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敗絮其中

傅巽是外來戶,同時也屬投降派,在原本的歷史上,最終勸說劉琮歸降曹操,史書便記載他爲首功。與之相反,馬良是本地土著,祖籍南郡宜城,地方保護主意色彩濃厚,是不大希望曹軍入境,以替代劉表家族的統治的。

所以馬良纔會在劉琦掌權後頗受親睞,並被賦予與益州軍交涉的重任;而傅巽則投閒置散(其實劉表時代他就未能得到重用),並暗中與蔡瑁、蒯越等人勾通,此番即受命來勸說馬良也。

傅巽說你要是真的從了劉琦之命,去接益州軍來江陵,恐怕過不了多久,咱們就全都得死,一個都活不下去啊。馬季長聞絃歌而識雅意,擺一擺手,阻止傅巽繼續說下去:“公悌,人各有志,何必相強?若不與益州相合,即以我等之力,難保江陵,必沒於曹賊之手,劉氏亦恐殄滅。你我生死,何足道哉?”

傅巽冷笑道:“益州軍不入,則劉氏或存,益州軍入,是必亡也——季長所見,何其短淺!”

馬良皺眉問道:“何出此語?”

傅巽心說行,你這就算是上鉤了,於是詳加分析:“與益州相合,乃公子之意,非劉將軍之意也……”公子就是指的劉琦,傅巽這票人壓根兒就不承認劉琦是劉表的合法繼承人,故此不肯稱其爲“主公”,而仍稱爲“公子”;劉將軍則是指的劉磐——“若彼等入於江陵,劉將軍必來相爭,則兄弟鬩於牆,恐不待王師之來。江陵必化血域!季長即不計個人生死,獨不憫城內生民乎?”

馬良聞言默然——劉琦和劉磐當日合謀架空了劉表,外聯孫權、劉備,以御曹操,可是等到曹軍一退。二人便生嫌隙,明爭暗鬥,無日止息,這些事兒他馬季長當然全都瞧在眼裡。如今劉磐纔剛領兵出城,劉琦就放寬條件,答應益州軍入境。他真是爲了抵禦曹兵嗎?還是想趁機收拾劉磐?

就聽傅巽又說:“魏公齎王命而西,原無意於我荊州,前使諸葛亮來吊先主,亦申和好之情。實益州欲移禍於我,乃使關羽出於巫峽。魏公不得已,方使李、於二將來伐。巽前進言公子,吾輩皆漢臣也,豈可久拒王命?當請赦先主之過,齎八郡圖籍以入於朝,則族屬可全,荊襄得安,惜乎公子不之聽也。今若聯益州以拒王師。其禍先起蕭牆,其罪天所不赦!何如奉二公子爲主,求赦於朝廷。則宗嗣可全,先主於地下亦可得安矣!

“再者,前是宏輔使荊,某與相交,得聞一語,雲:‘前門拒虎。後門進狼。’此亦今日之徵也——關羽本欲取我荊州之地,則見鷸蚌相爭。必圖漁人之利。待其跨有荊益,其益州懸遠。魏公與之戰,必先交鋒於我荊州,是以荊襄爲益州之門戶,以我輩爲彼之刀矛也——季長乃欲鄉梓再歷兵燹,百姓填於溝壑耶?!”

說到這裡,突然又一轉折:“是宏輔亦嘗雲,江陵有賈柑者,所藏經寒暑而不潰,出之燁然,玉質金色,市價十倍,人爭鬻之。乃貿其一,剖之如有煙撲口鼻,視其中,幹若敗絮。怪而問之,賈者笑雲:‘世之爲欺者不寡,豈獨我也夫?今佩虎符、坐皋比者,洸洸乎干城之具,果能授孫吳之略耶?峨大冠、拖長紳者,昂昂乎廟堂之器,果能建伊皋之業耶?是皆金玉其外,而敗絮其中也哉!’

“吾觀公子亦若是也,徒有先主之容,而無先主之能。昔囚其父以御王師,周瑜謀也,不過爲人所用;王師既退,乃當歸政先主,覆上書求赦,而反自專其政;用劉將軍而不能信,忌劉將軍而不能去,乃至今日。似此豈安州郡之主耶?以之統衆,荊襄必亂,劉氏必亡——季長以爲忠之,其實害之也!”

當年是勳出使襄陽,跟傅巽交好,相互間懇談過很多次,頗爲投契。他一肚子後世的文章典故,文章可以抄襲出來蒙人,典故就不好隨便往外掏啦,只是上輩子用慣的四字成語,還總會時不時地不過腦子便衝出口來,難免聽得對方茫然不知所以。比方說這“前門拒虎,後門進狼”,出處是明朝李贄的《史評綱要》;再比如說這“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出處是明朝劉基的《賣柑者言》——你這會兒隨口取用,聽衆必定迷糊啊。

“前門拒虎,後門進狼”還好說,意思比較容易明白,“金玉其外,敗絮其中”,那就非得有講不可了。傅巽一追問,是勳沒有辦法,只好大致背誦一遍《賣柑者言》,當是新編寓言——好在這“今佩虎符、坐皋比者,洸洸乎干城之具,果能授孫吳之略耶?峨大冠、拖長紳者,昂昂乎廟堂之器,果能建伊皋之業耶”的狀況,非獨元末如此,用來比擬漢末,那也是頗爲允當的。

傅巽是個好學寶寶,聽到這些嶄新的詞彙、寓言,難免心花怒放,趕緊就給記了下來,此時正好挑幾段出來夾入自家的說詞當中——是勳名滿天下,借他的嘴來說話,分量又比自己空口白牙要重得多了。

說完這些,他一伸手扯住馬良的袖子:“此蒯公之意也,季長獨不念昔日薦舉之恩乎?”

馬良最初是由蒯越推薦給劉表的,派他出使江東,去遊說孫權聯兵相助。馬良完滿地達成了使命,然而回到襄陽沒多久,周瑜便設計挑動劉琦、劉磐,架空劉表,還把蒯越、蔡瑁給幽禁了起來。此後馬良便跟着劉琦啦,還曾經奉命前往曹營,假裝蒯越的使者,去給曹操遞過詐降書。

傅巽先是曉之以理,接着又動之以情:“今蒯公爲囚,若非季長資供,幾乎餓斃。人而不報其恩,可乎?”

這其實是謊話。確實劉琦幽禁了蔡、蒯二人之後,並不怎麼在意對他們的供養,二人生計頗爲窘迫,馬良爲此不止一次地在稟報過劉琦之後,派人給恩主蒯越饋送過飲食、錢絹。但要因此說沒有馬良的接濟,蒯越就可能餓死,那卻屬於信口開河了——真要被圈得幾乎活不下去的人,還有能力暗中與外界勾連相通嗎?

傅巽苦口婆心地相勸,馬良最終只得長嘆一聲:“然吾既奉主命,必當遵行,若應而不從,無信之人何以立世?”

傅巽說:“我非阻季長也,但請季長熟慮其中利弊。卿可往秭歸去,唯請緩行,勿疾也。”說着伸手一擺,從後面匆匆跑過來三個人,躬身施禮——“此去艱險,吾有家將,弓馬嫺熟,可爲卿護。”我派三個保鏢給你吧。

馬良心說你當我傻的啊?說什麼保鏢,這分明是派來監視我,不准我急速前往秭歸,而要我拖拖拉拉,一步三搖的眼線。不過傅巽前面那番話,確實說得他挺矛盾,而且他猜度傅巽之意,恐怕黨同劉琮之人不久後就打算動手,自己一介文士,還真是攔他們不住……罷了罷了,爲鄉黨計,暫時抽身事外便是,且等一切塵埃落定了,再考慮自家的陣營歸屬吧。

其實這時候江陵城守兵馬,大多數全都掌握在文聘手中,若非求穩,他們立刻就能動手驅逐劉琦,並且隨便找幾個人綴着馬良,出城後於僻靜處一刀兩斷,也是很簡單的事情。但是蒯越說啦,“馬氏五常,白眉最良,此荊州之寶,若即折損,是害國也。”所以纔派傅巽先來勸說,要是馬良肯緩上一步呢,政變後也還有相處的餘地。

馬良就此離開了江陵城,看似行色匆匆,其實才出城門,就逐漸地放慢了行進的速度。劉琦不知就裡,還在苦苦等候益州軍從西面順江開過來應援呢,結果兩日後的晚間,他正在寢室安臥,突然從人來報:“州署火起!”

江陵城內原本並沒有州署,而只有郡署,但是劉琦等人奉着劉表遷居到此處以後,明知道短時間內別想再回去襄陽啦,於是候曹軍一退,便即大興土木,新建了一座宏偉的州署出來——劉琦跟他老爹劉表很象,一是禮賢下士,二是並無遠志,三就是喜歡排場,所以不顧物資緊缺,先要把州署蓋得象個樣子。

聽說署內火起,劉琦大驚,急忙披衣出看,但見火光之中,牆外露出無數人頭來,個個戴盔着甲,手持利刃。劉琦也不傻,當即便明白了:“此非失火,而是軍變!”急忙高叫:“速喚文將軍來!”

手下有明白人告訴他:“此即文將軍之卒也。”劉琦驚得面如土色,急忙召聚隨從,連外衣都來不及穿,便從後門潛出,一路奔逃出江陵城去了……

本來按照蔡瑁的意思,乾脆把劉琦一刀砍了最爲穩便,但是蒯越不同意:“琦雖悖逆,終爲先主血胤,豈忍相害?逐之可也。”文聘也不打算殺劉琦:“吾等所謀,爲荊州得安,若即害主,天下人將何以目之?”以那傢伙的軟弱性格,必然不肯死守州署,所以啊,趕走他算了。

隨即文聘便放出蔡瑁、蒯越,控制住了江陵全城。蒯越急匆匆下令,一是派傅巽快馬去追趕馬良,以新刺史劉琮之命,要他協助黃忠,阻止益州軍入境;二是遣趙儼奉着荊州圖籍北上,去獻給李典;三是即刻切斷王威和劉磐兩軍的糧秣供給……(未完待續)

第2章 工商興利第26章 熹平石經第1章 輔政安民第33章 乃可不歸第26章 文姬歸漢第12章 兔死狗烹第3章 吳中之禍第9章 天子所賜第1章 禍起蕭牆第10章 明修棧道第27章 白晝荒夢第19章 鮮卑大人第8章 徐方名士第33章 而魏其死第19章 黃巾渠帥第22章 禪何禮也第15章 野有遺賢第7章 比干直諫第17章 兔死狗烹第14章 文人落魄第15章 擾會驚吳第24章 英雄少年第18章 二將爭功第8章 名馬金槊第29章 國亂先兆第29章 殆天授也第8章 謀策定亂第1章 天無形質第17章 忠良被難第3章 吳中之禍第18章 爲國犧牲第19章 卿之無學第9章 爲國殺賊第26章 羽扇綸巾第24章 高陵之變第17章 兔死狗烹第20章 厚固吾勢第18章 公臺不懌第24章 英雄少年第20章 欲效定遠第30章 繫鈴解鈴第17章 大戰序幕第11章 官場狡詭第21章 六氣之毒第2章 據蜀自立第21章 諸葛連弩第15章 請爲紀信第27章 敗絮其中第11章 放下屠刀第1章 河北愚忠第6章 寧我負人第1章 繼嗣之爭第3章 益州可入第30章 凌雲雕龍第6章 並無雅骨第30章 亂世黃昏第18章 二事不朽第24章 所以餌敵第21章 老馬戀棧第4章 詩歌免談第20章 圖窮匕見第26章 良辰可待第10章 擇易避難第15章 同林之鳥第11章 須臾頃刻第27章 孟堅識淺第31章 玩弄人心第30章 攻心爲上第29章 堂堂正正第29章 人亡政息第13章 十命可受第27章 燙手山芋第24章 中山之狼第7章 寄身豪門第8章 選士之策第2章 兄弟鬩牆第18章 背主求榮第15章 窈窕淑女第25章 誰堪伯仲第30章 凌雲雕龍第22章 故人重逢第31章 烈風襲寨第5章 渭水鯉膾第37章 項莊舞劍第2章 飛龜舞蛇第25章 陸梁冀州第5章 小人挑唆第22章 請跪恭送第18章 陶牧拜表第20章 謀劃江東第1章 如有勳在第28章 毋失我望第12章 人心不足第18章 二將爭功第26章 心喪三年第1章 遠方來客第7章 爲曹造勢第13章 河北棱堡第33章 先登者誰第13章 深入虎穴
第2章 工商興利第26章 熹平石經第1章 輔政安民第33章 乃可不歸第26章 文姬歸漢第12章 兔死狗烹第3章 吳中之禍第9章 天子所賜第1章 禍起蕭牆第10章 明修棧道第27章 白晝荒夢第19章 鮮卑大人第8章 徐方名士第33章 而魏其死第19章 黃巾渠帥第22章 禪何禮也第15章 野有遺賢第7章 比干直諫第17章 兔死狗烹第14章 文人落魄第15章 擾會驚吳第24章 英雄少年第18章 二將爭功第8章 名馬金槊第29章 國亂先兆第29章 殆天授也第8章 謀策定亂第1章 天無形質第17章 忠良被難第3章 吳中之禍第18章 爲國犧牲第19章 卿之無學第9章 爲國殺賊第26章 羽扇綸巾第24章 高陵之變第17章 兔死狗烹第20章 厚固吾勢第18章 公臺不懌第24章 英雄少年第20章 欲效定遠第30章 繫鈴解鈴第17章 大戰序幕第11章 官場狡詭第21章 六氣之毒第2章 據蜀自立第21章 諸葛連弩第15章 請爲紀信第27章 敗絮其中第11章 放下屠刀第1章 河北愚忠第6章 寧我負人第1章 繼嗣之爭第3章 益州可入第30章 凌雲雕龍第6章 並無雅骨第30章 亂世黃昏第18章 二事不朽第24章 所以餌敵第21章 老馬戀棧第4章 詩歌免談第20章 圖窮匕見第26章 良辰可待第10章 擇易避難第15章 同林之鳥第11章 須臾頃刻第27章 孟堅識淺第31章 玩弄人心第30章 攻心爲上第29章 堂堂正正第29章 人亡政息第13章 十命可受第27章 燙手山芋第24章 中山之狼第7章 寄身豪門第8章 選士之策第2章 兄弟鬩牆第18章 背主求榮第15章 窈窕淑女第25章 誰堪伯仲第30章 凌雲雕龍第22章 故人重逢第31章 烈風襲寨第5章 渭水鯉膾第37章 項莊舞劍第2章 飛龜舞蛇第25章 陸梁冀州第5章 小人挑唆第22章 請跪恭送第18章 陶牧拜表第20章 謀劃江東第1章 如有勳在第28章 毋失我望第12章 人心不足第18章 二將爭功第26章 心喪三年第1章 遠方來客第7章 爲曹造勢第13章 河北棱堡第33章 先登者誰第13章 深入虎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