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章

還都長安還是洛陽?這真是一個複雜的問題。

當年漢高祖劉邦鼎定天下時,心中的首選都城也是洛陽,而不是長安。劉邦覺得秦朝定都關中,卻覆滅得如此之快。這命有點不太好。而且洛陽也是天下數一數二的大城。又還是東周的都城,周天子在這裡居住了幾百年,這是個好兆頭,比起短命秦王朝來,不知道要好到哪裡去了。

而劉邦集團的大多數人也支持劉邦的意見,覺得定都洛陽好。關中不吉利。結果就在劉邦要做出決定的時候,兩個人改變了劉邦的意見。

第一個是婁敬。婁敬說洛陽不行,雖然周天子在此待了幾百年,但強大的時候,諸侯來朝;弱小的時候,周室就控制不了諸侯了。而關中卻不同。“秦地被山帶河,四塞以爲固,卒然有急,百萬之衆可具也。因秦之故,資甚美膏腴之地,此所謂天府者也。陛下入關而都之,山東雖亂,秦之故地可全而有也……”

話裡話外的意思就是不如定都關中,萬一天下有事,山東叛亂,自己也能守住關中的基本盤,然後再圖反擊。

劉邦遲疑不定,就去問他的智囊張良。張良也贊同婁敬的意見:“洛陽雖有此固,其中小,不過數百里,田地薄,四面受敵,此非用武之國也。夫關中左崤函,右隴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饒,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守,獨以一面東制諸侯。諸侯安定,河渭漕輓天下,西給京師;諸侯有變,順流而下,足以委輸。此所謂金城千里,天府之國也,劉敬說是也。”

劉邦一聽,就毫不猶豫的決定定都長安。從此西漢在此二百餘年。到了光武帝時,還都長安還是定都洛陽,又成了一個選擇困難的問題。

最後,經過反覆權衡之後,劉秀並沒有選擇長安,而是決定定都洛陽。這是從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考慮的。

劉秀起家於南陽,身邊的功臣集團,多是宛洛派系,人家天然就不想入關中,而是想着在自己的地盤上。劉秀的基本盤就在南陽、洛陽,所以他從情感上,也比較偏向洛陽。而且洛陽本身就是個大城,在西漢也是作爲陪都存在的。選擇定都洛陽,在政治上並沒有障礙。

另外經過西漢末年的大動亂,長安已經一片殘破,富戶和百姓紛紛出逃,關中幾成廢墟。劉秀集團剛剛平定天下,手頭窮得很,能省一點是一點,哪裡肯花費巨資,去重建長安宮室。而且洛陽居天下之中,又有大河、洛水運輸天下物資,有利於東漢王朝的經濟發展。

最最關鍵的是,新建立的政權還比較弱小,守在洛陽,在戰略防守上比起長安來,要更有優勢。

劉秀也是一代名主,號稱位面之子的人。他也是經過了反覆權衡算計,這才作出決定來的。無疑這個決定,是比較正確的。要是真的選擇定都長安,只怕是要立即陷入對外戰爭的泥潭了。

現在,這個問題,又輪到劉備做選擇了。劉備內心,其實是比較偏向長安的。但他覺得偏聽則暗,兼聽則明。越是重大問題,自己就越是不能一意孤行。事關國運,他自然得慎重。

賈詡想了想,便道:“洛陽調在中樞,西阻崤谷,東望荊山,南望少室,北有大嶽三河之分,風雨所起,四阻之國。其河山拱戴,形勝甲於天下。君王定都於此,便可遙控天下。實爲帝都之上選也。不過長安帶河阻山,懸隔千里,且大王爲中山靖王之後,孝景皇帝閣下玄孫,還都長安,亦是正理。”

劉備聽明白了,賈詡的意思是洛陽很好,長安也很好。洛陽省事又省錢。不過定都洛陽的劉秀是長沙定王劉發一脈,你劉備是中山靖王劉勝一脈,要是想給祖宗爭口氣,去長安也不錯。定都洛陽也行,定都長安理由也是足夠充分沒人攔着,去哪裡你自己看着辦。這等於是說了一堆廢話,真是隻老狐狸啊。

荀攸從另外一個角度考慮,仍然是建議劉備還都洛陽:“長安殘破,又有河西諸羌胡爲害。當奉天子還洛陽。”

劉備心中就嘆了一口氣,然後拿眼睛去看二個便宜女婿。

諸葛亮見劉備眼光看來,舉手一揖,從容不迫的朗聲道:“主公,依臣之見,當還都長安!自桓靈以來,天下大亂,先有黃巾,後有董卓。諸侯混亂,割據一方。不奉天子之命久矣。若無主公,天下不知幾人稱帝、幾人稱王。主公漢室宗親,以一己之力,再續大漢國祚。當還都長安,以告高廟。

且天子守長安,精兵良將拱衛左右,羌胡無以爲害,涼州將徹底安寧也。”

劉備聽了,眼睛就是一亮,孔明不愧是孔明啊。讓自己還都長安,從政治角度上,就有了宣傳的意義。讓世人知道,安定天下的,是他劉備,而不是劉秀的子孫。另外,羌胡也是一個重要的問題。

荀攸想着要防羌胡,諸葛亮卻想着徹底剪除羌胡的危害,這一點上,高下就已立判。自東漢定鼎以來,關中、涼州的羌亂,就徹底失控。有人曾經說東漢亡於涼州羌亂,雖然有失偏頗,但也不是全無道理。

翻看東漢史,可以見到對涼州羌胡的用兵記錄之頻繁,還有歷年的錢財,動不動就是億萬。搞得後來甚至有大臣直接建議皇帝把涼州給放棄算了。這鉅額的軍費開支,朝廷實在是承受不了,這涼州反正是不毛之地,就讓給羌胡算了。還好有腦子清楚的,極力反對,不然這麼大一塊地盤,就真的要扔了。

終東漢一朝,對羌胡的戰爭,斷斷續續打了百多年。而在西漢,卻沒有這個問題,爲何?還不是因爲天子都長安,精銳禁軍拱衛附近,羌胡但凡有點動靜,就立馬被鎮壓下去了。

當然,並不是說諸葛亮就一定比荀攸高明瞭。荀攸比諸葛亮大了差不多三十歲,在思想上更趨近於保守。而諸葛亮則正是意氣風發的時候,性格里面,當然是更具有進攻性。

劉備腦海中念頭不停的在轉,手指也無意識的在擊打着桌安。他嗯了一聲,面無表情的又看向了陸議。

第四百二十五章 麴義反袁第二百九十三章 賈詡出奔第六百六十六章 虎將許褚第四百五十八章 高柔出馬第五百七十章 關中攻略(二十)第六百六十一章 兗州決戰(十)第五百零一章 兩家南圖第二百八十三章 前狼後虎第六百六十八章 綿竹陷落第八百二十章 吳母教子第四百七十五章 冀州攻略(十七)第四百七十七章 冀州攻略(十九)第三百四十四章 諸賢北歸第五百一十八章 好漢凌操第七十五章 塵埃落定第四百二十七章 流言驟起(二)第二百二十七章 再議起兵第六百四十七章 圍點打援第六百七十三章 陳宮出馬第八百十三章 攻敗垂成第七百十三章 章山水戰第九十一章 黃巾亂起(五)第一百零二章 宛城攻略(26號第一更)第六百五十五章 兗州決戰(四)第七百四十九章第十章 南下廬江第四百七十一章 冀州攻略(十三)第一百一十四章 初逢敵軍第四百五十州 冀州攻略(一)第三百七十九章 袁劉大戰(九)第四百六十四章 冀州攻略(六)第二百二十二章 涼州風雲(還沒完)第四百一十四章 劉虞病逝第二百二十七章 再議起兵第五百二十三章 襄陽士族第五百四十七章 美人之計第二百七十三章 關中諸事第五百五十三章 關中攻略(五)第一百一十七章 涼州之戰(二)第六百四十一章 諸國來獻第一百九十二章 青州攻略(八)第三百七十七章 袁劉大戰(七)第四百四十章 兵屯界橋(三)第六章 簡家之約第一百八十章 圖謀青州第六百七十七章第五百零一章 兩家南圖第四百三十五章 再戰平城(三)第四十二章 高歌正氣第四百章 白登之戰第六百二十九章 再下一城第四百七十二章 冀州攻略(十四)第五百五十七章 關中攻略(九)第六百九十章 孫堅之死第三百五十一章 鄂縣失守第五百四十八章 美人之計(二)第二百二十四章 反攻長安第三百七十九章 袁劉大戰(九)第三百七十七章 袁劉大戰(七)第四百八十五章 冀州攻略(二十七)第一百零五章 董卓之敗第六百九十一章第八百零三章 戰爭爆發(四)第六十六章 再度入京第五百七十八章 討伐宋建第一百六十二章 滎陽之戰(二)第六百八十九章 漢壽之戰(二)第七百四十二章 再破吳軍第四十一章 詣闕上書第五百一十一章 弄巧成拙第四百七十四章 冀州攻略(十六)第五十六章 大婚之喜(二)第七百二十四章 黃公覆夜渡河津第三百七十九章 袁劉大戰(九)第三百九十九章 兩軍匯合第七百零三章 攻打蕭縣第七百四十五章第一百九十三章 劉青州再得良將第三百五十七章 荊州之戰(五)第七百二十三章 士威彥婉拒揚州第五百一十三章 再戰江夏第七百四十四章第二百七十八章 跨海東征(五)第七十章 深入蠻部第二百零四章 青州教育第三百零四章 袁術稱帝(二)第三百三十七章 袁術敗亡(三)第六百二十九章 再下一城第五十一章 小試身手第八十二章 最後寧靜第七百五十章第四百一十五章 劉虞病逝(二)第五百一十六章 大打出手第五百八十章 漢中之戰(二)第五十章 孤身說降第三百七十六章 袁劉大戰(六)第六百六十四章第七百三十五章第七百八十四章 兵分數路(二)
第四百二十五章 麴義反袁第二百九十三章 賈詡出奔第六百六十六章 虎將許褚第四百五十八章 高柔出馬第五百七十章 關中攻略(二十)第六百六十一章 兗州決戰(十)第五百零一章 兩家南圖第二百八十三章 前狼後虎第六百六十八章 綿竹陷落第八百二十章 吳母教子第四百七十五章 冀州攻略(十七)第四百七十七章 冀州攻略(十九)第三百四十四章 諸賢北歸第五百一十八章 好漢凌操第七十五章 塵埃落定第四百二十七章 流言驟起(二)第二百二十七章 再議起兵第六百四十七章 圍點打援第六百七十三章 陳宮出馬第八百十三章 攻敗垂成第七百十三章 章山水戰第九十一章 黃巾亂起(五)第一百零二章 宛城攻略(26號第一更)第六百五十五章 兗州決戰(四)第七百四十九章第十章 南下廬江第四百七十一章 冀州攻略(十三)第一百一十四章 初逢敵軍第四百五十州 冀州攻略(一)第三百七十九章 袁劉大戰(九)第四百六十四章 冀州攻略(六)第二百二十二章 涼州風雲(還沒完)第四百一十四章 劉虞病逝第二百二十七章 再議起兵第五百二十三章 襄陽士族第五百四十七章 美人之計第二百七十三章 關中諸事第五百五十三章 關中攻略(五)第一百一十七章 涼州之戰(二)第六百四十一章 諸國來獻第一百九十二章 青州攻略(八)第三百七十七章 袁劉大戰(七)第四百四十章 兵屯界橋(三)第六章 簡家之約第一百八十章 圖謀青州第六百七十七章第五百零一章 兩家南圖第四百三十五章 再戰平城(三)第四十二章 高歌正氣第四百章 白登之戰第六百二十九章 再下一城第四百七十二章 冀州攻略(十四)第五百五十七章 關中攻略(九)第六百九十章 孫堅之死第三百五十一章 鄂縣失守第五百四十八章 美人之計(二)第二百二十四章 反攻長安第三百七十九章 袁劉大戰(九)第三百七十七章 袁劉大戰(七)第四百八十五章 冀州攻略(二十七)第一百零五章 董卓之敗第六百九十一章第八百零三章 戰爭爆發(四)第六十六章 再度入京第五百七十八章 討伐宋建第一百六十二章 滎陽之戰(二)第六百八十九章 漢壽之戰(二)第七百四十二章 再破吳軍第四十一章 詣闕上書第五百一十一章 弄巧成拙第四百七十四章 冀州攻略(十六)第五十六章 大婚之喜(二)第七百二十四章 黃公覆夜渡河津第三百七十九章 袁劉大戰(九)第三百九十九章 兩軍匯合第七百零三章 攻打蕭縣第七百四十五章第一百九十三章 劉青州再得良將第三百五十七章 荊州之戰(五)第七百二十三章 士威彥婉拒揚州第五百一十三章 再戰江夏第七百四十四章第二百七十八章 跨海東征(五)第七十章 深入蠻部第二百零四章 青州教育第三百零四章 袁術稱帝(二)第三百三十七章 袁術敗亡(三)第六百二十九章 再下一城第五十一章 小試身手第八十二章 最後寧靜第七百五十章第四百一十五章 劉虞病逝(二)第五百一十六章 大打出手第五百八十章 漢中之戰(二)第五十章 孤身說降第三百七十六章 袁劉大戰(六)第六百六十四章第七百三十五章第七百八十四章 兵分數路(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