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名馬金槊

人生中有很多危難險途,若不邁上還則罷了,一旦邁上,再難回頭……

這種難以回頭,有時候是因事所迫,有時候是因勢所迫,有時候是因情所迫,有時候是爲本心所迫,有時候,爲人間萬象所迫……

是勳之進入壽春城,也大抵如此。按其本意,是要遣一半兵馬殺入城中,救援曹操,而自己則指揮着餘部在城外接應,但是一個不慎,爲衆兵所推涌入城——真是“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已百年身”……

這一方面是爲事所迫,城門前的火場,只是被撞木衝開了一條很狹窄的通路而已,衆軍都在前涌,他就根本沒有空隙可以撥轉馬頭,逃將出去。同時也是因勢所迫,倘若始終留在城外還則罷了,既已入城,衆目睽睽之下再想抽身,軍心會不會因此而喪?事後曹操(倘若他還活着的話)又該怎麼看待自己?這與臨陣逃脫有何區別?

這也是因情所迫。是勳雖無大志,心腸卻軟,從不忍心見相熟之人蹈於死地,從前有管亥父女,此刻則有曹操父子,再加上曹安民和典韋。自己要是這時候退出城去了,那四人若有所閃失,將來又如何面對曹德和太史慈呢?

最後是本心,這數年來,是勳一直在爲曹操奔走,爲的就是輔佐曹操儘快統一天下,終結亂世。他是沒有什麼宏圖大志,倘若對歷史的走向並不瞭解,或許也如徐州的陳登、荊州的蔡瑁等人一般,能夠保安一方。保全鄉梓、親人。於願已足。天下大勢,哪裡是他敢於干涉的呢?但在原本的歷史上,其後就是五十年的鼎立紛爭,然後經過西晉短暫的統一後又是五胡亂華、南北分治,整個中原前後動亂了數百年之久。作爲一箇中國人,既然有可能並且也確實對歷史作出了一定程度的改變,又怎忍心讓那一幕幕復見於這條時間線上呢?

曹操要是死在了壽春,天下又將如何?統一又能寄希望於誰人?劉備嗎?孫策嗎?劉備被他坑了一道。如今屈居琅邪半郡,在羣雄環伺之中等於白手起家,真的能夠完成這一偉業嗎?孫策割據江東,以這時代的人口分佈和生產狀況而論,江東絕非可取天下的基地。後事難以預料,是勳陷身其中,就如同瞎了眼、聾了耳一般,再難尋覓前進的方向。倘若真的如此,苟且而活,又有什麼意義?即便仍然可以錦衣玉食下去。又與當日在窮坳之中苦苦地掙扎求存,在精神層面上有多大的分別?

所以若不進城還則罷了。既已進城,便無退路,他只有繼續向前,去救援曹操,或者給曹操陪葬!

是勳進入壽春城的那一刻,在馬背上返身向後,也不管有沒有人聽見,有沒有人從命,連續高聲下達了兩條指令——“速報程參軍與子和將軍知道,城門已開!”“半數隨我去救主公,半數留在城外,繼續清理火場!”

隨即轉過頭去,手舉長刀,又發佈了第三條命令:“都跟我高喊——業已擒斬袁術,請主公出城檢視首級!”

他這麼做,一是爲了尋找曹操——總不能直接喊“曹公何在”,然後曹操回答“我在這裡”,接着距離更近的袁軍先衝上去把曹操亂刀分屍——二是爲了亂城內袁軍的軍心。麾下曹兵聽令,一起吼叫起來,只可惜聲音不夠整齊,聽上去就模模糊糊的,不細辨還真搞不懂這些傢伙在叫些什麼。是勳這個懊惱啊,倘若孫汶在此,光他一個人喊,就能使半座壽春城都聽得分明!

只可惜,孫汶這時候還被羈押在城北的大營中呢……

進城約摸數十步以後,是勳終於得以奮力勒住了坐騎,那是因爲他們脫離狹窄的火道和城門洞,進入了一片開闊地。一般情況下,城門附近都有大片空場,不允許建屋蓋房——當然違章建築任何時代都是避免不了的,但在圍城當中,這些建築總會被第一時間清理掉,一則是爲了避免敵軍從城外拋射火矢,引發城內大火,二則防守城牆所需要的土木物資,也首先從最近處搬拆調運。所以進了開闊地以後,曹軍再沒有那麼擁擠,是勳才勉強頓住了前衝之勢。

是勳雖然自稱不懂打仗,但實際上,他比這時代絕大多數沒有上過戰場的士人都更懂軍事。一則《孫武子》、《孫臏》、《吳起》之類的兵書,並非士人的必修課,是勳卻是都讀過的——他甚至還讀過後世的《李衛公問對》、《守城錄》、《紀效新書》、《練兵實紀》、《論持久戰》,等等,他會告訴你嗎?二則,前一世通過各類文藝作品,包括小說、影視,也包括很多戰爭史的研究論文,是勳也惡補了不少軍事常識。所以說,他雖然實戰經驗爲零,但理論知識就絕不匱乏,甚至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還要超過這時代的任何名將——包括曹操。

所以他進城之後,沒有直接往裡衝,而是先整隊——要就這麼零零散散的,那是給敵人送分兒,於大局就毫無補益。但是目光一掃過去,發現跟進來的約摸只有七、八百人——其他的還在往裡衝,但被他派人阻住了,要他們先整列再進城——由三名司馬統率。司馬統一部,一部約四百人,但因爲初進城的時候過於混亂,故而進來這三部都不滿員。是勳隨手點了一名司馬:“上城去,奪取城樓,並勒束後續兵馬,留兩部守門!”然後再點另兩名司馬:“隨我去尋主公!”

他就這麼着帶着三五百人,一邊兒往城裡衝,一邊兒繼續高喊:“業已擒斬袁術,請主公出城檢視首級!”果然沒跑幾步就撞見敵軍了。根據是勳的分析——當然也可能是腦補——曹操進城以後遇伏,因爲後路被斷,被迫繼續向城內衝鋒,困獸猶鬥,給敵軍也造成了不小的損傷。證據就是,沿途所見到的屍體,曹兵和袁兵幾乎是一半兒一半兒,而迎面撞見活的袁軍全都三五成羣,不成隊列,只是些散兵遊勇而已。

當下砍翻數人,又按倒數人,探問曹操的下落。那些小卒大多懵然不知,直到按翻第五個,那是一名屯長,才終於打聽到,曹軍進城後即向南方突圍。是勳估計:一則曹軍大營在北,袁軍對南城的防禦力可能稍欠;二則暗攻南門的乃是曹營大將徐晃,在曹操覺得,可能比暗攻東門的李整更爲可靠一點——終究李整隻是承襲了李乾的祿位和部曲而已,論將兵之纔不足乃父的三成,並且其實李乾也不到徐晃一半兒能打;三則,終究從西門轉殺南門,要比橫穿整座城池往東門去方便得多。

於是一邊喊叫,一邊折而向南。是勳知道自己麾下兵數不多,萬一撞見敵軍主力,那就是個死啊,所以前行得非常謹慎,並且約束部衆,絕不分散。果然跑過兩條街,遇見的敵軍越來越多,偶爾也能收攏兩三名落單的曹兵。就有曹兵指點:“我軍已被打散,主公就在前方!”

是勳聞言,又驚又喜——喜的是終於得知了曹操的下落,驚的是經過那麼長時間,也不知道曹操是否仍然在生。當下急忙催動胯下戰馬,率軍尋去,果然走不多遠,就情理之中、意料之外地真的撞見了曹操!

曹操這模樣可實在太慘啦!胯下還是那匹名馬“絕影”,但頭上不再是紅纓金盔了,身上也不再是黑紅兩色的魚鱗筒袖了,大紅的披風再無蹤影,而換上了一身普通軍候的皮甲——大概是想變裝逃走吧,可是誰見過軍候騎這麼好的高頭大馬的?而且慣用的鑲金馬槊還不肯撒手!

是勳心說,在原本歷史上的“濮陽之戰”當中,你要是就這副打扮想落跑,呂布見如不見,那真要懷疑堂堂溫侯是不是高度近視外加散光了……

倘若曹操棄了“絕影”,拋了金槊,那就說得通了——全靠了自己一直瞪大雙眼,到處尋摸曹操的下落,也全靠了這惹眼的胯下馬、掌中槊,是勳一眼就把自家主公給認出來了。可是曹操這時候已經是滿臉的菸灰之色,本來就不濃密的鬍鬚也給燒得七零八落,估計再嚴重一點兒就能cosplay“露啄君”劉備。

是勳是率軍拐過一條小巷的時候,迎面撞見的曹操,就見曹操身後還追着一大批袁軍,有步有騎,喧嚷呼喝,奮起直追——你再打扮得象小兵,就那名馬金槊,誰見了不得追啊?是勳一見之下,立刻喝令部下停步:“放箭,遮護主公!”當即隊列中稀稀拉拉就射出十多支箭來——是勳這個懊惱啊,怎麼頭批跟自己進來的多是刀盾兵,就沒多少射手呢!

好在他也帶着弓箭呢,當即棄刀而取弓箭,弓開如半月,箭走似隕星,“嗖”的一聲,就正中追趕曹操的一名袁軍胸口——距離不到三十步,這要還射不中,是宏輔乾脆買塊豆腐……這年月還沒豆腐……買塊飯糰來一頭撞死得了。

這時候曹操也見到了是勳,不禁滿面喜色——是勳是等在城外的,他能進城,不正說明後路通了嗎?——便催馬直奔過來。堪堪到了眼前,兩人的馬頭就要相撞,突然“絕影”“唏溜溜”一聲悲嘶,後腿中箭,一個趔趄,就栽倒在地,把曹操整個兒給拋了下來,翻成了個滾地葫蘆。(未完待續。。。

第29章 何者爲君第23章 鑄戈爲犁第7章 受人構陷第29章 關中之戰第1章 如有勳在第4章 渾人心思第20章 良馬爲贖第23章 堂上驚變第2章 是儀北上第2章 飛龜舞蛇第2章 或爲智囊第8章 徐方名士第38章 謀國謀身第10章 揮斥八極第33章 孝即是忠第33章 青囊何在第2章 安貧守賤第20章 前程無限第4章 彼采葛兮第25章 毀於一旦第10章 變廢爲寶第14章 倭使入覲第27章 白晝荒夢第18章 捷足先登第26章 熹平石經第20章 亥豬巳蛇第25章 毀於一旦第3章 納頭便拜第37章 千年展布第13章 木秀於林第16章 廢立之思第11章 熟悉劇情第14章 衣帶之詔第32章 太阿倒持第21章 六氣之毒第8章 我等自取第5章 再見梟雄第27章 一朝出門第2章 謀士之責第21章 意外重逢第16章 混世魔王第10章 臨陣手談第26章 五雷辟邪第8章 破局關鍵第18章 我能興鄭第22章 爪牙股肱第28章 長阪坡前第27章 敗絮其中第30章 乃見君臀第18章 工人運動第3章 天命天姓第21章 諸葛連弩第32章 殺俘不祥第33章 謀取涼州第25章 汝國何在第30章 厚買人心第30章 師恩如海第13章 深肖乃父第3章 遼東來書第6章 自編自導第3章 禍不旋踵第7章 包辦婚姻第8章 單家俗吏第13章 口舌之間第2章 窮山逐鹿第6章 此鬍匪也第33章 青囊何在第20章 郭氏假子第20章 前程無限第25章 五火鬼兵第6章 竊玉老賊第33章 先登者誰第12章 黃鬚大奇第12章 讒慝小人第13章 從情從禮第1章 繼嗣之爭第12章 黃鬚大奇第33章 長矛如林第29章 何者爲君第31章 曹氏麟兒第2章 隆中之對第12章 劈章宮門第18章 背主求榮第27章 都督軍事第32章 古之惡來第19章 卿之無學第18章 光祿新丞第1章 夾袋中人第11章 魔鬼之聲第2章 佈防關中第30章 有害令名第25章 毀於一旦第4章 攻心之計第26章 取而代之第20章 秦因何亡第32章 秦失其鹿第27章 白晝荒夢第8章 政治革命第1章 帝后對泣第21章 一字長蛇
第29章 何者爲君第23章 鑄戈爲犁第7章 受人構陷第29章 關中之戰第1章 如有勳在第4章 渾人心思第20章 良馬爲贖第23章 堂上驚變第2章 是儀北上第2章 飛龜舞蛇第2章 或爲智囊第8章 徐方名士第38章 謀國謀身第10章 揮斥八極第33章 孝即是忠第33章 青囊何在第2章 安貧守賤第20章 前程無限第4章 彼采葛兮第25章 毀於一旦第10章 變廢爲寶第14章 倭使入覲第27章 白晝荒夢第18章 捷足先登第26章 熹平石經第20章 亥豬巳蛇第25章 毀於一旦第3章 納頭便拜第37章 千年展布第13章 木秀於林第16章 廢立之思第11章 熟悉劇情第14章 衣帶之詔第32章 太阿倒持第21章 六氣之毒第8章 我等自取第5章 再見梟雄第27章 一朝出門第2章 謀士之責第21章 意外重逢第16章 混世魔王第10章 臨陣手談第26章 五雷辟邪第8章 破局關鍵第18章 我能興鄭第22章 爪牙股肱第28章 長阪坡前第27章 敗絮其中第30章 乃見君臀第18章 工人運動第3章 天命天姓第21章 諸葛連弩第32章 殺俘不祥第33章 謀取涼州第25章 汝國何在第30章 厚買人心第30章 師恩如海第13章 深肖乃父第3章 遼東來書第6章 自編自導第3章 禍不旋踵第7章 包辦婚姻第8章 單家俗吏第13章 口舌之間第2章 窮山逐鹿第6章 此鬍匪也第33章 青囊何在第20章 郭氏假子第20章 前程無限第25章 五火鬼兵第6章 竊玉老賊第33章 先登者誰第12章 黃鬚大奇第12章 讒慝小人第13章 從情從禮第1章 繼嗣之爭第12章 黃鬚大奇第33章 長矛如林第29章 何者爲君第31章 曹氏麟兒第2章 隆中之對第12章 劈章宮門第18章 背主求榮第27章 都督軍事第32章 古之惡來第19章 卿之無學第18章 光祿新丞第1章 夾袋中人第11章 魔鬼之聲第2章 佈防關中第30章 有害令名第25章 毀於一旦第4章 攻心之計第26章 取而代之第20章 秦因何亡第32章 秦失其鹿第27章 白晝荒夢第8章 政治革命第1章 帝后對泣第21章 一字長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