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 五子連臺

幾百歲的老神仙。卻各個風華正茂,貌若天仙。頓頓吃防腐劑,也不可能如此長命。

比如李八百。傳聞,自春秋戰國及先秦兩漢,已足足修煉八百年。前朝舊事,頭頭是道,張口便來。八百年所歷人事,口如懸河,娓娓道來。

路遇某人,掐指一算。言道:某年某月某日,曾在某處,遇見某祖先。彼情彼景,如何如何。又賜某物,如何如何。

“某人”將信將疑。回問家中長輩,果然得證。翻出所贈仙家物品,歷久彌新。人證物證具在,如何能不信以爲真。於是一傳十,十傳百,百傳千千萬。類似事件,八百年來,層出不窮。周圍百姓如何能不深信。

三人成市虎,衆口鑠真金。遂成“活神仙”。

八百年來,此派香火未曾斷絕。足見傳承有序。後世稱“李家道”,活躍於江南一帶。從最初一蜀中方士集團,輾轉吳地後,廣泛傳播。李家道,同樣以符水治病,與天師道頗多雷同。或爲五斗米道支系,亦未可知。然,比起走下層羣衆路線的五斗米道。李家道,逐漸滲入上流名門望族。晉以後才逐漸消失,融入天師道。

據後世所載。李家道,或爲三國時,蜀人李阿、李寬所創,以崇拜神仙“李八百”而得名。吳大帝(孫權,222—252年)時,二人至吳地傳教。因以符水治病,頗爲靈驗,廣納信徒。及東晉時,“弟子轉向教授,佈滿江表,動有千許”。

大而化之。時下傳教,所憑有三:“符水術”、“導引術”、“房中術”。治病、強身、啪啪啪。此“傳教三板斧”,屢試不爽,吸納廣大信衆,趨之若鶩。

此時此刻。神仙“李八百”本尊。道士李脫,正立於薊王當面。栩栩如生,活靈活現。其妹,女道李真多,並立身側,惟妙惟肖,驚爲天人。

“貧道兄妹二人,拜見王上。”見劉備身後,一左一右,並立二美婦,頗多高深莫測。神仙李脫不敢託大,這便近前施禮。

劉備身後所立之人,其一爲大秦聖祭,安娜塔西婭。其二爲天師道二代嗣師夫人,盧暒。

諸如許師鍾璦,倭女王那美,精通巫術、鬼道,此來並未伴駕左右。

“仙師免禮。”劉備笑道:“賜座。”

“謝王上。”李神仙兄妹,翩然落座。

黃金臺,乃是由釣臺、大金臺、蘭馬臺、小金臺等,大小不一,高低不同又坐落有致的數座高臺,共同組成。各臺之間,連以飛閣。郭隗臺、樂毅臺、鄒衍臺、劇辛臺、屈景臺,五座小金臺上,皆建有獨棟館舍。與大金臺上四方主館,高低呼應,相映成輝。

劉備此來,並未前往大金臺四方館。只入駐小金臺,鄒衍行館。

鄒衍乃戰國末之陰陽家,五行學說創始人。著有《鄒子》一書,提倡“五行說”、“五德終始說”及“大九州說”。因“盡言天事”,時人稱其爲“談天衍”,又稱鄒子。

館如其名。此館用來接見羣仙,正當適宜。

“五子連臺,如五指並天,天下人望盡入王上彀中矣。”薊王天降麒麟,也算同道中人。不敢故弄玄虛。神仙李脫,遂從世俗開場。先討個好彩頭。

“仙師何出此言?”劉備果興致盎然。

“郭隗、樂毅、鄒衍、劇辛、屈景,五小金臺,宛如神來五指,並立四方館側,聚攏人望,盡入彀中。”李脫言道:“縱橫家、陰陽家、兵家、法家、農家、儒家、墨家、道家、名家、小說家……天下百家,士競投薊。再續漢祚二百年,王上功高蓋世。”

“蒙仙師吉言。”劉備欣然一笑,又話鋒一轉:“孤聞,曾有‘三天真人飛陽君’,海上偶遇仙師,傳水木之道。後回金堂山,行法數百年乃成‘九鼎金丹’。服用此丹,可時隱時顯。丹塗頑石,頃刻變美玉。如有人私自鑿崖取玉,則風雷大起,雲霞變色。不知可有此事?”

“正如傳聞所言,兩漢之交,貧道不忍看天下板蕩,生靈塗炭,遂泛舟海上。偶遇蓬萊仙飛陽帝君,傳授金丹道法。修煉百年,略有小成。”偷眼看薊王表情。見並無半分貪念,李脫急忙收斂:“實不值一曬。”

“敢問仙師,若無羽化登仙之仙緣,如何保容顏不老,長命八百歲。”劉備又問。

“此乃我派不傳之秘。悉數收錄於二十卷《九鼎神丹經》中。此經,初乃九天玄女私授黃帝。故又稱《黃帝九鼎神丹經》。開篇曰:‘黃帝服之,遂以成仙。’又云:‘雖呼吸道引,及服草木之藥,可得延年,不免於死也;服神丹令人壽無窮已,與天地相畢,乘雲駕龍,上下太清。’微末小技,倒讓王上見笑了。”

“神丹何在?”劉備問道。

聞此言。李脫眸中精光畢露,又一閃而逝:“此丹,先以金爲爐,採天地之靈。一甲子方能初成。而後需納入丹田氣海。以人爲鼎,取日月之精。再煉一甲子,方得大成。此丹,自出金鼎,已被吾妹納爲內丹,日夜煉化,已待天機。”

“當如何取出?”劉備果然中計。

“陰陽相濟神丹成。”李脫一派仙風道骨,語出超凡脫俗:“金丹度化有緣人。”言下之意,需親從……女道氣海度出來?

“哼!”薊王尚未及開口,身後美婦先已冷笑出聲。

“何方神聖。”李脫朗聲發問。

“天師道盧暒。”美婦冷聲應答。

“竟是盧夫人當面,失禮,失禮。”所謂“真人面前不說假話”。既是同道中人,李脫自不敢大意。

薊王笑道:“非是天師盧夫人,而是孤王盧美人。”

美人,乃後宮妃嬪稱號。前漢時,“美人視二千石,比少上造”。今漢光武中興,“又置美人、宮人、采女三等,並無爵秩,歲時賞賜充給而已”。薊王宮美人,卻能領千石宮俸。若誕下子嗣,則再領千石家俸。盧暒當如此例,食雙千石俸。折六十四萬八千大錢。加上‘歲時賞賜’,當過百萬。

單憑盧暒一人,便足以養活與嗣師張衡所生四子一女:張魯、張衛、張愧、張玉蘭及張徵。四子一女,今爲薊王“假子”。皆得善待。張魯、張衛、張愧、張徵,或入四海館,拜烏角先生爲師,學修仙之法。或入隴右府校,拜得名師,習治國之術。獨女張玉蘭,將將與母相認,暫居薊王宮中。

音猶在耳。自落座後,便“眼觀鼻、鼻觀心、心觀氣海”的女道李真多,不由美眸微睜。橫了盧氏一眼。

“不過是奪舍續命,何來黃帝神丹。”盧暒一語道破。

“何爲奪舍。”劉備明知故問。

61 語破天機1.202 白馬銀槍1.27 路中捍鬼136 後果前因196 前狼後虎1.70 孤芳自賞1.2 無孔不入150 一戰功成1.3 父子相隨158 天下嚥喉1.62 絕非杜撰167 萬里征程187 西運東輸179 中舨共約1.69 父子同升124 事與願違1.73 血巢角鬥1.83 紛華靡麗12 再見恩師1.74 唐突佳人153 經營西域120 四面合圍181 臨時改意118 元服之禮120 不忘初心1.220 和合天生152 涓滴成海153 情亦動人182 羣仙聚會1.96 一億情義159 威震西域120 三方妥協199 千里追兇192 夫子之牆106 大徹大悟1.26 再無歸期1.97 借題發揮1.67 莫測禍福61 穩紮穩打10 桃園結義1.28 將門虎子119 司金典農134 添光增益169 白玉之精11 禍起宮牆149 聖上好驢159 亂世之才1.88 大國之基1.63 福禍相依1.47 甲子之約162 難言之隱101 三日之義189 天降大任12 戰意橫生1.97 鐘鳴漏盡139 開枝散葉1.79 牽發而動11 大器已成100 與我一戰1.22 我記下了1.95 西園八校134 大利匠城135 佳偶天成145 機關殺陣1.248 毒蠍擺尾169 麋家小妹103 玉石俱焚144 無雙后妃115 帝王心聲71 窮厄之寇1.60 權重秩卑1.42 布衣爲王164 四海承風116 引藥歸經1.75 後會有期114 太平劫案172 席珍待聘139 龜茲諸情91 一人之外110 攻略河西1.48 微觀天下1.9 三危既宅1.75 一錢太守1.52 臥虎藏龍1.238 一里之回1.70 虎嘯山林106 甘之如飴161 漢祚復興1.82 可以爲報第2083章 1.272 殺得性起1.47 甲子之約146 鑄軌直道1.28 火燒長社21 二宮之亂115 耕三餘一1.54 燕齊以安193 少不言愁10 寡義廉恥155 六神無主1.26 有勇無謀
61 語破天機1.202 白馬銀槍1.27 路中捍鬼136 後果前因196 前狼後虎1.70 孤芳自賞1.2 無孔不入150 一戰功成1.3 父子相隨158 天下嚥喉1.62 絕非杜撰167 萬里征程187 西運東輸179 中舨共約1.69 父子同升124 事與願違1.73 血巢角鬥1.83 紛華靡麗12 再見恩師1.74 唐突佳人153 經營西域120 四面合圍181 臨時改意118 元服之禮120 不忘初心1.220 和合天生152 涓滴成海153 情亦動人182 羣仙聚會1.96 一億情義159 威震西域120 三方妥協199 千里追兇192 夫子之牆106 大徹大悟1.26 再無歸期1.97 借題發揮1.67 莫測禍福61 穩紮穩打10 桃園結義1.28 將門虎子119 司金典農134 添光增益169 白玉之精11 禍起宮牆149 聖上好驢159 亂世之才1.88 大國之基1.63 福禍相依1.47 甲子之約162 難言之隱101 三日之義189 天降大任12 戰意橫生1.97 鐘鳴漏盡139 開枝散葉1.79 牽發而動11 大器已成100 與我一戰1.22 我記下了1.95 西園八校134 大利匠城135 佳偶天成145 機關殺陣1.248 毒蠍擺尾169 麋家小妹103 玉石俱焚144 無雙后妃115 帝王心聲71 窮厄之寇1.60 權重秩卑1.42 布衣爲王164 四海承風116 引藥歸經1.75 後會有期114 太平劫案172 席珍待聘139 龜茲諸情91 一人之外110 攻略河西1.48 微觀天下1.9 三危既宅1.75 一錢太守1.52 臥虎藏龍1.238 一里之回1.70 虎嘯山林106 甘之如飴161 漢祚復興1.82 可以爲報第2083章 1.272 殺得性起1.47 甲子之約146 鑄軌直道1.28 火燒長社21 二宮之亂115 耕三餘一1.54 燕齊以安193 少不言愁10 寡義廉恥155 六神無主1.26 有勇無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