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七章 幽冀大戰(二)

袁紹于軍中遙指趙雲謂左右道:“此將何人,未聞公孫瓚手下竟有此將。”

旁邊有人對道:“此乃常山趙雲趙子龍,武勇過人,善騎射,能用槍。以小卒隨公孫瓚,積功至騎都尉。我軍數與公孫瓚戰,趙雲亦在其中。”

袁紹心有不快,怒道:“我冀州名將,如何流落至公孫瓚軍中?野有遺賢,卻未能拾遺補缺,汝等之過也。”

左右唯唯不敢言。

公孫瓚在望樓上,也是大爲驚歎:“河、北名將何其多也。先有顏良、文丑,今又有張郃。恨冀州不爲我有,亦喜吾有子龍。”衆將聞之,皆沉默無言。

張郃與趙雲又斗數十合,張郃漸感氣力不支,卻仍是奮起餘勇,抖動大槍,直取趙雲,招招致命。此時,袁紹命力士鳴金收兵。張郃聽得明白,於是大槍一蕩,虛晃一招,躍出戰圈,以槍指趙雲道:“待我少歇,再來戰汝!”說完,便引軍而退,往見袁紹。

見了袁紹,袁紹道:“儁乂,我軍連勝數陣,該用驕兵之計了。是以令汝退兵。”

張郃暗道,主公你若不下令召還我,等會我就只能敗績而歸了。好懸好懸。想到方纔酣戰,又是一陣手癢難耐。

趙雲戰退張郃,還歸營中,往見公孫瓚繳令。公孫瓚哈哈大笑,道:“今日子龍出戰,袁紹方知我幽州亦有名將也。”於是傳令三軍,飲酒食肉,賀今日之勝。

此令一下,三軍歡呼,因久戰不勝而喪失的士氣,也爲之大振。軍隊是個追求集體榮譽感的羣體,他們的要求很簡單,就是勝利!

又隔一日,高覽出來搦戰,此番又是趙雲與田豫迎戰。田豫私謂趙雲道:“子龍,你前日一戰,盡顯威名。今日卻須讓我,也讓北地豪傑知我田豫之名。”

趙雲爽朗大笑,道:“有何不可!”於是讓田豫前行,自己爲之掠陣。

田豫字國讓,漁陽雍奴人,自束髮便隨公孫瓚軍,以卒伍累功至破虜校尉。有武勇,知兵事。亦善使槍。

歷史上劉備在公孫瓚處時,田豫曾跟隨過劉備,當劉備南往豫州時,田豫因家有老母而未能隨之。劉備對田豫的離開非常可惜,與他泣別時說:“恨不與君共成大事也。”後來的田豫,投降了曹操,爲曹魏鎮守北地多年,剿匪,擊胡,威鎮幽州。

卻說田豫來戰高覽,兩人那是棋逢敵手,將遇良材,雙方你來多往,大戰數十合不分勝負。最後,仍然是袁紹擊鼓鳴金,召還高覽。公孫瓚連勝兩陣,大悅,又下令犒賞三軍。

又過一日,趙雲與田豫仍然請戰,這下,衆將不肯了。紛紛出列請戰。武人多好爭先,又重顏面。衆將豈能讓兩個小字輩接連出彩,奪了自己榮光。哪怕是出陣戰死沙場,也不能讓主公看不起自己。

趙雲和田豫被衆將七嘴八舌的一通吵,腦袋已經懵圈了,都不知道該說什麼好。中郎將單經道:“主公,末將請戰,若敗,願先死陣前!”

公孫瓚聽單經都如此說了,不同意都不行。於是許之。單經出陣,迎戰呂翔。呂翔上來哇哇一陣怪叫,與單經鬥了十餘合,便敗下陣去。單經也想不到,自己竟然贏得如此輕鬆。鼓聲隆隆中,一臉喜意的單經回來繳令,拜道:“主公,末將不負所托,得勝歸來!”

連勝三陣,公孫瓚早就把之前連輸數次的事給忘了。他想道,袁紹大將衆多,吾亦不差。且吾所將之軍,連年與胡血戰,又豈是冀州可比。此番袁紹必敗也。

公孫瓚又問長史關靖:“吾軍中糧草可還夠?”

關靖以諂媚而任長史,能力平平,唯一值得讚賞的就是對公孫瓚忠心耿耿。聞公孫瓚問,不敢怠慢,慌忙查看糧冊,乃對道:“主公,易縣仍有一月之糧。且公孫將軍與少將軍俱在外督糧。我軍勿需爲糧草擔憂。”

公孫瓚聽了,沉思道,雖然糧草足夠,但以幽州之力,比起冀州來,只怕是遠遠不夠。與袁紹相峙日久,得尋機一戰而敗袁紹。否則長久對峙,己軍糧盡必敗。

袁紹是擔心後路,又覺得易縣是公孫瓚老巢,易守難攻,所以尋求速戰。公孫瓚卻是擔心自己財力物力拼不過富饒的冀州而追求速戰。這兩人,都想到一塊去了。

接下來數日,雙方各自遣將搦戰。數日觀戰,公孫瓚發現了一個事情。就是淳于瓊、顏良、文丑這三將,本部營寨守衛森嚴,觀其行止,旗號不亂,盔甲整齊。於是公孫瓚想道,此必冀州精兵也。

又觀張郃、高覽等部,士卒陣列散亂,盔歪甲斜,心道,此冀州之破綻也。欲破袁紹,必先破此營。當下心中便有了計較。

這日,高覽輪戰,出營搦戰,這次卻是趙雲出陣。戰十餘合,趙雲抖擻精神,只殺得高覽骨軟筋酥,汗流浹背。此時,袁紹營中一聲鼓響,鑼聲大作。高覽聞了,避開趙雲槍尖,拍馬便走。

忽然易縣城中一聲砲響,鼓聲大作,震天蹋地。袁紹登車而望,只見易縣營寨大開,公孫瓚三軍齊出。袁紹喜道:“中吾計也。”於是吩咐左右依計而行。

公孫瓚自統大軍,見趙雲依自己之計,率部曲緊追高覽不捨,進趨其營。亦大喜,拊掌笑道:“袁紹中吾計也。今日必破其營。”

趙雲緊躡高覽之後,率軍直直殺入高覽營中,高覽既還營,見營中卒士四散奔走號叫,以避趙雲之軍威。心道,演得倒挺像。於是乃道:“且隨我來。”收攏部曲,與趙雲且戰且走。

趙雲既破營,隨後公孫瓚大軍如潮水般自高覽營涌了進來。高覽見時機已到,便棄旗號輜重,率部曲走之。趙雲追之未及,盡獲其旗鼓。

公孫瓚諸將齊出,躡敗軍之後,連連衝營。隨後,張郃等營皆破。公孫瓚遠遠觀望,只見中軍大將麴義的旗號在逐漸後退。不由大喜,道:“麴義乃冀州上將,此番未見其出戰,原來鎮守在中軍。其旗號動搖,有去意也。”於是率軍攻勢更急。

高覽與張郃盡棄輜重,詐敗而還,往見袁紹,袁紹道:“我欲先行界橋,與麴將軍匯合,設伏公孫瓚。二位將軍還與諸將軍一起,一路引公孫瓚南來。”

諸將皆俯首聽令。

第四百四十五章 風雨幷州第一百八十九章 青州攻略(五)第一百零三章 宛城攻略(二)第一百六十三章 滎陽之戰(三)第六百二十三章 揚州異動(四)第二百九十九章 監造水排第三百五十章 求援四方第三百二十三章 公孫之敗(三)第一百四十六章 廢立之事(二)第一百一十一章 黑山張燕第四百九十三章 冀州攻略(三十五)第六百十二 兗州戰事(二)第四百九十六章 冀州攻略(三十八)第一百零六章 張角之死(28號第一更)第一百四十三章 丁原之死第七百二十五章 華容城下較高低第八百零六章 戰爭爆發(七)第九十八章 南陽局勢第六百九十三章第三百一十一章 連下二城第六百三十八章 西域見聞(二)第三百七十四章 袁劉大戰(四)第一百一十七章 涼州之戰(二)第二百六十六章 烏桓校尉第六十九章 前因後果第三百一十六章 下邳之戰(四)第六百二十章 揚州異動第七百六十二章第六百三十四章 兗州攻防(三)第一百四十四章 跋扈董卓第四百章 白登之戰第六十七章 路遇黃忠第五百二十三章 襄陽士族第五百八十八章 晉封王爵第四百五十一章 冀州攻略(二)第五十八章 黃巾初蹤第一百一十三章 兵發涼州第五百二十五章 後路已定第六百九十三章第六百九十六章 華容城破第一百六十章 張飛襲關第四百四十九章 風雨幷州(五)第二百六十四章 老將出山第三百五十七章 荊州之戰(五)第七百八十章 赤子曹昂第三百五十九章 荊州之戰(七)第二百五十六章 徐州之亂(二)第六百七十四章第二百三十四章 跨海東征(六)第七百八十章第二百五十七章 徐州之亂(三)第六百四十一章 諸國來獻第二百五十八章 徐州之亂(四)第五百九十一章 戰爭序幕(二)第七百零四章 蕭縣陷落第六百四十五章 攻打陳留第六百五十七章 兗州決戰(六)第五百八十八章 晉封王爵第五百七十三章 關中攻略第四百九十七章 班師回朝第六百九十一章第七百六十七章第六百二十六章 兵出魯國第一百四十章 洛陽風雲(五)第三百二十三章 公孫之敗(三)第三百四十二章 說反長沙第六百七十一章第六百二十三章 揚州異動(四)第四十一章 詣闕上書第十六章 平定廬江(完)第七百十三章 章山水戰第三百八十章 袁劉大戰(十)第二百四十二章 兵發河內第五百六十七章 關中攻略(十九)第七百六十五章第二百四十六章 荀攸退兵第一百三十七章 洛陽風雲(二)第六百六十八章 綿竹陷落第一百零三章 宛城攻略(二)第二百六十章 徐州之亂(六)第四十六章 陽球之死第六百十四 兗州戰事(四)第五百二十七章 撤離荊州(二)第三百六十七章 南陽大戰第二百八十一章 跨海東征(八)第三百九十五章 常山關下逢敵軍第七百二十四章 黃公覆夜渡河津第一百三十八章 洛陽風雲(三)第四百九十章 冀州攻略(三十二)第三百三十三章 大戰夏侯第五百五十二章 關中攻略(四)第六百零三章 草原大戰(三)第一百四十五章 廢立之事第二百零二章 兩虎相爭第六百零二章 草原大戰(二)第四百二十六章 流言驟起第二百五十七章 徐州之亂(三)第四百三十章 楊奉作亂(二)第六百二十二章 揚州異動(三)第一百六十三章 滎陽之戰(四)
第四百四十五章 風雨幷州第一百八十九章 青州攻略(五)第一百零三章 宛城攻略(二)第一百六十三章 滎陽之戰(三)第六百二十三章 揚州異動(四)第二百九十九章 監造水排第三百五十章 求援四方第三百二十三章 公孫之敗(三)第一百四十六章 廢立之事(二)第一百一十一章 黑山張燕第四百九十三章 冀州攻略(三十五)第六百十二 兗州戰事(二)第四百九十六章 冀州攻略(三十八)第一百零六章 張角之死(28號第一更)第一百四十三章 丁原之死第七百二十五章 華容城下較高低第八百零六章 戰爭爆發(七)第九十八章 南陽局勢第六百九十三章第三百一十一章 連下二城第六百三十八章 西域見聞(二)第三百七十四章 袁劉大戰(四)第一百一十七章 涼州之戰(二)第二百六十六章 烏桓校尉第六十九章 前因後果第三百一十六章 下邳之戰(四)第六百二十章 揚州異動第七百六十二章第六百三十四章 兗州攻防(三)第一百四十四章 跋扈董卓第四百章 白登之戰第六十七章 路遇黃忠第五百二十三章 襄陽士族第五百八十八章 晉封王爵第四百五十一章 冀州攻略(二)第五十八章 黃巾初蹤第一百一十三章 兵發涼州第五百二十五章 後路已定第六百九十三章第六百九十六章 華容城破第一百六十章 張飛襲關第四百四十九章 風雨幷州(五)第二百六十四章 老將出山第三百五十七章 荊州之戰(五)第七百八十章 赤子曹昂第三百五十九章 荊州之戰(七)第二百五十六章 徐州之亂(二)第六百七十四章第二百三十四章 跨海東征(六)第七百八十章第二百五十七章 徐州之亂(三)第六百四十一章 諸國來獻第二百五十八章 徐州之亂(四)第五百九十一章 戰爭序幕(二)第七百零四章 蕭縣陷落第六百四十五章 攻打陳留第六百五十七章 兗州決戰(六)第五百八十八章 晉封王爵第五百七十三章 關中攻略第四百九十七章 班師回朝第六百九十一章第七百六十七章第六百二十六章 兵出魯國第一百四十章 洛陽風雲(五)第三百二十三章 公孫之敗(三)第三百四十二章 說反長沙第六百七十一章第六百二十三章 揚州異動(四)第四十一章 詣闕上書第十六章 平定廬江(完)第七百十三章 章山水戰第三百八十章 袁劉大戰(十)第二百四十二章 兵發河內第五百六十七章 關中攻略(十九)第七百六十五章第二百四十六章 荀攸退兵第一百三十七章 洛陽風雲(二)第六百六十八章 綿竹陷落第一百零三章 宛城攻略(二)第二百六十章 徐州之亂(六)第四十六章 陽球之死第六百十四 兗州戰事(四)第五百二十七章 撤離荊州(二)第三百六十七章 南陽大戰第二百八十一章 跨海東征(八)第三百九十五章 常山關下逢敵軍第七百二十四章 黃公覆夜渡河津第一百三十八章 洛陽風雲(三)第四百九十章 冀州攻略(三十二)第三百三十三章 大戰夏侯第五百五十二章 關中攻略(四)第六百零三章 草原大戰(三)第一百四十五章 廢立之事第二百零二章 兩虎相爭第六百零二章 草原大戰(二)第四百二十六章 流言驟起第二百五十七章 徐州之亂(三)第四百三十章 楊奉作亂(二)第六百二十二章 揚州異動(三)第一百六十三章 滎陽之戰(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