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 不幸之幸

“何事喧譁。”車內宋奇出聲,黃巾衛這才各自收斂。

便有隊率近前通報:“乃一黃口孺子,車前攔路。自詡二千及冠,還差四年。故我等這才捧腹。”

“年方十六。”宋奇心中一動:“且引來一見。”

“喏。”

聞明庭要見,黃巾衛這便下馬。搜身後,引少年至車下。

“郭嘉見過公子。”神態自若,不卑不亢。

宋奇見他眉清目秀,身着布衣卻難掩英氣。心中大喜,遂下車相見:“足下從何處來。”

“郭嘉便是陽翟本地人氏。”少年答曰。

“又爲何來。”宋奇二問。

“欲投公子,平豫州黃巾禍亂。”少年再答。

“聞足下欲二千及冠。何不北上薊國,登頂黃金闕,一鳴驚人,天下聞。返來投我。”宋奇三問。

“公子既來,郭嘉又何必捨近求遠。”少年成竹在胸。

“哦?”宋奇一愣,佯裝不解:“此話何意?”

郭嘉笑答:“公子配五縣令印,爲長公主取食。連下六道敕令,道道皆與薊王同。短短月餘,已令券鈔,大行其道。公子莫不是爲王上收攏黃巾否?”

郭嘉此語,看似毫無關聯。然句句,切中要害。身配五縣令印,今漢前所未有。能爲五位長公主取食,必受命於漢室。所出政令,所用錢財,皆來自薊國。種種跡象累加,漢室宗親,必是薊王無疑。

“招降黃巾,乃我所爲。與薊王何干?”宋奇反問。

“普天之下,能納百川者,唯薊王耳。”郭嘉一語中的。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論容人之量,薊王首屈一指。少時納順陽衛,庇陳逸、胡輔。又廣收天下流民,容白波、黑山、葛陂黃巾。一言蔽之:“樹德務滋,除惡務本。”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宋奇算是默認:“足下且與我同行。”

“敢不從命。”

登車對坐,二人重新見過。

“扶風宋奇,字元異。”同名同姓何其多也。大儒劉寵與陳王劉寵,皆出身宗室亦重名。足見一斑。且前朝舊事,早已隨風散盡。郭嘉年幼,如何能知。故宋奇直言相告。

“陽翟郭嘉,字奉孝。”郭嘉亦未覺有異。

“此去長社,奉孝以爲,當從何處着手。”

“先前火燒長社,百里一片焦土。民衆多逃難。尤以避入陳國者居多。陳王寵,勇武善射。賊人不敢犯境。故四野鄉民,蜂擁而至。傳聞已聚十萬衆。料想,長社百姓亦多有避入。明廷此去,當從此處着手。”

“奉孝所言極是。”宋奇欣然點頭。轉而又問:“若陳王不願放歸,又當如何。”

郭嘉笑道:“遊民過境,寸草不生。州縣皆如臨大敵,拒之門外,唯恐入境。陳國又豈會例外。”

“所謂事出必有因,反常則爲妖。”宋奇心領神會。

陳國,前漢初爲淮陽國,後數次更改。東漢初,復置淮陽國。章帝建初七年(82年)分汝南郡八縣,改封廣平王劉羨爲西平王,後改陳王。章和二年(88年),改淮陽國爲陳國。下領九城,戶十一萬二千六百五十三,口百五十四萬七千五百七十二。

坐擁九縣之地,百五十萬衆。陳乃大國。

陳王劉寵,勇武善射。國相駱俊,素有威恩。豫州黃巾,聚衆爲患。郡縣破敗,唯陳獨富強。陳王寵,乃宗王之翹楚。本以爲當如光武故事,舉兵三興大漢。不料卻慘死於刺客之手,身死國滅。如此強王,如此賢相,因何雙雙死於刺客之手。刺客張闓,乃黃巾餘孽。先投陶謙,於泰山華、費間殺曹操父,曹嵩,取財物,奔淮南投袁術。後奉袁術之命,假裝過路陳國,刺殺陳王寵及國相駱俊。

張闓先時截殺曹嵩,曹操怒而起兵,屠滅徐州數縣。此事天下皆知。張闓二刺,陳王及國相,焉能不做防備。

此賊竟接連得手。正如宋奇所言,反常則妖。

車入長社。目光所及,一片荒蕪。黃狗竄於野,百里無人煙。所謂據險而守。先前董卓之所以固守長社,正因長社爲長公主食邑,乃雄城一座。城高牆厚,遠非一般小縣可比。當可固守。

漢室出嫁長公主,多長居於洛陽宅第。湯邑內建有行宮,宮內奴婢齊備,卻不久居。長社亦如此。不料城池屢遭戰火,毀壞嚴重。

臨近縣城,少許有些人氣。近郊村落,先前爲黃巾霸佔。今鄉民雖陸續返鄉,卻也十室九空。人煙稀少。民情遠遜陽翟。處於“無吏治”狀態。正是荒縣一座。

待抵近,見吊橋高懸,城牆殘破。黃巾衛揮鞭大喝,許久纔有人應聲。待吊橋落下,車馬入城。一問方知,門前守軍,竟只剩一耄耋老卒。天寒地凍,本縮在避風處打盹。將將入睡,便被人喝醒。這才知曉,乃新任縣令就任。

城內民居,多有損毀。磚石巨木,皆備拆除,用於守城。街上行人,目光呆滯,身如浮萍。怎叫一個淒涼了得。

問清縣寺所在,車隊一路無阻。所幸縣寺曾爲漢軍將官營地。保存還算完好。然內中屬吏,早已散空。問過留守佐吏方知,戰後民生凋敝,實無油水可撈,前任縣令棄官而去。無人主事,一衆屬吏,不得食俸,亦自行散去。

所謂異地爲官,坐地爲吏。佐吏又言,屬吏多散居城中,只需一聲喚,即可來見。

也因長社殘破。便是刮地三尺,亦刨不出三瓜兩棗。周遭並無黃巾亂軍盤踞。算是不幸之幸。

郭嘉四處看過,進言道:“公子宜當重整吏治,再去陳國求援。”

“此言甚善。”宋奇傳令,招城中屬吏來見。

丞、尉皆在。唯主簿,隨前任縣令而去。宋奇如陽翟故事。先補齊俸祿,再談吏治民生。

錢到人到。

一朝散去的兵卒、佐吏,悉數就位。官婢僕從,聞訊而來。(縣)寺內外,頓時有了人氣。

果然洛陽貴公子。問清民情大概,又令人往陽翟購糧。懸扁市中,張榜街巷,權且安撫民心。三日後,宋奇攜郭嘉,奔赴陳國。

便在此時。薊國徵闢車隊,亦頂風冒雪,抵達國境。

聞鐘聲悠揚卻頗爲凌亂,便有高士推窗詢問:“敢問鄭公,鐘聲何來?”

鄭泰答曰:“乃‘自鳴鐘樓’發聲。某南下時,便已建成,鐘聲凌亂,當在調試之中。”

“鐘樓立於何處?”高士又問。

“樓桑清溪,橋樓市中。”

“可否先去一觀。”

“可也。”

155 寤寐思服115 亡胡千家218 近水樓臺1.26 有勇無謀11 珠聯璧合142 斷不可棄173 能者多勞1.249 幸有一子1.224 鬥戰取將126 分胙之禮231 潛龍勿用170 列城豪俠123 溫泉別館1.26 敦煌六姓103 水路遊擊108 與王共治213 重名載半13 民情得疏104 滄海遺珠91 英雄同契1.45 生死大敵119 妻婦之禮13 匹夫無罪1.38 一日成鹽1.39 名臣歸京51 樑冀金山197 運籌決算1.45 名臣碩老1.2 平羌之策167 綠洲公社1.80 善水良才1.65 陰藏殺機178 爲戰而生91 熱度未消第2093章 1.282 將神駒威1.242 繞樑餘聲127 因時而變1.32 明隱之爭120 黑山飛燕181 三日分曉1.82 年末大賞185 王都擴建1.62 絕非杜撰171 無福消受154 火攻破敵1.45 入園面後1.27 天下瞠目124 羌亂再起1.28 帝王家事150 待我長成120 尚未割席1.99 八賢共治1.45 名臣碩老1.45 再得貴子1.99 衆不可逆152 烏蓮白卓150 一戰功成103 撲朔迷離1.92 相見恨晚120 尚未割席71 以鹿爲幟71 以鹿爲幟149 聖上好驢152 九令五尹172 備思前後196 服牛乘馬1.59 班師凱旋1.35 南州士首1.95 互相成全164 追本溯源16 破敵爲先1.34 內憂外患1.5 米中摻沙11 佐世之才187 中分天下156 定鼎關中211 入主小沛1.275 天下正色1.92 多子多福1.53 青色火焰1.240 聽風即雨152 傳檄天下1.42 變置社稷135 喜得千金1.88 藩強朝弱150 機關算盡1.96 不幸之幸136 包羅萬種1.46 整齊劃一122 左伯皮紙1.94 不虛此行21 臉怎麼黑105 未來可期118 舉國哀慟150 機關算盡132 爲君取食1.67 莫測禍福第2087章 1.276 機不可失1.46 陣前示威19 同胞兄弟
155 寤寐思服115 亡胡千家218 近水樓臺1.26 有勇無謀11 珠聯璧合142 斷不可棄173 能者多勞1.249 幸有一子1.224 鬥戰取將126 分胙之禮231 潛龍勿用170 列城豪俠123 溫泉別館1.26 敦煌六姓103 水路遊擊108 與王共治213 重名載半13 民情得疏104 滄海遺珠91 英雄同契1.45 生死大敵119 妻婦之禮13 匹夫無罪1.38 一日成鹽1.39 名臣歸京51 樑冀金山197 運籌決算1.45 名臣碩老1.2 平羌之策167 綠洲公社1.80 善水良才1.65 陰藏殺機178 爲戰而生91 熱度未消第2093章 1.282 將神駒威1.242 繞樑餘聲127 因時而變1.32 明隱之爭120 黑山飛燕181 三日分曉1.82 年末大賞185 王都擴建1.62 絕非杜撰171 無福消受154 火攻破敵1.45 入園面後1.27 天下瞠目124 羌亂再起1.28 帝王家事150 待我長成120 尚未割席1.99 八賢共治1.45 名臣碩老1.45 再得貴子1.99 衆不可逆152 烏蓮白卓150 一戰功成103 撲朔迷離1.92 相見恨晚120 尚未割席71 以鹿爲幟71 以鹿爲幟149 聖上好驢152 九令五尹172 備思前後196 服牛乘馬1.59 班師凱旋1.35 南州士首1.95 互相成全164 追本溯源16 破敵爲先1.34 內憂外患1.5 米中摻沙11 佐世之才187 中分天下156 定鼎關中211 入主小沛1.275 天下正色1.92 多子多福1.53 青色火焰1.240 聽風即雨152 傳檄天下1.42 變置社稷135 喜得千金1.88 藩強朝弱150 機關算盡1.96 不幸之幸136 包羅萬種1.46 整齊劃一122 左伯皮紙1.94 不虛此行21 臉怎麼黑105 未來可期118 舉國哀慟150 機關算盡132 爲君取食1.67 莫測禍福第2087章 1.276 機不可失1.46 陣前示威19 同胞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