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8章 人在,城也在

bookmark

李自成一直在關注着西華縣的楊嶽,但漢清局傳來訊息:陝西三邊總督傅宗龍,東出潼關後,攻洛陽不下,已經繞過洛陽城,奔汝寧府府而來。

得到這樣的訊息,李自成的嘴角不覺現出一絲冷笑。

傅宗龍東出潼關後,攻打洛陽的事,他是知道的,不過,沒太放在心。

傅宗龍屬下只有兩萬陝西兵,主要大將是總兵賀人龍、副總兵李國。

洛陽城內有後備營三個半團,總兵力一萬六千餘人,又是糧餉充足,即便後備營戰鬥力弱些,打個五折,也抵得八千精銳。

讓王紹禹出城擊敗傅宗龍,或許難度很大,但要守住洛陽城,應該不是難事,後備營操訓了不少時日,恰好可以在戰場練練兵。

李自成早給洛陽的武傳過軍令,一旦明軍大舉來襲,州縣爲了減小損失,可以主動歸降,但一定要守住洛陽城。

臨時都督府常駐洛陽,天命軍的錢糧主要囤積在洛陽,這個後方的補給基地,一定不能丟。

傅宗龍是天命軍的老朋友了,李自成在四川的時候,天命軍和他有過兩次戰鬥,當時做爲四川巡撫的傅宗龍,連四川土地的邊緣都沒有摸到,被天命軍趕去湖廣。

這樣的三邊總督,李自成特別歡迎!

王紹禹沒讓李自成失望,雖然沒有出城擊敵,但守住了洛陽城,保住了天命軍的錢糧,穩定了河南天命軍的後方,也算是大功一件。

李自成立即給王紹禹傳訊,嘉獎洛陽城內的將士,賞銀、升職、傷亡軍士撫卹一類的事情,讓他寫好書面報告,此外,如果將士們傷亡過重,必須招募青壯補充,城內至少維持三個團的兵力。

信件交付何小米之後,李自成纔想到汝寧府的事。

傅宗龍奔汝寧府而來,一旦是要與楊嶽部匯合,加楊嶽部的兩萬人馬,總兵力達到四萬。

四萬明軍想拿下汝寧府?

看來傅宗龍還沒有從洛陽府接受教訓。

現在的汝寧府,有李績的第四營、李信的獨立營,總兵力也是四萬,還有駐紮信陽州的第七營第四團。

天命軍從人數已經佔據優勢,暫時應該不需要宋的第七營了!

最讓李自成趕到怪的是,四五個月之前,當時的三邊總督丁啓睿升爲平賊督師,從陝西帶走了一萬主力部隊,如今傅宗龍又帶走兩萬,難道陝西是生產士兵的機器?

李自成原本是陝西人,對陝西人的性情十分了解,尤其是陝西北部,民風剽悍、好勇鬥狠,像李過、高一功這樣的遊俠,更是皆是。

但純粹的百姓,無論如何強悍,與軍隊還是有很大的區別,如果沒有嚴格的操訓,士兵個人的武力再強,也是單兵作戰,遇順風仗還好,大家一擁而,萬一碰到天命軍這種戰鬥力強悍軍隊,那是一盤散沙了!

傅宗龍到達陝西,不超過兩個月,屬下的這兩萬士兵,受過嚴格的操訓嗎?

李自成思索了很久,心有了一定的計較。

他立刻召開軍事會議,獨立營主將、兵事司正使李信,第四營主將李績,兵事副使牛金星,加民事司正副使宋獻策、羅汝才,總共才六人。

戰爭不可避免,除了李自成沒有表態,其餘的五人,都是主張迎戰。

關鍵是怎麼打,能不能徹底擊潰四萬來犯的明軍!

李績主張在野外迎戰,天命軍憑藉步槍、火炮的優勢,先擊潰部分明軍,逐步消耗明軍的力量,積少成多,最終擊潰這些明軍。

羅汝纔則是主張以汝陽城爲依託,讓明軍主動來進攻,等到明軍疲憊了,再出城破敵,一張而成全功。

論起軍事的才華,這兩人算是會場最平庸的,李自成更希望聽到李信、牛金星、宋獻策三人組的意見。

牛金星與宋獻策的意見差不多,都是主張在傅宗龍到達戰場之前,天命軍主動出擊,先擊潰西華的楊嶽,然後以逸待勞,以優勢兵力迎戰傅宗龍部,到時候已經不需要戰略戰術,在絕對優勢兵力面前,傅宗龍只有捱打的份。

李信卻是反對,一旦擊潰了楊嶽部,傅宗龍只有兩萬士兵,還會來攻打汝寧城嗎?

李自成心暗喜,難怪將軍出戰,總喜歡帶謀士,謀士們能預判戰場的走向,將可能發生的事情,預先擺在主將的面前。

李績的意見,是要發揮步槍的射程優勢,但裝備步槍的部隊,只有李績部的兩個團,與明軍相,人數太少,不利於全殲,而且李自成心懷疑,李績是自己貪功!

他的意見,直接否定了,第四營裝備了步槍的兩個團,是河南天命軍的核心力量,輕易不會使用,相反,讓其餘的軍隊得到鍛鍊,纔是戰爭的最大收穫,在無法大規模裝備步槍的情形下,其餘的軍隊纔是戰場的主力,所以獨立營、承天營都被稱作“作戰兵團”!

羅汝才的想法,倒是規矩,只是有些保守。

在李自成的心,牛金星、宋獻策二人的意見,已經是非常不錯了,利用天命軍人數和戰鬥力的優勢,打個時間差,分別擊潰楊嶽、傅宗龍部。

李自成相信,以天命軍的戰鬥力,分別擊潰兩部,應該不是難事!

但正像李信所說的,如果事先擊潰楊嶽部,傅宗龍還會來汝寧送死嗎?

人多膽兒壯!

楊嶽、傅宗龍相互給對方壯膽,明軍纔有進犯汝寧,甚至殲滅天命軍的念想。

李自成看了李信一眼,不覺微微點頭,道:“李公子,如果楊嶽、傅宗龍兩部合二爲一,人數和天命軍差不多,你有把握全殲嗎?”

“戰場訊息萬變,屬下沒有萬全的法子,”李信知道,大都督對自己的策略最感興趣,心不覺大喜,“但屬下知道,即便明軍兩部合兵,天命軍的戰鬥也是處於優勢!”

李自成淡淡地道:“爲何?”

李信一拱手,道:“其一,從當年洪承疇、孫傳庭勤王京師開始,陝西兵不斷離開陝地,先前的丁啓睿,今日的傅宗龍,大量陝西兵離開陝西,士兵的操訓肯定不足,一旦戰場形勢不利,完全是一盤散沙;其二,明軍由楊嶽、傅宗龍部合二爲一,兩步的關係說不清、道不明,誰是最高統帥?戰場出現意料之外的變故,由誰做主作出相應的調整?萬一吃了敗仗,失敗的主要責任由誰承擔?”

李自成心暗喜,這個李信,果然是將才,將明軍各部的軍閥作風,看得明明白白……

牛金星跟着道:“李公子說得是,屬下看過不少兵書,縱觀歷史,兩部合兵,在士兵人數、戰鬥力相近的情形下,從來沒有獲勝的記錄!”

李自成點點頭,道:“既然如此,咱們讓楊嶽、傅宗龍合兵,所有的戰略戰術,圍繞他們合兵之後!”

牛金星道:“大都督,既然讓楊嶽、傅宗龍合兵,屬下建議,那咱們不要將戰場放在汝州。”

李自成沉吟着,“牛先生的意思是……”

“將明軍向南引誘,明軍的糧草本不太充足,每前行一步,糧草消耗一分,”牛金星眯縫着眼道:“等到明軍的的糧草消耗的差不多了,人心會浮動,是決戰的機會!”

宋獻策遲疑了很久,這會終於道:“如果我們向南撤退,那汝寧城怎麼辦?難道白白留給明軍?”

李自成心一動,將汝寧城讓給明軍,心自然不願意,府城都是天命軍的經營心,不到萬不得已,不會輕言放棄。

不過,從宋獻策的問話,李自成想到了更好的主意。

他淡淡笑道:“汝寧城自然不會留給明軍,向南撤退,引誘明軍,也是一個不錯的主意。”

“分兵?”牛金星忙道:“屬下明白了,大都督以分兵的方式,引誘明軍分兵。”

羅汝才道:“大都督剛纔不是說,一旦明軍分兵,很有可能喪失作戰的膽量?”

“那我借個膽子給明軍,”李自成淡淡笑道:“我們用分兵的方式,又向南撤退,引誘明軍分兵,如果楊嶽、傅宗龍不當,wimbledon也沒什麼損失,如果他們發現我們分兵,兵力減少,追擊的膽子會大些,明軍不是缺少糧草嗎?向南撤退的軍隊,將糧草亮出來!”

李績哈哈大笑,“如此一來,即便是爲了糧草,明軍也要向南追擊!”

牛金星頜下的鬍鬚,已經五六寸長了,他慢悠悠地捻着長鬚,道:“我們還可以創造機會,對外散步留言,說明軍糧草告馨……”

李信道:“大都督,留下守城的軍隊,不用太多!”

李自成點點頭,道:“正是如此!我打算讓李公子守城,再給你留下獨立營的第一、第二兩個團,怎麼樣,有把握守城嗎?”

留下李信守城,不僅是因爲李信非凡的軍事謀略,更是因爲李信待在汝寧城時間最長,對汝寧城最爲熟悉,城的百姓較信任他。

李信自然不會將四萬明軍看在眼裡,何況還有城牆守護,他向李自成一拱手,“大都督放心,人在城在!”

李自成哈哈一笑,道:“李公子,應該是‘人在,城也在’!”

“哈哈哈……大都督真是神來之筆!”

第1115章 家的溫暖第1113章 在商言商第1355章 落荒而逃第64章 戰馬不錯第1297章 勞軍之計第885章 誘餌第1209章 要個孩子第1227章 琉球法司第888章 革左五營第1361章 周坤的心思第213章 香精第94章 官復原職第929章 紅毛夷人第385章 偷襲北線第484章 冒着白煙的洞穴第882章 開封的王府第1390章 突圍出城第739章 戰鬥在一線第995章 軍魂第780章 舉火爲號第867章 重重打臉第1374章 大潰敗第739章 戰鬥在一線第81章 來自西寧的使者第1390章 突圍出城第23章 做親第868章 田園風光第622章 一騎絕塵第896章 裡應外合第364章 兩女爭夫第622章 一騎絕塵第331章 比黃金更重要第1377章 華夏的胸懷第453章 實名制票證第1394章 騎兵步兵,各有優劣第800章 逼出來的妙計第1203章 男耕女牧第402章 孩子像父親還是母親第995章 軍魂第340章 依戀與愁思第164章 財源第974章 崇禎的靈堂第369章 東街市坊第722章 罪不及家人第1141章 當道者死第1080章 決不虧待第1033章 杭州大學第855章 收割小麥比賽第877章 自家的骨肉第1224章 教育分兩步走第1100章 五年之約第28章 狹路相逢第281章 沙陀寺第1023章 速速去請第203章 從千戶第754章 堅城洛陽第1240章 西洋南洋第957章 哭笑不得第417章 第一次和議第286章 家人第216章 孩子與官印,哪一個更重要第645章 蘭州、蘭州第1278章 安西都督府第1293章 三路征伐第655章 如詩如畫第846章 一日破城第749章 隨風而動第806章 逐鹿之人第114章 久旱的沙漠第1395章 禁止養馬第161章 西寧與遼東第597章 一炮破城第1104章 航海船隊第425章 佛祖顯靈第534章 中都罹難第120章 倒淌河第371章 融入大家庭第1052章 華葡貿易公司第1101章 以戰養戰第1161章 腦漿迸裂第606章 佈局四川第99章 水果樓第472章 莫須有第607章 護城河第637章 滿載而歸第84章 抉擇第188章 奇貨第1375章 再次遷都第1323章 紅色爲翡,綠色爲翠第534章 中都罹難第1285章 唐努烏梁海第701章 裡甲制度第66章 最後的希望第704章 官逼纔會民反第1150章 越快越好第1379章 錫蘭島第138章 知府做媒第363章 齊人之福第785章 洛陽會議第42章 水桶法則
第1115章 家的溫暖第1113章 在商言商第1355章 落荒而逃第64章 戰馬不錯第1297章 勞軍之計第885章 誘餌第1209章 要個孩子第1227章 琉球法司第888章 革左五營第1361章 周坤的心思第213章 香精第94章 官復原職第929章 紅毛夷人第385章 偷襲北線第484章 冒着白煙的洞穴第882章 開封的王府第1390章 突圍出城第739章 戰鬥在一線第995章 軍魂第780章 舉火爲號第867章 重重打臉第1374章 大潰敗第739章 戰鬥在一線第81章 來自西寧的使者第1390章 突圍出城第23章 做親第868章 田園風光第622章 一騎絕塵第896章 裡應外合第364章 兩女爭夫第622章 一騎絕塵第331章 比黃金更重要第1377章 華夏的胸懷第453章 實名制票證第1394章 騎兵步兵,各有優劣第800章 逼出來的妙計第1203章 男耕女牧第402章 孩子像父親還是母親第995章 軍魂第340章 依戀與愁思第164章 財源第974章 崇禎的靈堂第369章 東街市坊第722章 罪不及家人第1141章 當道者死第1080章 決不虧待第1033章 杭州大學第855章 收割小麥比賽第877章 自家的骨肉第1224章 教育分兩步走第1100章 五年之約第28章 狹路相逢第281章 沙陀寺第1023章 速速去請第203章 從千戶第754章 堅城洛陽第1240章 西洋南洋第957章 哭笑不得第417章 第一次和議第286章 家人第216章 孩子與官印,哪一個更重要第645章 蘭州、蘭州第1278章 安西都督府第1293章 三路征伐第655章 如詩如畫第846章 一日破城第749章 隨風而動第806章 逐鹿之人第114章 久旱的沙漠第1395章 禁止養馬第161章 西寧與遼東第597章 一炮破城第1104章 航海船隊第425章 佛祖顯靈第534章 中都罹難第120章 倒淌河第371章 融入大家庭第1052章 華葡貿易公司第1101章 以戰養戰第1161章 腦漿迸裂第606章 佈局四川第99章 水果樓第472章 莫須有第607章 護城河第637章 滿載而歸第84章 抉擇第188章 奇貨第1375章 再次遷都第1323章 紅色爲翡,綠色爲翠第534章 中都罹難第1285章 唐努烏梁海第701章 裡甲制度第66章 最後的希望第704章 官逼纔會民反第1150章 越快越好第1379章 錫蘭島第138章 知府做媒第363章 齊人之福第785章 洛陽會議第42章 水桶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