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章 遊說袁紹

袁紹在府中獨坐,臉色陰晴不定。何太后與弘農王被救離洛陽,另立新帝計劃遭挫……一系列意料之外的事件發生,讓袁紹着實是心中惱火。說實話,討董走到這一步,除了一個所謂的討董盟主能讓他刷點名望外,他已經沒有什麼利益可以獲得了。可是,汝南袁氏還缺這點聲望?

作爲一個政治世家,袁紹比許多人更清楚,政治,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一切都可以根據時態的發展,形勢的要求,來隨時調整。表面偉、光、正的包裝下,核心其實是赤、祼祼的利益交換。

至於忠君?比起許多人把君王當作自己效忠的精神圖騰,袁紹更清楚天子是怎麼一回事。想來董卓的野蠻,已經讓更多的人清醒了過來,天子威嚴也不過如此罷了。

那麼,既然討董事實上已經費力不討好,撈不到什麼好處不說,還隨時有着巨大的風險。那是不是該調整下自己的部署了?袁紹毫不懷疑討董聯軍能打敗董卓。但他亦堅信,董卓在滅亡之前,必然會瘋狂的朝他這個所謂的盟主發動進攻,好拉着他一起陪葬。偏偏自己還離董卓如此之近,而韓浩之敗,亦證明了涼州兵卒依然銳不可擋這個事實。

在韓融等人到來的這十幾天,袁紹一直在搖擺不定。董卓很有誠意,三公之位也很有**力。否則哪怕他是袁氏之後,要想登上三公之位,也得摸爬滾打好一段時間。而董卓卻給出了一條捷徑。

然而叔父袁隗之死,依舊讓他有着道德上輕微的愧疚感,而他若突然反水,他的盟友們,只怕也要花費巨大力氣來安撫。當然,只要下定決心,他還是相信自己可以讓盟友們保持沉默的。無非是看自己和董卓能夠付出什麼罷了。

至於太后與弘農王,這段時間以來,袁紹已經清楚,太后對於再次入主皇宮已經迫不及待了,她無比懷念那華麗的園林,以及宏大威嚴的宮殿。自己若是與董卓和解,並能夠在安全上給予她極大的保障,能夠促使她迅速擺駕返宮,或許她是極爲樂意的。

讓袁紹頭痛的,卻是劉備和鮑信這個愣頭青。鮑信是堅定的反董份子,要想說服他,實在是艱難。而對於劉備,袁紹實在是不知道該如何來形容。劉備似乎不是個能收買的人,就算是能收買,這份代價,也是他袁紹出不起的。最最關鍵的一點,是劉備手中有着一枝屢戰屢勝的軍隊。而討董盟軍,許多人都只是虛張聲勢,真正動真格的,能夠對董卓造成致命威脅的,似乎也只有劉備罷了。可就算是董卓,只怕也不願意拿自己的涼州鐵騎去與劉備耗……

袁紹很清楚,能夠獲得董卓許出來的好處,唯一的條件就是讓天下諸侯退兵。如今真正出兵的,估計也就三路人馬,自己與王匡一路,弟弟袁術一路,然後就是劉備一路。自己和弟弟袁術好說,可是劉備不退的話,如何向董卓交待?

劉備不退,董卓詔書中所說的一切,也只不過是畫餅罷了……袁紹搖了搖頭,看來,還是得在討董這條道上繼續走下去啊。既然如此,索性就擊敗董卓了再說罷,到時未必便不能和董卓一樣,控制兩宮權傾天下。

翌日,王匡來見袁紹,直問道:“本初,那些人如何處置?”

袁紹知道王匡說得是誰,便道:“此等人爲董賊之爪牙,助紂爲虐,豈有放過之理,若不是爲了等公節回來,某早就盡數誅之。公節既問我,我意殺之可也!”

王匡一愣,他還以爲袁紹容忍那些人逗留至今,好吃好喝的款待着,是信念動搖了,打算向董卓爲首的朝廷妥協,想不到袁紹意志如此堅決,竟然是想殺之以明志。也是,袁氏數十口盡喪於董卓之手,袁本初與董賊既有家仇又有國恨,豈是那反覆之人。想到自己昨天還懷疑袁紹,王匡不禁老臉微熱,心中很是愧疚起來。

不過,董卓派來的一幫人,一個個都是名聲着著之輩,裡面還有自己的親戚,真的都殺了?這也太殘酷了吧?王匡不禁心生遲疑。

袁紹見狀,便反問道:“公節可有異議?”

王匡見狀,乃道:“韓元長、胡毋季友等皆位列朝堂,名顯儒林,不教而誅之,豈不可惜?且未敗董賊,先殺士人,有失天下之望。本初,依我之見,不如逐之可也。”

韓融字元長,穎川人,與荀爽、陳紀等人同列,少有名聲,通曉儒學,曾經五府並闢而不至,此時在朝爲大鴻臚;胡毋班,字季友,泰山人,王匡的老鄉、妹夫,著名黨人,名列八廚,此時在朝爲執金吾;陰循字元基,南陽人,亦是聲名鵲起的名士,此時在朝爲少府。至於將作大匠吳循、越騎校尉王瑰等,皆名高爵重。要真把這些人全殺了,天下定然震動。

王匡這裡一心爲袁紹着想,袁紹心中卻出離憤怒,怎麼着,你妹夫在這,你就不忍心下手了?我袁家上下幾十口死得,我叔父太傅死得,你家中一個執金吾便死不得?袁紹臉色瞬間便陰沉了下來。

王匡不知道袁紹想歪了,且越想越火,過於偏執了。還在旁邊苦口婆心的苦勸。殊料袁紹一開口,便是冷冰冰的語氣:“韓元長乃長者,名重海內,可免。其他人相助董賊,罪在不赦,正好誅之以詔天下,震懾霄小!”

王匡被袁紹嚇了一跳,復勸道:“本初,諸公可是爲董賊所迫,來此非他等之意,若殺之,豈不令天下人失望?”

袁紹忽然微笑,笑容如春風撲面,如暖陽微薰,可是王匡總覺得有些不安。便見袁紹道:“公節慾活胡毋季友乎?”

字字誅心,王匡心頭一震,他萬萬想不到,親密的盟友袁紹竟然會懷疑他。王匡只覺得怒火中燒,他一生輕財好義,以俠義聞名,出仕以爲,爲誅宦官、爲討董賊勞心勞力,散盡家財,換來的竟然是盟主袁紹的猜忌。王匡心中又怒又痛,他強忍心神,強抑怒氣,雙目直視袁紹道:“本初,某可是因私損公之徒?”

說完,不待袁紹反應,便大步出門而去。

王匡出了袁府,提劍直至韓融等人所居之處。韓融等見王匡來了,皆上前來打招呼,他等同在朝堂,自然相熟。殊料走近才發現,王匡竟然提劍殺氣騰騰而來。

韓融等人勃然變色,乃道:“公節,汝意欲何爲!”

王匡道:“本初欲殺諸公以告天下,他與董賊勢不兩立!”

韓融等人相互看了一眼,心中苦笑,只道遠離了董卓,便是脫離了虎口,想不到來了袁紹此處,又是進了狼巢。時也,命也。至於反抗?面對袁紹的軍隊,反抗除了讓他們像小丑一樣,還能改變什麼?

衆人都是風範肅然之輩,面對生死,亦是淡然。韓融出列道:“公節,我等不欲以亂臣賊子見誅,請稍待,讓我等自死可也。”

名士,自然不能被人屠雞殺狗般拿劍亂砍而死,他們要死,也要死得體面,死得講究。袁紹不是想殺我等嗎?不讓你殺,我們自己死。不得不說,這是非常有個性的想法。

王匡沉默良久,道:“本初有言,韓公可免。”

韓融鬚髮亂舞,怒道:“老夫年過六旬,豈受小兒輩之垂憐!”

王匡喚過左右,吩咐道:“看信韓公,若韓公有事,爾等族誅!”

又對韓融道:“韓公可死洛陽,可死天下各處,惟不能死我河內。還望韓公見諒。”

說完王匡便不再管韓融,卻是把目光看向了胡毋班,他的妹夫。他眼眶發紅,鼻子發酸,幼時他與胡毋班結交,遊學,最後把妹妹託付給此人。如今,卻要輪到自己來終結他的性命了麼?這一切,是否是值得?

胡毋班見王匡神情酸楚,眼中淚水漣漣,心中怨懟之氣頓消。他瞬間明白,自家舅兄必然也是爲勢所迫,否則又豈能不保下自己?

於是胡毋班上前拜道:“公節,袁紹害我等於此,此何悖暴無道也?僕與董卓何親戚?義豈同惡?袁紹張虎狼之口,吐長蛇之毒,恚卓遷怒,何其酷哉!死者人之所難,然恥爲狂夫所害。若亡者有靈,當訴袁紹於皇天。公節,其人不可與之同謀,還望你善自珍重!我膝下兩兒早夭,如今止有兩女,乃君之甥,我死之後,還請勿令其臨我之屍骸,公節我去也!”

王匡聞言,爲之泣下。

未幾,有僕來報,少府陰循,執金吾胡毋班,將作大匠吳循,越騎校尉王瑰自盡於居室。王匡心情沉重有如墜鉛,沉默良久,一揮手,道:“好好收殮屍首,勿得損傷。”說完,便神情蕭索的獨自離開了。

袁紹聞王匡親自逼死諸人,長嘆道:“公節,休怪我心狠,不如此,豈能堅你我討董之心志?”

袁紹知道,此舉把他和王匡逼上了絕路,自己從此之後,便只能一條道走到黑了。那麼,便斷絕其他心思,全心全意的掀翻董卓罷。

第二百零五章 青州教育(二)第四百一十四章 劉虞病逝第七百八十七章 襄陽態度第七章 拜師盧植第六百五十八章 兗州決(七)第五百六十八章 關中攻略(十八)第八十二章 最後寧靜第五百七十一章 關中攻略第二百九十一章 攻取會稽(二)第四百一十九章 麴義應對第五百七十八章 討伐宋建第六百零八章 曹洪雪夜下葭萌第三百七十六章 袁劉大戰(六)第五十七章 墮落皇帝第五百七十章 關中攻略(二十)第二百零五章 青州教育(二)第五十七章 墮落皇帝第四百一十章 諸侯選擇第四百六十六章 冀州攻略(八)第六十章 鮮卑之事第三百三十一章 南征袁術(二)第六百三十章 戰爭序幕第六十九章 前因後果第四百三十六章 兵圍馬邑第六百四十四章 馬超出動第十一章 爲民除害(一)第七百十四章 章山水戰(二)第六百二十三章 揚州異動(四)第二百四十二章 兵發河內第七十八章 試行改革(三)第三百九十三章 袁劉大戰(二十三)第六百九十六章 華容城破第四百八十四章 冀州攻略(二十六)第七百五十章第四百一十六章 朝廷反應第一百七十八章 龍亢之變第二百八十三章 前狼後虎第七百二十章 安陸之戰(二)第六百二十八章 侵掠如火第一百二十九章 天下亂象第三百二十七章 用人制度第四百三十三章 再戰平城第二章 縣城風波(一)第九十六章 長社之戰第四百零五章 平城交兵(二)第六百四十九章 曹仁兵至第一百四十二章 人中呂布第二百四十一章 單于說呂布第六百二十四章 關羽還擊第一百八十章 圖謀青州三十三章 茶肆論蝗第三百六十章 荊州之戰(八)第二百二十章 涼州風雲(十)第一百零七章 黃巾消亡第四百八十八章 冀州攻略(三十)第六百八十六章 荊州亂起第六百九十二章第五百九十九章 受降城外第二百九十三章 賈詡出奔第三十八章 太學論儒第六百五十二章 兗州決戰第八百零三章 戰爭爆發(四)第六百十三章 兗州戰事(三)第七百十八章第六百五十三章 兗州決戰(二)第五百五十八章 關中攻略(十)第一百二十九章 天下亂象第四百七十章 冀州攻略(十二)第三百九十四章 劉備遣使說張燕第二百四十六章 荀攸退兵第四百九十八章 高柔蹤跡第五百七十七 西州戰略第六百四十五章 攻打陳留第一百七十六章 荊州劉表第二百三十七章 變數頓生第七百八十二章 目標荊州第七十九章 水晶制鏡第七百八十一章 益州出援第十七章 涿縣初見第八百十四章第二百六十九章 青州新政第九章 大道之基第一百零二章 宛城攻略(26號第一更)第五百一十七章 安陸失守第六百九十四章 曹洪中伏第六百零三章 草原大戰(三)第二十一章 東萊故事(2)第四十二章 高歌正氣第四百三十二章 麴義來歸第六百九十五章第三百四十九章 曹操南圖第三百七十五章 袁劉大戰(五)第四百一十五章 劉虞病逝(二)第一百七十五章 諸侯入洛第六百九十二章第二百零一章 公孫瓚跨界擊冀州(二)第七十六章 試行改革第七百十三章 章山水戰第一百九十一章 青州攻略(七)第七十一章 蠻王之位
第二百零五章 青州教育(二)第四百一十四章 劉虞病逝第七百八十七章 襄陽態度第七章 拜師盧植第六百五十八章 兗州決(七)第五百六十八章 關中攻略(十八)第八十二章 最後寧靜第五百七十一章 關中攻略第二百九十一章 攻取會稽(二)第四百一十九章 麴義應對第五百七十八章 討伐宋建第六百零八章 曹洪雪夜下葭萌第三百七十六章 袁劉大戰(六)第五十七章 墮落皇帝第五百七十章 關中攻略(二十)第二百零五章 青州教育(二)第五十七章 墮落皇帝第四百一十章 諸侯選擇第四百六十六章 冀州攻略(八)第六十章 鮮卑之事第三百三十一章 南征袁術(二)第六百三十章 戰爭序幕第六十九章 前因後果第四百三十六章 兵圍馬邑第六百四十四章 馬超出動第十一章 爲民除害(一)第七百十四章 章山水戰(二)第六百二十三章 揚州異動(四)第二百四十二章 兵發河內第七十八章 試行改革(三)第三百九十三章 袁劉大戰(二十三)第六百九十六章 華容城破第四百八十四章 冀州攻略(二十六)第七百五十章第四百一十六章 朝廷反應第一百七十八章 龍亢之變第二百八十三章 前狼後虎第七百二十章 安陸之戰(二)第六百二十八章 侵掠如火第一百二十九章 天下亂象第三百二十七章 用人制度第四百三十三章 再戰平城第二章 縣城風波(一)第九十六章 長社之戰第四百零五章 平城交兵(二)第六百四十九章 曹仁兵至第一百四十二章 人中呂布第二百四十一章 單于說呂布第六百二十四章 關羽還擊第一百八十章 圖謀青州三十三章 茶肆論蝗第三百六十章 荊州之戰(八)第二百二十章 涼州風雲(十)第一百零七章 黃巾消亡第四百八十八章 冀州攻略(三十)第六百八十六章 荊州亂起第六百九十二章第五百九十九章 受降城外第二百九十三章 賈詡出奔第三十八章 太學論儒第六百五十二章 兗州決戰第八百零三章 戰爭爆發(四)第六百十三章 兗州戰事(三)第七百十八章第六百五十三章 兗州決戰(二)第五百五十八章 關中攻略(十)第一百二十九章 天下亂象第四百七十章 冀州攻略(十二)第三百九十四章 劉備遣使說張燕第二百四十六章 荀攸退兵第四百九十八章 高柔蹤跡第五百七十七 西州戰略第六百四十五章 攻打陳留第一百七十六章 荊州劉表第二百三十七章 變數頓生第七百八十二章 目標荊州第七十九章 水晶制鏡第七百八十一章 益州出援第十七章 涿縣初見第八百十四章第二百六十九章 青州新政第九章 大道之基第一百零二章 宛城攻略(26號第一更)第五百一十七章 安陸失守第六百九十四章 曹洪中伏第六百零三章 草原大戰(三)第二十一章 東萊故事(2)第四十二章 高歌正氣第四百三十二章 麴義來歸第六百九十五章第三百四十九章 曹操南圖第三百七十五章 袁劉大戰(五)第四百一十五章 劉虞病逝(二)第一百七十五章 諸侯入洛第六百九十二章第二百零一章 公孫瓚跨界擊冀州(二)第七十六章 試行改革第七百十三章 章山水戰第一百九十一章 青州攻略(七)第七十一章 蠻王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