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劈章宮門

渡船當中,太史慈毫無隱瞞地向阿飛道出了自己過往的經歷。原來四年以前,那時候太史慈纔剛二十一歲,在東萊郡府擔任奏曹史。東萊太守是襄陽蔡諷蔡伯起,而青州刺史爲南鄭張琰張稚珪,二人曾因某事衝突,各自書章,上奏朝廷。州里奏章搶先發出,蔡太守就募人去追,於是年輕力壯的太史慈應下了這份差事。他晝夜兼行,終於趕到京城雒陽,在公車門口追上了正排着隊打算遞交奏章的州中官吏。

這位州中官吏不認識太史慈,太史慈卻認得他,因而太史慈就湊上去套近乎,問對方:“你是要遞交奏章嗎?奏章在哪兒啊?”州吏隨口回答:“在車上。”太史慈又問:“奏章的標題、格式有沒有錯誤啊?拿來我瞧瞧。”對方還以爲他是守門的官員呢,傻愣愣地就把奏章取出來遞給他了。太史慈預先藏了小刀在手,一拿到奏章,“喀喀”兩刀就給劈碎了。

這下子州吏不幹了,揪着太史慈的衣襟就喊:“有人毀了我的奏章啊!”太史慈趕緊湊近了低聲安撫對方:“別嚷,別嚷!要是你不把奏章給我,我也毀不了不是嗎?這事兒咱們倆都有責任,調查起來誰也跑不了。還是就此散了吧,各回各家,不要聲張,免得一起受刑。”

這時候州吏當然已經想明白此人的來歷了,就問:“你毀了州里的奏章,完成了郡中的使命,你滿意了,爲什麼要跟我一起走人?”太史慈苦笑道:“我只是奉命前來打探,看州里的奏章有沒有遞交上去而已,結果一時貪心,把你的奏章給毀了。你以爲太守聽說了這件事,能不責罰我嗎?所以啊,還是一起閃人,誰都別說出去爲好。”

州吏信了他的鬼話,於是兩人就一起離開雒陽。可是誰都料想不到,太史慈轉眼就把州吏給甩了,孤身潛回城中,把郡裡的奏章給遞了上去。事情敗露以後,州里趕緊再派人去補交奏章,但是相關部門已經採納了郡中的意見,根本接都不接。

毫無疑問,既然只接收了東萊郡的奏章,此事最終就按東萊的意見處理了。消息傳到青州,刺史張琰大怒如狂,當即聲稱要逮住太史慈剖腹挖心、千刀萬剮。爲了避禍,太史慈沒有辦法,只得改名換姓,遠遁遼東……

最後他說:“慈有老母在堂,存歿不知,思之誠錐心瀝血。前此正在朝鮮訪友,聽聞張公已於去歲離職,因此才乘坐海船,欲待返回東萊故鄉。”

“原來如此,”阿飛不禁鼓掌,“太史兄有勇有謀,誠當世之英傑也!”他倒不記得這段歷史了,也許曾經看到過,但是轉眼就拋到了腦後。受演義的影響,還以爲太史慈就是一莽撞人,跟張飛有得一拼,沒料到還有這種心眼兒,把州中官吏耍得團團轉,睜眼瞎話張嘴就來。“人不可貌相啊,”他不禁反思,“別以爲人家長得粗就一定心眼兒也粗,跟這傢伙來往還得多留點兒神才行。”

太史慈把話說開了,表情也逐漸變得坦然而歡快起來,當下拉着阿飛的手說:“你我相交莫契,你也不要開口閉口太史兄了,同樣呼某的表字即可。”“如此不恭了,子義,啊哈哈哈哈~~”阿飛就想提議:“既然如此,咱們不如斬雞頭、燒黃紙,結拜做兄弟吧。”可轉念一想,那終究只是演義裡慣見的橋段,不知道真正的士大夫們興不興這一套。

無錯,太史慈是士大夫,據他自己說,往上三代都在郡裡做過屬官,家境不算殷實,也還有幾十畝地,僱了數名長工——要不怎麼才二十一歲就能當郡裡的奏曹史呢,這傢伙在東萊也是一土豪地頭蛇啊!

他們清晨出發,午後申時終於靠了岸,這兒已經是東萊郡治黃縣境內了。太史慈一下船,阿飛覺得這好一條大漢整個人都變得更精神了,胸脯挺着,下巴努着,大有一種“我胡漢三又回來了”的激昂氣概。他建議阿飛:“我家就在黃縣城南門外,宏輔且先跟我進城,去拜見蔡太守,寄住一晚,明日隨我回家,先不必急着往北海去。”

能跟二千石的太守打照面,阿飛沒有不答應的理由。漢代太守權力很大,擱前一世也就管轄一個地級公署的面積,但實際上身兼地方行政、軍事、財政和公檢法等等所有職權,除了由朝廷任免不得世襲外,其實跟諸侯也差不太多。太守秩二千石,跟中央各部門官員平級,換句話說,那都是部級、副部級的待遇。

太史慈領着阿飛東繞西轉,在港口走了沒多遠,就“啪啪啪”拍開一戶人家的大門。一個老頭兒柱着柺杖出來,見到太史慈,立刻眼珠子瞪得如同銅鈴般大:“子義,你回來啦!”大有老區人民在淪陷後重見子弟兵的FEEL。隨即他招呼一聲,“呼啦啦”就不知道從哪兒冒出來並且直接圍上一大羣人,拉着太史慈的手噓寒問暖,其中好幾個還直接淌下了熱淚。

阿飛心說,找空得打聽打聽,四年前那段公案究竟是啥內容,爲什麼太史慈幫忙郡裡打贏了官司,就變得好象萬家生佛、救命王菩薩似的。

太史慈好不容易纔擠出了人羣,跟老頭兒說他要立刻進城去拜見太守,故而商借一套衣冠和兩匹快馬。老頭兒二話不說,完全照辦。於是一個小時以後,阿飛他們就得意洋洋地跨馬進了黃縣城。

於路又是一片轟動,阿飛不禁想到:“哪一天我要也有那麼威風,真是死都值了!”好不容易排開人羣,來到郡衙門前,天都已經黑了。

蔡太守聞訊,竟然親自跑出門來迎接,還拉着太史慈的手,熱淚盈眶地說:“某未能保全子義,使你遠遁他方,真是慚愧無地啊!”

太史慈向蔡太守介紹了阿飛,阿飛初見高官,多少心裡有點兒打鼓,再說他又不是正牌的氏勳,心裡有鬼,所以也不敢多話,只是儘量把禮節做到了家。隨即太守就把他們讓進了客廳,香湯沐浴,酒宴伺候。

酒席宴間,阿飛的嘴巴只用來吃飯,太守不問,他絕不答腔,以免露出馬腳。但他的耳朵始終支棱着,耐心傾聽太守跟太史慈的談話。不過兩人也談不出什麼花樣來,左右不過感慨一下時局——話說諸侯討董的某些細節,說不定阿飛比他們還要更清楚明白呢。

太守要聘太史慈當郡中主簿,太史慈推辭說:“老母在堂,數年未得盡孝,實非人子之行。且待慈回家奉養老母一段時日,再應主公的徵召吧。”阿飛心說:“這就連主公都叫上了,你們還真是鐵瓷啊!”

他卻不知道,所謂君臣關係,在漢代不僅僅是指皇帝和臣民,也泛用於所有上下級之間,尤其是太守、刺史這種朝廷正式任命的官員和他們自主徵召的屬官,呼上爲君,自稱爲臣,本是很普通的事情。太史慈只是叫一聲“主公”(因爲他曾經是蔡太守私闢的奏曹史,此後又沒有應過別人的徵召),根本就說明不了任何感情問題。

第二天,太史慈就帶着阿飛奔了黃縣南門,出城三裡多地,回到家中。一見其母,太史慈推金山、倒玉柱,哭拜在地,口稱:“孃親在上,孩兒不孝啊……”

這引入家中,登堂拜親,是代表兩人關係鐵瓷。阿飛能夠跟這位猛將兄成爲鐵瓷的哥兒們,那真是得意非凡,精神倍長,當即鼓動三寸不爛之舌,把老太太哄得是眉開眼笑,連骨頭都輕了三分。

老太太安慰兒子說:“爲娘這些年並未受苦,孔北海時常派人來送藥送食,孩子你應該去好好地感謝感謝他啊。”

她嘴裡所說的“孔北海”,指的就是北海國相孔融,字文舉,當下太史慈就打算跟阿飛一起往北海國去拜見孔融。但是阿飛到北海是打算蒙人的,總覺得身邊跟一猛將兄,還上來就跟國相套瓷,太容易旁生枝節,所以好不容易纔給勸住了。他說:“子義避禍數年,不能承歡令堂膝下,纔剛重逢,怎可遽離?孔北海施此大恩,僅僅上門致謝,豈能算是報答?近來時局動盪,盜賊縱橫,料必有相報北海之處,那時候再見不遲啊。”

太史慈聽他說得有道理,也就暫且息下了前赴北海的心思。於是阿飛在他家住了三天,太史慈送他一匹健騾、一張良弓,讓他騎着騾子就奔北海國去了。

北海國都劇縣在黃縣西南方,阿飛的目的地營陵在劇縣東南,和黃縣相距近四百里地,雖有大路可通,但最近關東地區頻鬧黃巾,路上不見得太平。好在他雖然在海難中丟掉了自己那張軟弓,太史慈送他的弓質地卻更好(太史慈說,那是他十歲以前用過的……阿飛多少覺得有點兒屈辱……),配的一壺箭也都是雁羽狼牙,鋒銳閃爍,加上這孩子生性警惕,故而倒一路無事,三天後便進入了營陵城。

阿飛進城前故意棄了健騾,抓兩把土撒在身上,假裝風塵僕僕。進城後攔住路人詢問,氏家居住何方?好在這家雖爲國中大姓,卻沒什麼旁支,只有一戶,經過路人指點,很快便找對了地方。

這是一片挺大的建築羣,大門寬闊,上繪彩色捲雲,垂着兩具門環,可證主人之身份高貴與家產殷富。阿飛來到門邊,伸手去扣門環,同時本能地擡頭一望,只見門檐上方的土壁上黏着一塊嶄新的燒磚,上刻兩個隸書大字——“是宅”。

阿飛這一驚非同小可,手還沒有觸到門環,先“噔噔噔”倒退三步,腦中如同驚雷一閃——我去~竟然是他!

——————————我是誠實的分割線——————————

有朋友擔心這書會不會太監,我要嚴正地聲明,肯定不會。

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這人不隨便太監……嗯,其實從前挖的很多坑,那都屬於娛樂性質,想寫在我,想停也在我,即便有點兒對不起喜歡的讀者,但也不會對他人產生什麼惡劣影響。我是個很實誠的人,但凡答應了的事情絕不反悔,所以寫文、寫書,只要是答應了編輯的,就絕不會跳票,哪怕只是一篇書評或者推薦呢,從來拖稿時間都不會超過一天以上。

所以大家可以看到,這本書是A籤的,也就是說我已經答應了編輯要按時按質地完稿,所以絕對不會坑,理論上也不會隕石。並且除非真的有什麼不可抗力加諸身上,否則也不會斷更。

所以說,希望喜歡這部書的朋友們,多收藏,多推薦,也多評論,我不會讓你們失望的。同時也請你們祈禱我和我的一家人都太太平平、健健康康,祈禱國家別暴發大的戰爭,祈禱首都別爆發大的流感……估摸着,也就這些因素可能讓我拖稿了。

第19章 若奸若忠第27章 漫天箭雨第37章 千年展布第13章 舍卿其誰第30章 養疾自重第5章 雪中偶遇第19章 鮮卑大人第9章 涼州用間第2章 不務正業第19章 戰爭迷霧第20章 是郎才盡第10章 明修棧道第38章 謀國謀身第32章 天下第一第18章 扣舷獨嘯第23章 此新聲也第8章 謀策定亂第5章 今古不同第16章 孰輕孰重第8章 一死人耳第14章 鳳雛之謀第7章 卿何人也第18章 投鼠忌器第33章 先登者誰第21章 齊大非偶第20章 冢子監國第17章 搖脣鼓舌第8章 一死人耳第18章 行獵遇賊第7章 受人構陷第28章 便有如何第15章 黃鬚封侯第31章 江陵城下第22章 醫者仁心第22章 甥其無恙第9章 西域貢使第25章 所忠者天第26章 直取葭萌第11章 天生猛將第29章 伏地氣絕第4章 孤屯義士第26章 釣橋無益第22章 雷震行刺第10章 得無患乎第12章 鄉野土產第24章 風傳虛證第25章 恩威並施第1章 行獵上林第4章 五經注我第21章 死生之間第20章 秦因何亡第26章 釣橋無益第20章 注經化俗第11章 熟悉劇情第14章 衣帶之詔第2章 言不及義第24章 婦人衣冠第20章 人臣當言第1章 劫後新生第26章 良辰可待第5章 朝鮮新冢第25章 畫蛇添足第28章 馮翊遺珠第2章 或爲智囊第23章 吾舅同然第22章 客座教授第20章 鞭長莫及第20章 冢子監國第7章 婦人之言第1章 分州荊襄第8章 我等自取第13章 深肖乃父第4章 使徐三事第26章 同滅吳寇第4章 使徐三事第1章 禍起蕭牆第4章 赤面之疾第5章 府中密議第5章 今古不同第9章 爲國殺賊第24章 首山之戰第22章 雷震行刺第15章 黃鬚封侯第35章 咄咄逼人第8章 公達三策第13章 從情從禮第26章 文姬歸漢第2章 安貧守賤第13章 人之大欲第30章 有害令名第5章 再見梟雄第5章 雪中偶遇第15章 亂世能臣第13章 大人將歸第5章 遠之則怨第11章 成都驚變第22章 國中無將第23章 涼州之戰第11章 借胡殺人第35章 命盡園桑
第19章 若奸若忠第27章 漫天箭雨第37章 千年展布第13章 舍卿其誰第30章 養疾自重第5章 雪中偶遇第19章 鮮卑大人第9章 涼州用間第2章 不務正業第19章 戰爭迷霧第20章 是郎才盡第10章 明修棧道第38章 謀國謀身第32章 天下第一第18章 扣舷獨嘯第23章 此新聲也第8章 謀策定亂第5章 今古不同第16章 孰輕孰重第8章 一死人耳第14章 鳳雛之謀第7章 卿何人也第18章 投鼠忌器第33章 先登者誰第21章 齊大非偶第20章 冢子監國第17章 搖脣鼓舌第8章 一死人耳第18章 行獵遇賊第7章 受人構陷第28章 便有如何第15章 黃鬚封侯第31章 江陵城下第22章 醫者仁心第22章 甥其無恙第9章 西域貢使第25章 所忠者天第26章 直取葭萌第11章 天生猛將第29章 伏地氣絕第4章 孤屯義士第26章 釣橋無益第22章 雷震行刺第10章 得無患乎第12章 鄉野土產第24章 風傳虛證第25章 恩威並施第1章 行獵上林第4章 五經注我第21章 死生之間第20章 秦因何亡第26章 釣橋無益第20章 注經化俗第11章 熟悉劇情第14章 衣帶之詔第2章 言不及義第24章 婦人衣冠第20章 人臣當言第1章 劫後新生第26章 良辰可待第5章 朝鮮新冢第25章 畫蛇添足第28章 馮翊遺珠第2章 或爲智囊第23章 吾舅同然第22章 客座教授第20章 鞭長莫及第20章 冢子監國第7章 婦人之言第1章 分州荊襄第8章 我等自取第13章 深肖乃父第4章 使徐三事第26章 同滅吳寇第4章 使徐三事第1章 禍起蕭牆第4章 赤面之疾第5章 府中密議第5章 今古不同第9章 爲國殺賊第24章 首山之戰第22章 雷震行刺第15章 黃鬚封侯第35章 咄咄逼人第8章 公達三策第13章 從情從禮第26章 文姬歸漢第2章 安貧守賤第13章 人之大欲第30章 有害令名第5章 再見梟雄第5章 雪中偶遇第15章 亂世能臣第13章 大人將歸第5章 遠之則怨第11章 成都驚變第22章 國中無將第23章 涼州之戰第11章 借胡殺人第35章 命盡園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