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十五章 華容城下

延平四年,大疫起。曹操趁北方與揚州慌亂之時,悍然舉兵,擊荊州。秋,孫堅死。曹、孫兩軍大戰。劉備趁機出兵豫州。

延平五年,西元205年,曹仁、李通率部圍竟陵,連攻數月而不下。因遇汛期,漢水漲,不得不退兵。

延平五年夏,蔡瑁、黃射率軍圍華容。華容危急,遂使人告之竟陵。剛好曹軍已退,竟陵危解,徐盛便與潘璋道:“華容乃南郡腹地之城,離江陵近在咫尺。此城在我手中,曹軍動靜,便皆爲我知。故不得不救也。”

潘璋深以爲然。而且,華容是南郡的地盤,把戰火燒到南郡去,豈不是要比在江夏境內大動干戈要來得好?

於是潘璋便留下來守城,徐盛則引兵前往華容。臨行,潘璋道:“文向,曹仁與李通雖退,但卻不得不防。此去沿途小心爲上。”

徐盛抱拳道:“我自曉得,竟陵,便託於文珪了。”

WWW .ttκan .C 〇

途中,徐盛率部結陣而行。心中也在思慮,這換作是自己是曹軍,只怕也要幹出半道截擊的事來。只是這伏擊的地點,曹軍又將會設在何處?

沿途一路行軍,提心吊膽,到了華容城下,卻未遇半個曹軍。這敵人不出現,徐盛心中,卻是忌憚之心更重了。曹仁他,到底想要幹什麼?

蔡瑁與黃射,不可謂不用心。手段用盡,把華容城的守軍打得哀嚎陣陣,精疲力竭之後不得不向己軍求援。現在徐盛又領了支生力軍來,頓時,華容城將士的士氣便一下提升起來了。城頭上,歡聲雷動。

而城下,攻城的曹軍們,卻是士氣低落。打了半天眼見就要成功了,卻又來了支敵軍,這怎麼打?

蔡瑁與黃射也是相顧無言,只得下令鳴金收兵。然後據營與徐盛對峙。徐盛讓牙門將帶了兩千人入城協守,自己卻是在城外另立一寨,與華容城互爲犄角。一起對付曹軍。

蔡瑁與黃射此時師老兵疲,心道這回完了,估計這華容城一時半會打不下來了。正無計可施之時,忽然營外有人來報,說江陵有客來。

蔡瑁與黃射一道出迎。卻見帳外站着一人,身着儒袍,腰懸寶劍,不是別人,正是趙儼。趙儼時人稱之爲名士,當初因避戰亂而遷家至荊州,他被劉表奉爲賓客,雖然沒有應劉表之徵而出仕,卻也經常爲荊州諸臣的座上客。蔡、黃乃荊州大姓,與趙儼也是熟悉的。更別說,他們一起選擇了放棄劉表,另投曹操了。

所以見到趙儼來,蔡瑁與黃射不禁大喜,蔡瑁道:“伯然,你怎的來了?”

趙儼奉曹仁之令,率一部人馬跟在蔡瑁軍後,本來按計劃最好是要等蔡瑁等人與華容城拼個兩敗俱傷之後,他再出來攻打曹軍撿便宜的。

但趙儼在軍中,左思右想,覺得還是要儘量救一救蔡瑁、黃射。雖然他也不怎麼看得上這兩人,但畢竟有幾分香火舊情在,卻也不忍心見他們在華容城下折戟。

聞得徐盛率軍來援。趙儼就覺得,自己要不出面給蔡、黃二人吃個定心丸,接下來,這仗往何處走,那就真的難說了。蔡瑁與黃射率領的是荊州舊部,這些人的戰鬥力,雖然有曹軍老卒在裡面摻了沙子,但能提高多少,趙儼還真沒底。而這些人要是打不贏了,一鬨而散那是極有可能的。

於是趙儼今天就出現了。

見蔡瑁問,趙儼便笑道:“正爲揚州援軍而來。”

蔡瑁把趙儼迎入帳中,分賓主坐下後,便面帶喜色道:“伯然帶了多少兵馬來?”

趙儼道:“六千甲士!”

黃射聞言卻是一臉失望,六千人,能有什麼用。只看那揚州援軍,人數便不止六千。再加上有城牆爲依託,如何能攻破華容城?

蔡瑁聽了,心中也是嘆息。人少了點啊。不過蚊子大小也是肉。自己這邊死傷無數,有了六千生力軍的加入,最起碼,安全就有了保障。嗯,看來目前不會被拋棄了。

想到這裡,蔡瑁臉上便綻出一個笑容來。道:“無妨,伯然既來,必有破敵之策以教我。”說完,便雙目放光,定定的看着趙儼。

黃射聽了,心中頓時明白過來。趙伯然肯定是胸有成竹,不然他帶着六千人馬過來送死麼?於是也是一臉急切的看着趙儼。希望他指條明路出來。好早早破了這華容城,以豎立起他們荊州降將的威信來。

趙儼現在主動露面,確實是想到了一條法子。他便道:“我你合兵一處,繼續攻城,擺出與華容誓不罷休的姿態來,然後使人傳謠,言揚州軍已中了我軍調虎離山之計,此番誘其來援,正好使我大軍再圍竟陵。揚州軍聞竟陵有事,必定軍心不穩。到時我等再趁機擊之,必能大破之!”

蔡瑁與黃射一聽,心中一轉,頓時便一拍手掌,大笑起來。趙伯然不愧穎川名士,胸腹中自有錦繡。若行趙儼之計,揚州軍必定心中生疑。

到時是繼續留在這裡與自己乾耗重要,還是回去救竟陵重要?華容可比不上竟陵。要是竟陵失守,己軍的水師就可以順水直下,攻打夏口卻月城。

三人又仔細商議一番,然後依計行事。

第二日,埋鍋造飯後,蔡瑁與黃射便擊鼓升帳。指揮三軍繼續攻城。這會,他們心中有了底,精神便又不同。兩人更是身先士卒,親至前線,擊鼓助威。喊殺聲,整整響徹了一天。兩軍直殺得屍橫遍野,血流成河,這才罷手。

翌日,又是如此。

這下,徐盛心中,就更是生疑了。沿途曹軍未現蹤跡。現在看到援軍來了,反而更是興奮,使出吃奶的勁來攻城,這是爲什麼?

其中,必定有鬼!

徐盛就在想,這個鬼,它在哪裡?正在胡思亂想,忽然有人來報,說是捕得俘虜,拷問得出了一條情報來。

徐盛接過來一看,臉色頓時就大變。他問道:“此事果真?”

負責情報的校尉就一拱手,道:“將軍,此事,曹軍營中俘虜皆知,想來這是曹軍定策久矣。”

徐盛聽了,心亂如麻,哪裡還有什麼心思協防華容,一顆心,早已經飛到竟陵去了。竟陵,萬萬不能有事啊!

趙儼其實也不知道,自己讓人傳了個謠,不但自己軍中的將士們信以爲真,徐盛信以爲真,而且竟陵城,這會真的是被曹仁和李通又給圍住了。

第八百十五章第七百八十章第八百十六章第六百八十二章第二百二十四章 反攻長安第六百五十五章 兗州決戰(四)第三百三十八章 北方亂起第七百零八章 臧霸南下258徐州之亂(五)第七百八十四章 兵分數路(二)第四百四十章 兵屯界橋(三)第四百八十二章 冀州攻略(二十四)第四百三十三章 再戰平城第四百零五章 平城交兵(二)第六百八十一章第七百八十六章 兵圍鄧縣第八百零五章 戰爭爆發(六)第八百二十章 吳母教子第二百五十六章 徐州之亂(二)第二百一十七章 涼州風雲(七)第五百四十七章 美人之計第七百三十九章第一百二十一章 涼州之戰(六)第四百一十一章 大戰平城第二百四十四 兵臨河洛第七百八十九章 伏擊破敵第七百四十六章 孫策出兵第一百五十二章 袁術所第二百二十章 涼州風雲(十)第八百二十二章第五百八十一章 交州之戰第一百二十五章 江夏趙慈第四百六十三章 冀州攻略(五)第五百四十六章 封王之論(二)第四百七十四章 冀州攻略(十六)第五百零七章 江夏水戰第九十三章 大戰江陵(二)第一百一十一章 黑山張燕第五百五十八章 關中攻略(十)第七百九十五章 博望之戰(二)第六百章 此處無題第一百五十一章 逃出生天第五百四十二章第五百二十四章 各方行動第五百四十九章 關中攻略第九十三章 大戰江陵(二)第二百五十三章 和解關東(二)第六百三十五章 兗州攻防(四)第八章 格物之論第三百九十四章 劉備遣使說張燕第四百二十二章 劉備嫁女第五百一十九章 黃祖之死第一百五十六章 分取二城第三百五十五章 荊州之戰(三)第二百一十八章 涼州風雲(八)第六百二十五章 益州戰事第四百一十一章 大戰平城第四百九十章 冀州攻略(三十二)第五百七十九章 漢中之戰第七百零七章 夏侯兵敗第七百三十八章第六百三十六章 兗州攻防(五)第三十二章 初拒徵辟第四百零四章 平城交兵第六百七十三章 陳宮出馬第六百二十一章 揚州異動(二)第二百五十六章 徐州之亂(二)第七百九十一章 水淹之計第一百零四章 路遇盧植第二十章 東萊故事第一百零三章 宛城攻略(二)第五十一章 小試身手第五百三十一章 各方動靜第八百二十一章 江東歸附第二百九十三章 賈詡出奔第七百零九章第七百八十一章 益州出援第七百三十七章第八百二十三章第二百四十八章 青州餘事第四百二十四章 輿論宣傳第四百四十七章 風雨幷州(三)第三百四十八章 荊揚水戰(二)第八百三十章 遼東往事第二百二十六章 呂布窮途(二)第六百二十一章 揚州異動(二)第六百零六章 益州風雲第六百三十二章 兗州攻防第七百九十一章 水淹之計第八十一章 陳年舊事第四百八十九章 冀州攻略(三十一)第四百六十一章 冀州攻略(三)第二十二章 東萊故事(3)第三百三十六章 袁術敗亡(二)第二百六十六章 烏桓校尉第一百零九章 築城巴丘第七百七十五章 于禁伏擊第七百二十九章 漢大臣奏議還都第五百零八章 江夏水戰(二)第七百八十三章 兵分數路
第八百十五章第七百八十章第八百十六章第六百八十二章第二百二十四章 反攻長安第六百五十五章 兗州決戰(四)第三百三十八章 北方亂起第七百零八章 臧霸南下258徐州之亂(五)第七百八十四章 兵分數路(二)第四百四十章 兵屯界橋(三)第四百八十二章 冀州攻略(二十四)第四百三十三章 再戰平城第四百零五章 平城交兵(二)第六百八十一章第七百八十六章 兵圍鄧縣第八百零五章 戰爭爆發(六)第八百二十章 吳母教子第二百五十六章 徐州之亂(二)第二百一十七章 涼州風雲(七)第五百四十七章 美人之計第七百三十九章第一百二十一章 涼州之戰(六)第四百一十一章 大戰平城第二百四十四 兵臨河洛第七百八十九章 伏擊破敵第七百四十六章 孫策出兵第一百五十二章 袁術所第二百二十章 涼州風雲(十)第八百二十二章第五百八十一章 交州之戰第一百二十五章 江夏趙慈第四百六十三章 冀州攻略(五)第五百四十六章 封王之論(二)第四百七十四章 冀州攻略(十六)第五百零七章 江夏水戰第九十三章 大戰江陵(二)第一百一十一章 黑山張燕第五百五十八章 關中攻略(十)第七百九十五章 博望之戰(二)第六百章 此處無題第一百五十一章 逃出生天第五百四十二章第五百二十四章 各方行動第五百四十九章 關中攻略第九十三章 大戰江陵(二)第二百五十三章 和解關東(二)第六百三十五章 兗州攻防(四)第八章 格物之論第三百九十四章 劉備遣使說張燕第四百二十二章 劉備嫁女第五百一十九章 黃祖之死第一百五十六章 分取二城第三百五十五章 荊州之戰(三)第二百一十八章 涼州風雲(八)第六百二十五章 益州戰事第四百一十一章 大戰平城第四百九十章 冀州攻略(三十二)第五百七十九章 漢中之戰第七百零七章 夏侯兵敗第七百三十八章第六百三十六章 兗州攻防(五)第三十二章 初拒徵辟第四百零四章 平城交兵第六百七十三章 陳宮出馬第六百二十一章 揚州異動(二)第二百五十六章 徐州之亂(二)第七百九十一章 水淹之計第一百零四章 路遇盧植第二十章 東萊故事第一百零三章 宛城攻略(二)第五十一章 小試身手第五百三十一章 各方動靜第八百二十一章 江東歸附第二百九十三章 賈詡出奔第七百零九章第七百八十一章 益州出援第七百三十七章第八百二十三章第二百四十八章 青州餘事第四百二十四章 輿論宣傳第四百四十七章 風雨幷州(三)第三百四十八章 荊揚水戰(二)第八百三十章 遼東往事第二百二十六章 呂布窮途(二)第六百二十一章 揚州異動(二)第六百零六章 益州風雲第六百三十二章 兗州攻防第七百九十一章 水淹之計第八十一章 陳年舊事第四百八十九章 冀州攻略(三十一)第四百六十一章 冀州攻略(三)第二十二章 東萊故事(3)第三百三十六章 袁術敗亡(二)第二百六十六章 烏桓校尉第一百零九章 築城巴丘第七百七十五章 于禁伏擊第七百二十九章 漢大臣奏議還都第五百零八章 江夏水戰(二)第七百八十三章 兵分數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