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閉門課徒

劉備問秦宓,如今法正、龐統,不是和平競爭,而爭權奪勢,相互攻詰,這個問題很嚴重,有辦法解決嗎?秦宓皺皺眉頭,說這事兒處理起來確實有點兒煩難……

“昔孔子歿,羣徒守喪,乃揖子貢,而子夏等以有若似聖,而欲事之,儒門因分爲八——先賢尚黨,而況時儒耶?”想當年孔子去世以後,弟子們聚在一起爲老師守喪,出出進進的都要拜謁子貢,說明把子貢當成是孔子的繼承人。但偏偏子夏、子張、子游等人覺得有若跟孔子長得比較象,所以打算象服侍孔子一般服侍有若——也就是擁戴有若做新的儒門首腦。秦宓說聖人門徒尚且如此,更何況今之士人呢?各自拉幫結派,那本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啦。

“高皇帝滅秦興漢,及奏功臣位次,以蕭相國爲第一,而武臣不服,鹹戴曹相國(曹參),獨鄂千秋排除衆議。乃知古來文武相輕,事之常也,如廉頗欲辱藺相如。而相如實知進退,乃折廉頗,使負荊請罪。今法孝直、龐士元,才兼文武,而並倨傲,兩車相併,終成死局,此不可不慮者也。”

從來文官武將,很可能互相輕視,就象廉頗跟藺相如似的,幸虧藺相如知道爲國而廢私,多次主動避讓,才終於感動了廉頗,跑藺府上去負荊請罪,演了一出“將相和”的感人劇目。問題如今法正、龐統,兩人亦文亦武,他們互相瞧不順眼,不是因爲所長相異。恰恰相反,是因爲才能都撞一塊兒了,誰都不甘心屈居於對方之下。要是換了這二位乘車跟大街上迎面撞見,那肯定誰都不肯相讓啊,說不定一直兌到地老天荒……

劉備邊聽邊點頭。說先生您分析得很正確,但這些我都明白啊,可該怎麼解決呢?

秦宓說我剛纔舉了不少例子啊,其實解決方法便隱含在內:“明公思之,文武相敵,何高皇帝無所憂耶?何曹相國不譖蕭相國耶?而反隨其規矣。人皆有黨。魏亦不能免,何魏公無所憂耶?”安邑那兒肯定也有黨爭,怎麼就沒見曹操頭大呢(其實曹操也頭大,只是別人瞧不見)?你想得明白這是什麼道理嗎?

“譬如林中多獸,狼狽乃可爲奸。謀共食也;但其食少,必相爭鬥。今曹操虎踞中原,挾天子以令諸侯,吏之不足,乃設中正、爲科舉,是狼狽皆有所食也,尚安爭爲?而蜀中褊小,明公又鎩羽關中。人心不定,故相爭也。”

說白了,當一個政權正處於上升階段的時候。前途無限廣大,可分的大餅越來越多,因此大家夥兒都忙着去搶政權外的利益,內部就不易起什麼紛爭了。而當一個政權看不見太多的擴展空間,自然人人心思向內,要在固有的大餅上多咬一口。怎麼可能不互相攻訐、奪利呢?

“今明公欲自守也,以待魏之來攻。守而人心恐亂,人心亂而內紛必起。若即兵發於外。使各有所欲,各有所取,內紛乃息矣。”防守並非良策,靠着防守是很難把人心凝聚起來的,必須隨時都表現出對外擴張的態勢,使臣子們能夠瞧得見眼前的利益,如此一來,自然爭鬥可息,上下一心。

劉備聞言,沉吟不語,好半晌才說:“先生所言是也。然今糧秣不足、兵士疲憊,恐無以出矣。”秦宓說我沒打算慫恿您去打曹操啊,別說曹操了,就算打呂布,恐怕力亦不足,這我是能夠瞧得清的——“南中廣大,此前龐士元初定之耳,華夷之衆,多懷二心,即以一旅之師威懾之,可安民人、定租賦也。而魏初定荊南,水遠山長,難以深入,可使法孝直自牂牁入於鬱林,收並交州,以爲輔弼……”

說到這裡,略略一頓,反問劉備:“吾聞明公與蒼梧太守吳巨有舊,然否?何不用之也?”

劉備恍然大悟,連聲稱讚,跟秦宓一直談了好幾個小時,這才恭恭敬敬把他送出門外。轉過臉來他就問簡雍啊:“秦子敕欲放士元南中,流孝直交趾,其爲公耶?或爲蜀人之私耶?”他獻計要把龐統給趕到南中去,把法正給趕到交州去,是不是爲了給他們蜀地土著謄地方啊?

簡雍笑道:“人孰無私,用人之公不如用人之私也。士元、孝直,主公臂膀,豈可遽使之外?乃可使元直巡南中,正方入交趾,既導其勢於外,又弱二人羽翼,不亦佳哉?”

我知道你捨不得法正和龐統,但是秦宓的計策確實有其可取之處啊,何不派李嚴和徐庶去行此計?一方面正如秦宓所說,保持擴張勢頭,可以消減內紛,另方面把荊州、東州兩派的重要人物各放一個出去,同時削弱其勢力,那他們還能鬧出多大亂子來?

劉備聞言大喜:“憲和真吾張良也!”捻着鬍鬚想了一想:“且待稱公,而後可行。”說完這兩句話,思路突然作一跳躍:“憲和,卿且爲吾往說孔文舉……”

益州集團內部暗流涌動,元從、荊州、東州、蜀地土著等各派間爭權奪勢,但因爲劉備的手腕還算老辣,暫時尚未釀成大的禍端,暫且不提。且說曹操集團暫時進入了一段比較安穩的發展時期,着力消化新得的荊、揚土地,積草屯糧,以期西征。就中是勳雖爲重臣,但制度既定,又有劉曄、董昭爲其輔弼,再無出使時的戰戰兢兢、匆匆忙忙,小日子還是過得頗爲踏實的。

且說這一日乃休沐之期,是勳又睡了個懶覺,直到日上三杆纔始起身,然後別人朝食的時候,他算是清粥小菜吃了頓早餐,餐後一步三搖,來至前院。

早有僕役設下了桌椅、坐席,盧毓盧子家領着弟子們前來拜謁,並且呈上功課,請是勳檢查。是勳也懶得瞧那些文字,高踞椅上,把手一擺,你們開始背書吧。

——士人當習經典,那些玩意兒全都得死背,否則將來長大了在士林中廝混,不能出口成章、引經據典,哪怕你經義再通,也會被目爲不文粗胚啊。

好在這年月文言之與口語差距還不算太大,即便周代典籍(最早也就能推到那時候了),這會兒的人誦讀起來,也就跟二十一世紀的小學生閱讀《水滸傳》、《西遊記》一般,很容易找到語感。再加上是勳特意關照盧毓,你別再用老辦法教那些孩子,先背誦再講解,咱們給掉個個兒,先講解再背誦好了——“知其文意,默誦乃可事半功倍,否則事倍功半耳。”

這年月慣常的教學方法,就是先讓背,等你背熟了,然後老師纔給講解其中含義——甚至根本不講,讓你自己去體會、領悟。原因也很簡單,少年入學,沒有什麼《三字經》、《百家姓》之類啓蒙讀物,秦代的《爰歷篇》、《博學篇》等也皆散佚,上來就學儒家經典,你跟一羣小孩子真能講得明白什麼道理嗎?還不如先讓背誦,等到背熟,也就十二三啦,那纔有講道理的可能性。

然而是勳所收的這些小弟子,什麼秦朗、陳均、張緝、夏侯威等等,都已經十好幾歲了,就連最小的司馬邕,入門的時候虛歲也已十歲,再怎麼不好學,也早被家人逼着背了好幾年書啦。跟我這兒還背書?那多浪費啊,乃可以開講矣。

不過這些小孩子盡皆頑皮,思路都野,經常提出些古怪的問題出來,就連盧毓都無法回答。盧毓稟報是勳,是勳說沒關係,你就生講,讓他們有問題都積攢下來,考察之時來找我問——先不說老子乃鄭門嫡傳,經學大家,怎麼着也不可能被幾個小孩子給難倒嘍,而就算你們真能超時代地提出問題,我也有超時代的見識啊,最不濟我還有口才呢,指白道黑,有何難哉?

這回小孩子們按年齡排着隊,跟是勳面前所背誦的乃是《孟子》,每人一段。是勳閉着眼睛靜聽——是否基本瞭解文中含義,其實聽背誦就能夠聽得出來,一句話重音應該放在何處,何處乃當小頓,你要是光知其然而不明其所以然,肯定語氣、語速全都不對。

幾個小孩子每人背誦一段,完了又提出自己的問題,是勳輕輕鬆鬆,逐一解答。不過《孟子》不短,六個小孩子要是真都一口氣連貫着背完,再加講解,估計是勳一整天都要浪費在這兒啦——也就將將背完《梁惠王》,再背上一半兒的《公孫丑》而已。最後一個是最年幼的司馬邕,是勳幾乎就沒睜眼,一邊養着神,一邊隨口解答,完了正待睜眼起身,突然又聽到一個稚嫩而熟悉的聲音:

“孟子曰:‘尊賢使能,俊傑在位,則天下之士皆悅,而願立於其朝矣……’”

是勳猛然睜眼,皺眉望去,不禁脫口而出:“汝卻緣何在此?”

原來六個孩子按年歲排成一列聽講,身高與其年齡相配合,頭頂幾乎就連成了一道斜線,可是如今隊伍末尾又杵上了一個,正好比司馬邕小兩三歲,矮上半寸,使這條斜線繼續延伸。是勳自然認得,這不是我的弟子啊,這分明是曹家的嫡孫曹髦!

唉,你小子怎麼悄沒聲的,又跑我這兒轉悠來啦?你們家人不管啊?我的僕役呢?怎不見前來通傳,就敢放你進來?(未完待續)

第10章 臨陣手談第30章 南風驟起第21章 一字長蛇第9章 溳水之戰第29章 不智不信第29章 關中之戰第35章 世豪之富第9章 溳水之戰第3章 遼東來書第18章 文章魁首第19章 天子之威第11章 捕風捉影第9章 西域貢使第20章 良馬爲贖第19章 白玉美人第17章 初試金手第4章 法不可廢第19章 流血五步第11章 官場狡詭第8章 名馬金槊第27章 得韓徵倭第14章 婚宴驚魂第30章 用武之地第3章 世家短視第31章 大戰餘波第20章 郭氏假子第14章 龍旗九旒第24章 脣槍舌劍第15章 春秋斷獄第6章 竊玉老賊第2章 工商興利第1章 如有勳在第13章 曹魏五京第24章 日薄西山第29章 不智不信第4章 彼采葛兮第15章 人生易過第8章 選士之策第33章 長矛如林第27章 舊相新相第35章 世豪之富第23章 是兵是賊第30章 凌雲雕龍第7章 吾青州人第4章 人言可畏第4章 吾當染指第14章 人治社會第8章 酬功謝德第21章 意外重逢第5章 刺奸密奏第7章 道出無終第7章 何必日正第1章 東郡英豪第22章 請跪恭送第28章 假子拒敵第5章 幽州之戰第1章 遼東軼聞第9章 德不可見第21章 采采榮木第29章 屯田小吏第19章 魏之必敗第28章 古代科技第6章 反攻序曲第14章 無奈竊國第20章 天象示警第23章 天雷殛我第11章 成都驚變第13章 會溫氏園第24章 河內司馬第25章 五火鬼兵第11章 成都驚變第7章 吾青州人第5章 觀卿者心第27章 澄清吏治第14章 三不可立第1章 輔政安民第17章 搖脣鼓舌第7章 圓周幾何第21章 意外重逢第27章 誰執棋先第16章 城下轒轀第1章 如有勳在第4章 低調才傑第18章 行獵遇賊第6章 尊者一諾第7章 逆天出師第21章 朔州互市第24章 高陵之變第26章 我天子使第14章 海外異聞第2章 初晤諸葛第9章 反逆蟊賊第25章 嘴炮無雙第2章 飛龜舞蛇第16章 討袁紹檄第14章 黑心煤窯第17章 養寇自重第26章 罵死荀彧第3章 自恃其智第29章 國亂先兆
第10章 臨陣手談第30章 南風驟起第21章 一字長蛇第9章 溳水之戰第29章 不智不信第29章 關中之戰第35章 世豪之富第9章 溳水之戰第3章 遼東來書第18章 文章魁首第19章 天子之威第11章 捕風捉影第9章 西域貢使第20章 良馬爲贖第19章 白玉美人第17章 初試金手第4章 法不可廢第19章 流血五步第11章 官場狡詭第8章 名馬金槊第27章 得韓徵倭第14章 婚宴驚魂第30章 用武之地第3章 世家短視第31章 大戰餘波第20章 郭氏假子第14章 龍旗九旒第24章 脣槍舌劍第15章 春秋斷獄第6章 竊玉老賊第2章 工商興利第1章 如有勳在第13章 曹魏五京第24章 日薄西山第29章 不智不信第4章 彼采葛兮第15章 人生易過第8章 選士之策第33章 長矛如林第27章 舊相新相第35章 世豪之富第23章 是兵是賊第30章 凌雲雕龍第7章 吾青州人第4章 人言可畏第4章 吾當染指第14章 人治社會第8章 酬功謝德第21章 意外重逢第5章 刺奸密奏第7章 道出無終第7章 何必日正第1章 東郡英豪第22章 請跪恭送第28章 假子拒敵第5章 幽州之戰第1章 遼東軼聞第9章 德不可見第21章 采采榮木第29章 屯田小吏第19章 魏之必敗第28章 古代科技第6章 反攻序曲第14章 無奈竊國第20章 天象示警第23章 天雷殛我第11章 成都驚變第13章 會溫氏園第24章 河內司馬第25章 五火鬼兵第11章 成都驚變第7章 吾青州人第5章 觀卿者心第27章 澄清吏治第14章 三不可立第1章 輔政安民第17章 搖脣鼓舌第7章 圓周幾何第21章 意外重逢第27章 誰執棋先第16章 城下轒轀第1章 如有勳在第4章 低調才傑第18章 行獵遇賊第6章 尊者一諾第7章 逆天出師第21章 朔州互市第24章 高陵之變第26章 我天子使第14章 海外異聞第2章 初晤諸葛第9章 反逆蟊賊第25章 嘴炮無雙第2章 飛龜舞蛇第16章 討袁紹檄第14章 黑心煤窯第17章 養寇自重第26章 罵死荀彧第3章 自恃其智第29章 國亂先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