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道出無終

曹操行文責問袁熙,袁熙嚇得肝膽俱裂,然而劉放卻反倒恭喜他。袁熙問劉放何意啊?“如何戲我?”這要擱幾百年後,就該說:“你這廝莫非來消遣灑家?”

劉放說我還真的不是戲言:“曹公以將軍兄弟鬩牆,揮師即來,乃見其殺伐決斷也。若真有責將軍之意,則書未至,兵已到也……”曹操要是真想收拾你,根本不用找這種藉口,不用想把你誆到薊縣去,直接派兵就殺過來了,你能搪得住嗎?“今乃切責將軍者,實爲保全將軍也。今顯思(袁譚)已降,顯甫(袁尚)已遁,則袁氏難居幽州明矣。故曹公欲徙將軍許都也,則雖失地而得存人,袁氏乃不絕爾。”

曹操的意思,就是想把你抓到許都去,只要把你跟幽州分開,你對他就沒啥威脅啦,性命也可保全,袁氏一門也不至於絕滅——“若曹公不責將軍,使赴薊縣,恐起殺心;今既責將軍,使往薊縣,則必不害將軍也——某故爲將軍賀。”

王鬆也在旁邊幫腔,說劉子棄說得有道理。如今將軍你哥哥降了,兄弟逃了,孤身一人,再想跟曹操拮抗根本就不現實,能夠保住性命,那就很值得慶賀啦。別再慎着了,趕緊走吧。

袁熙苦着一張臉,說二卿所言,大開我的茅塞,然而……我得再考慮考慮,準備準備……說得直接就退往內室去了。然後當天晚上,他帶着十多名親信,遁出雍奴城東去。不知所蹤。

消息傳到劉放耳中。劉放不禁仰天而嘆:“豎子。吾即欲全汝性命,亦不可得也!”不聽良言相勸,那就隨便你去死吧。趕緊去找王鬆,說袁熙是跑了,你可千萬別跑啊,不如咱們一起去見曹操,直接把三縣之地獻給他,則主公不失一朝官也。

王鬆說你放心吧。我是什麼人你還不清楚嗎?我佔此三縣之地,只爲保全鄉梓,哪有爭雄天下之心?況且連那麼大個袁家都被滅了,我有多少斤兩,敢跟曹公叫板?三縣的戶籍圖冊早就準備好了,本來打算讓袁熙捧着去獻給曹操的,如今倒是便宜我了——我家世代無宦,若得一郡守,於願足矣。

王鬆這是在暗示劉放,我知道你一心歸曹。上回去見曹操,據說對方還挺重視你。那你可得幫我多說幾句好話,起碼幫我求個郡守的名位。

於是二人即往薊縣歸曹。曹操大喜,當即許諾,在中原膏腴之地擇一美郡,讓王鬆當幾任郡守,同時——你門下劉子棄我很喜歡,希望能夠割愛,讓他入相府爲吏。王鬆腆着一張臉笑道:“子棄得蒙曹公看重,是其福也,鬆安敢阻?”

數日後,曹操繼續北上,前往漁陽郡治漁陽城,劉和、鮮于輔、閻柔等皆來拜見。曹操各自封官許願,但只有閻柔仍準留在幽州,其他人全都得跟他返回許都去。當然啦,要回去也不在這一兩日的,曹操跟諸人商議,說各位長年受烏丸之苦,我欲爲卿等先平烏丸,如何?

衆人立刻都作出一副感激泣零的表情來,連聲阿諛,紛紛表示願爲嚮導。

可是曹操並沒能馬上就啓程東進,因爲突然有消息傳來,高幹在代郡勾結鮮卑,有不穩的跡象,而南方的袁譚,更乾脆動起兵來,欲攻涿縣。曹操怒極反笑:“彼等真不知死活者也。”是勳也在心裡說,本以爲形勢如此不利,你們這倆貨應該跟原本的歷史不同,好好安生幾年的,想不到還要跳出來找死……

曹操遣夏侯淵率軍西進,與暫署幷州刺史的樑習南北夾擊代郡,同時派曹洪、曹純南下去伐袁譚。那邊袁譚攻打涿縣,反爲新降曹操而被署縣令的辛毗擊敗,才返回方城,曹氏兄弟的兵馬就到了。陽鄉以南,方城之北,有一條小河名叫聖水,聖水畔一場惡戰,袁譚大敗,逃亡途中馬失前蹄,翻滾下來,被曹純所部一刀斷頭。

消息傳到大營,是勳不禁想起《後漢書》裡對袁譚結局的記載來了,大概是:“譚披髮驅馳,追者意非恆人,趨奔之。譚墜馬,顧曰:‘咄,兒過我,我能富貴汝。’言未絕口,頭已斷地。”幾乎跟現實情況一般無二……歷史真的改變了嗎?作死之人,自然當死,那是再不會改變的呀。

曹軍擊殺袁譚之後,便逮住了郭圖,這纔打聽到許攸被殺的消息。曹操頗感哀慟,即下令將郭圖一門,不分男女老幼盡皆處斬,以爲許子遠報仇。

代郡的戰事,持續時間則相對較長,一直等到五月初,纔有報來,高幹兵敗,遁入鮮卑之中,不知去向。曹操關照是勳,說給你乾兒子寫信,讓他幫忙打聽打聽,高幹究竟逃進哪一部去了,我好派人齎着珍寶前去,買他腦袋回來,若然不肯,異日即發大軍以徵鮮卑,斷此反覆小人之頭!然後號令三軍,兵發烏丸去者!

可是這個時候,閻柔、鮮于輔站出來阻止,說倘若前日袁譚、高幹不反,丞相直接揮師東征,必然奏凱,然而今時卻又不同了,恐怕勝算渺茫啊。閻柔說了:“右北平有庚水、遼西有濡水,兩郡之界又有封大水,夏季豐期,往往氾濫,阻隔道路,使軍行不易。若不幸頓陷於水澤之間,烏丸得訊來襲,必敗也。”

曹操說那怎麼辦?啥時候纔是枯水期,道路好走呢?二人稟報說:“須**月間。”曹操說我不可能一直跟這兒再呆半年不挪窩啊,可是一旦返回許都,年內便不可能再興大軍了——咱要不要去賭一把看?

郭嘉建議曹操繼續遠征,他說袁氏兄弟(剛剛得到消息,袁熙也遁入了烏丸)已得烏丸大人蹋頓之助,若再勾結公孫度,那幽州就很危險了呀——“公雖威震天下。胡恃其遠。必不設備。因其無備。卒然擊之,可破滅也。且袁紹有恩於民夷,而尚兄弟生存,今幽州之民,徒以威附,德施未加,若即罷徵,尚因烏丸之資。招其死主之臣,胡人一動,民夷俱應,以生蹋頓之心,成覬覦之計,恐幽州非己之所有也。”

是勳也跟旁邊幫腔,於是曹操下了決斷,留荀攸守備後路,自己親統大軍東征,六月而抵無終。在無終城內暫歇兩日。正待繼續啓程,突然郭淮來報:“前路已無可通矣!”

郭伯濟本來興沖沖地跟着是勳北上。還請是勳爲自己求得了百騎之長的職務,打算大顯一番身手的,沒想到基本沒怎麼見仗,袁氏就給滅了——最後聖水邊那場仗,他還沒能輪上。本來挺鬱悶,好在經過是勳的介紹,他結識了曹純曹子和。時曹純本職雖然是議郎、參丞相軍事,實際卻統帶着曹家中軍的精銳騎兵,號“虎豹騎”。一來二去的,曹純覺得郭淮這小年輕挺英勇,也頗知兵,加上看在是勳的面子上,就也把他引入了“虎豹騎”。

如今曹操東征,“虎豹騎”中半數撒出去在前方開道,或者在側翼遮護,其中郭淮就領了探路之責。可是他回來稟報說,前幾日連降暴雨,庚水、封大水全都氾濫,把右北平郡南部化作了一片澤國——沿海道路已被徹底阻斷啦!

那年月的勃海範圍比後世的渤海爲大,海岸線還沒有那麼外伸,比方說唐山市的唐海、樂亭、欒南等縣,這時代還都在海平面以下。南方是大海,北方是崇山峻嶺,從漁陽經右北平通往遼西,只有一條大路,即自無終沿海而抵土垠——換成後世的地名,就是從天津市的薊縣東南向斜斜指向唐山市的豐潤區(順便一提,當時廣陽郡治薊縣,乃是後世的北京南城,跟後世的薊縣不是一碼事兒)。

聽了郭淮的稟報,曹操兀自不信,親自領人朝東方又走了這麼十幾裡地,就見大水漫漫,一片汪洋,這哪兒還找得着道路啊?咱們不是走岔了直接奔海邊兒來了吧?他不禁朝是勳微微苦笑:“若從宏輔之言,有勃海之水師,則今日不致進退兩難矣。”

曹操確實進退兩難——繼續前進吧,那就直接走水裡去了,要不然只能爬山;就此後退吧,一則心有不甘,二則面子上下不來,而且還使得幽州問題無法得到徹底解決,還可能反覆。他要就此退兵回了許都,真如郭嘉所說:“尚因烏丸之資,招其死主之臣,胡人一動,民夷俱應,以生蹋頓之心,成覬覦之計,恐幽州非己之所有也。”那我這回幽州不是白來了嗎?

這可怎麼辦呢?最終還是必須得找地頭蛇——曹操把閻柔叫來,問說還有別的道路可通遼西嗎?閻柔說有是有,然而深入北山之中,道路難行啊。曹操說再難行起碼有路不是嗎?總比跟水邊轉磨找筏子要強。閻柔乃道:“故劉牧有從事,即無終人也,姓田名疇字子泰,昔爲公孫瓚所執,堅不肯仕,乃歸於北山中,耕讀自娛,百姓樂於相從,竟成聚落。後袁氏屢遣使召之,而不肯應。此人熟知山中地理,若得爲導,則或不難也。”

曹操大喜,趕緊就派閻柔去徵召田疇,竟然一叫就到。曹操與田疇見面一談,當即薦其爲茂才,暫署徐無縣令。

等問到前方道路問題,田疇就說了:“此道,秋夏每常有水,淺不通車馬,深不載舟船,爲難久矣,而今夏更甚,幾爲澤國。丞相何不且俟秋冬,更復進軍?”

曹操說我等不了這麼久,聽說山中有路,你可熟悉嗎?

田疇茫然搖頭:“吾不知也。”

ps:恭祝讀者朋友們在新的一年裡心情愉快、生活健康、網速如飛。好吧,其實元旦算啥節了,咱小時候從來都不過的……現在一過節就必然得照顧小崽兒啊,所以一般情況下,如週末例,得等小崽兒睡了以後,大概10點前後才更新,請大家原諒。

第10章 梟雄之死第34章 以兵做賊第22章 故人重逢第20章 入漢摘桃第24章 禪讓風波第20章 叔孫制禮第11章 天生猛將第23章 兩重要隘第11章 借胡殺人第27章 盡屠公孫第22章 客座教授第4章 無米之炊第33章 謀取涼州第19章 流血五步第14章 敗得甚好第12章 兔死狗烹第37章 千年展布第1章 託孤之重第17章 亡羊補牢第7章 欲取先與第19章 嶺南烽煙第19章 流血五步第7章 卿何人也第7章 道出無終第20章 勾心鬥角第18章 二事不朽第17章 正是此賊第36章 遣使赴倭第25章 爲公宣揚第12章 汝之不慧第28章 內外兼修第9章 舜舞干鏚第1章 天無形質第17章 強固是氏第13章 孟門之山第21章 奉耶挾耶第27章 狐假虎威第19章 難從死志第25章 汝國何在第13章 行海索第32章 曳尾泥塗第32章 殺俘不祥第10章 分而制之第34章 階級鬥爭第4章 西走而王第11章 須臾頃刻第5章 刺奸密奏第33章 孝即是忠第4章 漁陽豪強第23章 霸王鎩羽第22章 天下太平第35章 咄咄逼人第9章 家事難斷第1章 帝后對泣第7章 善戰無功第17章 火燒長安第26章 隆中閒話第17章 以身爲餌第24章 汝爲中行第18章 先發制人第7章 事後諸葛第27章 敗絮其中第20章 人臣當言第6章 王異國生第34章 疏不間親第24章 兗州叛將第17章 正是此賊第33章 長矛如林第13章 誤交損友第23章 屠盡匈奴第1章 夾袋中人第23章 荊州星佔第13章 族內之爭第6章 一時俱反第28章 假子拒敵第14章 衣帶之詔第16章 陽平之戰第25章 席藁待罪第11章 作育英才第26章 我天子使第29章 關中之戰第20章 亥豬巳蛇第23章 此新聲也第34章 陣前車懸第三章 食蕢之思第34章 階級鬥爭第9章 周平王事第15章 窈窕淑女第2章 據蜀自立第15章 知交零落第3章 世家短視第5章 霹靂高車第14章 海外異聞第23章 春心乍動第28章 江南俊才第9章 大山在前第20章 入漢摘桃第6章 仿如濮陽第14章 敝帚自珍第11章 三道伐蜀
第10章 梟雄之死第34章 以兵做賊第22章 故人重逢第20章 入漢摘桃第24章 禪讓風波第20章 叔孫制禮第11章 天生猛將第23章 兩重要隘第11章 借胡殺人第27章 盡屠公孫第22章 客座教授第4章 無米之炊第33章 謀取涼州第19章 流血五步第14章 敗得甚好第12章 兔死狗烹第37章 千年展布第1章 託孤之重第17章 亡羊補牢第7章 欲取先與第19章 嶺南烽煙第19章 流血五步第7章 卿何人也第7章 道出無終第20章 勾心鬥角第18章 二事不朽第17章 正是此賊第36章 遣使赴倭第25章 爲公宣揚第12章 汝之不慧第28章 內外兼修第9章 舜舞干鏚第1章 天無形質第17章 強固是氏第13章 孟門之山第21章 奉耶挾耶第27章 狐假虎威第19章 難從死志第25章 汝國何在第13章 行海索第32章 曳尾泥塗第32章 殺俘不祥第10章 分而制之第34章 階級鬥爭第4章 西走而王第11章 須臾頃刻第5章 刺奸密奏第33章 孝即是忠第4章 漁陽豪強第23章 霸王鎩羽第22章 天下太平第35章 咄咄逼人第9章 家事難斷第1章 帝后對泣第7章 善戰無功第17章 火燒長安第26章 隆中閒話第17章 以身爲餌第24章 汝爲中行第18章 先發制人第7章 事後諸葛第27章 敗絮其中第20章 人臣當言第6章 王異國生第34章 疏不間親第24章 兗州叛將第17章 正是此賊第33章 長矛如林第13章 誤交損友第23章 屠盡匈奴第1章 夾袋中人第23章 荊州星佔第13章 族內之爭第6章 一時俱反第28章 假子拒敵第14章 衣帶之詔第16章 陽平之戰第25章 席藁待罪第11章 作育英才第26章 我天子使第29章 關中之戰第20章 亥豬巳蛇第23章 此新聲也第34章 陣前車懸第三章 食蕢之思第34章 階級鬥爭第9章 周平王事第15章 窈窕淑女第2章 據蜀自立第15章 知交零落第3章 世家短視第5章 霹靂高車第14章 海外異聞第23章 春心乍動第28章 江南俊才第9章 大山在前第20章 入漢摘桃第6章 仿如濮陽第14章 敝帚自珍第11章 三道伐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