝更加關注的事情。

“恩斯特,後續的事情你還要繼續跟進,目前大楚的短板還有許多,像基礎教育、工程科技、軍事訓練還有一些哲學方面的思想,都急迫地需要提升起來,到時候朕會在教育部下面設立一個高等教育司,並且在京師以及全國各地建立多所大學,而你們的任務就是成爲老師,爲學子們提供西方的相關知識理論。”

恩斯特嚴肅地行了一個禮,“陛下,這是我的職責,也是我的榮幸。”

...............

西人抵達南京的消息很快就傳遍了朝野,對於普通的大臣們而言,他們雖然不太理解皇帝的做法,可是心裡也明白這是皇帝陛下籌劃的大計劃,因此也只是不聞不問的態度,反倒是民間對於這些外國人的態度頗爲反感,甚至出現了許多謠言。

在城裡的茶館和一些閒散地方,常常會有人信誓旦旦的跟身旁的人普及自己不知道從哪聽來的謠言,比如說這些西人都是茹毛飲血的怪物,還有人說他們一個個三頭六臂,被皇帝請來是當秘密武器的,雖然沒有一個人說到了點子上,可是針對這些西人的謠言卻是越演越烈。

汪曾祺在聽到了這些傳聞之後,心裡不由得一動,自從上次參與進種牛痘的報道之後,他便受到了總編輯呂毅中的欣賞,將其提升爲了《清流報》主編,因此也算是春風得意。

不過好日子沒過多久,南京城內一下子齊刷刷涌現出了十幾家報社,取的名字也是五花八門,比如什麼《工商報》《士子報》,還有什麼《帝都報》《南京報》之類的,這些報社雖然都是初創階段,可是表現出來的勢頭,已經足夠讓《清流報》感到警惕了。

因此在這個關鍵時候,汪曾祺心裡便希望能夠通過引爆一些大新聞,在將人們的視線重新拉回到《清流報》上,因此西人來華的事情,足夠成爲一個令人轟動的熱點。

不得不說,在這個年代當中,汪曾祺的這番思維可謂是足夠前衛和大膽,當然也受到了新聞出版司司長彭啓豐的讚賞,他原本是想支持汪曾祺的這個想法,可是自從瞭解到一些相關的訊息後,他便有些猶豫了,主要是對於皇帝的想法還不夠了解。

只是這個想法並不能直接通過皇帝來了解,彭啓豐無奈之下,只得去尋求上司宣傳部尚書寧忠權的幫助。

“部閣,如今西人來華之事引得轟轟烈烈,這件事朝廷裡的幾位大人是怎麼看的?”

彭啓豐一邊給寧忠權倒着茶,一方面小心翼翼地問着,其實這個問題多少有些犯忌諱,只是他如今也算是寧忠權的嫡系心腹,因此問一問倒也無妨。

寧忠權的臉上帶着幾分笑意,他聞了聞雲夢香的淡淡清香,不由得有些陶醉地吸了口氣,“西人來華,乃陛下一力主張,如今事情纔剛剛開始,大人們不管是什麼看法,現在也都只會憋着。”

彭啓豐有些似懂非懂,試探道:“《清流報》想要採訪這些西人,您看這事如何?”

寧忠權聽了這話之後,卻是陷入了深深的思考,過了片刻之後,他才低聲道:“這件事暫且先不能報道,陛下雖然對他們很重視,可是畢竟還沒有做出什麼事情來,若是眼下報道怕是不太符合陛下的用意......先放放吧!”

聽到寧忠權的這一番話,彭啓豐不由得有些失望,他雖然知道這件事沒那麼簡單,可是連一個尚書都說要慎重的時候,他也沒辦法越俎代庖。既然如此,那就只能放放了。

在拜見過寧忠權之後,彭啓豐心裡多少也有了底,他派人給汪曾祺送去了一封信,裡面只寫了八個字,“時機未至,先做準備。”

汪曾祺在收到彭啓豐的信件後,心裡也有些無奈,不過他明白看風頭行事的道理,眼下雖然不合適,可是將來未必不行,若是能夠先做好相關的準備,等到了可以的那一天,便能在最短時間內發佈報刊,從而搶佔先機,

想到了這裡,汪曾祺便不願繼續再坐等,開始在京師內尋找關係,打探恩斯特帶來來的那幫子西人的動向,只是還沒有等到消息時,寧渝卻已經在朝堂上公佈結果了。

奉天殿,內閣諸人匯聚一堂,而恩斯特也站在了一旁,算是首次參與到大朝會當中去,對於這個西洋人,不少大臣都投之以好奇的目光。

寧渝掃視了一眼衆人,輕聲笑道:“諸位,如今恩斯特大學士歷經了大半年時間,從西方爲我大楚帶回來了許多精英人才,還有一些相關的基礎理論書籍以及學術著作,實在是可喜可賀,朕心嘉許之,特封其爲通遠伯。”

“大皇帝陛下萬歲!”

恩斯特臉上浮現一片紅色,這個來自普魯士的化學家跪在了寧渝的面前,他用一種極爲虔誠的態度對寧皇帝行禮,嘴裡大肆稱頌着寧渝的功績,卻是讓其他的大臣們感到渾身彆扭,甚至是噁心。

這外來的和尚終究是外來的和尚,拍起馬屁來簡直太不要臉了,哪有咱們這般含蓄?

寧渝終究是有些不太習慣這種吹捧,擡手止住了恩斯特,“這些賞賜都是恩斯特卿家應得的,只要勤勉做事,朕絕對不吝惜功爵之賞!”

“不過,恩斯特來回來的這些人,還有這些書,都需要妥善利用起來。諸卿,可有什麼建議?”

寧渝也沒有急着說出自己的決定,準備讓大臣們先說一說,看看還有沒有其他的想法,畢竟若凡事都是他這個皇帝去想,要這些個大臣又有何用?得將這些大臣們的思路都給打開來,至少不能落後的太多,要不然那可真的太累了。

率先開口的自然是作爲內閣首輔寧忠景,他看了看恩斯特這個勞什子大學士,心裡着實有些不喜,一幫子臭烘烘的蠻夷有什麼值得利用的?我天朝什麼沒有?還需要去西方求取真經?簡直是個天大的笑話。

當然,這些想法註定是不會說出來的,畢竟皇帝對此抱有莫大的期待,因此寧忠景也不得不考慮皇帝的想法,斟酌再三才緩緩開口道:“恩斯特大學士此番着實辛苦了,他帶到我大楚的這些人,其中也不乏有識之士,大可在四夷館安置下來......至於那些書籍嘛,可以填充皇家書庫,以供陛下賞閱。”

恩斯特認真地聽着這位首相大人說話,可是越聽越覺得不對,他的中文畢竟是能流利對話的,對於所謂的四夷館自然不會聽錯,雖然他還不知道那裡是幹什麼的,可是對於’夷’這個字,多多少少有些敏感,當下眉頭便皺了起來。

而一直靜靜聽着寧忠景言辭的寧渝,臉色卻是徹底黑了,所謂的四夷館,原本就是專門從事翻譯鄰國語言的地方,說白了就是一翻譯機構,而在新朝改制之後,四夷館改爲了外交部下屬的翻譯處,可是如今寧忠景卻依然用四夷館的舊稱,可見其態度如何了。

到了這個時候,寧渝心裡已經升騰起了換首輔的想法了,只是目前終究要穩定朝野,因此也沒有過多表示態度,而是直接看向了崔萬採。

崔萬採感受到寧渝的目光之後,頓時心裡一驚,他極爲敏感地覺察到了皇帝的不滿,不過那份不滿是衝着首輔去的.......

“陛下,以微臣的淺薄之見來看,此番西人來華,乃互通有無、取長補短之舉,若是僅僅將其束之高閣,未免有些太小家子氣了,我天朝上國自成氣度,更應該坦然相以對。”

寧忠景聽了崔萬採言語中隱隱的反對之意,也不甘示弱,輕聲道:“所謂互通有無、取長補短,說着很有道理,可是我大楚物豐民阜,有各物需要西人提供?又有何處需要彌補?”

在這個年代,絕大多數人都認爲這天下的中心只有中國,其餘地方都是蠻夷,上至首輔,下至百姓,幾乎沒有人真正用正眼去看西人,對於西人的一切,都是懷着鄙薄的態度。

“狂妄!”

寧渝冷哼了一聲,“如今北伐大業尚且未竟,你等以何面目自滿?更不用說這天下之大,豈是你們所想象的一隅之地?來人,將地球儀擡上來!”

第二百四十六章 鐵騎衝鋒第一百九十八章 長楓嶺第五百八十四章 遠東破局第二百五十四章 嶽鍾琪的野望第五百七十二章 恬不知恥第七十九章 吃麪第三百五十六章 慘烈與悲壯第七十一章 忍耐第五十八章 危局第一百五十九章 有進無退第三百一十六章 差了點什麼第八十八章 兄弟第五百一十章 飛蛾撲火第二百四十四章 決死之爭第九十五章 陳小公子第二百八十六章 重新洗牌第二百五十二章 皇上又暈了第五百七十八章 嚴正抗議的大英帝國第一百二十三章 自省第四百三十八章 爲萬世開太平第二百零八章 決戰練潭鎮(一)第四百九十四章 特別執行第四百八十三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三)第七十章 震動天下第五十九章 壯志雄心第六十四章 戰起第九十四章 溜了第四百七十四章 大決戰之雍正吐血第十六章 拜師風波第二百零四章 漢陽造第三百九十八章 一把來個大的第一百一十三章 廟算第一百零三章 人心似水第五百七十章 靠不住的準格爾第二百七十章 忍辱負重第一百四十七章 何爲臣道第二百五十四章 嶽鍾琪的野望第五百二十九章 利於千秋第四百零九章 督帥,我願留下!第二百六十五章 超級爛攤子第一百一十八章 臨湘第八十一章 監察院第五百八十四章 遠東破局第四十九章 白鶴道第五百一十四章 封國之道第二百二十九章 朕還沒死第三百二十七章 不服就打第四百一十四章 自古艱難唯一死第一百三十五章 南下?東進?第五百七十章 靠不住的準格爾第七十章 震動天下第三百五十六章 慘烈與悲壯第三百三十一章 效仿班定遠第四百九十二章 前途未卜第二百九十九章 希望之地第三百五十三章 攻佔西安第四百九十八章 政爭紛紛第一百五十五章 兩難選擇第一百一十三章 廟算第一章 夢裡夢外第三百零九章 立國稱制第一百二十八章 還能怎麼打?第二百八十六章 重新洗牌第二百四十九章 上天恩德?第一百九十八章 長楓嶺第五百六十八章 戰漠北第一百七十九章 堅不可摧第二百二十二章 針鋒相對第五百一十二章 分封建國第一百四十一章 戰臨江第五百五十七章 敲詐勒索第十四章 私鹽之利第六十六章 影子第二百五十一章 擲彈營,萬勝!第兩百八十一章 江寧諜影第三十二章 各方準備第五百五十九章 三路會攻第三十七章 軍事編制第五十二章 加快速度第四十一章 鐵與血第一百三十三章 用還是不用?第一百一十五章 稱王第五百八十六章 新一代武器第五百四十七章 帝國的朋友第四百八十章 大決戰之大夢初醒第三十八章 資本力量第五十二章 加快速度第一百五十六章 跳出棋盤第三百八十一章 琉球前事第七十三章 再見崔姒第二百零四章 漢陽造第四百五十五章 朕也要親征第五百七十一章 統合漠北第一百二十六章 強攻第四百七十四章 大決戰之雍正吐血第五百七十四章 當大王的機會第一百二十一章 生死第六十六章 影子第一百九十九章 忠心可鑑第三十七章 軍事編制
第二百四十六章 鐵騎衝鋒第一百九十八章 長楓嶺第五百八十四章 遠東破局第二百五十四章 嶽鍾琪的野望第五百七十二章 恬不知恥第七十九章 吃麪第三百五十六章 慘烈與悲壯第七十一章 忍耐第五十八章 危局第一百五十九章 有進無退第三百一十六章 差了點什麼第八十八章 兄弟第五百一十章 飛蛾撲火第二百四十四章 決死之爭第九十五章 陳小公子第二百八十六章 重新洗牌第二百五十二章 皇上又暈了第五百七十八章 嚴正抗議的大英帝國第一百二十三章 自省第四百三十八章 爲萬世開太平第二百零八章 決戰練潭鎮(一)第四百九十四章 特別執行第四百八十三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三)第七十章 震動天下第五十九章 壯志雄心第六十四章 戰起第九十四章 溜了第四百七十四章 大決戰之雍正吐血第十六章 拜師風波第二百零四章 漢陽造第三百九十八章 一把來個大的第一百一十三章 廟算第一百零三章 人心似水第五百七十章 靠不住的準格爾第二百七十章 忍辱負重第一百四十七章 何爲臣道第二百五十四章 嶽鍾琪的野望第五百二十九章 利於千秋第四百零九章 督帥,我願留下!第二百六十五章 超級爛攤子第一百一十八章 臨湘第八十一章 監察院第五百八十四章 遠東破局第四十九章 白鶴道第五百一十四章 封國之道第二百二十九章 朕還沒死第三百二十七章 不服就打第四百一十四章 自古艱難唯一死第一百三十五章 南下?東進?第五百七十章 靠不住的準格爾第七十章 震動天下第三百五十六章 慘烈與悲壯第三百三十一章 效仿班定遠第四百九十二章 前途未卜第二百九十九章 希望之地第三百五十三章 攻佔西安第四百九十八章 政爭紛紛第一百五十五章 兩難選擇第一百一十三章 廟算第一章 夢裡夢外第三百零九章 立國稱制第一百二十八章 還能怎麼打?第二百八十六章 重新洗牌第二百四十九章 上天恩德?第一百九十八章 長楓嶺第五百六十八章 戰漠北第一百七十九章 堅不可摧第二百二十二章 針鋒相對第五百一十二章 分封建國第一百四十一章 戰臨江第五百五十七章 敲詐勒索第十四章 私鹽之利第六十六章 影子第二百五十一章 擲彈營,萬勝!第兩百八十一章 江寧諜影第三十二章 各方準備第五百五十九章 三路會攻第三十七章 軍事編制第五十二章 加快速度第四十一章 鐵與血第一百三十三章 用還是不用?第一百一十五章 稱王第五百八十六章 新一代武器第五百四十七章 帝國的朋友第四百八十章 大決戰之大夢初醒第三十八章 資本力量第五十二章 加快速度第一百五十六章 跳出棋盤第三百八十一章 琉球前事第七十三章 再見崔姒第二百零四章 漢陽造第四百五十五章 朕也要親征第五百七十一章 統合漠北第一百二十六章 強攻第四百七十四章 大決戰之雍正吐血第五百七十四章 當大王的機會第一百二十一章 生死第六十六章 影子第一百九十九章 忠心可鑑第三十七章 軍事編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