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討袁紹檄

是勳想爲曹操寫篇檄文來討伐袁紹,可是纔開頭就覺得挺麻煩。這年月世家大族掌權,所以罵人也習慣揪根兒,根兒紅肯定苗兒正,家世寒微,肯定品德也有問題。比方說曹操,那就值得深挖,他祖父是宦官,雖說名聲還算不錯,但這年月士人普遍憎惡宦官,所以陳琳纔敢罵“與左悺、徐璜並作妖孽,饕餮放橫,傷化虐民”。至於其父曹嵩,是勳見過其人以後,深爲陳琳“因贓假位,輿金輦璧,輸貨權門,竊盜鼎司,傾覆重器”等語而喝彩——真是說得太入木三分啦,曹老頭兒就那德性!

但是袁家祖上,就不怎麼好罵了……

是勳想來想去,最終只好算了。袁家門生故吏遍佈天下,自己真要是罔顧事實,把他們整個兒家族都罵了,平白在士林中樹起無數敵人來,肯定得不償失。咱還是就光罵袁紹一個好了——

“……紹讒慝恣縱,暴虐無親,陰圖篡僭,竊位放弟……”話說袁公路要見到我這麼罵袁紹,心裡一定會很爽吧?

寫到這兒,不禁又定住了,心說我還真是不怎麼會罵人啊,過於惡毒的詞彙,這肚子裡就掏摸不出幾句來……算了,不空對空了,咱說點兒實事兒:

“……雖倚高戶,數典奈何忘祖;棄親宵遁,鬚眉宛若巾幗。公戰而怯,前酗酒滯於酸棗;私鬥而勇,後狗竊乃得冀州……”前一句說袁紹拋棄親眷,逃出雒陽,以致袁氏一門多爲董卓所殺;後一句說他率軍討董。卻在酸棗逡巡不進。轉眼又襲擊盟友。吞併了韓馥的冀州。“鬚眉宛若巾幗”,這是想到原本歷史上諸葛亮給司馬懿送女裝的事兒了。

接下去再寫:“……其圖割據,一如隗囂之橫隴;詭言兵諫,何異劉濞之反吳。乃以爲天下皆眚者耶?!”什麼“曹氏隔我王路”云云,擱後世有個專有名詞,叫做“清君側”。因而是勳就說啦,袁紹在河北,就如同隈囂一樣。是公開分裂,謀圖割據;他攻打曹操,就跟吳楚之亂打着誅滅晁錯的旗號是一樣一樣的——你以爲天下人都瞎了啊,就瞧不明白你的真面目啊?

寫到這兒,思路逐漸順暢起來:“神器至大,有德乃居,漢家澤被,莫敢不從。然前天子歸於雒中,紹鄙勤王之勳;車駕遷乎許縣,反起覬覦之意。其刻剝河北。甸人爲罄,驟做禍亂。淫刑斯逞。罄南山之竹,書罪未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是乃窮奇災於上國,猰貐暴於中原,若逞其惡,則三河縱封豕之貪,四海被長蛇之毒,斯百姓殲亡,殆無遺類……”這後半段基本上是照抄祖君彥的《爲李密檄洛州文》。

話說祖君彥這些話雖然大多空對空,但實在罵得有夠惡毒的,是勳腦子裡就不禁又冒出了兩千年後朝中社某些奇葩言辭來,忍不住就接下去寫:“……實乃千古逆賊,皇天豈戴腐臭;人間醜物,狗彘不食其屍!”只可惜,“有勢力的皮條客”、“亞洲希特勒”之類詞兒肯定不能用……

罵完袁紹,接下來該捧曹操了,這倒可以大段抄襲《討武曌檄》的原文:“司空曹操,相國苗裔,公侯冢子,乃奉先君之成業,荷炎劉之重恩。宋微子之興悲,良有以也;桓君山之流涕,豈徒然哉?是用氣憤風雲,志安社稷。因天下之所望,順宇內之推心,爰舉王幟,誓清妖氛。東連徐方,西盡雍涼,鐵騎成羣,玉軸相接。海陵紅粟,倉儲之積靡窮;江浦黃旗,匡復之功何遠?班聲動而北風起,劍氣衝而南鬥平。喑嗚則山嶽崩頹,叱吒則風雲變色。以此制敵,何敵不摧;以此攻城,何城不克!

“公等或居鼎位,或協周親,或膺重寄於話言,或受顧命於宣室。言猶在耳,忠豈忘心?倘能轉禍爲福,送往事居,共立勤王之勳,無廢時君之命,凡諸爵賞,同指山河。若乃眷戀窮城,徘徊歧路,坐昧先機之兆,必貽後至之誅。移檄州郡,鹹使知聞。”

中間省掉了“試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一句。開玩笑,袁紹又不跟武則天似的不但掌控了朝政,還掌控了全天下,這話放曹操身上都不合適……

雖說這麼一來,結尾實在是不給力,可是仔細想想,貌似自己記憶中的檄文,能於結尾處奇峰突起的,也就駱賓王了吧,這還真不是檄文的普遍格式……罷了罷了,這麼着就成了。

陳琳所作的檄文,後世名之爲《爲袁紹討豫州文》,這裡的“豫州”,就是指的許都周邊地區。文章開篇第一句話“左將軍領豫州刺史、郡國相守”,“左將軍領豫州刺史”指劉備,原本歷史上是受陶謙所表,在這條時間線上是受袁譚所表——袁紹根本不承認曹操任命的刺史袁渙——“郡國相守”則是指豫州各郡、國的長官。

也就是說,袁紹想要通過陳琳這篇檄文來拉攏並促其倒戈的主要目標,是豫州的地方官員。檄文開頭提了劉備,結尾處提到“即日幽並青冀四州並進”,“書到荊州,便勒現兵,與建忠將軍(鮮于輔)協同聲勢”,也就是說,他把冀青幽並四州定義爲自家勢力,把劉備、鮮于輔和劉表定義爲友軍,同時把曹操孤獨一個定義爲敵人,把豫州地方官員定義爲可拉攏的對象。

這是最大程度地擴充本方的力量(其實劉表、鮮于輔都只是口頭呼應而已),力圖形成雷霆萬鈞的重壓,同時最大程度地壓縮敵對的力量,分化瓦解,只誅首惡。正如太祖爺所說:“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這個問題是革命的首要問題。中國過去一切革命鬥爭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爲不能團結真正的朋友,以攻擊真正的敵人……”

但是是勳覺得。這還不夠。自己要是模仿陳琳。針鋒相對。上來就應該寫:“冀州守相”,然後文中再提出“司隸與兗、豫、徐三州”,拉上呂布、張繡來陪綁,可是這事兒說得太過清楚,反而顯得小家子氣。我如今代表的是曹操哎,曹操代表的是朝廷哎,在朝廷看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豈獨四州而然?我還用一一點名打關照嗎?

所以他照抄駱賓王《討武曌檄》的結句“移檄州郡,鹹使知聞”,希望曹操把這篇檄文撒得滿處都是,而不僅僅侷限於冀州,也不僅僅侷限於袁紹的四州地盤兒。

當然啦,陳琳的檄文雖然明指豫州“郡國相守”,但不會真的只發給豫州各郡。比方說,往南匈奴就也送去了一份兒。只是這種駢四驪六。文采斐然的檄文,投於匈奴當中,無異對牛彈琴,呼廚泉壓根兒就瞧不懂,也沒興趣去研究,既然已經跟是勳達成了聯合的協議,那便乾脆轉送到安邑來了。

是勳花了整整一個晚上,才終於完成了這篇檄文。第二天起來又讀一遍,沒什麼需要修改的,於是謄清一份兒,遣人將之送抵許都,同時附信建議曹操,不但要把這篇自己“撰寫”的檄文抄送各州各郡,還最好張之於各處城門及通衢之上,使得天下士人鹹與知聞——反正咱們紙張多,抄起來也方便,往牆上貼更方便。

目前,就是要和袁紹搶奪輿論、士議,爭取佔據道德的至高點!

輿論戰暫時告一段落,曹操會不會聽從是勳的建議,還在未知之數,是勳接下來就必須把全副精力都放在真正的戰役準備上去啦。袁家既已向徐州動兵,那麼估計高幹很快便會侵入河東。蒲子、北屈必不可守,是勳首先要守住皮氏和冀亭,還必須協助南匈奴,在臨汾谷地迎戰敵軍。

終究匈奴人並不可信,倘若受到的壓力過大,很可能會臨陣倒戈,而倘若是勳手握着一支舉足輕重的力量,隨時都有可能加以增援,則呼廚泉的抗壓能力就會無形中加大。

只是,除了從許都帶來的那兩千兵暫且不論,就本郡所募僅僅操練了不到一個月的四千人,可實在沒法讓是勳放下心來。

他在前世曾經看過很多穿越文,主角靠着照抄人民軍隊的訓練規條,甚至只是照抄學生軍訓的某些方法,就瞬間能夠訓練出一支完全不同於古代軍隊的強力武裝出來。對於類似情節,是勳雖不認爲是毒點,也只能報以挑眉哂笑而已。

首先,近現代高強度的訓練,必須建立在士兵的營養充足、體能充沛的前提下,可是勳手裡卻並沒有足夠的糧食來供應這六千兵馬,能夠讓他們勉強吃飽,不克扣伙食,就已經很了不起啦。粳米白麪,還隔天有肉啥的,根本就是癡心妄想。其次,無論通過站隊、強行軍等方法來提升基本素質、紀律性,還是經常性地對抗演習,都絕非一日之功,可是留給是勳的時間真的不多啦,他要敢那麼玩兒,估計士兵們邁步還邁不齊呢,袁軍就已經殺到面前來了。

所以他只好大撒把,把訓練工作完全託付給了夏侯蘭和孫汶,自己只是勒令他們必須日日操練,無論風雨皆不可懈怠,同時經常性地檢查士兵伙食、軍中物資,有無被人上下其手而已。他的主要精力都放在自己那一百五十名部曲身上——包括荊洚曉等百名漢兵,以及呼廚泉相贈的五十名匈奴兵。

是勳是文官,非能戰之將,再加上還有郡中公務要處理,要他整天跟這些士兵們同吃同住同訓練,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他只是偶爾地找一些軍吏來懇談,隔數日與他們共同飲食一回,以期收買人心罷了;同時,他還在匈奴兵的指點下,加強自身馬術的練習。

要他親自上陣衝鋒是不可能的,但萬一前線遇挫,敵軍瞬間殺到面前,是侍中起碼要可以逃得掉啊,這馬術麼,不可不精練也……(未完待續。。。)

第30章 乃見君臀第9章 平州智士第25章 戲中有戲第19章 編定魏律第34章 踏破鐵靴第3章 破此五賊第23章 吾舅同然第32章 使王蜀中第15章 野有遺賢第17章 僭越王章第21章 儒者之心第30章 南風驟起第29章 太公封齊第25章 異度所遣第12章 觀其決斷第12章 江上肅清第3章 遼東來書第11章 成都驚變第31章 玩弄人心第21章 海上仙山第14章 再作馮婦第11章 科考之弊第1章 東郡英豪第28章 長阪坡前第1章 苴鉏去之第1章 益州內患第22章 禍其始此第15章 新野之宴第20章 通權達變第1章 繼嗣之爭第27章 白晝荒夢第27章 舊相新相第2章 飛龜舞蛇第14章 蘭臺藏書第5章 不識大體第30章 攻心爲上第18章 巨型火炬第6章 反攻序曲第3章 曹洪之怒第33章 而魏其死第13章 深肖乃父第22章 國中無將第26章 南鄭病龍第29章 何者爲君第6章 並無雅骨第4章 五經注我第36章 封侯之賞第17章 願爲孫程第32章 使王蜀中第16章 廊下故人第11章 熟悉劇情第29章 駐馬浿陽第24章 日薄西山第20章 良馬爲贖第13章 口舌之間第17章 命促早終第7章 雷澤詩會第26章 五雷辟邪第21章 采采榮木第6章 寧我負人第19章 若奸若忠第28章 後世來者第29章 駐馬浿陽第27章 思慮操勞第15章 不王而王第25章 所忠者天第29章 伏地氣絕第10章 不忠不義第4章 使徐三事第29章 鎮撫關中第22章 太白蒼蒼第13章 會溫氏園第19章 天子之威第13章 人之大欲第19章 婦誦夫錄第4章 海東來去第30章 俊傑相對第1章 分州荊襄第21章 火中取栗第27章 都督軍事第26章 君權相權第16章 歷史慣性第26章 君權相權第10章 爲彼等耳第8章 單家俗吏第21章 藏富於山第34章 錦衣馬超第20章 欲效定遠第24章 所以餌敵第7章 爲曹造勢第4章 例不可開第38章 須三萬金第28章 面折梟臣第16章 屯敵必取第18章 皆不必問第28章 假子拒敵第20章 良馬爲贖第14章 婚宴驚魂第8章 徐方名士第1章 兩面三刀
第30章 乃見君臀第9章 平州智士第25章 戲中有戲第19章 編定魏律第34章 踏破鐵靴第3章 破此五賊第23章 吾舅同然第32章 使王蜀中第15章 野有遺賢第17章 僭越王章第21章 儒者之心第30章 南風驟起第29章 太公封齊第25章 異度所遣第12章 觀其決斷第12章 江上肅清第3章 遼東來書第11章 成都驚變第31章 玩弄人心第21章 海上仙山第14章 再作馮婦第11章 科考之弊第1章 東郡英豪第28章 長阪坡前第1章 苴鉏去之第1章 益州內患第22章 禍其始此第15章 新野之宴第20章 通權達變第1章 繼嗣之爭第27章 白晝荒夢第27章 舊相新相第2章 飛龜舞蛇第14章 蘭臺藏書第5章 不識大體第30章 攻心爲上第18章 巨型火炬第6章 反攻序曲第3章 曹洪之怒第33章 而魏其死第13章 深肖乃父第22章 國中無將第26章 南鄭病龍第29章 何者爲君第6章 並無雅骨第4章 五經注我第36章 封侯之賞第17章 願爲孫程第32章 使王蜀中第16章 廊下故人第11章 熟悉劇情第29章 駐馬浿陽第24章 日薄西山第20章 良馬爲贖第13章 口舌之間第17章 命促早終第7章 雷澤詩會第26章 五雷辟邪第21章 采采榮木第6章 寧我負人第19章 若奸若忠第28章 後世來者第29章 駐馬浿陽第27章 思慮操勞第15章 不王而王第25章 所忠者天第29章 伏地氣絕第10章 不忠不義第4章 使徐三事第29章 鎮撫關中第22章 太白蒼蒼第13章 會溫氏園第19章 天子之威第13章 人之大欲第19章 婦誦夫錄第4章 海東來去第30章 俊傑相對第1章 分州荊襄第21章 火中取栗第27章 都督軍事第26章 君權相權第16章 歷史慣性第26章 君權相權第10章 爲彼等耳第8章 單家俗吏第21章 藏富於山第34章 錦衣馬超第20章 欲效定遠第24章 所以餌敵第7章 爲曹造勢第4章 例不可開第38章 須三萬金第28章 面折梟臣第16章 屯敵必取第18章 皆不必問第28章 假子拒敵第20章 良馬爲贖第14章 婚宴驚魂第8章 徐方名士第1章 兩面三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