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天子之威

是勳喝令撞門,孫汶就不禁含糊啊,說剛纔荀令君說了,以兵刃向天子者死罪,我可不敢。是勳朝他一瞪眼:“汝是以兵刃撞門的麼?況所向者殿門也,非天子也。”

孫汶腦筋轉不過來,只好是勳說什麼就做什麼吧,當下招呼幾名力大的宿衛,一起跑過去衝撞殿門。德陽殿之門雖然高大,但論起材質來,也與普通門戶並無差異,這幾個大塊頭喊着口號,“嘭嘭嘭”連撞幾下,很快便撞斷了門閂,大門訇然打開。

是勳跳下馬去,手提着一柄長刀,管巳、孫汶在旁護衛,大搖大擺地便登上臺階,來到門口。他朝裡面一望,就見劉協面如土色,瑟縮在御案後,案前則圍繞着近百人,其中一人最爲顯眼,正是車騎將軍董承。

“董將軍,一向疏於問候,勳之過也。”是勳嘴裡寒暄着,臉上可是堆滿了獰惡的冷笑。

董承等人全都弓上弦、刀出鞘,什麼不以兵刃向天子,他們哪兒在乎這個。眼見是勳站在門口,董承怒目相對,喝道:“吾奉衣帶詔討伐擅權逆賊曹操,汝若早早改悔,反戈以向,尚有生路!”

“哦,衣帶詔?”是勳望向劉協,“陛下果有下過此等詔書否?”劉協滿面的驚惶之色,囁嚅着說不出話來。

董承右手提刀,左手從懷中掏出一張皺皺巴巴貌似寫滿了紅字的絲絹,在面前一抖:“衣帶詔在此!”是勳把手一伸:“將來我看。”董承冷笑道:“汝若有膽,便進來看。”

“好啊。”是勳邁前一步,便已然身在大殿之中,隨即呼喝一聲,殿外的宿衛們紛紛挺着兵刃衝將進來,左右排開。

一見敵方數量比自己要多不少,董承不禁有些着慌,厲聲道:“是勳,汝膽敢衝撞天子耶?!”是勳繼續冷笑:“汝等被甲執刀。在天子側久矣,如何倒是我衝撞天子?且須仔細,我等殺過去時,汝等不要錯手傷了天子,如此則不僅謀逆,抑且弒君,將身被磔刑,三族並誅!”

他一開始腦洞開太大了,生怕董承不管不顧,殺了皇帝。則曹操挾天子而令諸侯的方針就要泡湯。可是進了宮城一瞧是這般形勢。他就放下心來——董承逮着皇帝也有一段時間了,要想宰早就宰了,還用得着等我來?

皇帝嘛,那就是個擺設。不過是件珍貴的擺設,再怎麼刀槍無眼,我就不信了,真有誰那麼不小心,能在亂戰之中弄死了他。只有荀彧這類當代官僚纔會急得在殿外轉磨,在是勳看來,問題很好解決,你人少,我人多。外加還有孫汶和管巳兩個能打的,直接殺過去不就完了嗎?

可是轉念一想,不管天子的安危,於殿中舞刀弄槍,這事兒好說不好聽啊。傳出去有損我這未來一代儒宗的名聲啊,有沒有什麼兩全其美的法子呢?

想到這裡,不禁瞟一眼劉協,心說這小傢伙見刀見槍的不是一回兩回了,從董卓到李傕、郭汜,再到楊奉、韓暹,你經歷過的磨難還少嗎?怎麼還是這麼一副慫包相呢?怪不得在原本的歷史上,你這傀儡就做得超級窩囊,孫亮還設宴謀害諸葛恪呢,曹耄還親自揮劍想殺司馬昭呢,你就光會寫信跟老丈人抱怨,完了還把老婆也給摺進去……

好吧,我試着刺激刺激你看。

當下朝劉協就是深深一揖:“陛下,臣甚哀痛。古往今來,未聞有受挾之天子也,雖匹夫而不甘爲人所制,況天子乎?前在雒陽、長安,陛下即爲奸佞所制,其時尊壽尚幼,猶有可說。而如今陛下已富青春,有曹司空輔佐,天威復振,如何又爲小人所挾,尚何面目以對列祖列宗?高皇帝斬白蛇之時,光武帝援昆陽之際,未知後世兒孫不堪若是!”

說到這裡,猛地把臉一板,眉毛擰起,暴喝一聲:“莫非陛下腰間所配玉具劍,爲不曾開刃之頑鐵乎?!”

劉協小年輕聽了這話,就不禁面孔漲得通紅。他多少也是有點兒血性的,又加上正處在不管不顧,容易熱血上腦的中二期,聽到“高皇帝斬白蛇之時,光武帝援昆陽之際,未知後世兒孫不堪若是”,不自禁的眉毛就立起來了,再聽“莫非陛下腰間所配玉具劍,爲不曾開刃之頑鐵乎”,不由自主,手就扶到了腰佩長劍的劍柄上。

是勳不失時機地加上一聲怒吼:“請天子劍出鞘!”“嚓啷~”劉協隨着他的話語,這劍可就莫名其妙地拔了出來。

董承等人都是大驚,不自禁地紛紛後退。是勳趁機高喊:“有敢阻天子者,殺之可也!”朝前一縱身,一刀劈向董承的面門。

董承本能地橫刀格擋,“當”的一聲,是勳好玄沒把手裡刀給扔飛出去,趕緊伸過左手來,雙手持握。可是就這一瞬間,身邊的管巳就已經動了——她纔不管什麼天子、叛賊的,光知道老公要砍的人,我必不能輕饒——長槊一挺,正中還在茫然驚慌的董承胸口,“噗”的一聲,直接紮了個透心涼!

劉協“啊呀”一聲,隨手就把才拔出來的劍給扔地上了,朝後就縮。是勳趁機兩步衝到御案前面,橫刀當胸,吩咐道:“不降者,都斫了!”孫汶率領宿衛們疾步衝上,隨即就聽得殿中“噹啷”之聲響之不絕,超過半數的董承黨羽全都嚇得拋下了兵刃,剩下的,也很快就被殺了個乾淨。

是勳這才收起手中刀,轉過身去朝劉協深揖:“臣不合衝冒天子之威,死罪。”說完這話,微微擡起頭來,注目劉協。

劉協對這位是侍中是再熟悉不過的了,經常召他進殿來講經、論詩啊,在他印象中,這就是一位謙謙君子,而且語言詼諧,幾無威勢,比荀彧、鍾繇等人要好相處得多。所以剛纔見到是勳疾言厲色,他就挺吃驚,挺詫異,這回再瞧,是侍中目光中究竟都蘊含着一些什麼?

劉協所看到的,不是他素來習慣的謙恭、敬畏,而是他即便在曹操眼中都從來沒有見識過的,赤裸裸對皇權的藐視甚至是鄙視。是勳似乎在無言地警告他:聽話,則可活,不聽話,汝必死!

劉協嚇得腿都軟了,好在腦中雖然混沌,尚有一絲清明,趕緊結結巴巴地表態:“卿、卿無罪……”是勳敲釘轉腳:“臣謝陛下之赦。”

董承,字不詳,或謂靈帝母董太后之侄也,少年從軍,爲董卓婿牛輔部曲。獻帝東歸之際,董承相護,拜爲安集將軍,並冊其女爲貴人。後赴雒陽修建宮室,用董昭之謀,召曹操以衛帝駕,遷都許昌以後,曹操即以獻帝命拜其爲車騎將軍。

車騎將軍爲顯耀軍職,僅在大將軍、驃騎將軍之下,位比三公,但是董承並不滿意。他自認爲於獻帝有護駕之功,於曹操有召引之德,光給個空頭將軍號管屁用啊,你不得給點實際的,什麼地盤兒、軍隊啊……可是曹操也正因此而忌憚董承,基本上剝奪了他的兵權,把他高高地架了起來。

再一點,董承認爲自己出於外戚家族,其女自當爲皇后,誰料車駕幸許以後,獻帝卻聽從了曹操的建議,冊同爲貴人的伏氏爲後。雖然跟伏完一樣,同樣可被稱爲“國舅”(丈人),但跟是家類比,伏完就象曹豹,董承卻是管亥,他又怎麼可能高興得起來?

所以在原本的歷史上,董承即稱受“衣帶詔”,聯絡了左將軍劉備、長水校尉種輯、議郎吳碩(字子蘭)、偏將軍王服(字子由,或記爲王子服)等,共謀曹操,不慎事泄,除劉備早就逃出許都外,董承等全被誅殺——演義中還特意添上了一個馬騰。

而在這條時間線上,董承的同黨不再包括劉備——劉玄德就壓根兒沒機會到許都來——而換上了一個正埋怨曹操不肯重用自己,在許下每遭歧視的許耽。董承事先僞造了“衣帶詔”,並命其女董貴人盜用了獻帝的私璽,想要以此作爲號召。他這次發動政變,就比原本歷史上的事泄被殺要提前了整整三年——很正常,因爲曹嵩遇害,諸曹、夏侯全都趕往譙縣去奔喪,機會實在難得。

董承計劃自己親自入宮,挾持天子,御德陽殿,居中調度;種輯控制雍門,保證對外的聯絡通道,也預防事有不協,方便遁出;吳碩率人去佔領太倉和武庫;王服和許耽則搜捕荀彧、鍾繇、是勳等,並且在宮外遮護。他們所能調用的兵馬其實並不多,主要是各家家奴和部曲,也包括長水校尉麾下部分禁軍,但問題城裡曹操的死黨也並不多,況且多爲文官,沒多少人手可用,餘衆皆首鼠兩端者也,一道似真似假的“衣帶詔”就足夠暫且震懾住他們了。等天明以天子命召百官匯聚德陽殿,則大事定矣。

你曹操兵強馬壯又如何了?除了兩百多司空宿衛,大軍全在城外,待得宮中事定,便可分派御史、校尉等分赴各軍,搶奪兵權,只要拿下一兩個營頭,就夠跟曹操拉鋸一番的了。

想法其實不錯,但可惜自董承而下,這個小集團中就沒人真的精擅陰謀詭計,細節規劃,漏洞很多,具體執行,也時有偏差。若有賈文和之流加入,相信結局將會大爲不同。

其實董承也嘗試着去拉攏過賈詡,但是賈詡正猶豫呢,是勳突然撞上門來試探,他立刻就縮了,還忙不迭地獻出來執金吾的印信,以彰顯自己的清白。在賈詡看來,不管董承最終是成功是失敗,這顆印都是一燙手的山芋,算了我不要了,你們拿去吧。

ps:

今天兩更。

第1章 南征袁術第13章 大勢已去第10章 擇易避難第12章 乃可擄去第29章 裸身而來第18章 東海傲來第15章 人生易過第25章 嘴炮無雙第5章 渭水鯉膾第6章 奢而不侈第19章 難從死志第17章 忠良被難第31章 曾母投杼第34章 疏不間親第29章 降漢降曹第26章 君權相權第17章 強固是氏第23章 此新聲也第16章 後史先見第34章 陣前車懸第11章 霸王之死第6章 字典價貴第12章 阿承醜女第25章 五火鬼兵第14章 明算之弊第22章 收服荊南第15章 英雄時勢第6章 雙親罹難第28章 馮翊遺珠第6章 建安石經第23章 春心乍動第12章 防微杜漸第14章 犬父虎子第34章 丞相司直第23章 兩重要隘第5章 渭水鯉膾第13章 初爲人父第11章 觀其決斷第7章 善戰無功第19章 流血五步第13章 必擒是勳第8章 公達三策第21章 吾等何往第13章 舍卿其誰第6章 王異國生第18章 投鼠忌器第11章 成都驚變第30章 養疾自重第4章 閉門課徒第7章 包辦婚姻第12章 悲摧人生第5章 刺奸密奏第31章 請教後進第30章 合圍長安第30章 入其彀中第25章 萬人敵也第25章 萬人敵也第2章 重振幽州第30章 大破魏賊第23章 烏帽子親第2章 飛龜舞蛇第2章 吏之不足第30章 以魏代漢第31章 逃出生天第10章 離間江陵第29章 伏地氣絕第6章 華夷之辨第30章 不可迷失第16章 臨陣三射第9章 請救無辜第7章 吾無此癖第29章 白兔遇犬第3章 夷寇臨城第1章 繼嗣之爭第6章 皆不可用第20章 郭氏假子第2章 沛國曹氏第3章 破此五賊第29章 駐馬浿陽第11章 暗度陳倉第7章 道出無終第20章 謀劃江東第10章 隆中訪賢第4章 例不可開第16章 屯敵必取第22章 未盡善也第31章 兵權誰屬第7章 置之美稷第30章 有害令名第18章 公臺不懌第10章 梟雄之死第29章 堂堂正正第11章 觀其決斷第25章 大盈若衝第20章 不可得乎第23章 步趨周公第28章 皇族貴人第13章 大人將歸第26章 熹平石經第6章 華夷之辨
第1章 南征袁術第13章 大勢已去第10章 擇易避難第12章 乃可擄去第29章 裸身而來第18章 東海傲來第15章 人生易過第25章 嘴炮無雙第5章 渭水鯉膾第6章 奢而不侈第19章 難從死志第17章 忠良被難第31章 曾母投杼第34章 疏不間親第29章 降漢降曹第26章 君權相權第17章 強固是氏第23章 此新聲也第16章 後史先見第34章 陣前車懸第11章 霸王之死第6章 字典價貴第12章 阿承醜女第25章 五火鬼兵第14章 明算之弊第22章 收服荊南第15章 英雄時勢第6章 雙親罹難第28章 馮翊遺珠第6章 建安石經第23章 春心乍動第12章 防微杜漸第14章 犬父虎子第34章 丞相司直第23章 兩重要隘第5章 渭水鯉膾第13章 初爲人父第11章 觀其決斷第7章 善戰無功第19章 流血五步第13章 必擒是勳第8章 公達三策第21章 吾等何往第13章 舍卿其誰第6章 王異國生第18章 投鼠忌器第11章 成都驚變第30章 養疾自重第4章 閉門課徒第7章 包辦婚姻第12章 悲摧人生第5章 刺奸密奏第31章 請教後進第30章 合圍長安第30章 入其彀中第25章 萬人敵也第25章 萬人敵也第2章 重振幽州第30章 大破魏賊第23章 烏帽子親第2章 飛龜舞蛇第2章 吏之不足第30章 以魏代漢第31章 逃出生天第10章 離間江陵第29章 伏地氣絕第6章 華夷之辨第30章 不可迷失第16章 臨陣三射第9章 請救無辜第7章 吾無此癖第29章 白兔遇犬第3章 夷寇臨城第1章 繼嗣之爭第6章 皆不可用第20章 郭氏假子第2章 沛國曹氏第3章 破此五賊第29章 駐馬浿陽第11章 暗度陳倉第7章 道出無終第20章 謀劃江東第10章 隆中訪賢第4章 例不可開第16章 屯敵必取第22章 未盡善也第31章 兵權誰屬第7章 置之美稷第30章 有害令名第18章 公臺不懌第10章 梟雄之死第29章 堂堂正正第11章 觀其決斷第25章 大盈若衝第20章 不可得乎第23章 步趨周公第28章 皇族貴人第13章 大人將歸第26章 熹平石經第6章 華夷之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