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德不可見

前不久得到的消息,趙岐趙邠卿長年纏綿病榻,最終死在了襄陽。

說起來趙岐還是遷都許昌那年奉命出使荊州的,隨即就讓劉表給氣着了,一口氣上不來,當即躺倒,鬧了個半身不遂。曹操多次派人想把趙岐給接到許都去——那跟鄭玄一樣,都是裝點門面的好旗幟啊,哪怕不當官兒呢,只要跟自己身邊兒擺着,那都能產生一定的政治號召力——奈何老頭壓根兒就挪不了窩,使者們只得廢然而返。

終於,趙岐去世了,享年九十四歲高齡。

趙岐曾經做到九卿之一的太常,按照規矩,朝廷應該派人前往弔唁,最好再幫忙送他的靈柩返回京兆老家。因此是勳建議曹操,既然你瞧孔融不順眼,乾脆把他趕到荊州去弔唁趙岐吧,眼不見心不煩啊,也省得你老被他氣得頭疼病發作。

曹操說那才能趕走那混蛋幾天啊?一來一去,哪怕途中游山玩水,哪怕再送趙岐歸葬京兆,也用不了半年啊,半年以後他還回來烏鴉叫,煩不煩哪!你這主意不治根兒嘛。

是勳說要想治根兒那就只好宰了孔融了,否則以他的名望,遲早還會返回朝中。問題如今主公你的根基還不夠穩固,他怪話連篇,具備一定的煽動力,所以你才惱怒。若等到你已臻無可動搖之勢,那時候孔融說再奇怪的話,也可以當作一個臭屁,還用在意嗎?

曹操說那半年時間也不夠啊,我要半年就能根基徹底牢固,除非是劉表、劉璋、孫權、呂布,外加袁紹。全都在三個月內不但納地歸降,還親自跑來許都朝我……朝皇帝磕頭——做什麼夢哪?那怎麼可能!

是勳繼續微笑,說只要玩兒點花樣,就能讓孔融去這一趟,不止半年哪。咱請劉表扣下他。讓他在荊州多呆個三五年的,直到主公你徹底安定了中原,派發大軍去伐劉表,那時候再解救孔融不遲……

是勳給曹操獻上一條妙計,曹操聽了不禁莞爾,竟然連腦仁兒都不疼了。但等笑過之後。他對是勳說:“此計非宏輔行之不可。”是勳說我出的主意,當然由我去辦,但是請主公寬限幾日,我纔回京就去找孔融說這事兒,痕跡太過明顯啦,孔融也不傻。怕被他看穿。

曹操撇嘴,說就孔融那點兒小聰明,他要能看穿你心中所想纔有鬼呢。不過就怕有別的明眼人瞧出來,有損宏輔你的聲譽——好,給你半個月時間,去給我把孔融搞定嘍。

終於暫且放下了孔融問題,是勳得以正式向曹操彙報工作。此番遣丞相司直分巡各州。是勳前往海、徐,荀諶是去的冀、瀛,司馬朗赴司、雍,袁渙在譙、豫,國淵往兗、泰,邴原往青、登——除了廬、並、朔三州,曹操的轄地皆有所遣。曹操對是勳說,除了司馬朗路途較遠,雍州又纔剛平定,尚未歸來。其他各位都比你早還都啊,但所舉薦之人,十成裡有三成都被毛孝先打了回票,就你所舉薦的落選的少,宏輔你有啥經驗可以傳授給他們嗎?

是勳說:“無他。勳所薦者皆方直之士也。”毛玠那臭脾氣你也不是不知道,他瞧得上什麼人,瞧不上什麼人,你心裡肯定也有數啊。我所推薦的人品德都好,所以才能對了毛玠的眼,大批過關。

曹操微微一皺眉頭:“豈海、徐之士,皆清廉仁愛者耶?”荀諶他們看人的眼光,不見得比你差太多,爲啥會有那麼多被打回票的呢?難道海、徐兩州的士風就比較淳厚嗎?

是勳搖頭而笑:“非也。爲彼等赴都之前,勳已先告誡之,使着布衣以謁孝先。”我都提醒過他們啦,趕緊把綢緞衣服都藏起來,穿得樸素一點兒去見毛玠,那毛玠肯定就瞧着順眼啦。

曹操繼續皺着眉頭,緊盯着是勳的眼睛,卻不說話,那意思——是宏輔你這是作弊啊知道不知道?作弊還則罷了,你還公然宣之於口,究竟是何用意?不用我問,直接說道出來吧。

是勳正正衣襟,朝曹操深深一揖:“自建武中興以來,世家多並田土,驕橫淫逸,民風因之而奢。今主公尚簡約,孝先亦從之,欲化風俗而齊人心,此宜當也。然勳近許,見士皆布衣垢面,吏則羸牛柴車,形容不飾者謂之廉潔,敢著新衣者即爲不清……其真耶?其僞耶?”最近許都附近的風氣很成問題,士人不敢穿好衣服還則罷了,竟然經常連臉都不洗,官吏往往乘坐着老牛拉的破車,誰要是不注重容儀吧,就會被目爲廉潔之士,誰要是穿件新衣服啊,那就必然有貪污腐化的跡象——你說這是真相呢?還是假裝出來的呢?

曹操沉吟不語。是勳接着說道:“矯枉難免過正,然過正則不中庸——故子曰:‘過猶不及。’孝先方正、聰慧,亦難免爲僞所炫,何也?爲纔可見亦可試也,德可試而不可見也。陳平豈篤行者耶?遂輔高祖以得天下。設舉平於孝先,恐不免沉淪下僚,不得爲朝廷所用也。”

陳平在老家曾經被人污衊偷嫂,不過他的品德確實也不怎麼高尚,跑到劉邦手下,以“裸身而來”爲藉口,先就收取了不少賄賂,要是按照如今選拔人才的標準,那他肯定不合格啊。然而如今天下尚未平定,正需大量人才,是需要緊揪着這些小節不放的時候嗎?

終於,是勳說到重點了:“故臣以爲,地方舉賢,德才雖當並重,而才必在德先,瑕疵不必深究,細過不必苛責……”除非這人才道德太過敗壞,甚至觸犯了國法,否則還是別太苛求必須高尚無瑕吧——“中央甄別,亦當以才爲先,以德爲輔。然而,何謂纔可見亦可試也?臣意必先試之以題,審之、驗之,而非一二子隨心以觀之也。”

中央對於地方上選拔出來的人才,不能靠一兩名審查官員按照自己的好惡來評判,咱得先——考試!

是勳這是在嘗試着邁出“科舉制”的第一步。其實漢代並非沒有公務員考試,但是執行範圍相當狹窄,初入官途者,或爲各府屬吏,或者爲郎,所謂郎就等於是官僚預備隊,由光祿勳管轄,接受考覈,以決定再推舉去擔任何官何職——考覈項目當中,就包括了筆試。

是勳說咱得把考試範圍擴大,凡是地方舉薦上來的人才,一律都得筆式。其實地方舉薦也分兩種類型,一是初入官途,二是已經做過一陣子小吏了——孝廉孝廉,廉即指廉吏,你光窩在家裡艱苦樸素,何得謂之爲“廉”?小吏好考覈,有他的政績擺在那裡,初入官途者就不易考覈,地方上說啥就是啥,只要別被人揪住太過分的錯處,中央大多能夠直接通過。是勳說這不行啊,德行如何,是瞧不出來的,也考不出來,但才能如何,不僅僅靠眼睛瞧,靠考試也能明瞭啊,爲何不能施行普遍的考試製度呢?

他沒想從基層就開始搞科舉,一步到位太不現實——而且這時候的朝廷也沒有足夠的人力、物力,搞什麼鄉試、府試。但是中央可以先行一步,和地方上的舉薦制形成雙軌。

曹操仍然沉吟不語,跟那兒仔細權衡利弊。曹政跟是勳關係不錯,忙在旁邊幫腔:“姑婿所言有理……”曹操打斷他的話:“吾故熟思之也。”是勳說這事兒倒也不急——他要是緊着催曹操,就怕產生反效果——我只是提一個建議,具體如何實行,如何落實,還得相府署吏開會商討,拿出方案來交主公你覈准。

“可下之西曹,使斟酌之。”你直接給西曹掾下命令,讓他們去研究——言下之意,我只是給你出主意,不願直接負責此事。

曹操說好吧,你的主意我收到了,還得再考慮考慮。轉換話題,詢問是勳,說你回來的途中往廬州走了一遭,不知道如今江北的情況如何?江東方面可有啥異動沒有?是勳毫不隱瞞,就把跟魯肅的對話合盤托出。曹操點頭,說我的想法跟你一樣,再花兩三年時間徹底穩定了轄區,再琢磨袁紹問題和劉表問題。說到這兒又皺眉頭,倘若三年以後再打劉表,那就是說……孔融那混蛋,我頂多也就趕走他三年啊!

是勳心說你還不知足嗎?況且,聽你的口氣,三年後發動南征,那是穩贏的事兒,真能有那麼簡單嗎?官渡……類似官渡作用的大戰你是打贏了,赤壁還不知道會怎樣呢……

西漢朝的丞相也掌握了相當大的監察權力,常遣丞相史或者丞相司直出巡、監察各郡國——即名爲出刺,丞相史出刺,就是後來“刺史”一名的源頭。但這種巡查並沒有明確的期限規定,不定多久纔派一撥出去呢,也不定這回巡查哪些郡國呢。是勳跟曹操建議,咱得形成制度,二到三年一巡,而不能想起來就辦,想不起來就廢。

你說啥?一年一巡?你想累死我啊……

所以這回出差回來,起碼能在許都安安生生呆上兩年了吧,主要工作不過整理和審覈各地的上計而已,也不算繁忙。當然啦,以是勳的身份、地位,他同時還是曹操的重要參謀,平常雜事兒也很多,再加上自己不肯因循守舊,還經常給曹操出點兒新主意,很多事兒也得落到自己頭上去親自處理——所以研究科舉的細節,他就懶得再管啦。

再比如說,他還給曹操推薦了華佗不是嗎?終於,在返京十日之後,荊洚曉他們把華佗給押進了許都。

第11章 財政危機第19章 婦誦夫錄第20章 叔孫制禮第12章 觀其決斷第13章 會溫氏園第20章 通權達變第15章 解衣衣之第23章 屠盡匈奴第6章 督郵行縣第20章 勾心鬥角第27章 柱節立門第20章 天象示警第11章 財政危機第22章 醫者仁心第24章 中山之狼第2章 謀士之責第10章 擇易避難第13章 大勢已去第27章 恐其有詐第12章 尚書空臺第2章 被翻紅浪第38章 謀國謀身第17章 命促早終第5章 幽州之戰第6章 華夷之辨第30章 南風驟起第18章 說文切韻第22章 拓拔歸附第17章 忠良被難第19章 魏之必敗第19章 二虎媾合第3章 九品官人第16章 廊下故人第9章 平州智士第6章 寧我負人第18章 置之死地第28章 皇族貴人第19章 朕懼是卿第15章 宮中二宦第12章 尚書空臺第19章 鮮卑大人第18章 捷足先登第2章 西進東歸第12章 防微杜漸第14章 帳下壯士第22章 拓拔歸附第28章 天命何在第24章 偃師御胡第24章 三辭三留第11章 幽州水師第12章 悲摧人生第11章 財政危機第24章 安所求赦第21章 異獸逞兇第24章 安所求赦第9章 天子所賜第20章 城守秘策第三章 食蕢之思第23章 百口莫辯第7章 道出無終第4章 渾人心思第30章 南風驟起第25章 毀於一旦第18章 謀刺之謎第26章 爲政之權第21章 暗夜驚魂第13章 誤交損友第25章 萬人敵也第1章 啖肉豪客第30章 以魏代漢第4章 吾當染指第21章 齊大非偶第9章 涼州用間第30章 繫鈴解鈴第29章 國亂先兆第31章 玩弄人心第30章 俊傑相對第22章 拓拔歸附第13章 口舌之間第23章 幼平奮威第3章 假途滅虢第20章 的盧妨主第7章 吾無此癖第27章 來何遲也第19章 若奸若忠第28章 單騎闖陣第8章 紅臉白臉第25章 恩威並施第13章 東海都尉第2章 被翻紅浪第26章 直取葭萌第20章 注經化俗第22章 未盡善也第10章 窮途之謀第3章 蒼天不仁第5章 天賦上限第19章 流血五步
第11章 財政危機第19章 婦誦夫錄第20章 叔孫制禮第12章 觀其決斷第13章 會溫氏園第20章 通權達變第15章 解衣衣之第23章 屠盡匈奴第6章 督郵行縣第20章 勾心鬥角第27章 柱節立門第20章 天象示警第11章 財政危機第22章 醫者仁心第24章 中山之狼第2章 謀士之責第10章 擇易避難第13章 大勢已去第27章 恐其有詐第12章 尚書空臺第2章 被翻紅浪第38章 謀國謀身第17章 命促早終第5章 幽州之戰第6章 華夷之辨第30章 南風驟起第18章 說文切韻第22章 拓拔歸附第17章 忠良被難第19章 魏之必敗第19章 二虎媾合第3章 九品官人第16章 廊下故人第9章 平州智士第6章 寧我負人第18章 置之死地第28章 皇族貴人第19章 朕懼是卿第15章 宮中二宦第12章 尚書空臺第19章 鮮卑大人第18章 捷足先登第2章 西進東歸第12章 防微杜漸第14章 帳下壯士第22章 拓拔歸附第28章 天命何在第24章 偃師御胡第24章 三辭三留第11章 幽州水師第12章 悲摧人生第11章 財政危機第24章 安所求赦第21章 異獸逞兇第24章 安所求赦第9章 天子所賜第20章 城守秘策第三章 食蕢之思第23章 百口莫辯第7章 道出無終第4章 渾人心思第30章 南風驟起第25章 毀於一旦第18章 謀刺之謎第26章 爲政之權第21章 暗夜驚魂第13章 誤交損友第25章 萬人敵也第1章 啖肉豪客第30章 以魏代漢第4章 吾當染指第21章 齊大非偶第9章 涼州用間第30章 繫鈴解鈴第29章 國亂先兆第31章 玩弄人心第30章 俊傑相對第22章 拓拔歸附第13章 口舌之間第23章 幼平奮威第3章 假途滅虢第20章 的盧妨主第7章 吾無此癖第27章 來何遲也第19章 若奸若忠第28章 單騎闖陣第8章 紅臉白臉第25章 恩威並施第13章 東海都尉第2章 被翻紅浪第26章 直取葭萌第20章 注經化俗第22章 未盡善也第10章 窮途之謀第3章 蒼天不仁第5章 天賦上限第19章 流血五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