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 探險搜奇

譬如武帝殺鉤弋夫人:“初,鉤弋夫人有罪,以譴死(譴謫而死),既殯,屍不臭,而香聞十餘里。因葬雲陵,上(武帝)哀悼之。又疑其非常人,乃發冢開視,棺空無屍,惟雙履存。一雲,昭帝即位,改葬之,棺空無屍,獨絲履存焉(《搜神記·鉤弋夫人之死》)。”

“棺空無屍,惟雙履存”。並非死而復生。乃因宦官行絞殺時,暗中留命。

若開田聖棺,亦如鉤弋夫人這般,“屍逝柩空”。

正因生平諸多相似。故薊國羣仙會時,田聖才自稱“鉤弋夫人”。亦因田聖,同出巫山神女派。神女臨別留言。平日施術,可由田聖代之。雖不能引九天玄女降靈臺。卻也足可固本培元,還精補腦。

仙門傳聞,“容成術”之上,還有“玄素術”。可引九天玄女降靈臺。

此番南下,赴雲雨之會。薊王與神女耳鬢廝磨,如膠似漆。這才得知,玄素術,乃出神人玄女並素女,共授黃帝,而得名。有《玄女經》、《素女經》,二經流傳。《抱朴子·微旨》:“知玄素之術者,則曰唯房中之術,可以度世矣。”《神仙傳·張道陵》:“其治病事,皆採取玄素。但改易其大較,轉其首尾,而大途猶同歸也。”

“改易大較,轉其首尾”。言指此時流傳,多爲殘篇。無有全本。

薊王所修乃出《玄女經》。另有《素女經》,爲西王母派,不傳之秘。

二經相合,方爲『玄素術』。

作爲巫山神女派,入室弟子。自出雲夢,田聖責無旁貸,不可或缺。

“夢笑開嬌靨,眠鬟壓落花;簟文生玉腕,香汗浸紅紗。”

一堤楊柳綠,三徑菊花黃。海棠春睡足,窗外日遲遲。美人足睡,終歸事出有因,情有可原。

此時,薊王已洗漱更衣,用完早膳。經十字飛閣,入船宮正殿。與一衆屬吏相見。

呂宋港,乃公孫康、公孫恭二人所建天然良港。

北島毗舍邪人,性情溫順。善漁獵及農作。數年前,引入薊國將作寺溫泉所育良種,稻作一季三熟。背依呂宋平原,雨水豐沛,極利圩田。

稍後,又應中島毗舍邪人所請。薊王命公孫康、公孫恭二人擇其一,泛舟南下,擇址督造新港。

內陸羣山之中,北島山蠻,與近海毗舍邪人不同。“山內黑麪之族,鬈髮,服樹皮,棲茅屋。土雖膏腴,卻憚勞,寧餓死,不工作。”

“寧餓死,不工作”。懶惰如斯,只因物產豐饒。日復一日,躬耕稻作,只爲果腹,不可忍受。

北島山蠻,暫不可用。於圩田不利。

“先圩近海平原。”薊王言道:“山蠻勿擾。”

“喏。”二人領命。

“周遭荒洲,可有夷人國。”薊王又問。

“耽蘭洲、薄嘆洲(賓坦島)、諸薄洲(巴鄰旁)、馬五洲(邦加島)、比攎洲(勿里洞島)、巨延洲(婆羅洲),諸洲皆有國。”公孫恭答曰。

“可曾通商立港。”薊王當有此問。

‘尚未能及。’公孫恭言道:“諸洲風俗各異,國情不同。冒然登洲,恐起戰亂。”

公孫康又補充道:“臣等,已遣北島毗舍邪諸王,代爲傳語。料想,立港不難。”

“甚好。”薊王輕輕頷首。

澶洲雖稱列島,實則羣島。除去北島呂宋,中、南二島,皆爲羣島。數千島嶼,星羅棋佈。凡島嶼稍大,便可稱一洲。島上資源有限,不利大興圩田。於薊王而言,更無需督造大港。枝港足以。只爲通商互利,販運島夷,入呂宋圩田。

或有人言,各島既有國,何以稱荒州。

原始部落,亦或是部落聯盟。於守護文明初火的漢帝國而言,皆可稱“蠻荒之洲”。簡稱荒洲,自也合情合理。

公孫康、公孫恭二人,將澶洲羣島,先定漢名,再注於海圖。亦是大功一件。

如前所言。薊國先立海港。再造諸王子船隊。假以時日,諸王子長成,便可揚帆出海,循圖而進。闢海外封國。

江表十港,乃前哨之地。

呂宋港外,支渠四通,阡陌縱橫。廣袤呂宋平原,皆爲膏腴沃土。此港,亦是寄田重地。薊國寄田券何時扭虧爲盈,呂宋港至關重要。

取千里鏡遠觀。薊王心曠神怡。水稻喜高溫、多溼、短日照,對土壤要求不嚴,以“水稻土”爲最佳。又謂“以水定稻”。各洲風水不同,故稻作亦有參差。聞即便取薊國晚稻試種。稻期,亦足縮短一月。粳稻如此,秈稻可想而知。

時人皆以爲,粳稻風味口感,遠超秈稻。然薊王卻知,後世扶南所產“香米”,風味更佳。香米亦是秈米。換言之,風味當不以粳秈界定。

呂宋港,海船輻輳,珍貨雲集。

薊王首開“開拓探險”之先河。引領國人風潮。僦船南下呂宋,結伴入叢林羣山深處探險。爲薊人津津樂道。

收穫諸多,不乏一夜暴富。更助搜奇探險之風。

私人訂製,專用機關器,大行其道。助推薊國機關術,日益精進。絕非只有將作寺受益。與之相匹配,異態文明研究,亦漸興起。此乃認知世界之始。薊王樂見其成。

探索未知,將自先秦以來,日漸僵固的學術“閉合環路”。再行兼容幷蓄,去僞存精。於華夏文明而言,亦有百利而無一害。試想,若有一日。有人完成環球航行之壯舉。天圓地方,當可推陳出新矣。

認知的更新迭代,便是文明。生生不息,滾滾向前之不竭動力。

徑五十里,置邑。徑百里,立縣。

公孫康、公孫恭二人,以呂宋港爲錨。輻輳沿海平原。又繞行北島,擇址督造新港。薊王有言在先,闢三縣可爲“守”。

於是擇吉日,擢升公孫康爲呂宋守,公孫恭爲呂宋宰。類比港令比千石俸,洲守爲比二千石俸。洲宰爲比千石俸。年紀輕輕,便得享高俸。薊國“少年長吏”之盛,可見一斑。

勉勵二人,百尺竿頭,更進一步。薊王再與二人約定。另闢中島三縣,公孫恭亦可拜中島之守。若能於澶洲羣島,築滿百城(港),可爲一洲之牧。

二人大喜過望。

第2082章 1.271 形具神生18 四面楚歌140 不可思議159 衆星拱辰199 千里追兇138 戰爭紅利1.40 洛陽酒家19 半渡而擊110 連環殺局167 遙遠綠洲153 巧施連環105 直言不罪128 虎狼之士151 平定龜茲156 仁至義盡1.20 來去相宜21 御風而行21 兵符將令103 薊國雙壁186 福壽未央1.8 圍淤爲田1.73 大雅無傷198 大權獨攬170 血矛之約51 藏龍臥虎115 平生罕見1.57 戰意正濃174 以謝天地189 爭權奪勢1.58 夾縫求生141 喬裝出兵1.238 君有不戰1.4 陰陽連環51 誰言廢立142 各有心機174 夜半十分164 追本溯源172 三日獵狩1.242 繞樑餘聲1.66 麒麟騰空108 命續二載194 天下共疾188 爲所欲爲11 佐世之才154 東孝西直158 太后有疾143 以食爲天1.8 配享太廟145 寡人無情178 中洲一郡117 鳳凰于飛1.47 再增三縣155 恩威並濟134 光融天下1.43 薊國鋤奸1.264 又見連環1.63 築城爲先216 五射之術1.5 捅馬蜂窩218 近水樓臺1.75 一錢太守101 向虎山行1.96 防患未燃1.54 四方殺局15 各有算計1.35 多事之秋19 編戶分遷1.84 清官難斷100 三馬同槽1.8 馬桶廁籌128 意外之喜123 天賜之幸198 千帆競發141 捨我其誰11 佐世之才1.62 絕非杜撰164 盡數滅口113 對面而弈1.33 功敗垂成1.2 雞不下蛋1.69 父子同升1.97 玉色琉璃148 附內而生144 迎刃而解126 名公之胄170 列城豪俠136 和親之禮127 朝堂半壁1.58 夾縫求生219 西林少年1.40 何懼偷生161 漢祚復興153 經營西域163 拈花摘葉1.32 明隱之爭123 天賜之幸1.47 爲朕所用129 仁義之基113 對面而弈107 以夢爲繭
第2082章 1.271 形具神生18 四面楚歌140 不可思議159 衆星拱辰199 千里追兇138 戰爭紅利1.40 洛陽酒家19 半渡而擊110 連環殺局167 遙遠綠洲153 巧施連環105 直言不罪128 虎狼之士151 平定龜茲156 仁至義盡1.20 來去相宜21 御風而行21 兵符將令103 薊國雙壁186 福壽未央1.8 圍淤爲田1.73 大雅無傷198 大權獨攬170 血矛之約51 藏龍臥虎115 平生罕見1.57 戰意正濃174 以謝天地189 爭權奪勢1.58 夾縫求生141 喬裝出兵1.238 君有不戰1.4 陰陽連環51 誰言廢立142 各有心機174 夜半十分164 追本溯源172 三日獵狩1.242 繞樑餘聲1.66 麒麟騰空108 命續二載194 天下共疾188 爲所欲爲11 佐世之才154 東孝西直158 太后有疾143 以食爲天1.8 配享太廟145 寡人無情178 中洲一郡117 鳳凰于飛1.47 再增三縣155 恩威並濟134 光融天下1.43 薊國鋤奸1.264 又見連環1.63 築城爲先216 五射之術1.5 捅馬蜂窩218 近水樓臺1.75 一錢太守101 向虎山行1.96 防患未燃1.54 四方殺局15 各有算計1.35 多事之秋19 編戶分遷1.84 清官難斷100 三馬同槽1.8 馬桶廁籌128 意外之喜123 天賜之幸198 千帆競發141 捨我其誰11 佐世之才1.62 絕非杜撰164 盡數滅口113 對面而弈1.33 功敗垂成1.2 雞不下蛋1.69 父子同升1.97 玉色琉璃148 附內而生144 迎刃而解126 名公之胄170 列城豪俠136 和親之禮127 朝堂半壁1.58 夾縫求生219 西林少年1.40 何懼偷生161 漢祚復興153 經營西域163 拈花摘葉1.32 明隱之爭123 天賜之幸1.47 爲朕所用129 仁義之基113 對面而弈107 以夢爲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