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長阪坡前

劉磐率領一萬多兵馬,離開江陵,北上以拒李典。兩日後逼近當陽,但見荊山巍峨,餘脈悠長,道路險狹,旁多沼澤——雖當冬日,尚未凍嚴,亦難行人也。劉磐長年駐守江陵,向東協助黃祖以御孫氏,向南監視江南四郡,對江陵以北的地形地勢還真不算很熟悉,當即揚鞭問其小校:“此地何名也?”

小校回稟道:“是爲當陽長阪。”

有那讀書較多的參謀插話:“當陽長阪,或名當陽阪。古之雲夢較今爲廣,北端即在此處,今水雖退,泥沼尚存,不便大軍行進。”

劉磐說既然如此,那咱們就加快速度,趕緊衝到當陽城下去。要是李典未到,乾脆先拿下當陽城,方便防禦;若其已至,我等便背靠荊山下寨,與之周旋。然而話音才落,令未傳下,突然四面鼓響,隨即伏兵四出!

原來李典拋大軍於後,親率三千精銳急進,提前一天就已然進了當陽縣城啦,隨即便用諸葛亮之謀,在長阪設下埋伏,奇襲劉磐。劉磐所部倉促遇敵,不禁亂作一團,兵力雖雄,卻被限制在片片沼澤之間,難以快速展開。李典當先衝陣,直取劉磐,劉磐策馬相迎,戰不三合,一則力氣不及,二則士卒多潰,無奈之下,只得撥轉馬頭,落荒而逃。

等退出七八里地,收束敗卒,十停裡竟然折了一停還多。劉磐一見士氣蹉跌,恐難再戰,於是下令退回江陵,憑堅而守。可是還沒趕到江陵城下。就有消息傳來,文聘竟然發動兵變,放逐劉琦,改立劉琮爲荊州之主了!

噩耗哄傳之下,大軍一夕四散。劉磐身邊只剩下了兩百多人。他本打算繞過江陵,逃去江南,途中卻爲小校所殺,將首級獻給了劉琮。

另一路荊州軍由大將王威統領,往赴江南去擋于禁,情況也與此類似。不過兩軍纔剛對峙。尚未接觸,後方兵變的消息就傳到了,王威軍散而逃,被曹軍追上,扯下馬來。做了俘虜。

於是李典、諸葛亮便聯袂進入江陵城,拜見劉琮。隨即李典接管了江陵城防,命文聘率軍南渡,去安撫南郡的江南地區,諸葛亮則繼續南下,以招降江南四郡。

至於劉琦究竟跑哪兒去了?竟然無人在意……

曹操安居雒陽,一方面繼續召聚人馬,整備糧秣。一方面等待荊州方向的消息,直到李典接到趙儼所獻上的圖籍,立刻再請趙儼快馬送至雒陽。曹操這才捻鬚大喜:“荊州定矣!”就此放心地離開雒陽,西進關中。

再說江陵易主的消息傳到巫峽,關羽、甘寧盡皆大驚,衆將都打算撤了,但是甘寧堅決不允,說:“吾等奉主公之命。東進以撓曹氏之側,今未接戰即退。是違令也。管他前爲曹軍,還是荊州軍。都可順江殺去,以全主命!”

關羽也說:“吾等若退,曹軍乃可專心向西,主公欲取關中,難矣哉!卿等欲退則退,吾與興霸向前,即多斬敵一人,亦爲主公分憂也!”

衆將心說這不扯呢嘛,你是主將,甘寧是副將,你們不肯撤兵,我們哪兒敢自己走啊?不要腦袋啦?只得依從。於是關羽調取船隻,獎率三軍,便直向秭歸殺來。

當道卻被黃忠攔住。這時候傅巽已然抵達秭歸,宣以劉琮之令,黃忠就問啦:“主公何在?”傅巽笑着答道:“見在江陵城中,下令者即是。”黃忠說我不是問的劉琮,我是問的劉琦:“得非害之乎?”傅巽擺擺手:“是皆爲先主血胤,豈忍害之?逐之而已。今趙伯然(趙儼)已奉圖籍北上,荊州復歸於漢,漢升獨欲爲劉琦效死,以漢賊之名而終者耶?”

“漢賊”大帽子扣將上來,黃忠肩膀窄,還真不敢扛。他本就是個純粹的武夫,只知道聽命於上級,而沒有自身什麼政治理念和陣營判斷,那麼既然江陵換了主子了,並且同樣是劉表之子,那好吧,我從了便是。

於是傅巽、馬良便輔佐着黃忠,堅固城防,以御益州軍。關羽一見對方嚴陣以待,知道這仗贏面不大,便叫喚敵將陣前答話。黃忠馳馬而出,關羽一瞧,嘿,認識啊。

想當年曹操攻打荊州,關羽奉劉備之命來援,跟荊州大部分將校都是打過照面的,不過此人向來驕傲,懶得多跟他人交往而已,慣常冷面相對。所以他認識黃忠,但至於黃忠本領如何,何字何鄉,那就徹底地不瞭解啦。

瞧着這黃忠一張老實面孔,甚至有些木訥,關羽不禁把嘴一撇,大聲喝道:“今奉吾主之命,來援江陵,汝何故陳兵相阻?”黃忠就馬上一抱拳:“關將軍容稟,今江陵易主,以歸朝廷,無須救援,請將軍即返益州,以謝劉使君。”關羽冷笑一聲:“何言朝廷?曹操挾主擅權,實漢賊也!汝今黨從,亦欲爲賊乎?!”

黃忠心說今兒一天我都連聽到兩回“漢賊”啦,忠何幸也,竟然有如此大帽頻繁扣下……比起曹操、劉備來,我就是個小人物啊,這麼大帽子我可當不起啊!他實在沒有舌辯之才,乾脆也不理關羽的話,只說:“請將軍退去,若欲東往,則忠職守所在,不得不相阻也。”

關羽說那不如這樣吧——“荊益二州,本爲親友,吾奉主命,必要東行,然亦不欲害友也。今可使軍士後退,你我即陣前一決雌雄,汝若勝,吾便退,汝若敗績,便請放開通路。”

黃忠心說你是搞笑吧?戰爭乃國家大事,豈是靠武將單挑就能決定勝負的?正待拒絕,就見關羽一擺手,益州軍已經開始整列後退了。他心中一動,暗道聽聞關雲長乃劉備麾下上將,益州軍中勇不過此人,難得今日有機會與他較量一場,不如順水推舟,我應了吧——反正跟從劉琮也是形勢所迫,要是真打不過關羽,我放他們過去也有話說。

於是亦命部下後退,自己便挺槊來戰關羽。二將各逞豪雄,馬打盤旋,頃刻間便連交了三五個回合,各自心中敬佩。不過殺到十個回合上下,黃忠多少有點兒吃不住勁兒了——倒不是他武藝不如關羽(或許差那麼一點兒,也就95跟99的區別),而是馬力不足。

一方面關羽是河東人,北方人本慣騎馬,黃忠久在荊州,馬術差了不止一籌;二則關羽身高體重,普通戰馬馱之不起,目下所騎的乃是昔日馬超南投劉備,帶來的一匹涼州良驥,關羽瞧着眼熱,馬超就送給他了,而黃忠的坐騎不過是普通戰馬而已。所以馬不給力,馬上武將的本領就未免要打折扣,多走幾個回合,兩人的差距便越拉越大。

這要是真的武藝不及,黃忠也就認了,因爲坐騎的原因落在下風,他卻實在難以釋懷。於是再交一個回合,他勒停戰馬,朝關羽一招手:“關將軍好馬也!”關羽一聽什麼?你不誇我的武藝倒誇我的馬?這是在嘲諷我佔你便宜啊。關雲長本是個驕傲之人,當即表態:“可敢與某步戰乎?”

黃忠拱手道:“固所願也,不敢請耳。”於是二將拋去長槊,跳下馬來,各自拔刀來鬥。可是這回卻輪到黃忠大佔上風了——黃忠所使環首刀,比一般的刀要長出一大截去,足有五尺二寸(在一米二以上),純用精鐵打就,鋒銳無比,而關羽的刀卻是普通大路貨。

在原本歷史上,南朝陶弘景作《古今刀劍錄》,曾經記載道:“黃忠,漢先主定南郡得一刀,赤如血,於漢中擊夏侯軍,一日之中,手刃百數。”以那時候的鑄鐵技術,一柄刀可以砍殺一百多人而不廢,確實算是神兵利器了。是不是目下黃忠使的這把刀,這不好說,但黃忠精於刀術,且因此到處蒐集好刀,卻是不爭的事實。

所以關羽逐漸地便落在了下風。遠處甘寧瞧見,心中不忿,於是暗中擎弓在手,突發一箭,正中黃忠肩窩。黃忠“哎呀”一聲,掉頭便跑。關羽也不追趕,卻返回己陣來責甘寧。甘寧朝他瞪眼:“主公所託,國家之事,將軍以爲兒戲乎?今若敗於此老革之手,難道便真退去麼?!”

關羽無話可應,只得勒兵後退,安歇一晚,翌日又來攻打黃忠之陣。黃忠再不肯出戰,只是憑藉秭歸縣城與城外新築的三座堡寨,以及江上水寨固守,關羽、甘寧水陸並進,連攻五日,亦不能克。

這邊關羽打不下秭歸城來,那邊程普、黃蓋等率軍穿越山間狹道,爲曹將高覽阻遏於涇縣,同樣也無法突破。夏侯惇乃率領大軍長驅直入,先後攻克故鄣、烏程等縣,繞至太湖以南,與海上的魏延遙相呼應,基本上切斷了吳、會之間的聯繫。孫權坐困愁城,一方面調兵抵禦,一方面連着派遣使臣去曹營中求和。夏侯惇提條件出來,正是是勳所授“南人歸南,北人歸北”八字真言。

孫權心說這是個要命的圈套啊,我老爹留下來的大多是淮泗人士,哥哥留下來的大多是江北的廬江、九江之人,我上臺以後就想收攏吳、會士人之心,可是尚未見到足夠的成效,手下可信的南人就不多啊。北人要是全都走了,那些南人還能再聽我的嗎?剩我一光桿司令,就算得保首級,那又有什麼意思?

正自彷徨,突然門上來報:“周將軍幼平來也!”(未完待續)

第25章 鄠縣落鳳第23章 此新聲也第13章 曹魏五京第23章 豈可無馬第10章 窮途之謀第17章 火燒長安第24章 英雄少年第20章 厚固吾勢第5章 谷口設伏第17章 兔死狗烹第15章 初攻鄴城第25章 汝國何在第24章 偃師御胡第3章 曹洪之怒第14章 犬父虎子第17章 兔死狗烹第19章 戰爭迷霧第16章 管他何人第28章 陣前殺將第18章 皆不必問第4章 孤屯義士第3章 蒼天不仁第11章 空手奪刃第25章 異度所遣第31章 爾虞我詐第15章 名醫神針第19章 黃巾渠帥第16章 屯敵必取第26章 羽扇綸巾第21章 異獸逞兇第12章 觀其決斷第5章 漢家道微第23章 步趨周公第12章 兔死狗烹第26章 我天子使第10章 平定上郡第15章 重修長城第20章 通權達變第25章 畫蛇添足第16章 飛來乾醋第8章 徐方名士第25章 五火鬼兵第25章 畫蛇添足第30章 用武之地第27章 直面刺奸第13章 大勢已去第3章 姻不如族第3章 天不可言第31章 曹氏麟兒第24章 高陵之變第8章 破局關鍵第3章 夷寇臨城第30章 奉駕幸許第18章 扣舷獨嘯第30章 養疾自重第16章 故主歸來第25章 汝國何在第29章 伏地氣絕第12章 讒慝小人第15章 同林之鳥第15章 窈窕淑女第13章 郊祀天地第18章 姻戚之重第28章 面折梟臣第13章 人之大欲第12章 兔死狗烹第26章 五雷辟邪第26章 軍國利器第19章 朕懼是卿第26章 隆中閒話第26章 心喪三年第8章 欲加之罪第11章 螻蟻草芥第21章 舅傳婿也第12章 尚書空臺第10章 揮斥八極第9章 請救無辜第23章 兩道併發第24章 日薄西山第9章 先實關中第3章 天命天姓第7章 善戰無功第22章 養虎貽患第27章 直面刺奸第22章 爭戰渭北第5章 再見梟雄第4章 夢中殺人第4章 海東來去第4章 彼采葛兮第23章 刺客奇才第10章 明修棧道第19章 流血五步第8章 政治革命第26章 文姬歸漢第1章 遼東軼聞第10章 天降單于第15章 重修長城第21章 藏富於山第27章 賢卻未賢第12章 黃鬚大奇
第25章 鄠縣落鳳第23章 此新聲也第13章 曹魏五京第23章 豈可無馬第10章 窮途之謀第17章 火燒長安第24章 英雄少年第20章 厚固吾勢第5章 谷口設伏第17章 兔死狗烹第15章 初攻鄴城第25章 汝國何在第24章 偃師御胡第3章 曹洪之怒第14章 犬父虎子第17章 兔死狗烹第19章 戰爭迷霧第16章 管他何人第28章 陣前殺將第18章 皆不必問第4章 孤屯義士第3章 蒼天不仁第11章 空手奪刃第25章 異度所遣第31章 爾虞我詐第15章 名醫神針第19章 黃巾渠帥第16章 屯敵必取第26章 羽扇綸巾第21章 異獸逞兇第12章 觀其決斷第5章 漢家道微第23章 步趨周公第12章 兔死狗烹第26章 我天子使第10章 平定上郡第15章 重修長城第20章 通權達變第25章 畫蛇添足第16章 飛來乾醋第8章 徐方名士第25章 五火鬼兵第25章 畫蛇添足第30章 用武之地第27章 直面刺奸第13章 大勢已去第3章 姻不如族第3章 天不可言第31章 曹氏麟兒第24章 高陵之變第8章 破局關鍵第3章 夷寇臨城第30章 奉駕幸許第18章 扣舷獨嘯第30章 養疾自重第16章 故主歸來第25章 汝國何在第29章 伏地氣絕第12章 讒慝小人第15章 同林之鳥第15章 窈窕淑女第13章 郊祀天地第18章 姻戚之重第28章 面折梟臣第13章 人之大欲第12章 兔死狗烹第26章 五雷辟邪第26章 軍國利器第19章 朕懼是卿第26章 隆中閒話第26章 心喪三年第8章 欲加之罪第11章 螻蟻草芥第21章 舅傳婿也第12章 尚書空臺第10章 揮斥八極第9章 請救無辜第23章 兩道併發第24章 日薄西山第9章 先實關中第3章 天命天姓第7章 善戰無功第22章 養虎貽患第27章 直面刺奸第22章 爭戰渭北第5章 再見梟雄第4章 夢中殺人第4章 海東來去第4章 彼采葛兮第23章 刺客奇才第10章 明修棧道第19章 流血五步第8章 政治革命第26章 文姬歸漢第1章 遼東軼聞第10章 天降單于第15章 重修長城第21章 藏富於山第27章 賢卻未賢第12章 黃鬚大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