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5 長安小聚

秦胡兵紛紛慘叫落馬。

白袍小將風馳電掣,透陣而出。

奔衝至城下,穩穩勒馬。

“速開城門。”聲音不疾不徐,止於馬蹄。

字字入耳,毫無拖泥帶水。

譙樓周、裴二人,一時目瞪口呆。

“殺!”陣中胡軫,怒急喝罵。

便有秦胡親衛,縱馬殺來。亂箭張弓,射向一人一馬。

白龍神駒,旋身避過。小將收槍取弓。快箭連珠,直取秦胡。

wωw☢тtκan☢C ○

箭似流星,血線穿喉。

秦胡親衛,猝不及防,慘叫斃命。

箭不虛發。凡有所出,必有所中。

餘下親衛,紛紛勒馬,不敢逼近。

“速開城門!”周倉一聲大喝。

“喏!”城頭兵卒,急忙放下吊橋。

小將縱馬入內。

胡軫面色鐵青。心中憤恨,可想而知。

“夫人何在?”小將馬背行禮。

“夫人……”周倉急忙穩住心神:“車駕已赴宛城。”

“就此別過。”白袍小將,直奔南門。

目送一人一馬,穿城而過。周倉猶未回神。

“不料天下竟有此等人物。”裴繼言道。

宛城南七十里,小長安聚。

新莽地皇三年(22年),“劉縯欲進攻宛,至小長安聚,與王莽將甄阜、樑丘賜戰”,即此。因近宛城,又坐擁淯水漕運之便,商客往來,販運南北,遂成繁華聚落。故有“小長安”之稱。時南陽大水。淯水暴漲,破堤而出。小長安聚,首當其衝,毀於洪峰。聚中商肆、港津,被悉數沖垮。萬幸,時有水衡都尉屬艦,泊於此。將小長安聚中百姓救回。輸往薊國。

與南陽各處廢墟類似。小長安聚,土丘列隊,盜坑遍地。便有一支人馬,佔據此地。挖掘積財積穀,銅鐵諸器。

居中土丘,一艘擱淺商船。

“渠帥,渠帥!”斑駁艙門,被人大力擂響。

“何事驚慌。”說話之人,睡意昏沉。

“稟渠帥。砦門處,有一洛陽車馬,車主欲入聚中落腳。”

“放入便是。”哈氣連天。

“喏。”來人自去。

少頃,砦門開啓。何後車駕,徐徐入內。

聚中土丘高聳,腳手架林立。內中人等,短褐穿結,衣不蔽體。沿途搭建的草廬前,胡亂堆滿各式器皿。覆滿舊土新泥,皆從廢墟下挖掘。

與一般流民迥異。各色人等,身佩刀劍,氣色頗佳。

見車駕入內,以爲是銷贓遊商,紛紛擁上前來。推銷所掘錢貨。

趙忠慈眉善目,長者之風。

三師遊世有方,江湖習氣不減。何苗面白傅粉,一身貴氣。必是東主無疑。至於車內,當是家小。

青牛師問過追車童子。遂引車馬於墟上一處平臺落腳。臺上有高閣廢墟。原先乃小長安市樓。臺上建築皆毀於洪水。只剩四面漏風之孤閣。

車停閣中。何苗居高俯瞰,斷壁殘垣。不由心生慨嘆:“一別多年,人事皆非。”

趙忠亦嘆道:“一路所見,觸目崩心。”

車內何後卻言道:“此中賊人,頗通兵法。”

“夫人,何以知之?”何苗問道。

“堆土成丘,立爲墟牆。墟中進出有度,斷壁殘垣,高低錯落。凡樓閣,必設弓手,守備要衝。若非墟中殘破,或可與十里樓桑比肩。”

經何後提點,何苗這纔看出門道。“果如夫人所言。”

“此中必有高人。”趙忠言道。

“或可爲我所用。”何後又出驚人之語。

“何以見得?”何苗雖見慣不怪,卻也每每多此一問。

“二兄稍安勿躁。”何後已有計較:“勞煩老大人,代爲傳語。便說,路過博望,見賊人盜屍售賣,於心不忍。遂高價買回,欲送往新野,入土爲安……”

趙忠默記於心,遂親下高臺,傳語墟中頭目。

頭目不敢怠慢,亦無主張。又去船艙通稟渠帥。

“難得有此義舉。”渠帥隔門言道:“陰氏墳塋,位於何處。尋新野流民,一問便知。”

“喏。”頭目自去尋墟中新野流民,打聽陰氏宗祠之所在。後又登臺告知趙忠。

何苗窗下問道:“事成否?”

“事成矣。”何後簾後答曰。

趙忠歎服:“道義。”

“盜亦有道,便是道義。”何後一語中的。

何苗亦醒悟:“聞我等送婦人棺槨歸葬。此中賊酋,必護我等周全,不輕言加害。”

“正如二兄所言。”何後言道:“追兵將至,且看後事如何。”

不出何後所料。車駕前腳抵達,賊衆後腳而至。

只因南陽賊寇,各有歸屬。故不敢輕啓爭端。遂暗中潛入,與小長安聚中賊人,好言相商。

頭目素無主見。又一五一十,隔門通稟。

艙內賊酋,若有所思:“宛城羣盜,緊追不捨,所謂‘甘夫人’者。究竟,何人也。”

頭目隔門進言道:“能令羣盜蜂起來追,身份必然貴重。既自入墟中,斷不可輕棄。”

“扶棺送葬,單車南下。有此義舉者,又豈是一般人等。”渠帥言道:“將宛城羣盜,好言勸退。切莫動粗。”

“喏。”頭目領命。

少頃,便有數人,被逐出墟門。

何苗言道:“果不出夫人所料。此中必伏有高士。”

“此時言之尚早。”何後答曰:“料想墟中必有羣盜內應。明取不成,必行暗奪。今夜切不可掉以輕心。”

“遵命。”何苗等人,自當拼死護甘夫人母子周全。

夜深人靜,月黑風高。

果有內應,潛上土丘,暗開墟門,放一衆賊人入內。

打頭宿賊,低聲問道:“車停何處。”

“車停市樓臺上。”內應並指一點。

“切莫聲張。”宿賊身後,皆江洋大盜。翻牆入戶,打家劫舍,早已熟門熟路。問清路徑,這便借黑夜遮掩,摸向高臺。

行至半途。忽聽身後慘叫。

斷後宿賊,連同內應,齊齊斃命。

一聲哨響,舉火如龍。

只見狹路兩側封丘。殘桓斷壁間,伏兵盡出。弓開滿月,鋒矢遙指賊人周身要害。

“區區小計,豈能瞞得過我。”便有一人,縱身躍下。

狹路相逢,勇者勝。

見此人不知死活,竟單刀攔路。打頭宿賊,猙獰一笑:“納命來!”

1.48 立冬兵發1.92 萬世太平1.54 七日血戰51 故國在望10 義結金蘭1.256 茅塞頓開1.40 蜜蜂分箱1.222 神器更易1.60 羣羌之力1.32 明隱之爭1.230 列宿歸位1.295 求仁得仁14 死而不僵177 人神不擾1.6 以物易物1.86 鼓角齊鳴180 同道中人1.34 無法交換1.48 立冬兵發189 爭權奪勢1.20 來去相宜140 添兵增竈15 蔣幹遺書104 靡麗妖風1.72 血染清溪141 喬裝出兵110 見縫插針1.27 身後之謀1.57 借雞生蛋12 半城煙火101 明示萬里135 抱火寢薪149 厲兵秣馬134 公之於衆1.48 微觀天下1.89 無銅身輕1.92 相見恨晚114 難兄難弟1.47 一念之差15 五毒之冠178 一門爭義1.252 長城自毀133 如有神助1.72 天下黎庶1.244 徒有虛名191 陰圖異計1.264 又見連環167 遙遠綠洲114 支渠四通133 如有神助81 融爲一體115 與虎謀皮1.54 七日血戰101 善始善終144 無雙后妃251 入鄉隨俗1.33 代父上疏1.26 以直報怨1.57 賞罰未定1.9 麻姑獻壽1.9 車輪舫舟1.94 與王雷同1.68 淮南大捷1.296 可甘人下1.56 雨夜血染1.85 佩韋佩弦109 寧有種乎1.200 終破隴關1.83 尚書來訪1.85 九九歸原173 合浦珠還14 興師動衆181 羣雄無首106 大徹大悟191 陰圖異計1.53 前朝舊事1.239 雪落無聲1.40 火雲如燒1.2 西邸驚變188 以身應讖190 一較高下107 無人可用162 畢生所願1.49 覆水難收1.93 共襄盛舉161 畢協賞罰1.82 爲人作嫁145 機關殺陣1.62 赤麂皮尉1.69 義立而王149 乘風而至1.26 何以解憂172 春晝初長116 各有所求1.55 安得猛士140 不可思議1.59 熟視無睹41 功虧一簣121 萬舟齊發182 馬齒徒增
1.48 立冬兵發1.92 萬世太平1.54 七日血戰51 故國在望10 義結金蘭1.256 茅塞頓開1.40 蜜蜂分箱1.222 神器更易1.60 羣羌之力1.32 明隱之爭1.230 列宿歸位1.295 求仁得仁14 死而不僵177 人神不擾1.6 以物易物1.86 鼓角齊鳴180 同道中人1.34 無法交換1.48 立冬兵發189 爭權奪勢1.20 來去相宜140 添兵增竈15 蔣幹遺書104 靡麗妖風1.72 血染清溪141 喬裝出兵110 見縫插針1.27 身後之謀1.57 借雞生蛋12 半城煙火101 明示萬里135 抱火寢薪149 厲兵秣馬134 公之於衆1.48 微觀天下1.89 無銅身輕1.92 相見恨晚114 難兄難弟1.47 一念之差15 五毒之冠178 一門爭義1.252 長城自毀133 如有神助1.72 天下黎庶1.244 徒有虛名191 陰圖異計1.264 又見連環167 遙遠綠洲114 支渠四通133 如有神助81 融爲一體115 與虎謀皮1.54 七日血戰101 善始善終144 無雙后妃251 入鄉隨俗1.33 代父上疏1.26 以直報怨1.57 賞罰未定1.9 麻姑獻壽1.9 車輪舫舟1.94 與王雷同1.68 淮南大捷1.296 可甘人下1.56 雨夜血染1.85 佩韋佩弦109 寧有種乎1.200 終破隴關1.83 尚書來訪1.85 九九歸原173 合浦珠還14 興師動衆181 羣雄無首106 大徹大悟191 陰圖異計1.53 前朝舊事1.239 雪落無聲1.40 火雲如燒1.2 西邸驚變188 以身應讖190 一較高下107 無人可用162 畢生所願1.49 覆水難收1.93 共襄盛舉161 畢協賞罰1.82 爲人作嫁145 機關殺陣1.62 赤麂皮尉1.69 義立而王149 乘風而至1.26 何以解憂172 春晝初長116 各有所求1.55 安得猛士140 不可思議1.59 熟視無睹41 功虧一簣121 萬舟齊發182 馬齒徒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