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英明決策



四方面軍在休整的幾天裡就地發動羣衆,學兵連和兄弟部隊扛着紅旗意氣風發走進村莊宣傳紅軍的宗旨,幫助羣衆做好事,和羣衆打成一片,老百姓都很擁護紅軍。

這幾天裡,總部首長在思考下一步棋,總不能連綿無期的行軍打仗吧,紅軍也需要休整,需要擴大,需要開闢新的根椐地。

“我們到川北去建立根椐地,也給川軍來個楚漢相爭,鴻溝爲界嘛!”在幹部會議上,目光犀利的軍參謀長曾中生說完後猛地一拍桌子站起來,木桌上的一碗水被震得晃盪出來,這個建議他早就提議過,卻被壓下來。

曾中生同志在西征路上被任命爲紅四方面軍參謀長。他是黃埔四期的黃埔生,曾在莫斯科學習過,曾任中共中央軍事部參謀科科長、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等職,並被中共中央派到鄂豫皖蘇區任中共鄂豫皖特委書記兼軍委主席,由於他敢於直言指出張國燾的錯誤,曾被一再降職。他的戰略眼光獨到,軍事才華突顯,是紅軍中不可多得的、傑出的軍事指揮家。

“我看可以,四川軍閥在成都混戰,我們可抄近路翻過大巴山,打到川北建立革命根據地!”足智多謀的徐向前總指揮提議道,大家紛紛點頭。

此刻,見大多數人都投贊成票,張國燾也點頭同意。

張主席在會議上宣佈:“下面討論進軍川北的相關事宜......”前去開會的幹部們先是一驚,後是一喜。

驚的是部隊就要爬冰封的大巴雪山,老百姓都說,就連當地人冬天也不敢過大巴山。喜的是終於要在川北建立根據地,紅四方面軍是從鄂豫皖老根據地出來的,他們深知離開了人民羣衆的支持部隊是多麼艱辛和無助。

徐總指揮帶人勘查後製定出行軍路線,翻過大巴山主脈,從一條艱險的小路直接進入川北,再向南直下通江縣的兩河口,在時間地點和速度上出奇制勝,奪取通江!

這是一個大膽的行動,沒有雄才大略是不敢出此絕招。

團政委傳達了會議精神,“我們要趁川北防守空虛,迅速翻越大巴山,快速佔領通、南、巴!每人領三天的乾糧,打三雙草鞋,帶四斤稻草。”

團長也講道:“同志們!我們要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大巴山上很冷,要在山上過夜,大家儘量穿暖和點。我們一定要翻過大巴山,後勤同志搞了一點辣椒,在最冷的時候咬它一口辣出汗來,或許要好受一點。”

部隊開始準備爬雪山的乾糧,紅十師後勤部的人把乾糧分到三十團時已經不夠了。原來是師裡新接收了一批自願參軍的青年,沒有及時給後勤部溝通。二十八團、二十九團的乾糧已發下去了,三十團還沒有領,算下來有一個連領不到乾糧,師裡發現乾糧不夠趕緊去想辦法。

好不容易弄到一些玉米棒數量卻有限,這個連三天的乾糧每人就是六根玉米棒子,一天兩根。本來每人能領四斤乾糧,這下慘了,誰領到玉米棒子誰就捱餓。團後勤幹部急得直撓頭。

吳指導員帶九班趕來領乾糧,後勤幹部正說這事,“來了一批新入伍戰士,乾糧不夠分了,還是依靠地方黨組織發動羣衆才臨時湊到這些玉米棒子,有一個連要吃點虧,不好辦哪!”

指導員當既表態道:“把玉米棒發給我們吧,咱們連都是小戰士,吃得少,把乾糧省給其它連隊吧!”在紅軍困難時期,互相謙讓的指戰員比比皆是。

“那哪行啊?他們雖說還小,但正是吃長飯的時侯啊!”後勤幹部搖搖頭不同意。

指導員把九班小戰士拉到一邊,“團裡有困難,有個連只能領玉米棒,每天只能吃到兩根。我們要發揚紅軍的光榮傳統,把困難留給自己,把方便留給別人,後勤幹部不同意這樣做,要是你們願意我們一起來想辦法!”他信任地望着大家。

經過一番商議,小戰士出面了。炎林遞上一張條子,上面寫道:“批准發給學兵連玉米棒!”條子後面落了名,只是名字寫得很撩草,看不清是誰的簽名。

“這是

誰批的條?”發糧幹部奇怪的問道。

“首長批的!”

“哪個首長?”

“不知道!”不知是誰寫的條子,問又問不出名堂,小戰士只說是接到條子就來領乾糧,別的什麼都不知道。

後勤幹部疑惑的把條子看了好幾遍,別人領乾糧就是登個記,這邊怎麼還遞條子啊,誰還會走這樣的後門?明擺着是吃不飽,可是上面怎麼會同意讓一羣紅小鬼來承擔困難呢?他實在是琢磨不透。

登記的後勤幹部犯難了,只得把玉米棒發給學兵連,九班的小戰士象撿到什麼大便宜似的,高興的跑去給指導員彙報。

就要離開了,炎林和親如父母的房東大叔大嫂依依不捨的告別,大嫂從並不寬裕的家裡找出一點麪粉,合着紅苕給他煎了幾大塊香噴噴的紅苕餅,還切成小塊給他包好。

大嫂背過身抹眼淚,她傷心的說道:“娃!這餅要留在最餓時吃,大巴山上可找不到任何吃的,幾根玉米管不了多大用,我縫了個小口袋,裡面裝了幾個大紅苕,餓了就和班裡的戰士娃分着吃吧......”她難過的說不下去。

大叔接過話茬道:“娃,大巴山上很冷啊!本地人冬天都沒人敢上山,紅軍可真是硬骨頭!娃,把這身舊衣服穿在裡面擋擋寒。”炎林聽話的穿上衣服,大叔想了想又說道:“娃!你一定要堅持活下去!等勝利以後回家來!”大叔早已把他當成了自己的娃。

大叔大嫂勝似親人,炎林一步一回頭灑淚離去。

一些當地青年也跟紅軍一起走了,當地黨組織在羣衆中有很高的威信,在黨組織的號召下,青年們毅然參加紅軍,爲紅軍力量添磚加瓦。

臨走前,團裡挨家挨戶的把錢送到每一戶老鄉家,“這是幹什麼?你們也太見外了吧?”老鄉不願意了。

“老鄉,這錢一定要收下,你們幫了紅軍很大的忙,非常感謝你們的大力支持!”團後勤幹部和政委、教導員、指導員一一登門道謝。

(本章完)

第三節 英勇就義第一節 進駐大鳳川第二節 秀才改名第八節 又少了一個班第一節 初過草地第六節 任重道遠第一節 叛逆第四節 奪槍第一節 叛逆第十節 衝過漫川關第二節 女兵護理班第一節 冒死搶奪軍裝第五節 捨生忘死的戰友第二節 衝過平漢鐵路第一節 緊急行動第六節 夜上大巴山第四節 激戰進行時(下)第八節 又少了一個班第一節 趕盡殺絕第五節 爲劉鄧大軍籌冬衣第一節 調入紅十一師第七節 革命尚未成功第二節 挺進會寧第六節 紅孩子第一節 跳出包圍圈第四節 敵情複雜第八節 保衛根據地第三節 第一次戰鬥第四節 女兵“小白菜”第三節 豫西獨立支隊遊擊大隊第八節 又少了一個班第四節 草地.雪山第三節 壯士斷腕第三節 悲壯的西路軍第九節 尋找主力第一節 陰差陽錯第三節 護送青年幹部隊(二)第三節 揀回一條命第四節 填糞坑第七節 潢光戰役及麻城之戰(上)第二節 始料未及第二節 戰鬥中負傷第二節 鎮原練兵第六節 翻雪山.過藏區第九節 尋找主力第三節 猴子惹禍第二節 始料未及第四節 敵情複雜第四節 重返河口第八節 嚴懲叛徒第六節 英雄無悔第三節 承先的叔伯哥哥第十節 回到主力第一節 趕盡殺絕第三節 逃兵第五節 揮刀上陣第三節 有趣的皮涼鞋(下)第四節 回家探親第七節 再越秦嶺第六節 激戰漢中(下)第五節 二野、四野大聯歡第二節 鎮原練兵第五節 忙碌的童子團第一節 初過草地第二節 紅四軍醫院(二)第四節 義無反顧第二節 衝過平漢鐵路第四節 刺刀見紅第六節 西行歲月(上)第九節 悟仙山下的戰鬥第一節 歡迎會第三節 克敵制勝第九節 悟仙山下的戰鬥第六節 紅孩子第四節 回家探親第三節 承先的叔伯哥哥第二節 有趣的皮涼鞋(上)第二節 翻越秦嶺(上)第六節 紅孩子第二節 虎口脫險第七節 艱難的決擇第一節 秘密武裝交通員第一節 調入紅十一師第九節 悟仙山下的戰鬥第三節 有趣的皮涼鞋(下)第二節 挺進會寧第四節 救命的小紙條第二節 始料未及第四節 動員參軍第四節 三八五旅宣傳隊第一節 趕盡殺絕第九節 尋找主力第三節 有趣的皮涼鞋(下)第三節 逃兵第二節 下山第一節 進駐洪口場第四節 動員參軍第一節 秘密武裝交通員第七節 前線救護
第三節 英勇就義第一節 進駐大鳳川第二節 秀才改名第八節 又少了一個班第一節 初過草地第六節 任重道遠第一節 叛逆第四節 奪槍第一節 叛逆第十節 衝過漫川關第二節 女兵護理班第一節 冒死搶奪軍裝第五節 捨生忘死的戰友第二節 衝過平漢鐵路第一節 緊急行動第六節 夜上大巴山第四節 激戰進行時(下)第八節 又少了一個班第一節 趕盡殺絕第五節 爲劉鄧大軍籌冬衣第一節 調入紅十一師第七節 革命尚未成功第二節 挺進會寧第六節 紅孩子第一節 跳出包圍圈第四節 敵情複雜第八節 保衛根據地第三節 第一次戰鬥第四節 女兵“小白菜”第三節 豫西獨立支隊遊擊大隊第八節 又少了一個班第四節 草地.雪山第三節 壯士斷腕第三節 悲壯的西路軍第九節 尋找主力第一節 陰差陽錯第三節 護送青年幹部隊(二)第三節 揀回一條命第四節 填糞坑第七節 潢光戰役及麻城之戰(上)第二節 始料未及第二節 戰鬥中負傷第二節 鎮原練兵第六節 翻雪山.過藏區第九節 尋找主力第三節 猴子惹禍第二節 始料未及第四節 敵情複雜第四節 重返河口第八節 嚴懲叛徒第六節 英雄無悔第三節 承先的叔伯哥哥第十節 回到主力第一節 趕盡殺絕第三節 逃兵第五節 揮刀上陣第三節 有趣的皮涼鞋(下)第四節 回家探親第七節 再越秦嶺第六節 激戰漢中(下)第五節 二野、四野大聯歡第二節 鎮原練兵第五節 忙碌的童子團第一節 初過草地第二節 紅四軍醫院(二)第四節 義無反顧第二節 衝過平漢鐵路第四節 刺刀見紅第六節 西行歲月(上)第九節 悟仙山下的戰鬥第一節 歡迎會第三節 克敵制勝第九節 悟仙山下的戰鬥第六節 紅孩子第四節 回家探親第三節 承先的叔伯哥哥第二節 有趣的皮涼鞋(上)第二節 翻越秦嶺(上)第六節 紅孩子第二節 虎口脫險第七節 艱難的決擇第一節 秘密武裝交通員第一節 調入紅十一師第九節 悟仙山下的戰鬥第三節 有趣的皮涼鞋(下)第二節 挺進會寧第四節 救命的小紙條第二節 始料未及第四節 動員參軍第四節 三八五旅宣傳隊第一節 趕盡殺絕第九節 尋找主力第三節 有趣的皮涼鞋(下)第三節 逃兵第二節 下山第一節 進駐洪口場第四節 動員參軍第一節 秘密武裝交通員第七節 前線救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