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文章魁首

柳毅詢問氏勳,既雲天使乃冒名之人,那他究竟是誰?

氏勳憤恨滿腔,就待說出真相,然而……他終究爲奴爲僕多年,在險惡的世道中輾轉,如今已是壯年,再非當日?邯城中率數十人便欲抵敵高句麗兵馬,或者?邯城外主僕三人即敢返身去救父親的不諳世事的熱血少年了,略一沉吟,便覺無論怎麼說,恐怕都無法取信於人。

這些年,因爲心中的一絲疑惑,他也着力打探過相關是勳的消息,雖然偏處東北一隅,消息來源實在有限,大多得之於從南方渡來的商賈、平民——原本自冀、青二州,常有士人避戰禍而徙遼東,但最近曹操崛起,粗定中原,士人遷居的方向徹底倒轉,不但過去北上的紛紛返鄉,就連遼東士人,也有很多聽聞重開太學,而千里迢迢前往許都去求學的——故此模糊不清,只能探聽到一個大概而已。然即便如此,卻也知道那個冒名的是宏輔如今已被奉爲文學魁首、經學大家,其詩作、賦作,幾乎遍傳天下。也就遼東這種實在偏僻的地方,士人又多有出而少有進,所以很難訪求到他的作品而已。

那麼自己如今對柳毅說,這賊子原本不過一夷人而已,曾在自家爲奴……柳毅真的能夠相信嗎?雖說高句麗,也包括附近別的夷族——比方說夫餘、沃沮、婁挹等等,雖無文字,其貴人也有很多熟習漢文的,但熟到能夠作詩成賦,還能經學稱家。即便百萬之衆裡。都絕對找不出一個來——東北的夷人可能也就百萬之數。至於識字的貴人,有一兩千麼?

如此荒誕無稽之事,若非當面得識其貌,就連氏勳本人都不敢相信,更何況柳毅呢?自己該怎麼解釋?說那小子曾在夢中得神仙傳授文字?這種鬼話,就連自己當年都僅半信半疑而已,現今說將出來,如何取信於人?

氏勳一時間內心翻江倒海。腦中無數念頭風起雲涌,就這麼一猶豫,柳毅不禁皺起眉來:“汝尚有何事欺瞞於我麼?”氏勳聞言,匆忙拜倒在地:“小人實不敢欺瞞主公,然此中之事……”他略微想了一想,突然福至心靈,低聲道:“宴已設下,天使入席,主公耽擱不往,可乎?勳心中尚有疑惑。乃求主公二事,且待宴罷歸來。再爲主公剖說此事罷。”

柳毅問他什麼事,氏勳道:“聞天使爲文中魁首,未知真假,請主公於宴間相試,並請探詢其本籍何處,族內尚有何人。”如果那些傳言都是虛假的呢?那騙子只是粗通文墨,因爲傍上了曹操的大腿,才得以晉升高位,大言欺世,那麼便可一舉揭穿其真面目了。再者,也難保確實事有巧合,其名爲巧合,其貌也爲巧合,若能查清他的出身來歷,自己就有更充足的把握了吧。

對於這一幕,冒牌的是勳是宏輔自然一無所知,或者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早就將氏氏父子之事拋諸腦後,輕易不會想起了。因爲就理論而言,他是勳的身份固然是假冒的,夷人阿飛的身份又如何不是假冒?當一個人揹負着絕對無可與人言的穿越的宿命的時候,李代桃僵、冒名頂替,那又算個屁大的事兒啊!

因此他雖然也心情忐忑,但卻是忐忑在如何勸說公孫父子交出二袁,暫時與朝廷和睦之事上,而根本就沒有考慮過,重臨東北,自己的身份會不會被揭穿——再說遼東距離樂浪也還遠得很呢。

但他久經風雨,又身居高位,如今早就鍛鍊得喜怒不形於色了——即便比不上劉玄德,也非普通官僚所可鑑貌辨色,窺其內心的——因而神情坦然地便跟隨着公孫康來至正堂之上,與遼東羣臣相見。前來迎接他,參與宴飲的人還真不少,除陽儀外,還包括州從事王建、張敞等,公孫度的同族公孫模、公孫峻等,以及樂浪太守涼茂,足有小二十人。雙方各自見禮,然後是勳在客位坐下,擡眼一掃視——“如何不見柳長史?”

話音才落,就聽堂外傳來柳毅的聲音:“適才分派餚饌,不克來遲,天使勿罪。”說着話,柳毅登堂入室,躬身行禮。

是勳趕緊站起身來還禮:“長史不必如此。勳今常服與宴,非天使也,以名或字相稱即可——小字宏輔。”他心說你跟陽儀都是公孫度駕前第一流的寵臣,我打算在宴會上先勸得你們心向朝廷,然後再由你們去勸公孫度,所以啊,你怎麼能不出席呢?我可不想費兩回唾沫星子。

柳毅笑道:“既如此,天……宏輔亦可以名稱吾,不必冠以長史二字。”

“豈敢,”是勳忙問,“未知尊字如何稱呼?”

柳毅字子剛,陽儀字公量,這二位在遼東郡……不,在包括遼東、玄菟、遼東屬國和部分遼西郡在內的整個公孫氏的地盤中,都是可以橫着走路的大人物,但放諸廣袤的中國,大漢境內,以如今是勳的身份來看,亦不過螻蟻而已。即便在史書中有所留名,二人也純屬犄角旮旯裡的小人物,是勳能夠記得他們的名字,雖非偶然,亦多巧合。

巧合就在於,這二位的名字很有特色,能夠使人產生奇怪的聯想。首先柳毅,這名字是勳熟,但熟的不是面前這位遼東長史,而是數百年後唐代李朝威筆下的小說人物。李朝威作《柳毅傳》,言士子柳毅在趕考途中,偶遇牧羊的龍女,併爲之傳書,召來孃家舅舅,殺死了虐待妻子的惡龍。那是是勳最喜歡的古典小說男主之一,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雖然只是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其品格之高尚、意志之堅定,都足可爲萬世之師表。

《柳毅傳》後來還被改編成元雜劇,又被改編成電影、舞臺劇和越劇,影響力相當廣泛,是勳前一世很小的時候就看過……哦,是先從小人書開始看的。所以其後閱讀《三國志》,發現公孫度麾下重臣名爲柳毅——呦,竟然同名,未知此人可有後世那柳毅之品德和才具啊?雖說史書上對這個柳毅的記載非常簡略,幾乎就沒啥事蹟,但是勳也因此就把他給記住了。

還有陽儀,諧姓同名的楊儀楊威公,那可是喜歡三國的人不可能不知道的,由彼楊儀而至此陽儀,要想記住便不爲難——這叫聯想記憶法。

其實還有一個王建,其名與唐代詩人、五代前蜀的開國君主,以及高麗王朝的開國君主,全都相同,也不難記——這名字是真正的大陸貨,其實是勳前一世有個中學同學也正好就叫王建呢。

心中胡思亂想,那邊已有僕傭上來,呈上了佳餚和美酒。坐在主席上的公孫康首先舉起杯來,說要爲天使壽。是勳答道:“不如爲公孫將軍早日康復,而諸君滿飲此杯吧。”

他一邊飲酒,一邊琢磨,該如何開口,向衆人分析當前的局勢,從而說服他們不要妄圖抗拒天兵呢?就他這幾日的觀察所得,遼東諸人頗爲畏懼曹家的軍勢,看起來曹操封鎖消息,不使自家虛實爲韓忠所偵知,是起到了一定效果的。或許在席上這些人看來,曹操一戰而敗三袁,再戰而斬蹋頓,兵馬既雄,後援又強,是不易當面拮抗的——那麼只要臨之以威,大言相欺,是不是就能嚇得他們拱手稱臣呢?可是蒙這些傢伙或許不難,想要蒙過一代梟雄公孫度,恐怕就沒那麼容易了。

正在想着,就見柳毅端着酒杯站起身來:“宏輔此因國事而來,然而主公尚在病中,即言國事,恐吾等亦無以相對也。今乃爲宏輔接風洗塵之宴,毅之意,但言風月可也,實不必涉及國事——諸君亦慎,毋擾宏輔清聽。”

啊呦,是勳心說你這傢伙倒鬼,上來就先堵我的話!可是這國事麼,你說不提就不提?只是怎麼繞個彎子,把話頭朝國事上引,就又要我多費思量了。

就聽柳毅又說:“吾等居於邊陲,粗通文字,不得求教於大方之家。宏輔乃文章魁首,天下知名,幸得光降,吾輩之福也。今逢盛會,不知可有詩章相賜?”

是勳心說怎麼跑到遼東來還要作詩啊?話說我要真作了詩,你們這些鄉下士人能夠聽得懂嗎?能夠辨得出好壞來嗎?當下淡淡一笑:“君等爲公孫將軍所重,亦皆當世之傑也,勳雖有薄名,又安敢班門弄斧?”

然而柳毅執意請他作詩——那是氏勳關照過的——旁邊衆人並不清楚內情,卻也順着話頭起鬨。是勳無奈,只得再問:“以何爲題?”

柳毅說即以今天之宴爲題吧,似乎隨口問道:“未知宏輔何方人氏?”是勳不知道他是在試探,老實回答:“勳青州北海國營陵人也。”“宏輔在青州,恐此前未履北地,或以爲北方苦寒荒蕪,”說着話,柳毅朝院中一指,“然方夏日,即北地亦有繁花綠草,形勝之處,不亞中原。見此美景,安得無詩相誦?”

是勳打眼朝院子裡一望,果然移植了不少的花草,如今正是仲夏,百花盛開,爭奇鬥豔,確實挺賞心悅目的。可是,寫景之詩卻非自家長項,要說抄吧,抄哪一首好呢?可有什麼晉詩、唐詩,是詠北方夏日風光的?貌似詠春嘆秋的不少,寫夏天的還真不多啊……起碼自己一時間想不起來。這可如何是好?作不出詩來,丟面子事小,就此氣沮,那還怎麼遊說在座諸人呢?!(未完待續……

第30章 繫鈴解鈴第1章 繼嗣之爭第19章 戰爭迷霧第1章 劫後新生第3章 夷寇臨城第15章 就食玄菟第13章 兵出子午第14章 封藩涼州第6章 字典價貴第18章 置之死地第3章 深入西域第21章 家國國家第17章 養寇自重第1章 天無形質第8章 志不可奪第20章 作死節奏第19章 訓詁之師第16章 會稽顯姓第10章 新式算法第23章 幽州諂臣第19章 成陽糧運第19章 卿之無學第22章 甥其無恙第25章 畫蛇添足第26章 心喪三年第18章 謀刺之謎第4章 攻心之計第21章 采采榮木第12章 坊中石墨第25章 後世之評第31章 江陵城下第17章 願爲孫程第13章 人之大欲第2章 工商興利第5章 賣官鬻爵第27章 賢卻未賢第3章 深入西域第30章 有害令名第29章 銅雀臺上第28章 江南俊才第20章 鞭長莫及第30章 標名青史第33章 而魏其死第2章 是儀北上第4章 例不可開第3章 世家短視第17章 禍福所依第13章 會溫氏園第2章 西進東歸第20章 良馬爲贖第21章 意外重逢第17章 強固是氏第34章 丞相司直第26章 城頭箭書第27章 助守鄄城第14章 金商門外第9章 文和詭謀第15章 就食玄菟第30章 釜底抽薪第7章 名士該殺第10章 天降單于第36章 封侯之賞第29章 屯田小吏第9章 建藩封國第25章 毀於一旦第19章 請徵句麗第14章 三不可立第12章 讒慝小人第27章 賢卻未賢第22章 吾亦慮及第26章 老成謀國第5章 雪中偶遇第7章 吾無此癖第14章 再作馮婦第5章 白波谷前第12章 鄉野土產第22章 爪牙股肱第9章 亂軍之計第7章 比干直諫第4章 攻心之計第15章 解衣衣之第18章 爲國犧牲第20章 秦因何亡第5章 驅散病患第6章 此鬍匪也第11章 官場狡詭第22章 收服荊南第5章 朝鮮新冢第24章 禪讓風波第18章 光祿新丞第24章 首山之戰第26章 心喪三年第30章 繫鈴解鈴第19章 擅出奇兵第12章 天命在魏第23章 此新聲也第9章 驚雷投箸第32章 殿上失儀第1章 河北愚忠第16章 臨陣三射
第30章 繫鈴解鈴第1章 繼嗣之爭第19章 戰爭迷霧第1章 劫後新生第3章 夷寇臨城第15章 就食玄菟第13章 兵出子午第14章 封藩涼州第6章 字典價貴第18章 置之死地第3章 深入西域第21章 家國國家第17章 養寇自重第1章 天無形質第8章 志不可奪第20章 作死節奏第19章 訓詁之師第16章 會稽顯姓第10章 新式算法第23章 幽州諂臣第19章 成陽糧運第19章 卿之無學第22章 甥其無恙第25章 畫蛇添足第26章 心喪三年第18章 謀刺之謎第4章 攻心之計第21章 采采榮木第12章 坊中石墨第25章 後世之評第31章 江陵城下第17章 願爲孫程第13章 人之大欲第2章 工商興利第5章 賣官鬻爵第27章 賢卻未賢第3章 深入西域第30章 有害令名第29章 銅雀臺上第28章 江南俊才第20章 鞭長莫及第30章 標名青史第33章 而魏其死第2章 是儀北上第4章 例不可開第3章 世家短視第17章 禍福所依第13章 會溫氏園第2章 西進東歸第20章 良馬爲贖第21章 意外重逢第17章 強固是氏第34章 丞相司直第26章 城頭箭書第27章 助守鄄城第14章 金商門外第9章 文和詭謀第15章 就食玄菟第30章 釜底抽薪第7章 名士該殺第10章 天降單于第36章 封侯之賞第29章 屯田小吏第9章 建藩封國第25章 毀於一旦第19章 請徵句麗第14章 三不可立第12章 讒慝小人第27章 賢卻未賢第22章 吾亦慮及第26章 老成謀國第5章 雪中偶遇第7章 吾無此癖第14章 再作馮婦第5章 白波谷前第12章 鄉野土產第22章 爪牙股肱第9章 亂軍之計第7章 比干直諫第4章 攻心之計第15章 解衣衣之第18章 爲國犧牲第20章 秦因何亡第5章 驅散病患第6章 此鬍匪也第11章 官場狡詭第22章 收服荊南第5章 朝鮮新冢第24章 禪讓風波第18章 光祿新丞第24章 首山之戰第26章 心喪三年第30章 繫鈴解鈴第19章 擅出奇兵第12章 天命在魏第23章 此新聲也第9章 驚雷投箸第32章 殿上失儀第1章 河北愚忠第16章 臨陣三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