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 因利乘便

南港船塢。

何後行宮,赤樓帛蘭船華雲號,徐徐駛入。薊王上表,改造此船。何後欣然允諾。薊王之意,不言自喻。顯然已知曉,此船暗藏玄機。

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劫掠貴子,何後達成所願,亦心滿意足。見好便收,自當無不應允。

薊國機(關)甲天下。可不是說說而已。待修造畢,送嫁人等,再隨船返回洛陽不遲。至於二宮太皇,少帝已詔告天下,太皇北巡,未定歸期。自然遙遙無期。

洛陽京畿,宅茲中國。乃天下之中。自今漢定都,悠悠二百年,多少風流人物,你方唱罷我登場。來也快,去更快。若論“好了傷疤,忘了疼”。洛陽百姓,首屈一指。

終歸是,“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於是乎,“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及時行樂,難覓長情。

正因如此,洛陽勳貴皆善忘。不出一年半載,不出所料,二宮太皇已無人惦記。

一言蔽之,“時俗淺薄,巧僞滋生。”

於是“去僞存真”:唯利是圖。一切皆虛,唯利永存。

《禮記·曲禮·下》:“君命,大夫與士肄,在官言官,在府言府,在庫言庫,在朝言朝。”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二宮太皇,自北巡之日始。便意味着,放棄洛陽一切。一別兩寬。

避入西宮增城殿,與太妃朝夕相伴。也算是頤養天年,得以善終。

聞薊王不日南下。二宮太皇又出口諭,同往日南,飽覽大漢錦繡河山。

薊王無不應允。

出人意表。何後母,舞陽君。亦在送嫁之列。何後此舉,亦有私情。先前,舞陽君居於別館,後遷入濯龍園,安居船上。此次送嫁,何後遂令其母,同來薊國。除去欲蓋彌彰,突施冷箭。亦有以母爲質,示好薊王之意。

舞陽君名興,育有一子二女。小女何氏,乃薊王側妃。此來薊國爲質,自當有驚無險。

何後行事,公私兼顧。越發面面俱到。足令人欽佩。

比起嶺南,一季三熟。薊國一季一熟。一年辛勞,成敗在此一舉。

季季稻作,薊國上下,如臨大敵。自黃巾亂起,便一國濟天下。薊國吏民總以爲,來年必得輕鬆。豈料季季如此。隨稻作深入,良田日積月累,產量足年見長。今季,六億石新谷,綿延千里國土。計一千八百億薊鈔,正待顆粒歸倉。還有同等價值的稻花魚不算。

如此大利,可想而知。

便是後世,工業興國。農人每逢農忙,亦舉家返鄉。待收種畢,再返城務工。寒來暑往,無有例外。更何況,二千年前,大漢農耕立國。農人又豈能棄之不種。暴殄天物,有傷天和。非民之福。

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一切皆爲稻收讓路。

便是國都御道,亦半幅通行。上好的青石板路,大利曬穀。

薊人常言,“明前茶,雪前谷;午時曲,霜後葉”。

清明節前採製的茶葉,蟲害侵擾少,芽葉細嫩,色翠香幽,味醇形美。立冬前,薊國千里稻田開鐮,搶在新谷入倉,大雪紛飛前,高價販賣,口感最佳,獲利最豐。

“水爲酒之血、糧爲酒之肉、曲爲酒之骨”,端午節前後氣溫高、溼度大,空氣中微生物種類繁多,生態活躍。制曲工坊,熱氣升騰,猶如暑熱(40℃)時節。高溫環境中,微生物混入曲塊,分泌大量曲酶,加速澱粉中蛋白質,轉化成糖分。

“桑,十二月爲上時,正月次之,二月爲下。”故名“霜桑葉”。入藥最好。

藥材的採收時間,直接影響品質。“夫,藥採取,不知時節,不以陰乾暴幹,雖有藥名,終無藥實。故不依時採取,與朽不不殊,虛費人工,卒無裨益”。民間亦有“當季是藥,過季是草”,“三月茵陳四月篙,五月六月當柴燒”等農諺。足見一斑。

故“器械者,因時變而制宜適也”。又曰:“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河山。”

薊國稻作,牽動天下人心。

便是洛陽並南陽二帝,亦多次下詔慰問。

尤其今年獻費,究竟全輸洛陽,還是一分爲二。更無有定論。

一切待薊王南征歸來,再據理力爭不遲。

不知不覺間。所有陰謀詭計,合縱連橫,皆因薊國稻作而偃旗息鼓。

薊王乘三足踆烏號,巡視國境。王旗所至,民皆心安。便有新晉國人,初經農事。見王親臨,亦不覺慌張。鄰里互助,親友相幫。再加各級官吏,從旁指點。終歸熟能生巧,顆粒歸倉。

督亢腹地,溫泉育種,首開機鐮。而後向東西順延。

陸陸續續,將持續一月。

督亢秋成,奠定薊國一年豐收與否。薊都尹婁圭領麾下諸城令,通宵達旦。處理各種突發事件,不敢有一時之疏。防火防盜,還需仰觀天象,防止雨大黴谷,風疾倒伏。

萬幸秋高氣爽。除去近渤海彎曲,時有陣雨。薊國千里無雲,日光普照。

在薊王來看。一季一熟,亦有諸多好處。只需依照節氣,播種、育秧,待移栽畢,漫長的田間管理,只需家中老農即可。大量青壯勞力,或受僱國中,或僦船出海。賺取不菲薪金。待稻收時節,如候鳥歸巢。將一季所獲,顆粒歸倉。而後闔家歡樂,祭祖賀歲。待來年雪花路開,稻作伊始。春耕畢,再外出客庸,泛舟四海。

日積月累。爵位自升:一公士,二上造,三簪嫋,四不更,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十左庶長,十一右庶長,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十五少上造,十六大上造,十七駟車庶長,十八大庶長;十九關內侯,二十列候。

若立大功,得王上詔命:“爵升一級”。

皆大歡喜。

爵民又稱“爵士”。不僅享受,乘車、衣錦、納妾、減稅等,諸多特權,亦受人所敬。

升爵,殊爲不易。各項量化指標,乃薊王與肱股重臣,集思廣益,集百官治政心得,合民生百態之大成。絕無捷徑可走,更無破綻可循。

所有指標皆量化。並與時間軸相匹配。

凡有晉升或貶謫。還需張榜各處,公示於民。

《薊法》:凡對《二十等爵》,行作奸犯科,一究到底,遇赦不赦。

157 麥穗兩岐213 重名載半10 時機未至145 寡人無情1.69 貨比三家1.235 貌合心離1.78 河北豪傑181 生死兩命186 鬼火焚街1.3 摔杯居首155 萬物之極1.297 酸棗會盟217 背水一戰1.9 三英齊聚218 贈刀之義1.25 水到渠成198 千里救主1.97 以自爲方1.258 搶佔先機1.50 試釘馬掌190 半載之期1.74 再掠女豪1.269 負重而行13 虛實失度125 此事拿手105 天師三分1.54 一國之主1.46 蜚聲西州144 攻堅克難第2076章 1.265 分曹治事1.33 以衆擊寡1.95 本末倒置1.97 鐘鳴漏盡171 南北船閘142 道破天機112 不辱君命1.87 長樂未央141 文昌武盛191 陰圖異計111 無名之輩152 烏蓮白卓1.82 倉樓藏秘15 退居其次185 天經地義1.28 將門虎子1.67 黑夜女王1.265 大有玄機17 爲瓽所轠152 九令五尹1.36 渾天大陣108 命續二載163 佛道先後1.24 同流合污18 千里圩田126 向死而生162 物我兩忘134 天下初平41 閉關鎖國1.76 以國爲家147 不負韶華127 賊臣當道第2091章 1.280 焦點之戰1.43 樓桑特產1.65 三歲見老183 天佑吾王1.243 斬將搴旗104 掃榻以待199 孤心甚慰1.46 蜚聲西州1.22 天下機關183 瓦釜雷鳴107 林間馬場1.65 東界牧馬1.92 相見恨晚1.36 計中之計107 林間馬場119 濮陽之戰71 一較長短1.34 庸人自擾1.65 陰藏殺機1.36 培肥改土51 藏龍臥虎1.60 接風洗塵1.49 和則增壽140 祓禊之會162 難言之隱155 寤寐思服194 先聲奪人1.66 千里馳援168 千里投懷137 各自圈地1.95 十面埋伏173 飲鴆止渴1.250 天下之始124 上公九命1.96 西行在即1.32 無心插柳1.82 逢凶化吉104 窮無出路1.29 扶搖直上
157 麥穗兩岐213 重名載半10 時機未至145 寡人無情1.69 貨比三家1.235 貌合心離1.78 河北豪傑181 生死兩命186 鬼火焚街1.3 摔杯居首155 萬物之極1.297 酸棗會盟217 背水一戰1.9 三英齊聚218 贈刀之義1.25 水到渠成198 千里救主1.97 以自爲方1.258 搶佔先機1.50 試釘馬掌190 半載之期1.74 再掠女豪1.269 負重而行13 虛實失度125 此事拿手105 天師三分1.54 一國之主1.46 蜚聲西州144 攻堅克難第2076章 1.265 分曹治事1.33 以衆擊寡1.95 本末倒置1.97 鐘鳴漏盡171 南北船閘142 道破天機112 不辱君命1.87 長樂未央141 文昌武盛191 陰圖異計111 無名之輩152 烏蓮白卓1.82 倉樓藏秘15 退居其次185 天經地義1.28 將門虎子1.67 黑夜女王1.265 大有玄機17 爲瓽所轠152 九令五尹1.36 渾天大陣108 命續二載163 佛道先後1.24 同流合污18 千里圩田126 向死而生162 物我兩忘134 天下初平41 閉關鎖國1.76 以國爲家147 不負韶華127 賊臣當道第2091章 1.280 焦點之戰1.43 樓桑特產1.65 三歲見老183 天佑吾王1.243 斬將搴旗104 掃榻以待199 孤心甚慰1.46 蜚聲西州1.22 天下機關183 瓦釜雷鳴107 林間馬場1.65 東界牧馬1.92 相見恨晚1.36 計中之計107 林間馬場119 濮陽之戰71 一較長短1.34 庸人自擾1.65 陰藏殺機1.36 培肥改土51 藏龍臥虎1.60 接風洗塵1.49 和則增壽140 祓禊之會162 難言之隱155 寤寐思服194 先聲奪人1.66 千里馳援168 千里投懷137 各自圈地1.95 十面埋伏173 飲鴆止渴1.250 天下之始124 上公九命1.96 西行在即1.32 無心插柳1.82 逢凶化吉104 窮無出路1.29 扶搖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