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 絕地天通

話說,長安宋登,少傳《歐陽尚書》,教授數千人。爲汝陰令,政爲明能,號稱“神父”。死後被汝陰人“配社祀之”。

久而久之,約定俗成。遂爲綠洲公社所沿襲。綠洲神社祭祀,羌人呼“釋比”者,遂喚“神父”。

神父司職,亦類同釋比。司職通神事宜,並助民情梳理。據社衆多寡,亦效仿裡魁、坊令,另置社令(長)。

社的創立,可謂神來之筆。須知,社中所聚,多是同一族羣,同一信仰者。俗謂“抱團取暖”。對外來信仰的抵禦及排斥,可謂根深蒂固。尤其絲路流金。諸沿線大國,利益所驅,亦或是一己之私,大肆宣揚利己之神。並藉口神戰,攻滅異國。實則舉國販入西域,賺取鉅額利潤。

這些被攻滅的小國,薊王允許自立公社,聚衆而居。信仰得以保存。對綠洲主人,自當感激涕零。且凡入綠洲者,皆身披王徽刺青。約定俗成,乃薊王家奴。即便遭域外諸大國錯捕,亦會遣人送回。

故於綠洲百姓而言。薊王乃是世俗中的主宰。至於神界,則五花八門,不一而足。

立綠洲公社之消息,先由秦後魯琪拉,傳語蕃邸豪商。稍後,再由幕府敕令,廣而告之。凡同出一種,亦或同奉某神,皆可自建公社。四時祭祀。

此令一出,綠洲百姓奔走相告。絲路沿線,摻雜蠻荒。古神與新神並立。每有小國被滅,便有舊神隕落。得薊王開恩,立社公祭。可想而知。

於是乎,以綠洲兄弟會爲代表。都護百城,公社如雨後春筍,紛紛建立。薊王有言在先,『人神分治』。神權不可觸及君權。凡有逾越,定斬不赦。

話說,薊王乃赤帝子孫。本就具有神性。綠洲諸神,如何敢逆之。置神父並社令,分掌神祀並人治,便是此意。

薊王此舉,便是所謂『絕地天通(注①)』。爲世人所,津津樂道。

《尚書孔氏傳》:“(顓頊)帝命羲、和,世掌天、地、四時之官,使人、神不擾,各得其序,是謂‘絕地天通’。”

至此,天地相分,人神不擾。

換言之,自上古顓頊(zhuān xū)帝時。華夏便完成了人神分治。

“先興五帝之學,再置絕地天通。我主可比‘靜淵以有謀,疏通而知事’之顓頊乎?”

王子館會,便有國中大儒,離席言道。

謂“所居玄宮爲北方之宮,北方色黑,五行屬水”,故顓頊以水德爲帝,又稱“玄帝”。乃北方天帝。

“諸君慎言。”受邀爲主賓之儒宗鄭玄,起身相勸:“主公大業未成,不可妄言天命。若被人構陷,大不敬之罪。豈非不美。”

聞儒宗所慮,不過“不美”。與會衆人,皆心領神會。

便是酒醉大儒,亦不以爲意,長揖及地,捧杯入席不提。

換言之,以今時今日,薊國之力。席捲九州,何其容易。薊王若非恪守臣節,不願刨自家祖墳,早已兵圍洛陽,受禪稱帝矣。

“我主,北伐鮮卑,西通西域,東討三韓,南下荒洲。自光武中興,二百年無可比肩。”儒宗言道:“天命所歸,必有應驗。不可急於一時。”

“我等受教。”與會嘉賓,同聲拜服。

中雍令,四少師之劉寵言道:“鄭公所言極是。我主,上應天命,下照民心。假以時日,必有應驗。”

衆皆心有慼慼。

薊國興五帝之學。天下名士,紛至沓來。國中人才匯聚,文風鼎盛。更加造紙、印刷術大成。朝聞日報,大興民儀。言路通暢,曠古爍今。

且薊王從不以言論問罪,亦從未興文字獄。只需言而有物,不行妖言惑衆。則百無禁忌。便是言及薊王。薊王得聞,亦“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古之明主,莫過如斯。

洛陽南宮,玉堂殿前。

百官下朝。董卓神態倨傲,被一衆黨羽簇擁其中。

待穩步下階。早有車駕列隊等候。

心腹愛婿,中郎將牛輔,渾身披甲,領秦胡騎兵,殺氣騰騰,護佑左右。

車門開啓,疊梯落下。

衆人長揖及地:“恭送太師。”

“哦。”董卓穩坐榻上,隨人馬呼嘯而去。

少頃,百官徐徐直身。各自嗟嘆,四散而去。

送別人中,自有尚書令許攸。

“尚書令,何以無爲?”背後來人,正是太僕王允。日前,許攸登門,索去祖傳七星刀。不料竟再無消息,故纔有此問。

“百官繞身,虎狼伴駕。如何動手。”見四處無人,許攸遂密語相告。

王允又問:“董卓手握十萬大軍,若一朝殞命,尚書令可有良策。”

“如牛輔等,皆一介莽夫。見利忘義,惟利是圖。只需稍加籠絡,自可爲朝廷所用。”許攸答曰。

“尚書令宜當早行,遲恐生變。”王允言道。

“太僕且安心。不日當見分曉。”

見許攸言之鑿鑿,王允遂登車自去。

忽覺背後有人窺視。猛回望,正是大將軍何苗。

四目相對,各自會意。

許攸亦乘車駕而去。

待臺上所剩無幾,大將軍遂轉去西園,面見太后。

自何苗蒸殺西園妃,送與董卓食。何後惱羞成怒,便不與其相見。茹毛飲血,已爲人不齒。何況啖人而食。雖說桓靈以來,天災人禍,屢有百姓易子而食。然畢竟身逢大難。不得已而爲之。

朝中重臣如太師並大將軍者,亦行食人。乾坤朗朗,日月昭昭。太后焉能不惱。

何苗頓失所依。手足無措。雖得許攸暗授機宜,刺殺之事,萬勿外泄。然思前想後,何苗還是決定,向何後坦陳一切。

聞大將軍有機密要事稟告。

何後遂簾後相見。

“乞屏退左右。”何苗伏地乞告。

“大將軍,但說無妨。”何後遂命殿中人等,悉數退下。

“喏。”何苗起身近前,立於簾下。將前後諸情,事無鉅細,和盤托出。

1.87 溫故知新119 衆星拱鬥185 董卓無文1.86 摒除破綻141 父子十祿1.20 軟語溫言126 投其所好1.96 海賊圍城1.49 將計就計1.46 辟邪三寶1.234 王允解懸191 陰圖異計1.76 牽繮執轡1.53 吾道東流1.24 犁種宿野1.47 擊鞠建隊1.44 豐取刻與160 女中豪傑128 堂議三問1.26 塢堡治所113 冰釋前嫌1.2 雞不下蛋195 回京在即1.99 生死相托1.74 唐突佳人51 藏龍臥虎19 同胞兄弟1.90 沉月女校1.53 青色火焰181 羣雄無首第2099章 1.288 毋庸置疑1.29 奮威揚武198 東歸洛陽1.257 珠璣深藏11 恨意叢生1.57 身後之憂125 除舊迎新1.82 可以爲報166 心生毒計185 少不知味1.94 陽球誅暴1.83 銳不可當1.48 鬼神難誣184 南巡于闐1.265 大有玄機135 四時充美115 天下都北1.67 勝券在握1.32 織蓆販履128 廢史立牧1.45 權利覺醒215 按兵不動1.38 溯谷而行1.36 渾天大陣217 上交下讓196 三方推演166 大材小用138 盡如人意133 往甯難了157 麥穗兩岐1.92 輕身爲國151 終成眷屬1.72 天國之味61 時不我待1.58 睚眥必報180 羅襪未染131 衣錦榮歸1.73 血巢角鬥1.4 只患不均31 垂綏琬琰1.62 兵不厭詐111 鬥智鬥勇1.84 王道治國15 生財有術132 馬兒吃飽1.25 美人無極154 數年之期170 樹大招風105 未來可期1.63 福禍相依第2102章 1.291 帝國雄心1.57 謀錄不盡1.72 炎漢控火1.46 有褐有衣1.93 助紂爲虐1.202 白馬銀槍1.60 轉禍爲福1.224 碧血丹心123 宦海沉浮154 查無此人1.46 盡釋前嫌196 百年大計122 左伯皮紙1.80 毋論大小1.28 長短之利101 老臣謀國102 捧日而立108 積重難返1.83 古羌遺規1.53 攻心爲上
1.87 溫故知新119 衆星拱鬥185 董卓無文1.86 摒除破綻141 父子十祿1.20 軟語溫言126 投其所好1.96 海賊圍城1.49 將計就計1.46 辟邪三寶1.234 王允解懸191 陰圖異計1.76 牽繮執轡1.53 吾道東流1.24 犁種宿野1.47 擊鞠建隊1.44 豐取刻與160 女中豪傑128 堂議三問1.26 塢堡治所113 冰釋前嫌1.2 雞不下蛋195 回京在即1.99 生死相托1.74 唐突佳人51 藏龍臥虎19 同胞兄弟1.90 沉月女校1.53 青色火焰181 羣雄無首第2099章 1.288 毋庸置疑1.29 奮威揚武198 東歸洛陽1.257 珠璣深藏11 恨意叢生1.57 身後之憂125 除舊迎新1.82 可以爲報166 心生毒計185 少不知味1.94 陽球誅暴1.83 銳不可當1.48 鬼神難誣184 南巡于闐1.265 大有玄機135 四時充美115 天下都北1.67 勝券在握1.32 織蓆販履128 廢史立牧1.45 權利覺醒215 按兵不動1.38 溯谷而行1.36 渾天大陣217 上交下讓196 三方推演166 大材小用138 盡如人意133 往甯難了157 麥穗兩岐1.92 輕身爲國151 終成眷屬1.72 天國之味61 時不我待1.58 睚眥必報180 羅襪未染131 衣錦榮歸1.73 血巢角鬥1.4 只患不均31 垂綏琬琰1.62 兵不厭詐111 鬥智鬥勇1.84 王道治國15 生財有術132 馬兒吃飽1.25 美人無極154 數年之期170 樹大招風105 未來可期1.63 福禍相依第2102章 1.291 帝國雄心1.57 謀錄不盡1.72 炎漢控火1.46 有褐有衣1.93 助紂爲虐1.202 白馬銀槍1.60 轉禍爲福1.224 碧血丹心123 宦海沉浮154 查無此人1.46 盡釋前嫌196 百年大計122 左伯皮紙1.80 毋論大小1.28 長短之利101 老臣謀國102 捧日而立108 積重難返1.83 古羌遺規1.53 攻心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