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 石破天驚

函園客堡,燕歸館。

車騎府司馬許涼,投帖拜見。騎都尉李肅不敢怠慢,這便整衣出舍,階下相迎。

“見過李都尉。”許涼先行禮。

車騎司馬許涼,先爲大將軍司馬。何進敗亡後,一衆黨羽如鳥獸散。後車騎將軍何苗得勢,便又紛紛來投。司馬許涼、假司馬伍宕、親(門)客張津等人,皆如此例。俗謂衆人拾柴火焰高。何車騎能有今日聲勢,一衆黨羽,出力甚偉。

“見過許司馬。”董卓、袁紹等,先前皆爲何進黨羽。許涼來意,不言自明。李肅熱情相邀:“且入舍一敘。”

“請。”

賓主落座。李肅親手斟茶,以禮相待。

二人以茶代酒。待各自落杯,李肅明知故問:“敢問司馬,所爲何來。”

“乃代主而來。”先前曾有數面之緣,亦不算初見。許涼遂道明來意:“三宮鼎立,二府(驃騎、車騎)相爭。董驃騎屯兵三萬於京畿內外。反觀何車騎,不過手握萬餘人馬。急切間,不可與敵。今,二宮太皇並垂簾。竇太皇多不問政事,然董太皇卻處處相對。何車騎進退維谷,生死便在旦夕之間。故,特來向後將軍求援。”

許涼一席話,皆不出所料。略作思量,李肅答曰:“三宮鼎立乃薊王所立。今雖離朝,虎威猶在。又有誰人敢輕起刀兵。何車騎,恐多慮也。”

“都尉可知,道人史子眇?”許涼反問。

“此人頗有道術。曾代太后,撫養陛下多年。故陛下少稱‘史侯’。”李肅答曰。

“史子眇先前亦中仙術。乃至長睡不醒。據我所見,恐難轉圜。若薊王亦如此這般,爲天下之大不幸。該當如何?”許涼又問。

“這……”李肅無言以對。

京中已有風傳。言,薊王恐難轉圜。就此長睡不醒,直至撒手人寰。故各方勢力,蠢蠢欲動。欲補薊王身後之空。所幸,薊國國力蒸蒸日上。輔漢幕府並千里薊國,上下戮力,君臣同心。堅若磐石。一時難以撼動。否則,九州崩壞,社稷無存。

“那時,三宮折足易,二府共存難。不出數載,必見分曉。若能助一臂之力,待執掌天下權柄,何車騎必有重賞。”言及此處,許涼壓低聲音道:“後將軍等人所奉黨魁《衣帶詔》,何車騎亦既往不咎也。”

李肅眼中戾芒,一閃而逝。又急忙掩飾:“司馬所言,某一概不知也。然已字字入耳。當分毫不差,傳於後將軍當面。”

“如此,某改日再來。”說完,許涼取禮單奉上:“區區薄禮,聊表心意。”

“這,如何使得。”李肅眼笑眉開。

九江郡,合肥侯國。

合肥古爲淮夷地,商稱虎方,周稱夷虎。時廬子國,建都於此。始皇帝二十六年(前221年),廢分封,立郡縣,合肥屬九江郡。

知程中大夫歸期,合肥侯並夫人袁氏,於都亭相迎。

“妾,拜見君侯,拜見夫人。”程中大夫恪守本分,亦知尊卑。爲人處世,無可指摘。

“免禮。”合肥侯伸手攙扶:“一路辛苦。”

“妾,無礙。”程中大夫柔聲答曰。畢竟同牀共枕,焉能無情。

“且隨我,入宮吧。”合肥侯言道。

“妾,敢不從命。”

安車入宮。洗去風塵,程中大夫更衣來見。

“中大夫節哀。”袁夫人言道。

“老父宦海沉浮,能得善終,妾已心滿意足。”程中大夫收攏悲容,勉強一笑。

“無需勉強。”喪父之痛,合肥侯感同身受。

聞此言,程中大夫終是落淚。又急忙拭淚告罪:“妾,君前失儀。乞,恕罪。”

“都說了,無妨。”合肥侯不以爲意。說起宦海沉浮,廢帝亦深有體會。

“起來說話。”袁夫人亦好言寬慰。

程中大夫起身後,悄聲言道:“乞屏退左右。”

袁夫人眸生異彩,轉瞬即逝:“爾等退下。”

“喏。”

待宮人悉數出殿,程中大夫,這才以機密之事相告:“稟君侯。老父臨終前,曾有密語相告……”

“此話當真。”合肥侯氣勢驟起。

“有書爲證。”見廢帝自歸國以來,少有英姿勃發,程中大夫難掩歡喜。說完,便取程璜塌下所藏錦囊,呈於合肥侯當面。

合肥侯吐氣穩住心神。這便雙手接過,徐徐解開綬帶。將囊中之物取出。

展開視之。正是阿閣兵亂時,竇太皇所頒《廢帝詔書》。

此詔,乃鞠城兵亂時,由蹇碩當場誦讀。時,衆怒難犯,又大勢已去。故合肥侯並未追究。事實上,《廢帝詔書》,究竟是不是“矯詔”,還真就出於竇太皇之手,唯竇太皇與長樂太僕程璜,心知肚明(注①)。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爲養女能有個好歸宿,程璜臨終前,終於道破隱秘。

“此乃矯詔。”程中大夫,石破天驚。

合肥侯細看之後,斷然搖頭:“此詔何來僞造。”畢竟曾兄終弟及,繼位新帝。詔書有無錯漏,隻眼可辨。再者說來,此詔事後必然校驗,焉能有假。

“此詔不假。”程中大夫言道:“然卻是矯詔無疑。”

“何以見得。”袁夫人忙問。

“君侯豈不知‘田竇相奪’乎。”程中大夫,答非所問。

“前漢武帝時,外戚魏其侯竇嬰與武安侯田蚡各自結黨爲奸,互相傾軋。時天下吏士見田蚡日漸得勢,紛紛‘去嬰歸蚡’。唯有灌夫剛直不阿,守節不變,卻好使酒。田蚡由是日益驕橫。後因灌夫‘使酒罵座’,田蚡乃劾灌夫不敬之罪。田蚡想借治罪灌夫之機,連坐竇嬰。竇嬰則力保灌夫,共御田蚡。時稱‘田竇相奪’。後以竇嬰及灌夫,被誅而終。稍後,田蚡亦亡故。武帝一舉除二戚之患。”身爲宗室,焉能不知前朝舊事。

程中大夫追問:“君侯可知,竇嬰因何被戮。”

合肥侯靈光一現:“乃矯先帝詔,坐罪棄市。”

“然也!”程中大夫終於道破關竅:“此詔,與前漢時魏其侯所受遺詔。如出一轍。”

“原來如此!”便是袁夫人,亦幡然醒悟。

1.27 六縣俱名126 聚散有時1.7 無郭之都196 前狼後虎1.27 出宮闢禍1.42 兵行險着161 畢協賞罰143 疏河注海1.56 痛並樂極164 奴隸貿易12 二戚之爭1.30 一書在手1.6 暗渡陳倉1.36 寒光耀雪1.55 馬踏聯營149 白馬非馬198 一夜易主1.79 河間奼女1.6 驚天動地1.99 北疆來人1.52 明珠有價11 誰主浮沉196 遠古迴響1.50 人中呂布1.245 天下樓桑1.57 借雞生蛋18 千里圩田1.7 野火將熄1.92 僅此足已1.209 鐵騎橫衝1.78 顧全大局1.24 多多益善16 乾坤倒懸1.92 姑息養奸10 入九龍門129 心腹大害123 天賜之幸181 未得其主124 明以照奸183 包藏禍心1.52 母子相見1.240 苦心孤詣153 拾人牙慧1.84 王道治國1.23 王宮女官1.34 恩同再造1.20 軟語溫言166 心生毒計115 天下都北129 琉璃易碎138 壯士解腕1.40 何懼偷生91 龍有逆鱗1.7 殺機畢露41 細數家珍114 一州之地107 無人可用1.95 崔烈買官116 奇兵襲城125 此事拿手127 賊臣當道117 倒履相迎1.200 窮兇奇虣1.64 定國之謀162 難言之隱144 首尾難顧104 有生之年1.22 其道大美1.246 弄劍踏杯179 清白無鬼107 九河之地129 棋逢對手1.66 甕中捉鱉1.63 懸樓列肆215 按兵不動154 以享司寒158 太后有疾191 世衰道窮105 烈女龐娥134 鮮卑利亞140 祓禊之會113 天命所歸150 機關算盡113 七國聯盟110 羣雄並起175 京兆三休1.5 何方神聖1.36 再見太后158 北面稱臣19 同胞兄弟1.59 心悅誠服1.60 廣而告之31 清忠五宦1.85 學而實習198 狗邪滅國147 藥到病除117 倒履相迎1.279 危國之道71 頓遜海渠1.56 風向突變
1.27 六縣俱名126 聚散有時1.7 無郭之都196 前狼後虎1.27 出宮闢禍1.42 兵行險着161 畢協賞罰143 疏河注海1.56 痛並樂極164 奴隸貿易12 二戚之爭1.30 一書在手1.6 暗渡陳倉1.36 寒光耀雪1.55 馬踏聯營149 白馬非馬198 一夜易主1.79 河間奼女1.6 驚天動地1.99 北疆來人1.52 明珠有價11 誰主浮沉196 遠古迴響1.50 人中呂布1.245 天下樓桑1.57 借雞生蛋18 千里圩田1.7 野火將熄1.92 僅此足已1.209 鐵騎橫衝1.78 顧全大局1.24 多多益善16 乾坤倒懸1.92 姑息養奸10 入九龍門129 心腹大害123 天賜之幸181 未得其主124 明以照奸183 包藏禍心1.52 母子相見1.240 苦心孤詣153 拾人牙慧1.84 王道治國1.23 王宮女官1.34 恩同再造1.20 軟語溫言166 心生毒計115 天下都北129 琉璃易碎138 壯士解腕1.40 何懼偷生91 龍有逆鱗1.7 殺機畢露41 細數家珍114 一州之地107 無人可用1.95 崔烈買官116 奇兵襲城125 此事拿手127 賊臣當道117 倒履相迎1.200 窮兇奇虣1.64 定國之謀162 難言之隱144 首尾難顧104 有生之年1.22 其道大美1.246 弄劍踏杯179 清白無鬼107 九河之地129 棋逢對手1.66 甕中捉鱉1.63 懸樓列肆215 按兵不動154 以享司寒158 太后有疾191 世衰道窮105 烈女龐娥134 鮮卑利亞140 祓禊之會113 天命所歸150 機關算盡113 七國聯盟110 羣雄並起175 京兆三休1.5 何方神聖1.36 再見太后158 北面稱臣19 同胞兄弟1.59 心悅誠服1.60 廣而告之31 清忠五宦1.85 學而實習198 狗邪滅國147 藥到病除117 倒履相迎1.279 危國之道71 頓遜海渠1.56 風向突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