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7章 滿載而歸

李自成預備要回蘭州了,自三月份離開蘭州,現在已是臘月,大半年的時間的,方纔基本搞定四川,其實,天明軍佔據的,只是巴蜀之間的農耕熟地,至於川南、川西大量的土司,暫時還是無暇顧及。品書網

不過,四川最有實力、最有名望的土司——石砫宣慰司已經改土歸流,重新落入漢籍,其餘的土司還會遠嗎?

只要朝廷的軍隊不來四川騷擾,駐紮在四川的天命軍,會各個擊破,用軍事、經濟等手段,逐漸同化巴蜀外圍山地的異族。

李自成已經告訴過天命軍的將領和四川的大小官員,最好的方法,便是修路。

土司能與朝廷大軍對抗,奴役本族的百姓,最大的優勢,便是地形,所以各個土司,都是控制着山高林密、交通不變的高地。

與平原地區相,這些地方十分貧瘠,即便改土歸流,也不會有多少稅收,李自成也不會看重這點賦稅,實際一旦全面漢化,官府需要對這些地方進行大量的補貼。

不過,任由土司建立“國之國”,會帶來安全的隱患,土司們掌控着一地的軍事、政治、經濟大權,甚至還掌控百姓,一旦風吹草動,要可能生出異心,朝廷如果不想失去這些土地,要平叛,人力、物力同樣不在少數。

如果恰好趕內憂外患,造成國家分裂,也不是沒有可能,所以,趁着天命軍在當地強大到沒有對手的時候,李自成不喜歡大明朝廷採用的羈押政策,也不認可原先的土司制度,而是在強大軍事力量的主導下,採用各種可能的方法,將這些百姓同化過來。

在同化的過程,可能會遇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李自成相信,只要思想工作到位,真正利益受損的,只有占人口極少數的土司,廣大百姓一旦真正成爲漢民,賦稅反而輕了許多。

在離開四川之前,李自成在劍州召見了四川的主要官員,四川省長郭世俊、獨立審判官陳廷謨、成都知府王維章、劍州知州徐尚卿、綿州知州陸遜之等。

李自成告誡官員們,按照天命都督府的四大律法,開始建立一個全新的四川,土地重新分配、賦稅面前人人平等、鼓勵工商業的發展,還有,四川有許多土司,必須逐步廢除,《推恩律》必須貫徹實施。

他最看重的,是四川當地的道路,“要想富,先修路”,道路通行便利,不僅有利於物資的交換,也能改變人的思想認識。

“蜀道難,難於青天”,李自成已經見識過了,但蜀道的艱難,主要在於巴蜀之地與外部的聯繫。

北面與陝西隔着米倉山、秦嶺,東面與湖廣隔着大巴山、神龍架,又被巫山跨江阻隔;南面與雲貴隔着大婁山、大涼山;西面與青藏,又隔着岷山、邛崍山、夾金山……

但巴蜀內部,蜀地是以平原爲主、巴地以丘陵爲主,完全可以先行修築交通。

李自成給郭世俊和府、州、縣的主官們傳達了命令,由郭世俊統一領導,各府、州、縣支持配合,以成都爲心,向東恢復“成渝古道”,一直延伸至重慶府。

北方是重點,至少修築成都府至昭化縣(蕸萌關)的大道,這樣四川與隴右之間,只剩下岷州府武都縣與保寧府昭化縣之間沒有大道,其餘基本變成坦途。

蜀道之難,數千年來都是令人望而生畏,在科技不發達、基本依靠人力的時代,修築道路的速度不會太快,李自成並沒有給他們限定時間,而是讓他們便利行事,量力而行。

讓李自成沒想到的是,郭世俊給他出了難題:“大都督,成都府的西南方向,便是大量的土地,屬下打探過了,各個土司的實力都較小,漢化倒是不難,但萬一驚動了西面的藏人……”

“藏人?”李自成霎時明白了郭世俊的意思,如果放任藏人土司制度的存在,不利於在整個四川推行漢化政策,反之,如果對藏人也是漢化政策,則很有可能驚動西面的烏斯藏政權。

怎麼辦?李自成一時無策,在天命軍搶奪漢地的同時,很難有兵力與藏人進行大規模的戰鬥,強大如大唐,都只能通過和親的方式,與藏人建立的吐蕃國維持着表面的和平……

在西寧的時候,李自成已經對藏人執行了歸化的政策,但西寧與烏斯藏相距甚遠,一時半會不可能發生大規模的戰鬥。

可是如今……

“大都督,在成都的西北方,有一座大唐時代的古城,一面孤峰,三面臨江,扼守雲南、青藏入川之要地,當時叫維州,只要維州在大唐的手,吐蕃不敢深入,”郭世俊道:“可惜,維州城現在被毀,只有一些斷壁還在……”

“斷壁?”李自成大喜,道:“告訴趙光瑞,立即恢復維州古城,在城內駐紮重兵。”

“屬下也有其意,所以才稟告大都督……”

衆官員告別李自成,各歸本地,李自成先是交代吳二毛,着他帶着無影門的兄弟們在是四川監督各地官員,然後帶着李過,着人押送着郭世俊從成都帶來的八十萬兩白銀,前往漢,將瑞王府的金銀取出,一同趕往隴右。

進入武都縣,便是相對平坦的水泥大道,李自成帶着五個百戶的親兵,押着銀兩,卻將李過的第二營留下,以備傅宗龍等人來取四川。

此時已是臘月初八,衆人都要趕回去過新元,都是鉚足了勁往回趕。

李自成的親兵,都是騎兵,原本行軍的速度極快,但輔兵們要押送銀兩,雖有平坦的大道,但在岷州府境內,道路較曲折,加路又有積雪,直捱到臘月二十八,方纔回到蘭州。

樑成、沈道、湯若望等蘭州府內的大小官員,自發在南城外迎接李自成北歸,連梅之煥老爺子,也在衆人的攙扶下,在城外的寒風受凍。

李自成看着雪地跪了一大片,不僅百感交集,當初來到大明的時候,窮得連回家的盤纏都沒有,如何卻是創下了這樣一份基業……

他雙手扶起梅之煥,責怪道:“老爺子,這麼冷的天,你老人家不用出城了,萬一凍壞了身子,可是天命都督府的巨大損失……”

“要的,要的,”梅之煥着李自成的力量,緩緩站起身,在李自成的臉仔細打量着,“大都督年輕有爲,老朽平生僅見,能追隨大都督,實乃老朽平生之幸事……”

“老爺子過獎了……”李自成又讓百官們起身,卻是看了樑成一眼,“成,我早說過,不用這樣的歡迎儀式,這麼冷的天,讓大家在城外受凍……”

“自成,你這可是冤枉我了,聽說大都督拿下四川,凱旋歸來,一個個搶着來迎……”樑成自嘲地笑笑:“百姓們尚不知曉,若是讓百姓知曉了,大都督今日恐怕都回不了家門!”

“千萬別,”李自成不太喜歡那種萬人圍觀的場面,再說,連同路途的時間,他已經九個月未進家門了,還真有些想着家的大小老婆們,這樣的話語,當衆自然說不出口,“百姓們能安居樂業,過富足的生活,即便我苦點累點,也是無怨無悔!”

“大都督真乃教皇也!”

不知是誰打的頭,衆官員在雪地,對着李自成又是一番參拜,李自成少不得又要說些謙遜的話,好不容易將衆人安撫下來。

梅之煥卻是一抖衣袖,一把抓住李自成的衣角,“大都督,今晚老朽一定要給大都督接風,放心,老朽不會動用公款,是用老朽的俸祿……”

說到喝酒,李自成頓時頭大,忙推辭道:“老爺子,我這一路勞累的,現在尚未入家門,總該回去歇歇腳……”

樑成哈哈大笑,一把摟過梅之煥,湊近了耳語幾句,梅之煥訕訕一笑,忙道:“是老朽失於計較了,大都督莫怪,明日,明日一定給老朽一個機會……”

“明日,明日我再赴老爺子的宴,看看老爺子能準備哪些菜餚,”李自成笑道:“可別將壓箱底的錢拿出來,以後只能捱餓……”

衆人都是跟着大笑。

此時輔兵們已經將裝銀子的馬車趕入城內,李自成辭別衆人,直奔大都督府,將一百八十萬兩的金銀,暫時儲存在大都督府內。

在成都的幾個王府,天命軍搜到價值二百多萬兩的金銀,他原本預備將其的八十萬兩注入西寧、蘭州,做爲外來投資,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沒想到在漢的瑞王府,又意外得到百萬兩。

一路之,李自成已經盤算過了,這一百十萬兩,其的八十萬將投放在西寧和青海省各府,以及擴軍的軍資。

蘭州人口更多,甘肅省的府縣也是更加成熟,需要投放百萬兩。

銀子當然不會直接投放與市場,而是發行等量的紙幣,這些銀子原本是流通貨幣,如果不發行紙幣的話,也是直接出現在市場,應該不會引起劇烈的通貨膨脹。

李自成並不擔心物價漲,在經濟高速發展的時期,物價適當漲,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而且新發行的紙幣,並非直接送給百姓商賈,而是由官府花出去,是逐漸投向市場,物價波動應該不會太大。

不知不覺之間,李自成已經到了後園,他翻身下馬,將馬繮交給親兵,讓他們各自回閣樓休息,自己獨自去往後衙。

剛剛走到書房的位置,卻是人影一閃,一道嬌小的身影,迎面撲進李自成的懷,口卻道:“大都督終於回來了……”

第692章 奴酋陣亡第1064章 不上朝第1173章 兩個選擇第224章 江南商道第1112章 談笑間第1179章 四面合圍第1370章 華夏的利益第1232章 七部主官第151章 模具第996章 春光第892章 不負百姓第259章 飲馬去病河第634章 漢中勝地第582章 火燒眉毛第1105章 連本帶利第196章 回家了第459章 剪羊毛第932章 秦王歸順第425章 佛祖顯靈第1034章 艦炮的數量第714章 百姓爲本第1253章 滅元、滅明、滅清第203章 從千戶第804章 首輔大人的妙計第456章 意外的收穫第864章 侃侃而談第1341章 戴罪立功第770章 主動要求合作第1086章 風燭殘年第462章 朝廷的人第1045章 有限公司第162章 岳父大人第587章 金戈鐵馬第396章 瘋瘋癲癲第1354章 堅決殲滅第407章 攻勢如潮第1203章 男耕女牧第918章 莊妃之約第101章 頹廢的工匠們第209章 軍歌嘹亮第1374章 大潰敗第158章 兵變第818章 人在,城也在第531章 工業園第691章 攀枝花第1283章 蘇祿蘇丹國第327章 東征隴右(三十三)第1126章 海州城破第1339章 虛張聲勢第1281章 出使葡萄牙第551章 夜襲大帳第1256章 緬甸省第891章 最後一次第913章 天命軍的後手第629章 第八營第234章 一波消失,一波興起第31章 隔牆有耳第1389章 風捲殘雲第255章 紅河鎮第874章 爭功第1090章 蘇迪雅第126章 編外學子第332章 改造戰俘第1122章 生路第950章 高臺炮擊第1111章 血統第844章 相互算計第1150章 越快越好第732章 白首不分離第351章 兵臨城下第1266章 棄土保國第910章 勢如破竹第430章 本都督教你第1094章 村鎮制度第537章 天機不可泄露第165章 西域胡商第1366章 打起來了第572章 無知的羔羊第581章 天上掉下餡餅第1134章 旗倒人亡第807章 人在獄中第248章 小規模,高標準第763章 陰沉的聲音第790章 傾家蕩產第1157章 閨房私語第9章 毆打家丁第868章 田園風光第308章 東征隴右(十四)第352章 槍聲密集第854章 正軍法第670章 四路大軍第552章 速戰速決第186章 流言第600章 無一漏網第1034章 艦炮的數量第1342章 兩萬支步槍第172章 開刀第217章 撫臺衙門的人第1059章 《友好通商條約》第613章 攻守兼備
第692章 奴酋陣亡第1064章 不上朝第1173章 兩個選擇第224章 江南商道第1112章 談笑間第1179章 四面合圍第1370章 華夏的利益第1232章 七部主官第151章 模具第996章 春光第892章 不負百姓第259章 飲馬去病河第634章 漢中勝地第582章 火燒眉毛第1105章 連本帶利第196章 回家了第459章 剪羊毛第932章 秦王歸順第425章 佛祖顯靈第1034章 艦炮的數量第714章 百姓爲本第1253章 滅元、滅明、滅清第203章 從千戶第804章 首輔大人的妙計第456章 意外的收穫第864章 侃侃而談第1341章 戴罪立功第770章 主動要求合作第1086章 風燭殘年第462章 朝廷的人第1045章 有限公司第162章 岳父大人第587章 金戈鐵馬第396章 瘋瘋癲癲第1354章 堅決殲滅第407章 攻勢如潮第1203章 男耕女牧第918章 莊妃之約第101章 頹廢的工匠們第209章 軍歌嘹亮第1374章 大潰敗第158章 兵變第818章 人在,城也在第531章 工業園第691章 攀枝花第1283章 蘇祿蘇丹國第327章 東征隴右(三十三)第1126章 海州城破第1339章 虛張聲勢第1281章 出使葡萄牙第551章 夜襲大帳第1256章 緬甸省第891章 最後一次第913章 天命軍的後手第629章 第八營第234章 一波消失,一波興起第31章 隔牆有耳第1389章 風捲殘雲第255章 紅河鎮第874章 爭功第1090章 蘇迪雅第126章 編外學子第332章 改造戰俘第1122章 生路第950章 高臺炮擊第1111章 血統第844章 相互算計第1150章 越快越好第732章 白首不分離第351章 兵臨城下第1266章 棄土保國第910章 勢如破竹第430章 本都督教你第1094章 村鎮制度第537章 天機不可泄露第165章 西域胡商第1366章 打起來了第572章 無知的羔羊第581章 天上掉下餡餅第1134章 旗倒人亡第807章 人在獄中第248章 小規模,高標準第763章 陰沉的聲音第790章 傾家蕩產第1157章 閨房私語第9章 毆打家丁第868章 田園風光第308章 東征隴右(十四)第352章 槍聲密集第854章 正軍法第670章 四路大軍第552章 速戰速決第186章 流言第600章 無一漏網第1034章 艦炮的數量第1342章 兩萬支步槍第172章 開刀第217章 撫臺衙門的人第1059章 《友好通商條約》第613章 攻守兼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