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成都驚變

關羽在殿前宣詔,他也知道劉備臨終前突然屬意劉封,此事不大易爲羣臣所理解,很可能會跳出誰來,斥爲“僞詔”或者“亂命”。一開始關羽還想拉着射援和徐庶做個見證,卻不料射援閉口不語,徐庶則乾脆不肯露面……關雲長心說好吧,反正我也不喜歡劉封,那咱們就再商量商量,乾脆扶劉禪登基得了,比較名正言順一點兒……

然而正在此時,卻聽有人高叫道:“此非真詔也,必關雲長與劉封共謀儲位,害天子而造僞命!”關羽聞言大怒,凝目望去,森然而斥道:“子遠何出此言?”原來喊話的不是旁人,正是國舅爺吳懿。

卻見吳懿喊過以後,“噔噔噔”朝後連退了三步,隨即一聲鑼響,殿外腳步聲雜沓,瞬間擁入無數金甲衛士,隔過衆臣,將關羽團團圍困在中央。關雲長怒不可遏——原來你是早有準備啊——左手持詔,右手便去摸腰下的寶劍。

可是他摸了一個空——雖爲大將軍,又沒有得授“劍履上殿”的特權,當然在殿外便即解下了佩劍。

這時候衛士們已經各執器械,二話不說,擁將上來。關羽側身讓開一柄長戈,右手閃電般伸出,已將戈柄攥住,隨即奮力一奪,對方虎口震裂,器械脫手。好個關雲長,隨手將遺詔往懷內一揣,便即雙手舞起這支戈來,旋轉如車輪一般,矯健又似游龍,當者無不披靡,瞬間就被他刺倒了三四人。

只可惜殿上狹窄,長兵難以施展,多少有些束手縛腳,關羽只想殺開一條血路。衝出殿去,則以他“萬人敵”的身手,就算千軍萬馬殺將過來。也有機會跑得掉。隨即眼角一瞥吳懿,心說擒賊先擒王。我要不要先將子遠拿下?就這麼一猶豫,衛士們聚集更衆,就中一人左手旁牌,右手長刀,冒死突進,關羽挺戈便刺,竟被那人將牌一側,奮力搪開。

關羽心說這人好大力氣。不是尋常兵卒啊——定睛細瞧,隱約識得:“原來是你!”

此人年已五旬,然而精神矍鑠,身手矯健——姓張名任,蜀郡人也,曾仕劉璋爲從事,佐劉璝以御劉備,戰敗被俘後,堅不肯降,厲聲道:“老臣終不復事二主矣!”劉備感其忠勇。並未殺之,而釋其爲民——不想他卻歸入了吳懿麾下!

在原本歷史上,張任是被劉備砍了腦袋的。但在這條時間線上。二劉相爭,劉備背約之惡名不著,川中降者更衆;而且劉備也沒在雒城下困頓經年,就連龐統也不慎中箭而死,這仗既然打得比較順手,對於劉璋故將也便相對寬容。沒有因此而死的,不僅僅張任而已,還有楊懷、泠苞、鄧賢等,盡皆得保首級。這會兒全都混在衛士堆中,各執利刃。合鬥關羽。

似此般都是昔日劉璋麾下驍將,以四戰一。哪怕關雲長真是一代武神,也終究雙拳難敵四手,討不得便宜去啊。惡戰之中,關羽一戈砍翻鄧賢,隨即側身將楊懷讓入近處,避過其械,蒲扇大的手掌張開,朝其面上一搡,楊懷倒飛出去,正中殿柱,腦漿迸裂而死。但同時張任、泠苞手中兵刃也皆刺中了關羽,關雲長大叫一聲,目眥盡裂,自知不免,遂奮盡全身氣力將手中長戈朝吳懿擲去。

吳子遠嚇得魂飛天外,匆忙間扯過一名朝官擋在身前。那戈正中此朝官,貫胸而入,“當”的一聲,插在吳懿身上。吳子遠但覺大力涌來,不禁喉頭一甜,“噗”地吐出一口鮮血——他心說好險,要不是我今天朝服內罩以兩層衷甲,則必然橫屍當場矣!

總之,張任、泠苞滿身是血,好不容易纔把關羽給砍倒在地,隨即就其衣內搜出遺詔,遞給吳懿。吳懿三兩下將遺詔撕得粉碎,然後攘臂高呼道:“天子既崩,骨血見在宮內,便當立爲嗣主,安可求之假子耶?!”羣臣盡皆面無人色,只得一起伏拜在地:“但從舅命是聽。”

其實對於這一幕,吳懿策謀已久。當日劉備固然是摒退衆人,獨將關羽扯近,悄聲透露欲待傳位給劉封的心思,但吳皇后執掌後宮,就不可能聽不到一點兒風聲啊,急忙遣人通知其兄吳懿。吳懿當場就傻了,心說倘若劉封上臺,關、張爲佐,他又不是老皇帝的親兒子,到時候會搭理我這個幹舅舅嗎?直接幹掉我都是很有可能的呀!

關鍵劉備麾下幾大集團爭權奪勢,內鬥無日止息,原本矛盾最尖銳的是東州黨和荊州黨,但自從龐統去世後,荊州黨便即式微——新首領徐元直並無野心,權力慾也薄弱,難以領袖羣倫——而法正亡故後,東州黨的首領則變成了李嚴和吳懿,勢力並未有太大衰退。但這並不是說東州派可以一黨獨大了,劉備元從衆將尚在,那可是一座最受恩寵,很難逾越的巍峨高山哪。

劉備在時,尚能夠儘量磨合各集團之間的矛盾,使不偏廢也,但他一旦薨逝,無疑元從派和東州派將會全方位展開爭奪。本來元從派的地位非常超然,一是毫無危機感,二是大多爲武人,雖掌軍權,在政治上卻並沒有太大的發言力——簡雍只擅口舌、孫乾唯曉文章、夏侯纂不過郡縣之才耳——但自從荊州派衰弱後,逐漸有向元從派投誠的跡象。到時候他們以元從派爲後盾捲土重來,李嚴和吳懿可實在是扛不過啊。

故此二人商議,當立劉禪爲君,利用皇帝年幼的機會,可使太后觀政、元舅輔弼也,則東州派就不會被人一棍子給打趴下啦。所以無論如何不能讓劉封回來——關羽令召劉封,使者卻被東州派給暗中截住,直接一刀兩斷了。

等到劉備嚥氣,關羽宣讀遺詔,其實相關遺詔的基本內容,李嚴、吳懿早就已經打聽清楚了,至此箭在弦上。不得不發,於是乎鋌而走險,遣人絆住徐庶、威嚇射援。進而埋伏張任、泠苞等於殿外,一舉擊殺關羽。就此徹底掌控住了朝局。

直到這時候,李、吳二人才把徐庶和射援喚入側殿,共商善後事——射援本屬東州派,徐庶卻是荊州派,兩人都爲朝中重臣,也是劉備遺詔中的輔弼大臣,爲了安定局面,乃不可遽罷之也。

徐元直指着吳懿的鼻子破口大罵。說你們真是瘋了心啦,爲保自家權勢,竟然罔顧國家利益,做出這般悖逆之謀來!吳懿氣得當場就要抄傢伙砍徐庶,可是終究沒敢動手——徐元直曾爲遊俠,擅長擊劍,也不是個善碴兒啊;而他吳子遠才被關羽投戈擊傷,這會兒胸口還在隱隱作痛呢,根本提不起氣力來。

李嚴趕緊上前打圓場,就問徐庶:“元直。事已至此,但爲國家,當如何做?”

徐庶說還什麼如何做?其實我也不主張讓劉封繼位。陛下估計是病迷糊了,纔會下此亂命,但你們搶奪、控制朝局也就算了,怎敢當殿刺殺大將軍?大將軍與驃騎(張飛)情同骨肉,驃騎聞訊,必棄漢中而率大軍來伐,國家因此兩分——你們以爲大局已定嗎?哪兒有那麼簡單啊!

李嚴說:“乃可使衛將軍(馬超)、輔漢將軍(甘寧)東西夾擊,則必破張益德。”

徐庶說你想得可真簡單,你怎麼知道那二位一定會聽你們的?再說了。還有一個翊軍將軍領中護軍趙子龍呢,如今駐在雒縣。旦夕可至成都,那也跟關羽是老交情啦。他只要一跟張飛聯絡上。打開雒縣大門,則漢中軍可一馬坦途,直薄成都城下——到時候你們就都死定啦!

吳懿聞言,不禁膽寒;李嚴卻沉聲道:“吾等即死,亦不冤也。然若劉封入都,必害儲君,此先皇帝骨血也,若不能保,則元直亦何面目往見先帝於地下耶?”

徐庶心說此人真是混蛋到極點啦,自己做下這般惡事,完了還用劉禪的性命來要挾我,要我上你們的賊船……然而李嚴也說得沒錯,如今元從和東州兩派已成不死不休的局面,元從派必然擁戴劉封,且將劉禪認作是東州派凝聚人心的利器,則劉封入都,劉禪必不可免……說不定連劉永都趁機殺了,則劉玄德必要斷嗣!

想想劉備對自己的恩遇,不禁慾哭無淚,仰天長嘆。事已至此,也只好幫忙李、吳他們謀劃一二啦:“陛下既命秘不發喪,乃可即閉四門,封鎖消息。先遣人往雒城召趙子龍歸,暫囚禁之……”說到這裡,突然間怒目圓睜,瞪着李嚴、吳懿,大喝道:“子龍忠勇,國家棟梁,斷不可害他性命!當徐徐遊說之也。”

然後繼續出主意:“使召劉封還,但云陛下病重,欲立彼爲嗣,則封必喜,急束裝也。若能於途中殺之最佳,不能,即縱入成都而擒。馬孟起素倨傲,不樂居於關、張之下,甘興霸亦自矜未得所重,乃可以大將軍、驃騎將軍位誘引之,使並向漢中,則張益德無以成事也……”

李、吳二人聞言大喜,急忙拜謝徐庶:“元直一言,國家安泰,便請進三公位,共輔幼主。”徐庶心說得了吧,你們暫時還用得着我,而一旦劉封被殺,外患消除,到時候連馬超、甘寧都未必能容,何況於荊州派領袖的我呢?當下一甩袖子:“庶心已喪,無面目再立朝堂,請去位而隱。”吳懿說那你就先回家好好休息一陣子吧,隨即高呼來人,送徐大夫回府,仔細警護。

徐庶明白,這是要把自己軟禁起來了,當下也無二話,便即灑淚而出。

再說李、吳二人用徐庶之計,分別遣人去召趙雲和劉封。趙雲就在雒縣練兵,距離很近,一聽說陛下病危,不禁大慟,連夕食都來不及享用,便即跨馬上道,直奔成都而來。眼瞧着天色漸晚,但巍峨的城牆已然若隱若現,正想叫隨從再鞭戰馬,連夜進城,突然前方草叢中猛地躥起一個人來,直朝趙雲坐騎狠狠撞來!(未完待續。)

第4章 夢中殺人第26章 羽扇綸巾第16章 會稽顯姓第8章 奇峰突起第23章 百口莫辯第30章 少年怪誕第19章 天子之威第24章 偃師御胡第19章 梟雄入蜀第25章 五火鬼兵第30章 乃見君臀第27章 敗絮其中第3章 蒼天不仁第14章 文人落魄第3章 蒼天不仁第22章 爪牙股肱第5章 遠之則怨第19章 朕懼是卿第26章 熹平石經第13章 兵出子午第28章 陣前殺將第17章 州郡罷兵第7章 置之美稷第13章 孟門之山第7章 置之美稷第18章 無心插柳第20章 城守秘策第28章 古代科技第30章 繫鈴解鈴第2章 載舟覆舟第21章 海上仙山第12章 乃可擄去第11章 財政危機第8章 公達三策第2章 據蜀自立第8章 曹氏之強第15章 新野之宴第25章 天地之力第14章 再會梟雄第1章 遠方來客第10章 不忠不義第35章 咄咄逼人第19章 二虎媾合第1章 南征袁術第30章 乃見君臀第21章 意外重逢第18章 先發制人第16章 天下爲弈第26章 罵死荀彧第5章 漢語拼音第21章 死生之間第27章 直面刺奸第21章 舅傳婿也第23章 吾舅同然第29章 銅雀臺上第2章 言不及義第27章 遂鄉認親第29章 駐馬浿陽第25章 五火鬼兵第28章 內外兼修第1章 夾袋中人第1章 夾袋中人第4章 海東來去第28章 皇族貴人第23章 兩道併發第7章 請殺孔融第21章 老馬戀棧第20章 鞭長莫及第28章 超願棄父第20章 人臣當言第7章 包辦婚姻第1章 輔政安民第11章 軍中之樂第14章 黑心煤窯第25章 一國將相第32章 使王蜀中第15章 生而異象第29章 太公封齊第24章 兗州叛將第32章 殺俘不祥第12章 懸危之勢第14章 帳下壯士第25章 畫蛇添足第4章 原力之理第19章 戰爭迷霧第14章 金商門外第21章 神龜永壽第19章 請徵句麗第19章 東出盧龍第7章 善戰無功第8章 頭風復發第13章 必擒是勳第11章 霸王之死第2章 朋友無隱第26章 君權相權第1章 天無形質第33章 先登者誰第9章 溳水之戰第20章 不可得乎第23章 豈可無馬
第4章 夢中殺人第26章 羽扇綸巾第16章 會稽顯姓第8章 奇峰突起第23章 百口莫辯第30章 少年怪誕第19章 天子之威第24章 偃師御胡第19章 梟雄入蜀第25章 五火鬼兵第30章 乃見君臀第27章 敗絮其中第3章 蒼天不仁第14章 文人落魄第3章 蒼天不仁第22章 爪牙股肱第5章 遠之則怨第19章 朕懼是卿第26章 熹平石經第13章 兵出子午第28章 陣前殺將第17章 州郡罷兵第7章 置之美稷第13章 孟門之山第7章 置之美稷第18章 無心插柳第20章 城守秘策第28章 古代科技第30章 繫鈴解鈴第2章 載舟覆舟第21章 海上仙山第12章 乃可擄去第11章 財政危機第8章 公達三策第2章 據蜀自立第8章 曹氏之強第15章 新野之宴第25章 天地之力第14章 再會梟雄第1章 遠方來客第10章 不忠不義第35章 咄咄逼人第19章 二虎媾合第1章 南征袁術第30章 乃見君臀第21章 意外重逢第18章 先發制人第16章 天下爲弈第26章 罵死荀彧第5章 漢語拼音第21章 死生之間第27章 直面刺奸第21章 舅傳婿也第23章 吾舅同然第29章 銅雀臺上第2章 言不及義第27章 遂鄉認親第29章 駐馬浿陽第25章 五火鬼兵第28章 內外兼修第1章 夾袋中人第1章 夾袋中人第4章 海東來去第28章 皇族貴人第23章 兩道併發第7章 請殺孔融第21章 老馬戀棧第20章 鞭長莫及第28章 超願棄父第20章 人臣當言第7章 包辦婚姻第1章 輔政安民第11章 軍中之樂第14章 黑心煤窯第25章 一國將相第32章 使王蜀中第15章 生而異象第29章 太公封齊第24章 兗州叛將第32章 殺俘不祥第12章 懸危之勢第14章 帳下壯士第25章 畫蛇添足第4章 原力之理第19章 戰爭迷霧第14章 金商門外第21章 神龜永壽第19章 請徵句麗第19章 東出盧龍第7章 善戰無功第8章 頭風復發第13章 必擒是勳第11章 霸王之死第2章 朋友無隱第26章 君權相權第1章 天無形質第33章 先登者誰第9章 溳水之戰第20章 不可得乎第23章 豈可無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