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日薄西山

曹操是什麼容貌?根據史料上的記載,曹操長得並不英俊,也不威武,甚至可能還有點兒小猥瑣。所以後來南匈奴派使者前來,他生怕讓外人給看輕了,要專門找相貌堂堂的崔琰去冒充,自己則假扮從人,提着把刀侍立在旁邊。事後派人找匈奴使者一打問,觀感如何?匈奴使者就說啦:“魏王確實氣度雍容,但是他身邊那個‘捉刀人’卻更有英雄氣概。”——“捉刀”這個詞兒,就是這麼來的。

可是等是勳見過了曹嵩和曹德以後,卻覺得根據一般的遺傳法則吧,曹操的相貌不會太糟糕,除非他老孃是個母夜叉。曹操字孟德,所以有人猜他是庶出,因爲按照禮法,嫡長稱“伯”,庶長稱“孟”,然而這不是死規定,況且“孟”還有別的含義,比方說勉力,所以曹操是嫡是庶沒人知道——倘若真是庶子,則妻德妾容,以曹嵩的身份,小妾不會難看到哪兒去吧?曹操和曹德是不是一母所生呢?要是同父同母,沒道理比曹德長得太低劣吧。

終究曹德的相貌除了文弱一點兒外,基本上還算是可以看的,他兒子曹政還剛十三四歲,長得就比父親更俊三分。

如今是勳擡頭一瞧曹操,嗯,果然是曹德的兄弟,很可能確實同父同母。因爲這哥兒倆長得太象了,當然也並非毫無區別,終究他們不是雙胞胎——一是曹操的個頭兒比曹德要矮,也就一米六左右;二是肩膀寬一點兒,腰也粗一點兒,瞧着就不是文弱書生,而是個會騎馬打仗的;三是曹操的膚色比曹德要黑,膚質也更粗糙一些;四是鬍子不夠長,甚至有點兒稀疏,既不威風,也不文雅。

當然最大的區別還得說存在感方面。曹德那就一戴着“石頭帽”的野比大雄啊,氣場值無限接近於零啊,這要是把曹操換成曹德,是勳進了大帳估計就只能注意到旁邊兒那人了——那應該是曹操的參謀,或者記室吧——就算眼角瞟過,也會完全忽略掉站正面的這一位。

曹嵩那不用說,氣場絕對的強,先不說多年朝廷高官養出來的傲慢FEEL,就光那噸位,就能十足十地代換成存在感。相比起來,曹操的存在感也很強,是從哪方面體現出來的呢……嗯,是勳細細一瞧,是從眼眉間體現出來的!

曹德是普通的彎眉、大眼,正所謂增一分則太威,減一分則太媚,恰到好處,就跟隨便街邊兒見到的凡俗大衆毫無區別,根本給人留不下絲毫印象。曹操呢?估計他那眼眉是遺傳了母系的基因,跟曹嵩、曹德全不一樣,眉毛又粗又濃,還打兩道彎兒高高挑起,眼睛是又細又長,還老跟睡不醒似的眯着……

我靠等等,這不臥蠶眉、單鳳眼嗎?!你是曹操啊你是關二爺啊!

是勳跟這兒打量着曹操,曹操也正打量着他。說實話是勳這具奪舍的軀體真不算難看,十二三歲還在窮溝裡的時候難免抽抽得跟個小耗子似的,這些年營養跟得上,就逐漸長開了,說不上英偉挺拔,那也相貌堂堂。他這時候身高已經接近一米七了,四肢勻稱,寬肩細腰,臉是不胖不瘦,五官端正,唯一的缺憾是單眼皮,而且嘴脣上纔剛露出點兒茸毛的痕跡,擱這時代就顯得稚嫩,要是兩千年後,多少顯得有一點點兒“娘”。

估計曹操沒料到是勳竟然這麼年輕,不禁微微地皺了一下眉頭,兩眼更眯成一條縫兒了,開口就問:“卿是營陵是宏輔?”

是勳注意到了他的神情,故作鎮靜地淡淡一笑:“營陵是勳,拜見長者。”你丫年歲大了不起啊?老子就是年輕,你怎麼的吧!

曹操還沒回答,側位那人擡手相邀:“是先生請坐,坐下說話。”是勳瞥了一眼那人,就見他三十多歲年紀,面白無鬚,也只留了短髭——嗯,劉備不是“蠍子拉屎獨一份”,原來這年月“露啄君”還真不少呢。

“這位是……”

“某是戲賢。”

是勳沒聽說過這位戲賢,或者是郤鹹,估計只是曹操普通的記室吧,所以其名不傳於世。他拱拱手,跟對方見禮,然後就邁步走到另一側,脫了鞋子,踏上草蓆。三人又各一拱手,這才一起坐下。

曹操就問了:“未知是先生到此,何以教我啊?”你幹嘛來啦,有什麼話想說啊?

是勳淡淡地一笑:“聽聞汝南許子將曾言,曹孟德爲‘治世之能臣,亂世之英雄’……”其實許邵這句話有兩個版本,一說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還有一說是“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但是初次見面,是勳當然不能指着曹操鼻子大喊“奸賊”、“奸雄”啦,所以只好把兩個版本摻和着來,挑最好聽的字眼兒來說。

果然曹操聽了挺高興,微微一捋鬍鬚。接着,就聽是勳繼續說:“故此英雄垂暮,特來相吊。”知道你老了,快要掛了,所以我過來弔祭一番啊。

曹操嘴角纔剛堆起笑容來,突然聽到這話,那表情就僵住了,眼見得眉毛一挑,就要發作。邊上戲賢趕緊出來打圓場:“是先生恐是誤聽人言,我主尚在壯年,孰雲垂暮?”

正好有兵送上來熱水,是勳端起杯子來吹了一吹,賣個關子,笑着回答道:“曹公若在東郡,自然不老,此來兗州,卻正所謂‘日薄西山’也。”

“日薄西山”是西晉李密《陳情表》裡產生的成語,這個時代還沒有,所以曹操跟戲賢雖然大致能夠明白這個詞的含義,卻多少有點兒含糊,生怕領會錯了,就追問道:“何意也?”

這正是是勳想要的效果,要是直白了說:“你到兗州來,那就離死不遠了。”曹操一下明白了,說不定當場勃然大怒,就不方便引出後面的話來了。他拿個新詞兒出來,讓對方似明白似不明白的,就會發問,發問他就好回答——當然,不是直接解釋“日薄西山”這個成語。

“曹公前在東郡,當面之敵唯涼州兵而已……”這裡所謂的涼州兵就是指的佔據司隸西部的李傕、郭汜等西涼軍閥。本年的年初,把持朝政的董卓就被呂布給宰了,接着李、郭等董卓舊將聯兵殺入長安,驅逐了呂布,就此把小皇帝劉協捏在了手心兒裡。這消息是勳還在郯城的時候就聽說了,但是具體情況、前因後果,估計全徐州就他一個人門兒清。

“……袁氏兄弟相爭,袁冀州以曹公保障側翼,倘後將軍(袁術)欲入兗州,必然增派兵馬,以援曹公。是曹公雖無磐石之安,卻亦無睫瞬之禍也。”

曹操捋着鬍子不說話,還是戲賢幫忙問:“那麼如今我主已得兗州,兵馬更盛,不應該更爲安穩嗎?何雲‘日薄西山’也?”

是勳端起杯子來喝了一口水——其實論起口才來,他真未必有多高,但前一世聽過太多的評書啦,怎麼賣關子,怎麼吸引聽衆,可是他的長項,這年月無論誰都沒這本事,無它,這年月沒評書——然後纔不慌不忙地比劃着手指,繼續說道:“兗州前被黃巾,城池殘破、士庶離心,曹公雖得兗州,無一兩年的生聚,恐怕實力還不如往昔僅僅東郡一地,況且糧草將更捉襟見肘……”

說到這裡,突然提高了聲音,加快了語速:“然而,四周形勢卻已丕變!涼州兵仍在當面,身後又有徐州,後將軍爲怕曹公坐大,不日便將興兵入兗。而最可慮的,如今袁冀州爲一州之長,曹公亦爲一州之長,可相拮抗,倘若後將軍入兗,則冀州必然坐山觀鬥,以謀漁翁之利——曹公若勝,冀州兵也將入兗,若敗,冀州正可併吞兗州。兗州四戰之地,據此而四面皆敵,正所謂‘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啊。”

是勳這些話不是無的放矢的,換了一個不瞭解、不熟悉袁紹的人,還真未必說得出來。因爲根據原本的歷史,袁紹基本上就是這麼幹的,一瞧見小兄弟曹操開始壯大,就琢磨着背後捅刀子。後來呂布襲兗州,曹操正跟他打得不可開交呢,袁紹可好,不但沒有派發援軍——呂布就是他從冀州給轟出來的,無論就敵我陣營來說,還是從道義上考慮,他都沒有不派救兵的道理——反而跟曹操說:“兄弟,爲防萬一,你把家眷都送我到的鄴城來吧,我幫你照顧着。”

你還別說,那時候曹操朝不保夕的,腦袋一暈,差點兒就要答應,幸虧程昱勸諫,說:“將軍你糊塗啊,你是那種肯於屈居人下的性子嗎?你甘心當別人的爪牙,就跟漢高祖手下的韓信、彭越那樣嗎?再說了,韓信、彭越最後是什麼下場,你也不是不知道!”曹操這纔打消了念頭。

袁紹正是要用接家眷的方法,想一步一步地徹底吞併曹操的勢力。他就是那麼一個人,曹操打小跟他一起長大,對他的性子還不瞭解嗎?當下聽了是勳的話,捋鬍子的手就不禁微微地一哆嗦,眉頭皺得更緊了。

戲賢拱手道:“是先生高論。然而先生此來,不僅僅是爲了示警吧?況且兗州羣賢既已推舉我主爲刺史,無法再辭,先生可有良策,以解目下之危呢?”

是勳心說來了,前言敘過,這就要進入正題了。就目前看來,形勢還在老子的掌握當中,希望此後不要出什麼漏子,可以把曹操一條道兒地引到黑,讓老子的兩大論題全都得以安然通過。“至於良策……”他又故意賣個關子,瞧了曹操一眼,又瞥了戲賢一眼,那意思——“道法不傳六耳,光能跟曹公你一個人講。”

曹操擺擺手,把帳內衛兵全都轟了出去,然後一指戲賢:“志才爲某的心腹,先生但言無妨。”

志才?戲賢戲志才……我靠,原來這傢伙就是戲志才!

第24章 首山之戰第10章 身陷囹圄第22章 爭戰渭北第13章 會溫氏園第17章 大戰序幕第3章 四方貴半第8章 願爲雲敞第17章 含飴弄孫第12章 觀其決斷第9章 德容言功第35章 江船上陸第4章 不利曹氏第26章 五雷辟邪第25章 戲中有戲第29章 前倨後恭第19章 卿之無學第22章 飛將奄至第6章 建安石經第30章 以魏代漢第32章 殺俘不祥第19章 魏之必敗第33章 賢良孝廉第9章 建藩封國第27章 澄清吏治第14章 金商門外第1章 帝后對泣第4章 益德爭功第6章 仿如濮陽第29章 屯田小吏第35章 咄咄逼人第1章 如有勳在第37章 心大志廣第25章 修仁之戰第3章 破此五賊第31章 以竹爲炮第6章 建安石經第28章 便有如何第17章 千鈞一髮第3章 微末小技第11章 幽州水師第5章 霹靂高車第11章 官場狡詭第4章 五經注我第12章 鄉野土產第16章 舉賢任能第13章 木秀於林第22章 未盡善也第13章 口舌之間第11章 天生猛將第5章 雪中偶遇第17章 初試金手第17章 外禦其侮第3章 微末小技第17章 火燒長安第2章 謀士之責第2章 沛國曹氏第10章 翻供之謎第24章 天險閣道第7章 吾無此癖第28章 天命何在第36章 蜮蚓豈龍第16章 飛來乾醋第17章 披髮叫天第8章 政治革命第11章 不聞惡聲第20章 注經化俗第2章 是儀北上第31章 江陵城下第26章 取而代之第13章 東海都尉第27章 白晝荒夢第1章 帝后對泣第2章 九江處士第4章 使徐三事第13章 人之大欲第35章 咄咄逼人第17章 立長立賢第8章 囊中羞澀第20章 亥豬巳蛇第7章 名士該殺第27章 柱節立門第15章 英雄時勢第18章 捷足先登第36章 遣使赴倭第5章 神鵰大俠第30章 奉駕幸許第15章 擾會驚吳第24章 偃師御胡第33章 長矛如林第6章 一時俱反第19章 祖道之金第9章 積毀銷骨第8章 徐方名士第30章 奉駕幸許第26章 老成謀國第5章 漢語拼音第13章 郊祀天地第18章 二事不朽第7章 事後諸葛第23章 兩重要隘
第24章 首山之戰第10章 身陷囹圄第22章 爭戰渭北第13章 會溫氏園第17章 大戰序幕第3章 四方貴半第8章 願爲雲敞第17章 含飴弄孫第12章 觀其決斷第9章 德容言功第35章 江船上陸第4章 不利曹氏第26章 五雷辟邪第25章 戲中有戲第29章 前倨後恭第19章 卿之無學第22章 飛將奄至第6章 建安石經第30章 以魏代漢第32章 殺俘不祥第19章 魏之必敗第33章 賢良孝廉第9章 建藩封國第27章 澄清吏治第14章 金商門外第1章 帝后對泣第4章 益德爭功第6章 仿如濮陽第29章 屯田小吏第35章 咄咄逼人第1章 如有勳在第37章 心大志廣第25章 修仁之戰第3章 破此五賊第31章 以竹爲炮第6章 建安石經第28章 便有如何第17章 千鈞一髮第3章 微末小技第11章 幽州水師第5章 霹靂高車第11章 官場狡詭第4章 五經注我第12章 鄉野土產第16章 舉賢任能第13章 木秀於林第22章 未盡善也第13章 口舌之間第11章 天生猛將第5章 雪中偶遇第17章 初試金手第17章 外禦其侮第3章 微末小技第17章 火燒長安第2章 謀士之責第2章 沛國曹氏第10章 翻供之謎第24章 天險閣道第7章 吾無此癖第28章 天命何在第36章 蜮蚓豈龍第16章 飛來乾醋第17章 披髮叫天第8章 政治革命第11章 不聞惡聲第20章 注經化俗第2章 是儀北上第31章 江陵城下第26章 取而代之第13章 東海都尉第27章 白晝荒夢第1章 帝后對泣第2章 九江處士第4章 使徐三事第13章 人之大欲第35章 咄咄逼人第17章 立長立賢第8章 囊中羞澀第20章 亥豬巳蛇第7章 名士該殺第27章 柱節立門第15章 英雄時勢第18章 捷足先登第36章 遣使赴倭第5章 神鵰大俠第30章 奉駕幸許第15章 擾會驚吳第24章 偃師御胡第33章 長矛如林第6章 一時俱反第19章 祖道之金第9章 積毀銷骨第8章 徐方名士第30章 奉駕幸許第26章 老成謀國第5章 漢語拼音第13章 郊祀天地第18章 二事不朽第7章 事後諸葛第23章 兩重要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