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分別
“叔、嬸,你們忙着,我找臨子說兩句話。”遊朝東道。
“行,臨子過去你倆說吧,收拾東西交給我們就行。”方母也習慣有人找兒子了,擺手道。
倒是方父,稍稍有些吃味,兒子有本事固然好,他也高興,理智上也理解,但還是難免失落——畢竟,以往來人都是找他的,好嘛,現在他都沒存在感了。
這份吃味、失落,讓他悶着頭、憋着勁兒,更賣力地去收拾東西了。
“遊哥。”方臨過來,打招呼道。
遊朝東說是要和方臨說話,可真正面對方臨,嘴脣蠕動了下,一時間,囁嚅着竟沒說出口。
方臨知道,大概是看到付宏、耿石、自己相繼找到好活計,對方後悔了,不過選在這個時候來,小和村人走的前一天,應該和鄭於不同,只是想要道個歉,彌補關係。
他自然不會刻薄奚落,主動開口,拉開話題:“遊哥,你最近還在碼頭做活?”
“還在碼頭,不過今天歇了沒去,想着明個兒走。說到這事,還多虧了臨子伱,那時候跟着你多打聽了一番,纔沒踩到肖官差那個坑。”
遊朝東打開話匣子,說開了,終於鼓起勇氣:“當初我找過來,咱們商量一起去找活計,可後來,我一心想着掙錢,迷了心竅,拋下你們獨個兒去了碼頭……臨子,對不住了。”
“遊哥說的哪裡話?當初你跟着一起找,是信任我,反而沒找到就先走了,辜負了期望,讓我一直覺得過意不去。”人家好不鼓起勇氣道歉,方臨自然不會打臉,說着好聽話。
不過,有一點他沒說謊,真沒怪對方,倒不是他心胸寬廣,而是……只要不對他、家人造成傷害,別人如何,他根本不在乎。
遊朝東自然不知道方臨真正心理,聽着這話,越發羞慚——人家不僅沒怪,還覺得辜負了自己信任、期望,反觀自己,當初拍拍屁股拋下三人走了,如今就連過來道歉、彌補關係,都是媳婦強逼着的,對比之下,自己簡直太不是東西了。
對了,提到媳婦,他想到來之前媳婦的交代,連忙提出:“臨子,我家明個兒回去,你家有要捎帶的信沒有?我給你帶回去。”
“有的,那就麻煩遊哥了。”方臨並去拿出早就準備好的信。
他這些天識了些字,但還沒達到無‘錯別字’獨立寫信的程度,這是方父、方母交代了些要說的話,自己去了軒墨齋,又添加了些內容,然後口述給劉掌櫃,讓劉掌櫃幫忙寫的。
信中內容,方父、方母交代的一部分,大概是對村裡的房子、剩下兩畝地的處理,方臨加的一部分,則是說些好聽話,比如,方爺、方奶年齡大了,要保重身體,多多休息,吃喝飲食也要注意,哪些能吃,哪些不能吃……也沒忘了大房、二房、四房,挨家挨個問候了一遍。
總之,大小事情,無微不至,情真意切,反正讓人看了讀了、聽了,會覺得方老三對爹孃是真孝順,對弟兄也是真重感情,聞者落淚稍顯誇張,但絕對會交口稱讚,讓方家三房人雖然在外,但在村中會有一個好名聲。
這個時代,一個好名聲,那可是極爲重要的!
本來,這封信想請喬旭送,正好喬村正識字幫忙讀,不過,想來讓喬旭送信兒的人家多,遊朝東又主動提出,讓對方也送好。
至於說會欠人情,這點芝麻綠豆大小的人情,遊家有聰明人,想來將來就是要兌現,也不會提什麼超出分寸的事情——當然,那些超出分寸的,即使開口,他也不會幫忙。
“臨子,還要捎帶什麼東西麼?”出於愧疚心理,遊朝東主動攬活,追問。
“不了,我家落單時候,遭了賊偷,賣地的錢都沒了,現在也緊巴……”方臨苦笑。
別的捎帶的,還真沒有,他家現在看着光鮮,但其實,還真沒存下多少錢。
所以,條件有限,心意到了就行,具體出東西、落到實處,那不是還有大房、二房、四房嗎?
嗯,主打就是一個動嘴孝順,想必方爺、方奶也是能夠理解的。 遊朝東聽到這話,心中又是更愧疚了,當初表決,他家也沒幫上忙,人家方臨卻仍是認了人情,後來找來,真帶着他找活計……愧疚之後,然後就是感動,方家這麼緊巴巴,沒餘錢,還肯花錢給老方家寫信。果然,村裡傳得沒錯,方家三房是實誠人啊!
——花錢寫信這事,劉掌櫃有話說,方臨口述內容,他寫,聽着、寫着都觸動不已,對方臨印象更好了不少,壓根沒提一文錢的事!
不過,遊朝東哪知道?
他腦補一番,已經下定決心,不僅要將信給帶到,還要將方臨家的難處說出來,可不能讓村裡人誤會了。
“臨子,你放心,這信我一定帶到,若有什麼閃失,你拿我問罪。“遊朝東拍着胸膛,心頭涌起一股使命感。
‘遊哥說的哪裡話?不至於。”方臨啞然失笑,一封信而已,又不是什麼押鏢的金銀珠寶。
另外,他怎麼感覺,對方似乎誤會了什麼?不只是送信,似乎還想要給自己加戲?不過也沒詳究。
遊朝東沒多待,又說了些話,告辭走了。
……
遊朝東剛走,又有人過來坐,是喬旭媳婦,說幫着方家稍信的——顯然,聰明人可不止遊家媳婦一個。
當得知遊家先一步做了這事,自己來晚了,喬旭媳婦暗歎一聲,也沒走,嘮嗑一陣,訴說別情,這才依依離去。
等喬家媳婦剛走,又來一家,也是想幫方家稍信的。
方母就感覺特自豪,別人家都是求着央着村人幫忙送信兒,我家卻是人家主動來,還一個接着一個,不由又是感慨一番:這村人啊,知根知底的還是好,要不是都不走那就好了。
……
次日一早,給要回小和村要回去的人送別。
——總的來說,小和村來府城的人家,留下一半,多是年輕人;回去一半,多是家中有年齡大的、穩健些的。
這一半人家給另一半人家送別,今日此情此景,依稀如當初,部分小河村人踏上去府城的路,村中人送別。
“路上保重啊!”
“下次來府城,到我家喝茶!”
“嬸子可記着,給我家帶個話,讓爹孃別擔心!”
……
就在留下人家的目送中,要回去的人家上路了,揮手遠去。
從高空俯瞰,小和村人再次分爲兩部分,選擇回去、選擇留下,兩邊涇渭分明,猶如命運的分叉,拐進入了兩條迥然的軌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