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十五章 曹孟德兵圍綿竹

聽完了張鬆的敘述,法正與孟達互望一眼,相對無言。良久,法正乃嘆道:“劉季玉不如其父遠矣。”

劉焉雖然能力不是特別出衆,但絕對不會像劉璋一樣,看到大軍壓境就亂了手腳。像造反的張魯,在劉焉在世時更是老實得不得了。而東州與益州兩大集團的矛盾,也被劉焉死死給壓制住了。可惜劉焉一死,劉璋本事平常,搞得益州內耗不止。

張鬆道:“可憐益州兩代基業,到此不再屬劉。”張鬆很悲觀,他認爲以劉璋的表現,絕對不可能擋得住曹操大軍。這益州只怕是要改換天地了。

法正聽了,不禁對張鬆道:“不知子喬兄有何打算?”

張鬆道:“還能如何,我人微言輕,能力有限,只能坐視曹軍入蜀了。”

法正聽了,便道:“弟與子度已棄官,欲北奔。兄在益州有志難伸,不如隨弟等往關中。”

張鬆沉吟不語,孟達見了,也道:“中山王禮賢下士,子喬兄若往之,即可一避戰亂,又可一展抱負,何其快哉!”

張鬆長嘆道:“終究是故土難離,鬆在此謝過二位賢弟好意了。”

法正見張鬆如此,便不再勸。三人席間只談些其他之事,在張鬆家住了一晚,第二日,法正與孟達便轉頭向北去了。

張鬆相送至城外,直到見不到二人之背影,這纔回去。法正與孟達皆是才志之士,惜州牧劉璋不能用之。

劉璋遣龐羲率部鎮守綿竹,以拒曹操,又遣黃權鎮守雒縣。安排妥當之後,復使人潛往關中,求告於趙雲:“將軍若不來救,益州歸曹矣。”

卻說自劉璋爲益州牧後,劉瑁便深居府中,閉門不出。亦不見外客。以免爲人所讒。不過吳懿卻在例外。吳懿親妹在劉焉的主持下嫁給了劉瑁,也就是說吳懿是劉瑁的大舅哥。現在,吳懿就出現在了劉瑁的府中。

劉瑁坐在主位上,聽着吳懿的滔滔不絕:“叔玉,曹操兵至綿竹,益州將爲不保,依我之見,不如早做打算。我叔父在徐州,爲中山王之臣屬,莫如現在起行,北上往奔關中。”

吳懿因爲是劉瑁的親戚,所以這些年在益州,也是被嚴防死守的對象,給他掛了個虛職,讓他整日裡無所事事,他早就不滿劉璋了。現在曹操已經打到蜀郡門外了,他纔不願意在這裡跟劉璋繼續攪和在一塊,當然,他更不願意爲曹操效力。他叔父吳匡,跟隨劉備多年,現在爲徐州都督關羽的副將,頗受重用。吳匡也經常給他來信,勸他去劉備那裡效力,不要待在益州這個沒前途的地方。不過吳懿因爲捨不得妹妹、妹夫,往日裡雖然沒權,但日子也還算逍遙,所以也就沒聽吳匡的。現在卻不同了,益州將變成個混亂的戰場,這個時候,再不走,更待何時。

吳懿一臉期待的看着劉瑁,結果劉瑁的答覆卻讓他很是失望:“吾弟爲州牧,大難當頭,吾豈能棄之。”

吳懿差點沒吐血,你在益州被圈養,差點就成了廢人,這個時候還說什麼不能棄之?

劉瑁父母皆亡,兄長也死了兩個,現在只有這麼一個弟弟。雖然說兄弟搶了他的州牧之位,但他也知道,這不是劉璋所能決定的。所以這些年他也安安靜靜的當他的寓公,從不鬧事。現在益州有了危難,他雖然沒什麼可幫得上劉璋的,但卻不忍心棄劉璋而去。這不是迂腐,而是他做爲一個兄長的道義。

吳懿勸不動劉瑁,滿臉失望的打算告辭。劉瑁卻是喊住了吳懿,對他道:“子遠,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益州不知能堅持多久,吾乃州牧之兄,故不能走,卻不能陷妻兒於險地。汝可護吾妻兒,取道關中,去尋中山王。若吾有事,亦可使吾嗣不絕;若天不絕吾,當有再見之時也。”

吳懿聽了,也只好如此了。終究還是妹妹與外甥重要。妹夫想要在這裡死耗,那也只能隨他去了。

吳懿的妹妹吳氏,顏色明豔動人不說,性格也是賢惠過人。否則歷史上也不會被劉備納爲皇后了。見劉瑁讓自己和孩兒隨兄長出奔,她眼淚就下來了,泣道:“可使大兄護住孩兒往關中,我在此陪夫君。”

劉瑁眼眶也是一紅,這一別,指不定就是生離死別,再無相見之日了。聽了吳氏之言,心中酸楚,卻還是忍不住把臉一板,叱道:“胡鬧,孩兒年幼,豈能沒了孃親。你聽我之言,先往關中,長短不過數年,我必往見你。”

吳氏與劉瑁相擁而泣,最後吳氏道:“夫君多珍重,別忘了今日之言,我與孩兒在北方等你。”

收拾妥當之後,吳氏與劉瑁依依惜別。吳懿對劉瑁道:“叔玉還請放心,除非我死,否則定能護得家妹與甥兒安危。”

劉瑁對吳懿點點頭,表示知道了。若是連吳懿都信不過,他還能信誰。

一支車隊離開了成|都,自然是瞞不過有心人。劉璋知道了之後,在殿中長嘆道:“連兄長也不看好益州形勢嗎?”

劉瑁一家若是能走,劉璋其實是樂見其成的。畢竟是自己至親。當年他被趙韙等人擁立,自己也很是意外,只是事已如此,他也無法。對自家的這個兄長,他心中還是甚是愧疚的。這麼多年了,劉瑁閉門不出,安分守己。也讓劉璋和其他人都鬆了一口氣。現在劉瑁送走了自己的妻兒,自己卻留了下來,劉璋知道劉瑁這是何意,心中便又多了一份溫情。

曹操的大軍,終於在綿竹停住了腳步。之前他是打了劉璋一個措手不及,所以才能狂飆突進,現在就要手底下見真章了。

不管益州兵的戰鬥力有多差,城池攻不下來,一切都是空談。歷史上的劉備打益州也是打了好幾年的。光雒縣就堅守了一年多。若是劉璋不主動投降,還不知道要打到什麼時候去。現在,就看曹操的了。

第八百十九章 意外變故第七百四十七章 曹洪中計第七十五章 塵埃落定第三百二十三章 公孫之敗(三)第六百十三章 兗州戰事(三)第七百七十九章 曹操之斷第五百章 治理幷州(二)第六百十七章 河西四郡第一百二十七章 張飛受傷第四十三章 酷吏陽球第五百四十五章 封王之論第一百四十八章 諸侯討卓第三百一十章 據有二郡第二百九十五章 陳王遇刺第一百六十九章 收復洛陽第九十七章 長社之戰(二)第六百十八章 河西四郡(二)第四百三十四章 再戰平城(二)第四百零四章 平城交兵第三百六十四章 朝覲天子第二百四十四 兵臨河洛第三百零一章 界橋之戰第六百零三章 草原大戰(三)第五百四十六章 封王之論(二)第四百三十五章 再戰平城(三)第三百九十三章 袁劉大戰(二十三)第七百十九章 安陸之戰第八百十八章 艱難局面第四百一十章 諸侯選擇第一百六十二章 滎陽之戰(二)第二百八十五章 興平二年第三百九十三章 袁劉大戰(二十三)第一百四十八章 諸侯討卓第一百零七章 黃巾消亡第五十七章 墮落皇帝第七百四十五章第一百九十六章 青州屯田忙(二)第二百零七章 左伯之紙第三百三十五章 袁術敗亡第五百四十八章 美人之計(二)第六十二單 廣陽除惡(二)第七百八十一章 益州出援第六百二十九章 再下一城第二百二十二章 涼州風雲(還沒完)第一百四十六章 廢立之事(二)第三百三十五章 袁術敗亡第六百五十六章 兗州決戰(五)第三百五十一章 鄂縣失守第一百四十六章 廢立之事(二)第二百二十章 涼州風雲(十)第七百零九章第六章 簡家之約第四百零二章 袁紹兵至第二百九十七章 幽冀大戰(二)第二百七十三章 關中諸事第二百零六章 印刷之術第五百六十章 關中攻略(十二)第二百五十一章 呂布攻並第三百五十二章 甘寧出奔第四百九十三章 冀州攻略(三十五)第四百七十三章 冀州攻略(十五)第五百七十二章 關中攻略第四百四十九章 風雨幷州(五)第六百六十五章第一百二十三章 鄭門立雪第五百五十章 關中攻略(二)第二百二十八章 蔡邕歸來第三百九十三章 袁劉大戰(二十三)第五百七十二章 關中攻略第六百十二 兗州戰事(二)第四百一十八章 袁紹動作第六百七十八章第四百零二章 袁紹兵至第五百八十一章 交州之戰第三百八十八章 袁劉大戰(十八)第七十六章 試行改革第三百四十七章 荊揚水戰第一百四十六章 廢立之事(二)第七百十九章 安陸之戰第七百二十七章 曹仁還師歸南郡第六百十七章 河西四郡第五百八十三章 平定涼州第三百零二章 界橋之戰(二)第四百二十二章 兵屯界橋(四)第十三章 平定廬江(一)第七百四十八章第七百六十四章 南北戰爭第五百三十章 瓜分荊州(二)第四百四十章 兵屯界橋(三)第四十章 蔡邕之難(二)第二百六十九章 青州新政第六百四十七章 圍點打援第七百四十二章 再破吳軍第六百章 此處無題第四十二章 高歌正氣第二百七十四章 跨海徵東第二百零七章 左伯之紙第一百一十四章 初逢敵軍第四百三十九章 兵屯界橋(二)第六百十一章 兗州戰事
第八百十九章 意外變故第七百四十七章 曹洪中計第七十五章 塵埃落定第三百二十三章 公孫之敗(三)第六百十三章 兗州戰事(三)第七百七十九章 曹操之斷第五百章 治理幷州(二)第六百十七章 河西四郡第一百二十七章 張飛受傷第四十三章 酷吏陽球第五百四十五章 封王之論第一百四十八章 諸侯討卓第三百一十章 據有二郡第二百九十五章 陳王遇刺第一百六十九章 收復洛陽第九十七章 長社之戰(二)第六百十八章 河西四郡(二)第四百三十四章 再戰平城(二)第四百零四章 平城交兵第三百六十四章 朝覲天子第二百四十四 兵臨河洛第三百零一章 界橋之戰第六百零三章 草原大戰(三)第五百四十六章 封王之論(二)第四百三十五章 再戰平城(三)第三百九十三章 袁劉大戰(二十三)第七百十九章 安陸之戰第八百十八章 艱難局面第四百一十章 諸侯選擇第一百六十二章 滎陽之戰(二)第二百八十五章 興平二年第三百九十三章 袁劉大戰(二十三)第一百四十八章 諸侯討卓第一百零七章 黃巾消亡第五十七章 墮落皇帝第七百四十五章第一百九十六章 青州屯田忙(二)第二百零七章 左伯之紙第三百三十五章 袁術敗亡第五百四十八章 美人之計(二)第六十二單 廣陽除惡(二)第七百八十一章 益州出援第六百二十九章 再下一城第二百二十二章 涼州風雲(還沒完)第一百四十六章 廢立之事(二)第三百三十五章 袁術敗亡第六百五十六章 兗州決戰(五)第三百五十一章 鄂縣失守第一百四十六章 廢立之事(二)第二百二十章 涼州風雲(十)第七百零九章第六章 簡家之約第四百零二章 袁紹兵至第二百九十七章 幽冀大戰(二)第二百七十三章 關中諸事第二百零六章 印刷之術第五百六十章 關中攻略(十二)第二百五十一章 呂布攻並第三百五十二章 甘寧出奔第四百九十三章 冀州攻略(三十五)第四百七十三章 冀州攻略(十五)第五百七十二章 關中攻略第四百四十九章 風雨幷州(五)第六百六十五章第一百二十三章 鄭門立雪第五百五十章 關中攻略(二)第二百二十八章 蔡邕歸來第三百九十三章 袁劉大戰(二十三)第五百七十二章 關中攻略第六百十二 兗州戰事(二)第四百一十八章 袁紹動作第六百七十八章第四百零二章 袁紹兵至第五百八十一章 交州之戰第三百八十八章 袁劉大戰(十八)第七十六章 試行改革第三百四十七章 荊揚水戰第一百四十六章 廢立之事(二)第七百十九章 安陸之戰第七百二十七章 曹仁還師歸南郡第六百十七章 河西四郡第五百八十三章 平定涼州第三百零二章 界橋之戰(二)第四百二十二章 兵屯界橋(四)第十三章 平定廬江(一)第七百四十八章第七百六十四章 南北戰爭第五百三十章 瓜分荊州(二)第四百四十章 兵屯界橋(三)第四十章 蔡邕之難(二)第二百六十九章 青州新政第六百四十七章 圍點打援第七百四十二章 再破吳軍第六百章 此處無題第四十二章 高歌正氣第二百七十四章 跨海徵東第二百零七章 左伯之紙第一百一十四章 初逢敵軍第四百三十九章 兵屯界橋(二)第六百十一章 兗州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