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我天子使

孱陵是個小縣,城內守兵還不到三百,哪怕遭遇敵襲,把城內和附近鄉村能戰之士全都武裝起來,估計也到不了兩千。所以黃忠率千餘正規軍倏爾開至,潘濬也就只有開門接納的份兒。

張羨想要佔據孱陵,以威脅南郡,怕的是劉睿羞惱,召聚蠻兵抄自己的後路,所以才請是勳先赴臨沅交涉。倘若僅僅以奪取孱陵爲目的,根本就不必要那麼麻煩啊。

且說黃忠所部進城以後,便立刻控制縣署和城內通衢,以及四方城門,做防禦戰的準備。但他並沒有特意打出自己的旗號來,而且江陵兵和孱陵兵的身形、體貌、服裝也都差不多,頂多也就裝備略好一些罷了,故而是勳進城之際,竟然並未察覺。

黃忠沒有料到是勳竟然帶了數百部曲過來,若是早有預見,肯定不會放他們進城。可是既然已經把這幾百人放進來了,而自己又沒有做好包圍、伏擊的準備,那便只有請潘濬把是勳單獨誘進縣署大堂,以便擒賊擒王。他的本意,是想威嚇是勳,一般文官見勢不妙,第一反應肯定是逃至堂外,去跟自己的部曲會合。會合之後,就此逃躥最好,若敢返身來戰,乃以爲黃漢升腰下之刀不利乎?

他可沒想到,是勳不但不跑,還擺出侍中的官威來,說要檢閱他的軍隊。若說作戰,黃忠誰都不憷,論起法度,他便欠缺經驗了,惶惑之間,別無他計。只好勉強答應。

因爲劉表在荊州。雖然專權跋扈。還僭越天子儀仗,卻並沒有弱化傳統的權威,雖然不大瞧得起獻帝劉協,也儘量不廢職貢。劉表那意思,天下若無變,我即以州牧的身份長鎮荊襄,若生大變,即可以宗室的身份延續漢統。他確實是有篡位的野心。但這野心是建立在漢室延承的基礎上的,他纔不肯單豎反旗,直接稱王稱帝呢。所以他這種心態也直接地影響了屬下將吏——原本歷史上曹操下荊州,州內絕大多數將吏都主張投降,即爲明證,此非降曹也,乃歸漢也——倘若黃忠是什麼李傕、郭汜的手下,哪怕是袁紹兄弟的手下,都未必肯俯首聽從是勳的指令。

——朝廷本就是個空架子,朝官又算個鳥了?老子想逮就逮。想殺就殺!

然而黃漢升不敢,他雖說出身不高。也是安陸黃氏支族的子弟,生於士人家庭,對於傳統秩序、朝廷權威,那還是仰之彌高的。故而沒有辦法,只好下令把軍隊都集中起來,拉到校場上,請是勳檢閱。

是勳這會兒就已經跟自家的部曲會合上啦,郭淮勸他穿上甲冑,以免跟江陵軍起了衝突,卻被他擺擺手拒絕了。是勳心說對方有一千多人,真要打起來,我穿上鎧甲就能保證毫髮無傷嗎?對面可是黃漢升啊!這幾年此君還聲名不顯,但我可是瞭解的,正史裡說他“常先登陷陣,勇毅冠三軍”,陶弘景《古今刀劍錄》裡還說他“於漢中擊夏侯軍,一日之中,手刃百數”。怕起衝突?真要起了衝突,我穿不穿甲有區別嗎?就算你郭伯濟也未必就能保得住我呀!

所以他就高冠博帶,一身公服,跨馬來至江陵軍陣前。打眼一瞧,這千多人盔明甲亮,刀矛並舉,排列得整整齊齊——嗯,黃漢升確實訓練得不錯,就跟我的部曲有得一拚。

其實黃忠對自己的部隊很有自信,他騎馬跟在是勳旁邊兒,斜着眼關注對方的表情,心說如今可知我荊州步卒亦不可輕侮了吧?他期待看到震驚的表情,然而是勳面沉似水,毫不動容——對於見過兩千年後國家正規軍,尤其是儀仗兵的是勳來說,就這算個屁啊,“整齊”這詞兒,不同歷史背景下要求是絕然不同的,一在天壤,一在泥塗。黃忠多少有點兒失望。

是勳緩緩帶馬,自一側行至隊伍中央,清了清嗓子,便高聲言道:“吾乃朝廷侍中也……”

黃忠失望,他同樣失望,就見那些江陵兵臉上露出的都是疑惑之色,而毫無尊敬之意。想想也是,這些鄉下小子,你跟他說縣令、縣長、太守,或許還能明白,卻哪裡知道侍中是啥玩意兒了?於是長吸一口氣,把聲音又盡力提高了八度:

“偌大的荊州,若論官職,除劉牧外,唯我最高!”

“刷”,江陵兵全體動容——在他們看起來,皇帝不用說是最大的,皇帝下面那就是劉州牧呀,排第三是俺們劉將軍(劉磐),這會兒突然跳出來個小白臉兒,說他只比劉州牧低?娘耶,這是真的嗎?全都轉頭去望黃忠。是勳趁機就揮起鞭子來,一指黃忠:“且叫汝等中郎將證之,劉磐將軍位高,還是我位高?”

黃忠是老實人,沒有辦法,只好回答:“侍中比劉將軍爲高……”理論上劉磐並無正經官職,“將軍”二字也只是荊州軍中俗稱,其實連雜號都沒有一個。劉磐、黃忠,都是獨立於朝廷體系外的劉表的私人部屬,真要論起官職,他們甚至還比不上潘濬……

是勳微微而笑,然後繼續往下說:“汝等當知天子,世間至尊至高唯有天子……昔高祖斬白蛇而滅暴秦,世祖……光武皇帝起自南陽,滅王莽而復興炎漢,傳承至今。吾等皆是漢人,即必遵從漢室天子。萬物非主,唯有天子,而我是他的使者!”嗯,這句話篡改以後仍然是那麼給力呀。

江陵兵的眼神瞬間三變,從疑惑到尊敬又到惶恐。是勳這嘴皮子一活動開了,那就再剎不住車啦,繼續說道:“汝等中郎將雖尊,不敢冒犯劉將軍;劉將軍雖尊,不敢冒犯劉州牧;劉州牧雖尊,不敢冒犯天子。劉州牧不聽天子,天子可斬其首;劉將軍不聽劉州牧,劉州牧可斬其首;黃中郎將不聽劉將軍,劉將軍可斬其首;汝等不聽黃中郎將,黃中郎將可斬汝等之首……”

估計有一半兒的兵都讓他這幾句話給繞暈了,是勳乾脆說得更白一點兒:“汝等若敢不聽命於天子,不但必然被斬,而且罪及……要連累妻兒,連累親眷,所謂三族並誅!我爲天子使者,汝等若不欲三族誅滅,則必聽我!”

江陵兵的隊列有點兒亂啦,不少人開始交頭接耳,議論紛紛。黃忠也覺出不對來了,趕緊催馬上前,一攬是勳的繮繩,高聲道:“都向侍中行禮,然後退下……”話音未落,卻見是勳猛然間雙眉倒豎,細眼暴睜,朝着黃忠大喝一聲:“咄!我爲天子使,汝何物也,焉敢阻吾?!”轉過身去又呵斥那些江陵兵:“有敢退下者,必誅三族!”

這些小兵懂得啥?他們自打從軍以來,就被教導要聽從長官的號令,所以黃忠發話,原本不敢不從,然而眼前這位什麼侍中,官位比黃忠甚至比劉磐都高,還說不聽他的要誅滅三族。小兵們當下無從適從啊,瞧瞧黃忠,又瞧瞧是勳,有幾個挪了挪腳步,想要閃人,可是看左右同伴都不敢動,只好又低着頭蹩回來了……

黃忠懂的自然比這些小兵爲多,然而也不敢跟是勳硬扛。原本他以爲不過朝廷派來個文官,我詐唬兩聲他就跑了,所以纔敢頂盔貫甲,端立在縣署中等是勳,可是隨即就被是勳幾聲斥喝,把氣焰給打掉了,被迫跪倒聽命。身在體系中的人,最講究秩序,是勳以官位相壓,他肩膀再寬也扛不住,氣焰一被打掉,心態自然而然地放低,再想挺起來就不容易啦。

此際他又遭是勳一喝,不自禁地就朝後一縮,但手仍然揪着是勳的繮繩,不肯鬆開。是勳瞪着眼睛,壓低聲音,急速地對他說道:“汝今犯我,朝廷降罪,即劉景升亦不可保。非止汝也,劉磐御下不嚴,豈無罪乎?”

黃忠愕然,手終於鬆了。

他是鬆了繮繩,是勳卻突然轉過頭去,再又呵斥一句士兵們:“都站直了,既然從軍,便要有兵士模樣,安敢交頭接耳?!”全場被他這一喝,瞬間便鴉雀無聲。是勳一伸手,反倒撈住了黃忠的繮繩,一邊繼續催馬向前,一邊繼續低聲糊弄黃忠——

“吾奉天子命往赴長沙,使張羨北上,以奪孱陵,汝以爲何故也?爲使劉景升懸崖勒馬,勿與袁紹勾結,勿犯朝廷之威。以張羨之力,能奈劉景升何?不過牽絆之也。汝今佔據孱陵,使張羨不得北上,則劉景升必以爲得計,將犯朝廷之威。斯時篡逆之形彰於天下,四方唾罵,乃喪晚節,汝爲從惡,三族必誅。汝欲立功耶?汝實尋死也。汝忠於劉景升耶?汝實陷主於不義也。”

他也不跟黃忠玩什麼虛的,張嘴閉嘴還是那一套,我這不是爲了害劉表,我這是要挽救劉表。天下事,正說反說全都有理,但若想最有理,就必須先站穩了腳跟——我爲天子使,我就是要爲朝廷謀利益,只要劉表不明着反朝廷,你就不能說我錯了。

黃忠聽得是一愣一愣的,不由自主地就跟着是勳,?並馬前行。是勳又跟他說:“汝爲戰將,非可威壓朝官者也,何不退至油水北岸,以阻張羨涉渡,則南郡自然無憂。若仍留此,可斬我頭以獻劉磐!恐吾今日死,則明日劉磐死,後日劉表亦亡,且三族誅滅,遺臭萬年!”

說着話,兩人就已經來到了隊列的另一側啦,是勳突然轉身,馬鞭一指:“我奉天子命詔汝等,即隨我出城屯紮,不得再留於城內!”隨即馬鞭兜轉,朝着黃忠馬屁股上就是狠狠一記,兩馬相併,一起朝前奔出……

ps:??這個月快結束了,

第1章 遼東軼聞第11章 魔鬼之聲第35章 命盡園桑第16章 討袁紹檄第13章 河北棱堡第4章 漁陽豪強第10章 兒女親事第23章 幼平奮威第28章 便有如何第11章 社會進步第27章 白晝荒夢第35章 謠言之力第25章 後世之評第16章 **好淫第1章 禍起蕭牆第17章 強固是氏第10章 明修棧道第9章 大山在前第13章 孟門之山第11章 科考之弊第6章 建安石經第32章 曳尾泥塗第26章 羽扇綸巾第10章 新式算法第20章 不可得乎第21章 異獸逞兇第21章 暗夜驚魂第8章 謀策定亂第4章 西走而王第3章 九品官人第19章 屈身蠻夷第11章 螻蟻草芥第9章 天子所賜第4章 使徐三事第23章 屠盡匈奴第7章 宛城宣詔第26章 公仁僞書第8章 欲加之罪第7章 逆天出師第8章 願爲雲敞第26章 心喪三年第21章 吾等何往第8章 欲加之罪第6章 嚴其考法第23章 屠盡匈奴第21章 儒者之心第2章 被翻紅浪第11章 自由心證第9章 溳水之戰第24章 偃師御胡第23章 此新聲也第17章 以身爲餌第19章 二虎媾合第16章 故主歸來第4章 攻心之計第23章 刺客奇才第14章 海外異聞第22章 革命宣言第25章 初步較量第30章 不可迷失第30章 以魏代漢第27章 遂鄉認親第6章 有如神鬼第6章 尊者一諾第29章 白兔遇犬第29章 屯田小吏第12章 懸危之勢第3章 破此五賊第1章 分州荊襄第4章 夢中殺人第19章 流血五步第9章 爲國殺賊第16章 故主歸來第32章 暗流涌動第7章 投刺自薦第13章 舍卿其誰第4章 詩歌免談第5章 驅散病患第1章 行獵上林第2章 水力磨坊第12章 汝之不慧第3章 微末小技第16章 我主不見第7章 謀身謀國第20章 注經化俗第21章 安排香餌第33章 長矛如林第31章 不可遽廢第38章 矜功失節第27章 盡屠公孫第4章 法不可廢第1章 帝后對泣第25章 所忠者天第11章 自由心證第27章 助守鄄城第6章 皆不可用第12章 尚書空臺第21章 異獸逞兇第19章 東出盧龍第4章 益德爭功
第1章 遼東軼聞第11章 魔鬼之聲第35章 命盡園桑第16章 討袁紹檄第13章 河北棱堡第4章 漁陽豪強第10章 兒女親事第23章 幼平奮威第28章 便有如何第11章 社會進步第27章 白晝荒夢第35章 謠言之力第25章 後世之評第16章 **好淫第1章 禍起蕭牆第17章 強固是氏第10章 明修棧道第9章 大山在前第13章 孟門之山第11章 科考之弊第6章 建安石經第32章 曳尾泥塗第26章 羽扇綸巾第10章 新式算法第20章 不可得乎第21章 異獸逞兇第21章 暗夜驚魂第8章 謀策定亂第4章 西走而王第3章 九品官人第19章 屈身蠻夷第11章 螻蟻草芥第9章 天子所賜第4章 使徐三事第23章 屠盡匈奴第7章 宛城宣詔第26章 公仁僞書第8章 欲加之罪第7章 逆天出師第8章 願爲雲敞第26章 心喪三年第21章 吾等何往第8章 欲加之罪第6章 嚴其考法第23章 屠盡匈奴第21章 儒者之心第2章 被翻紅浪第11章 自由心證第9章 溳水之戰第24章 偃師御胡第23章 此新聲也第17章 以身爲餌第19章 二虎媾合第16章 故主歸來第4章 攻心之計第23章 刺客奇才第14章 海外異聞第22章 革命宣言第25章 初步較量第30章 不可迷失第30章 以魏代漢第27章 遂鄉認親第6章 有如神鬼第6章 尊者一諾第29章 白兔遇犬第29章 屯田小吏第12章 懸危之勢第3章 破此五賊第1章 分州荊襄第4章 夢中殺人第19章 流血五步第9章 爲國殺賊第16章 故主歸來第32章 暗流涌動第7章 投刺自薦第13章 舍卿其誰第4章 詩歌免談第5章 驅散病患第1章 行獵上林第2章 水力磨坊第12章 汝之不慧第3章 微末小技第16章 我主不見第7章 謀身謀國第20章 注經化俗第21章 安排香餌第33章 長矛如林第31章 不可遽廢第38章 矜功失節第27章 盡屠公孫第4章 法不可廢第1章 帝后對泣第25章 所忠者天第11章 自由心證第27章 助守鄄城第6章 皆不可用第12章 尚書空臺第21章 異獸逞兇第19章 東出盧龍第4章 益德爭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