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挺進會寧



紅四方面軍先頭部隊一路激戰,在臘子口進行了驚心動魄的殊死戰鬥,頑強地越過天險,佔領大草灘、哈達鋪,爲後面的主力部隊打開一條通道,又一鼓作氣攻下渭源。

紅四軍順利經過臘子口來到大草灘、哈達鋪,一路雖有小股敵人騷擾,也影響不了部隊前進的速度。

陳再道從紅大回來任紅四軍副軍長,王宏坤任政委,劉志堅任政治部主任。

紅四軍幾個師分別搶佔洮洲等地區,馬步芳騎兵旅仗着有四條腿的馬隊從青海趕來湊熱鬧,最終耀武揚威的馬家軍被紅四軍十師打得落花流水,丟了兵失了馬,餘下的殘部狼狽而逃。

“回渭源!向北走!”全軍都知道向北是三軍會師,這纔是衆望所歸。不過紅四軍十二師在渭源被來回折騰得夠嗆,張國燾和總部徐向前、陳昌浩的意見不一致,讓十二師差點跑斷腿,最終按照總部指示拿下渭源,紅四軍會合。

九月下旬總部將方面軍分爲五個縱隊,紅四軍是第一縱隊,全軍日夜兼程分別向通渭、莊浪、靜寧、會寧挺進。

甘南地區沒有清山綠水的景象,到處是光禿禿的的黃土高坡,寸草難生,一片灰濛濛的霧霾遮住了半邊天。一路上最大的困難是缺水,戰士們揮汗如雨口渴難耐,一到休息時大家紛紛四處找水。炎林見傷員渴得心煩意躁便帶上幾個人出來找水,沿途找了好久都沒有水,半路上碰見炊事班長帶了幾個戰士出來挑水,便跟着他們一起尋找水源。

“老班長!前面有口井!”戰士們歡叫着跑上前一看是口枯井。

“沒有水怎麼做飯哪?”炊事班戰士急得滿頭大汗,一屁股坐在地上。

炎林緊鎖眉頭,炊事班長想來想去笑了,“我們去找河溝或者小河不就有水了嗎。”

“對呀!快走!”炊事班戰士跳起來擔起水桶就往前趕。他們一路向老鄉打聽着哪裡有水溝和小河,東奔西走總算擔了幾挑渾黃的水回來,水

在這裡簡直比油還寶貴。不久,一個炊事班戰士就在挑水時犧牲了,敵機在空中發現他後一連發射數顆子彈,子彈打在地上擦出火星,戰士身上被打成馬蜂窩,慘不忍睹。

沿途別的沒有,地裡的穀草隨處可見,當走到渭源時,炎林已打了七、八雙草鞋,自己留了三雙,另外幾雙送給杜醫生和女兵,不知爲什麼她們總也打不好草鞋。杜醫生在急行軍時摔傷,好在沒傷着骨頭。

“跑路有問題嗎?”大家都很關心她。

“我哪有那麼嬌氣啊?咱們紅四軍的人是經得起摔打的,沒事!”杜醫生說着就舉起受傷的手臂晃了晃,引起傷口一陣疼痛。

“奪取革命勝利有一部分來自腳上功夫,追趕敵人要跑得快,撤退動作也要快,我們靠的就是一付好腳板啊。”與炎林並肩行軍的承啓看着腳上的新草鞋感嘆起來。

“是啊,想起我們小時候追野兔真亡命啊,光腳還跑那麼快。”炎林從山上摔下來,腿上留下一道傷疤。

十月上旬,一方面軍紅一師師長陳賡帶領一隊人馬趕到界石鋪前面迎接一縱隊,疲憊飢渴的紅軍指戰員頓時來了精神,在徐向前、陳昌浩率領下一縱隊高舉紅旗精神抖擻穿過界石鋪、清江驛、瞿家所,向會寧前進。

就快到會寧了,前面歡迎的隊伍在高聲喊叫,“來了來了!快!”炎林和戰友們看見會寧城樓高高飄揚的紅旗,一隊隊敲鑼打鼓的人羣從城裡涌了出來,鑼鼓打得更歡暢了。

“啊!我們到了!快快快,整理一下着裝,別給咱們四軍丟臉。”炎林和紅四軍指戰員激動萬分,要會師得拿出點樣子來,大家自覺撣撣衣服上的灰塵,把帽子戴得端端正正,連綁腿都重新打了一遍,要把最飽滿的精神狀態展現出來。

有人指揮部隊喊口號,一縱隊讓所有的紅旗手走在到最前面,部隊持槍喊口號邁着整齊的步伐前近。炎林回頭一看笑得合不攏嘴,軍醫院的男兵女兵象是接受檢

閱,昂首挺胸大踏步從歡迎的人羣中走過。

走在紅四方面軍隊伍裡的婦女獨立團最爲搶眼,她們立刻成爲萬衆矚目的一枝獨秀,一個留男士短髮的紅軍女幹部鏗鏘有力的喊道:“一、二、三、四!”

“一、二、三、四......”清脆的聲音跟着喊起來,歡迎的部隊和羣衆齊刷刷把目光投向她們,發出讚歎聲。婦女獨立團的女兵清一色是男兵打扮,留短髮、腰扎皮帶、打綁腿,肩挎長槍,看起來和男兵別無兩樣。從八角帽下露出一張張清秀的面孔和閃動的大眼睛,人們發現來自四川的女兵是那樣的美麗。

這些二十歲上下風華正茂的女青年是紅四方面軍在川陝根據地組建的一支婦女獨立團,長征中她們和男兵一樣爬雪山過草地、擡擔架運傷員、運送武器糧食......她們多次參加戰鬥,立下赫赫戰功,在戰爭中經受住考驗。

“向婦女獨立團致敬!歡迎紅四方面軍到會寧!”兄弟部隊的口號響起,她們的手臂甩得更加有力。

回到黨中央身邊,紅四方面軍指戰員感到有了主心骨。

會師了,在縣城文廟大成殿前舉行的聯歡晚會上充滿了笑聲、掌聲,還有敵機的轟鳴聲。敵機是來搞偵察的,會寧縣城突然間變得熱鬧起來。

蔣介石可不想讓紅軍勝利會師,他緊急調動了十萬大軍向隴東重鎮開來,爲保衛三大主力的會師聯歡會能如期順利進行,紅五軍將士用鮮血和生命在離會寧縣城六十里開外的地方打退了敵人的多次進攻,整整一天,七架敵機在頭頂轟炸,紅五軍血流成河,羅南輝副軍長和近千名紅軍指戰員在這場阻擊戰中壯烈犧牲......

蔣介石十分震驚,紅軍三大主力會合如熊熊烈火大有燎原之勢,如不立刻剷除等於放虎歸山,後患無窮。也迎來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時機,他可集中優勢兵力,全殲紅軍主力而快之。

狹路相逢,兩軍都在做戰役前準備。

(本章完)

第六節 翻雪山.過藏區第一節 陰差陽錯第二節 女兵護理班第四節 捨身炸碉堡第十節 走出草地第一節 叛逆第一節 夜渡漢江(上)第一節 西安告急.援西軍第二節 夜渡漢江(下)第八節 嚴懲叛徒第七節 前線救護第二節 一支幹部武工隊第一節 紅四軍醫院(一)第五節 勸降第一節 考驗意志第三節 英勇就義第三節 猴子惹禍第七節 八路軍過年國軍湊熱鬧第四節 草地.雪山第二節 翻越秦嶺(上)第七節 前線救護第六節 短期整訓第一節 西安告急.援西軍第五節 英明決策第一節 進駐大鳳川第三節 前線途中遭肅反第四節 女兵“小白菜”第五節 捨生忘死的戰友第一節 延安緊急電報第三節 發揮黨員的先鋒作用第三節 前線途中遭肅反第六節 別開生面的自主經營第十節 再別根椐地第四節 刺刀見紅第七節 八路軍過年國軍湊熱鬧第三節 行軍趕路忙第六節 激戰漢中(下)第七節 再越秦嶺第四節 義無反顧第八節 出手相救第五節 捨生忘死的戰友第六節 向五師靠攏第一節 改編進行時第三節 猴子惹禍第八節 嚴懲叛徒第八節 保衛根據地第八節 潢光戰役及麻城之戰 (下)第二節 猛子兄弟第一節 冒死搶奪軍裝第二節 入朝參觀團第一節 親人的期盼第五節 爲劉鄧大軍籌冬衣第一節 不速之客第八節 潢光戰役及麻城之戰 (下)第二節 一支幹部武工隊第二節 有趣的皮涼鞋(上)第五節 轉移途中第三節 英勇就義第七節 前線救護第一節 緊急行動第一節 秘密武裝交通員第一節 紅四軍醫院(一)第七節 阻擊第十節 衝過漫川關第四節 激戰進行時(下)第八節 保衛根據地第五節 東路第七節 潢光戰役及麻城之戰(上)第四節 敵情複雜第七節 艱難的決擇第二節 二五八團.三八五營第三節 有趣的皮涼鞋(下)第四節 婦女獨立團.馬玉蓮第五節 斬草除根第四節 敵情複雜第二節 佃戶第二節 始料未及第四節 敵情複雜第一節 夜渡漢江(上)第三節 在*身邊第二節 鎮原練兵第六節 深入虎穴第六節 深入虎穴第七節 革命尚未成功第三節 壯士斷腕第一節 三八五旅教導隊第四節 生產戰鬥兩不誤第一節 夜渡漢江(上)第二節 從延安出發第五節 英明決策第二節 過平漢鐵路第九節 凱旋歸來第一節 調入紅十一師第六節 夜上大巴山第三節 悲壯的西路軍第二節 被捕第四節 刺刀見紅第二節 有趣的皮涼鞋(上)第五節 一次偵察失誤第四節 生產戰鬥兩不誤
第六節 翻雪山.過藏區第一節 陰差陽錯第二節 女兵護理班第四節 捨身炸碉堡第十節 走出草地第一節 叛逆第一節 夜渡漢江(上)第一節 西安告急.援西軍第二節 夜渡漢江(下)第八節 嚴懲叛徒第七節 前線救護第二節 一支幹部武工隊第一節 紅四軍醫院(一)第五節 勸降第一節 考驗意志第三節 英勇就義第三節 猴子惹禍第七節 八路軍過年國軍湊熱鬧第四節 草地.雪山第二節 翻越秦嶺(上)第七節 前線救護第六節 短期整訓第一節 西安告急.援西軍第五節 英明決策第一節 進駐大鳳川第三節 前線途中遭肅反第四節 女兵“小白菜”第五節 捨生忘死的戰友第一節 延安緊急電報第三節 發揮黨員的先鋒作用第三節 前線途中遭肅反第六節 別開生面的自主經營第十節 再別根椐地第四節 刺刀見紅第七節 八路軍過年國軍湊熱鬧第三節 行軍趕路忙第六節 激戰漢中(下)第七節 再越秦嶺第四節 義無反顧第八節 出手相救第五節 捨生忘死的戰友第六節 向五師靠攏第一節 改編進行時第三節 猴子惹禍第八節 嚴懲叛徒第八節 保衛根據地第八節 潢光戰役及麻城之戰 (下)第二節 猛子兄弟第一節 冒死搶奪軍裝第二節 入朝參觀團第一節 親人的期盼第五節 爲劉鄧大軍籌冬衣第一節 不速之客第八節 潢光戰役及麻城之戰 (下)第二節 一支幹部武工隊第二節 有趣的皮涼鞋(上)第五節 轉移途中第三節 英勇就義第七節 前線救護第一節 緊急行動第一節 秘密武裝交通員第一節 紅四軍醫院(一)第七節 阻擊第十節 衝過漫川關第四節 激戰進行時(下)第八節 保衛根據地第五節 東路第七節 潢光戰役及麻城之戰(上)第四節 敵情複雜第七節 艱難的決擇第二節 二五八團.三八五營第三節 有趣的皮涼鞋(下)第四節 婦女獨立團.馬玉蓮第五節 斬草除根第四節 敵情複雜第二節 佃戶第二節 始料未及第四節 敵情複雜第一節 夜渡漢江(上)第三節 在*身邊第二節 鎮原練兵第六節 深入虎穴第六節 深入虎穴第七節 革命尚未成功第三節 壯士斷腕第一節 三八五旅教導隊第四節 生產戰鬥兩不誤第一節 夜渡漢江(上)第二節 從延安出發第五節 英明決策第二節 過平漢鐵路第九節 凱旋歸來第一節 調入紅十一師第六節 夜上大巴山第三節 悲壯的西路軍第二節 被捕第四節 刺刀見紅第二節 有趣的皮涼鞋(上)第五節 一次偵察失誤第四節 生產戰鬥兩不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