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十二 兗州戰事(二)

不得不說,陳宮這條毒辣的計策,狠狠的擊中了劉備的軟肋。泰山的太史慈在攻佔萊蕪之後,打到了贏縣。贏縣守軍沒堅持多久,就跑了,但給太史慈留下了一個超級爛攤子。被火焚燬的城池,和無家可歸,糧食都被守軍收集起來付之一炬的百姓。

太史慈不得不在贏縣停留下來,把自己的軍糧散發給餓着肚皮的百姓們。一方面,他是贏縣的“佔領軍”,有義務救濟百姓;另一方面,不把這些百姓安撫下去,缺糧的百姓紅了眼,暴動起來,那也是一個讓人頭痛的麻煩。

張飛那邊也是如此,哪怕是已經失守的東郡,也被一些探子、密諜潛入城中,四處縱火,大肆破壞。

當張飛與太史慈兩路大軍齊齊將缺糧的文書發到青州幕府時,荀彧頓時就察覺其中怪異了。他把兩份文書一對照,頓時就知道發生什麼事了,於是忙忙去尋劉備。

到得府中,荀彧便把文書奉給劉備,道:“主公,兗州情況不妙。因曹軍撤退之時縱火燒糧,導致百姓嚴重缺糧,益德與子義不得不以軍糧濟之,如今兩軍皆因缺糧而停步不前矣。”

劉備一看,頓時就牙疼了,這缺德主意誰出的?擺明了就是告訴他你來打兗州可以,地盤和百姓我都不要,讓給你了。不過糧食你們自己解決啊!這心思何等歹毒。而且在城中縱火,官員和軍隊又撤離的話,城中火勢無法得到有效的控制,不知道燒壞了多少屋舍,害了多少百姓性命。這些都得自己的軍隊來處理。到時錢糧還不得如水一樣嘩嘩往外跑?

現在劉備啥都不缺,就缺糧食。爲了打擊市面上的糧價,他都扣押了好幾個囤積居奇的大糧商了。可糧食還是翻着跟斗往上漲。不是說兗州百姓他養不起,勒緊褲腰帶咬咬牙還是能把糧食給省出來的。關鍵是這樣一來,大軍行進緩慢,就失去了威脅曹操的初衷了。若每打下一個城池,就要準備大量的糧食,那搞不好曹操把益州掃平了,自己這邊兗州還在僵持。

劉備和荀彧等人商量對策的時候,陳宮那邊也是歡聲笑語一片。在發現陳宮的這個計劃果真阻礙了劉軍的進軍速度之後,陳宮又生一計,對臧霸和夏侯惇道:“劉軍缺糧,其必往州中運糧,兩位將軍可多遣斥候,探得劉軍糧道,而後引精銳擊之。”

夏侯惇與臧霸欣然從命,遂使斥候四出,在泰山、濟北、東郡等各處要道打探消息。張飛本來是打算攻下東郡之後,趁勢殺入陳留,震懾兗、豫的。結果被陳宮這樣一搞,軍中糧草不足,只好在東郡停了下來,然後着黃蜀回青州督糧,好安撫東郡的騷亂。

陳宮家就是東郡的,在東郡的影響力頗大。作爲陳宮的家小,在東武陽陷落時,也被陳到派兵給看護了起來。不過陳宮壓根就沒想着去救他的家人,卻是不斷秘密聯繫着他在東郡的舊部。在東郡各地城中放火,便少不了這些人的幫助。這次,陳宮又讓耳目在東郡,監視劉軍的動靜。黃蜀這邊剛引軍北上,消息便傳到了陳宮的耳中。

於是陳宮便讓臧霸與夏侯惇兩人安排人手去邊境,準備劫糧。臧霸想了想,便喚過孫觀,他倆都是泰山人,對兗州北邊數郡地形瞭如指掌,於是遂命孫觀往兗、青邊郡,準備劫漢軍之糧草。

孫觀領命走後,陳宮又對臧霸道:“漢軍多詐,其必料我軍往劫之。孫將軍此去,不定得功,吾自引軍,躡之於後,若漢軍行計,亦能救之。”於是又引數千人,遙躡於孫觀之後。

黃蜀去督糧,張飛也提醒了他,讓他一路小心,恐兗州兵來襲。黃蜀對道:“末將至兗、青之界,便請叔至來接,如此無憂也。”

到了東郡邊界,又往見陳到,與之仔細商議一番,這才星夜往青州而去。到得臨甾,押運了糧草,不敢久待,便又一路往東郡而來。兵至祝阿時,黃蜀便思道,再往前,便是濟北國。這一路頗多山道,罕有人跡。若有敵軍來,必在此處。於是便不敢前行,請人往東郡,搬陳到來援。

陳到來後,便與黃蜀商議:“若吾現身,敵見吾等勢大,必不敢現身。莫如黃將軍押糧前行,吾引軍隨在暗處,若敵軍來,黃將軍堅守片刻,吾便引軍至矣,兩下夾擊,必破敵也。”

黃蜀聽了,欣然從之。於是便率了部曲押運糧草在前面大搖大擺的開路。陳到率了人馬,在後面五十里外遠遠跟着,又使探子一路打探消息,隨時來告。

孫觀領了臧霸之命,來劫軍糧。正伏在濟水之畔。他思來想去,覺得山道之中,漢軍必定提防,難以建功。若出得山道,到了這平原之地,漢軍心情自然會鬆懈。到時自己再舉兵往攻,出其不意之下,定能破之。

黃蜀行走山道,提心吊膽走了一路,卻發現半個伏兵也無。心中不禁便是一鬆,沒有來劫糧的,那是再好不過。看來兗州軍是被自己這邊打怕了。各自龜縮在城中,又哪裡有膽量來捊老子的虎鬚?漢軍見自家將軍高興,也是興高采烈。

方出得山道,忽聽得前方一通鼓響,一支軍便自草叢中閃現了出來。漢軍措不及防,不由陣腳大亂。孫觀見狀,一聲令下,只聽得一陣梆子響,矢如雨下。無數漢軍中箭倒地,慘死當場。幸好漢軍訓練得力,紀律嚴明,在各自隊正、屯長的指揮下,又重新結成陣勢,以拒兗州兵。

孫觀大手一揮,一邊讓人攻擊漢軍,一邊讓人準備火箭,準備燒燬漢軍死死護住的糧車。這邊大戰一開始,跟在黃蜀身後不遠的陳到軍中斥候,便立即返身,縱馬奔至陳到處,告之敵情。陳到見果真有敵來犯,於是下令全軍出擊,往援黃蜀。他帶的都是騎兵,五十餘里以馬匹的速度,很快便至。

孫觀之前也派了哨騎查探過四周,卻未曾發現陳到。此時見又有一支漢軍來,不禁大驚,知是中了漢軍的詭計,哪裡還顧得及燒糧,忙下令鳴金收兵欲走。

第四百五十八章 高柔出馬第三百二十四章 公孫之敗(四)第八十四章 風雨前夜第六百九十三章第五百七十五章 關中攻略第七百九十七章 曹純退兵第二十四章 東萊故事(5)第七百二十六章 黃射臨陣棄袍澤第三百五十二章 甘寧出奔第一百零七章 黃巾消亡第一百一十七章 涼州之戰(二)第一百一十五章 大戰叛軍第三百九十七章 張燕出山第三百一十一章 連下二城第三百一十九章 吳郡陸氏第二百九十六章 幽冀大戰第一百零六章 張角之死(28號第一更)第七百九十章 進逼襄陽第八百二十七章 中南半島第三百五十一章 鄂縣失守第七百八十八章 援兵抵達第三百五十五章 荊州之戰(三)第十四章 平定廬江(二)第六十一章 廣陽除惡第四百三十八章 兵屯界橋第一百二十章 涼州之戰(五)第九十章 黃巾亂起(四)第六十九章 前因後果第六百八十三章第一百六十三章 滎陽之戰(四)258徐州之亂(五)第二百四十九章 袁術野望第三百五十七章 荊州之戰(五)第二百七十八章 跨海東征(五)第五百六十七章 關中攻略(十九)第九十六章 長社之戰第五百六十五章 關中攻略(十七)第三百五十四章 荊州之戰(二)第六百七十八章第七百六十二章第六百四十八章 陳留出降第一百零九章 築城巴丘第四百七十五章 冀州攻略(十七)第一百零三章 宛城攻略(二)第五百一十三章 再戰江夏第五百四十三章 郭圖之謀第二百八十章 跨海東征(七)第八百十四章第三百七十三章 袁劉大戰(三)第二百零七章 左伯之紙第四百二十二章 劉備嫁女第二百零五章 青州教育(二)第三百八十一章 袁劉大戰(十一)第七十六章 試行改革第七百八十一章 益州出援第四百二十章 求同存異第四百五十州 冀州攻略(一)第二百零四章 青州教育第五百八十章 漢中之戰(二)第一百四十八章 諸侯討卓第三百二十一章 公孫之敗第三百一十九章 吳郡陸氏第五百六十四章 關中攻略(十六)第三百九十一章 袁劉大戰(二十一)第三章 縣城風波(二)第四百六十七章 冀州攻略(九)第三百零七章 兗州說客第七百七十八章 接見魯肅第四十九章 事件起因第二百九十九章 監造水排第七百八十六章 兵圍鄧縣第三百一十章 據有二郡第二百八十三章 前狼後虎第三百三十三章 大戰夏侯第一百二十八章 傅燮之死第三百四十三章 兵撤豫章第六百九十四章 曹洪中伏第二百九十八章 幽冀大戰(三)第七百四十三章 長沙城下第六百三十五章 兗州攻防(四)第五百七十二章 關中攻略第一百五十六章 分取二城第三百四十五章 書院見聞第五百零六章 南陽之戰(二)第一百零四章 路遇盧植第七百六十一章第五百四十五章 封王之論第四百五十二章 風雨幷州(八)第六百三十九章 西域見聞(三)第五百七十六章 關中攻略第二百八十七章 郭嘉出山第六百七十九章第三百五十一章 鄂縣失守第二百六十三章 諸葛來投第四百三十七章 兵圍馬邑(二)第三百二十八章 山陵又崩第七十三章 蠻王之位(三)第一百五十二章 袁術所第二百五十八章 徐州之亂(四)第二百六十一章 徐州之亂(完)
第四百五十八章 高柔出馬第三百二十四章 公孫之敗(四)第八十四章 風雨前夜第六百九十三章第五百七十五章 關中攻略第七百九十七章 曹純退兵第二十四章 東萊故事(5)第七百二十六章 黃射臨陣棄袍澤第三百五十二章 甘寧出奔第一百零七章 黃巾消亡第一百一十七章 涼州之戰(二)第一百一十五章 大戰叛軍第三百九十七章 張燕出山第三百一十一章 連下二城第三百一十九章 吳郡陸氏第二百九十六章 幽冀大戰第一百零六章 張角之死(28號第一更)第七百九十章 進逼襄陽第八百二十七章 中南半島第三百五十一章 鄂縣失守第七百八十八章 援兵抵達第三百五十五章 荊州之戰(三)第十四章 平定廬江(二)第六十一章 廣陽除惡第四百三十八章 兵屯界橋第一百二十章 涼州之戰(五)第九十章 黃巾亂起(四)第六十九章 前因後果第六百八十三章第一百六十三章 滎陽之戰(四)258徐州之亂(五)第二百四十九章 袁術野望第三百五十七章 荊州之戰(五)第二百七十八章 跨海東征(五)第五百六十七章 關中攻略(十九)第九十六章 長社之戰第五百六十五章 關中攻略(十七)第三百五十四章 荊州之戰(二)第六百七十八章第七百六十二章第六百四十八章 陳留出降第一百零九章 築城巴丘第四百七十五章 冀州攻略(十七)第一百零三章 宛城攻略(二)第五百一十三章 再戰江夏第五百四十三章 郭圖之謀第二百八十章 跨海東征(七)第八百十四章第三百七十三章 袁劉大戰(三)第二百零七章 左伯之紙第四百二十二章 劉備嫁女第二百零五章 青州教育(二)第三百八十一章 袁劉大戰(十一)第七十六章 試行改革第七百八十一章 益州出援第四百二十章 求同存異第四百五十州 冀州攻略(一)第二百零四章 青州教育第五百八十章 漢中之戰(二)第一百四十八章 諸侯討卓第三百二十一章 公孫之敗第三百一十九章 吳郡陸氏第五百六十四章 關中攻略(十六)第三百九十一章 袁劉大戰(二十一)第三章 縣城風波(二)第四百六十七章 冀州攻略(九)第三百零七章 兗州說客第七百七十八章 接見魯肅第四十九章 事件起因第二百九十九章 監造水排第七百八十六章 兵圍鄧縣第三百一十章 據有二郡第二百八十三章 前狼後虎第三百三十三章 大戰夏侯第一百二十八章 傅燮之死第三百四十三章 兵撤豫章第六百九十四章 曹洪中伏第二百九十八章 幽冀大戰(三)第七百四十三章 長沙城下第六百三十五章 兗州攻防(四)第五百七十二章 關中攻略第一百五十六章 分取二城第三百四十五章 書院見聞第五百零六章 南陽之戰(二)第一百零四章 路遇盧植第七百六十一章第五百四十五章 封王之論第四百五十二章 風雨幷州(八)第六百三十九章 西域見聞(三)第五百七十六章 關中攻略第二百八十七章 郭嘉出山第六百七十九章第三百五十一章 鄂縣失守第二百六十三章 諸葛來投第四百三十七章 兵圍馬邑(二)第三百二十八章 山陵又崩第七十三章 蠻王之位(三)第一百五十二章 袁術所第二百五十八章 徐州之亂(四)第二百六十一章 徐州之亂(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