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5章 總設計師

“好,好,好,”朱由檢大喜,一拳捶在御案,“燦果然不負朕之所託,弱亦是慧眼識珠,如果不是弱,朕一時還想不到將燦調入湖廣!”

他接過張彝憲遞的茶水,猛灌一口,不管茶水灑在龍袍,大叫道:“弱,傳旨,嘉獎燦!”

按理說嘉獎前線的統帥,除了嘉獎令,還需要有銀子獎勵士兵,可是話一出口,朱由檢發現了不對,國庫內幾乎沒有存銀,除了一張嘉獎令……沒辦法,他將嘉獎熊燦的事,甩給了楊嗣昌。!

楊嗣昌心暗暗叫苦,他輕鎖眉頭,遲疑片刻,終於道:“臣遵旨!”見朱由檢沒了下,他也不敢說話,賞銀的事,千萬別弄到自己頭。

朱由檢目視楊嗣昌,心那個急呀,可楊嗣昌是不開言,曹化淳忽地道:“皇、揚大人,這嘉獎前方將士的事……交給老奴吧!”

朱由檢長舒了一口氣,他點點頭,關鍵時刻,還是自己人靠得住!

楊嗣昌見曹化淳離開了,方道:“皇,臣尚有一事啓奏!”

“說吧,還有什麼事!”朱由檢板着臉,目光不知覺掃了眼御案的奏章。

楊嗣昌掃了張彝憲一眼,卻不說話,朱由檢心不樂,道:“彝憲是自己人,楊愛卿有什麼話,直說吧,朕還要批閱奏章呢!”

“臣遵旨,”楊嗣昌拱起雙手,身子微微前傾,低着腦袋道:“皇,眼下國庫空虛,山東、河南大旱,朝廷再難向各地徵收‘遼餉’、‘練餉’,不如暫時罷兵,修生養息,以待來年……”

“弱說得是,”朱由檢點頭,“所以朕才詔令燦,讓他招撫流寇,儘快結束烽火!”

楊嗣昌心冷笑,他太清楚流寇了,他的父親楊鶴,當年是主張招撫流寇,結果落得罷官、流放,最後客死他鄉!

用招撫的方式對付流寇,猶如“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

但皇正在興頭,誰也阻止不了,他除了替熊燦擔憂外,哪敢觸皇的黴頭?

他的心,乃是要下一盤大棋!

“皇,與流寇相,朝廷每年的銀子,六成以都是用於‘遼餉’,如果適當減少遼餉,剿匪的銀子也便有了!”

朱由檢目視着楊嗣昌,“弱的意思……”

“皇,現在大明面臨兩線作戰的風險,”楊嗣昌小心地道:“遼東,牽制了朝廷絕對多數的銀子和兵力,而流寇,流竄於北方數省,一時難以根絕,不如……”

“不如什麼?弱究竟想說什麼?”朱由檢不悅,“朕招撫流寇,是爲了結束兩線作戰的不利局面,然後集力量,恢復遼東,從韃子手恢復故土!”

“皇,”楊嗣昌豁出去了,“韃子雖然侵佔了遼東的土地,但韃子氣候已成,自身有着廣漠的土地,依仗騎兵的優勢,急切之間,根本無法恢復遼東,依臣看,若是與韃子議和,雙方罷兵,省下遼東的部分糧餉,纔是正道,否則,國庫空虛,剿匪、賑災……朝廷什麼也做不了。”

“與韃子議和?”朱由檢從來沒想過這樣的事,韃子屢次來犯,還有議和的餘地嗎?“弱,祖有訓,‘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你這是陷朕於不義!”

“皇,昔年漢高祖白登山敗於匈奴,始認識道匈奴的強大,外與匈奴議和,內積攢實力,方有漢武帝大破匈奴王庭;東漢光武帝立國之初,同樣與匈奴議和,後有匈奴滅國;大唐太宗,與突厥人簽訂城下之盟,然而數十年後,突厥人還不是亡國西遷……”

“……”

“皇,無論漢唐,立國之初國勢衰弱,都明智地選擇了議和,然後積攢實力,終有一日,回頭來收拾這些異族,”楊嗣昌侃侃而談,“皇雖非開國之君,但勤於政事,乃是興之君,現在大明需要修生養息,一旦積攢了足夠了實力,區區韃子,自然如匈奴、突厥一般,不日便被驅逐荒漠,遼東土地,自然迴歸大明,皇也會成爲萬民敬仰的聖君……”

朱由檢仔細思之,或許楊嗣昌說得有理,大明和韃子在關外戰鬥了數十年,韃子不滅,也許是時機未到,如果大明修生養息十數年,那時國庫充盈,兵精糧足,韃子何愁不滅?而自己,是那漢武、唐宗般聖明之君……

這樣想着,朱由檢頓時熱血沸騰起來,不過,他還有些擔憂,“弱,韃子畢竟是異族,皇太極真的願意和談嗎?”

“皇,正因爲韃子是化外之人,纔不會威脅大明的根本,”楊嗣昌見朱由檢出現鬆動,心暗喜,“韃子所求,不過是互市,如果在遼東邊境選擇一城,做爲雙方互市的地點,韃子得了糧食,絕對不會再叩邊牆!”

朱由檢思之,韃子每次入塞,都是俘獲大量的財物,如果互市,讓韃子能交換到這些財物,或許他們不會大老遠來叩邊牆了,同樣是給,如果選擇交易,朝廷也會體面些……

也許弱是對的,一眼便能看透本質!

可是,朝廷的衆臣們會同意嗎?

想到這裡,朱由檢不僅緊鎖眉頭,違背大明祖訓的事,從來只會招來他們的抵制和彈劾……

思索良久,朱由檢方道:“弱,即便朕同意議和,衆卿家恐怕也是不同意!”

“皇聖明,”楊嗣昌拱起雙手道:“所以,臣下以爲,暫時不宜公開,先着人去談,等有了準信,那時木已成舟、生米做成熟飯,臣民們即便反對,亦是晚了……”

朱由檢默默點頭,既沒有肯定,也沒有否定。

楊嗣昌卻是明白了皇的信心,他匆匆告辭,回到兵部,立刻給遼東巡撫方一藻寫了一封私信,着他派人試探皇太極的口風,爲免留下口舌,使者不能是武官員。

方一藻正爲韃子的事頭疼,接到楊嗣昌的書信,立即焚燒了,然後找來算命先生周元忠,口授一番,讓他出使瀋陽,無論結果如何,儘快回信。

…………………………………………………………………………

李自成抽空去了一趟蘭州高學,次在他的指引下,王徵終於弄清了打磨機的一切原理,不知道打磨機造出了沒有。

打磨機的產生,最初是爲了加快自行車的生產速度,降低成本,但打磨機也可以應用於其它領域,在眼下的蘭州,至少可以應用於火器局,用來打磨槍管炮管,加快槍炮的生產速度。

王徵正在研究李自成交給他的圖紙,聽說李自成來訪,忙迎出研究室,叩拜在地,“大都督!”

“王先生不用多禮,”李自成伸手將王徵攙扶起來,“怎麼樣,打磨機研製成功了?”

“成功了,成功了,”王徵的面終於露出一絲喜悅,“生產的打磨機的事,屬下已經交給永春了,總要讓他歷練歷練,否則屬下死後,他何以安身立命……”

“哈哈,研製成功好,”李自成大喜,“王先生,等到打磨機真正投入使用,給火器局送去幾套,火器局和自行車廠一樣,需要大量的打磨機。”

“屬下遵命,”王徵拱了拱手,將李自成引入內室,指着方桌的圖紙,苦着臉道:“大都督,這蒸汽機的圖紙,實在太過複雜……”

“王先生莫急,”李自成知道,蒸汽機是一項很複雜的綜合技術,需要相關的配套技術,以及合格的材料,王徵想要閉門造車,難度實在太大,遂笑道:“我相信,蒸汽機一定會成功,但可能是二十年、甚至五十年後,我將圖紙放在這兒,並非是讓王先生造出蒸汽機!”

“大都督的意思,圖紙只是擺設……”王徵不解,既然短時間內造不出,那樣何必浪費時間?

“不,我是給王先生提供研究的方向,”李自成笑道:“蒸汽機與打磨機不同,不是一項單純的技術,而是有若干項先進的技術組成……”

“大都督,屬下明白了,”王徵搶着道:“大都督是讓屬下將這些技術整理出來,然後分類,讓不同的人去研究?”

“基本是這個意思,”李自成道:“不過,不是若干個人,而是若干個組,每組若干人,許多技術,需要合作,博採衆家之長,必要的時候,我會讓湯先生加入進來,參與某一個小組。”

在李自成的心目,湯若望與王徵是兩類完全不同的科研人員,教育方式、化習慣、研究方向等等,基本是兩個極端,這樣的人研究同一樣機械,可能爭論較多,但越是爭論,越能促進科技府發展。

央之國在很多方面已經落後與歐洲,必須奮力追趕!

王徵沉默片刻,終是點點頭,道:“大都督英明,屬下明白了,許多複雜的技術,依靠個人,即便是畢生之力,恐怕也難完成……”

“王先生明白好,”李自成道:“譬如這蒸汽機,可以拆分爲優質鋼材、動力、機械合成等無數項技術,每個小組分工負責其的一項,什麼時間所有的技術都解決了,蒸汽機也完成了。”

“大都督說得是,”王徵搖着頭苦笑着搖頭,道:“一時半會,哪有許多人員來進行研究……”

李自成哈哈大笑,道:“王先生現在應該明白,我早開辦了西寧高學和蘭州高學!”

“啊……”王徵大驚,難道大都督早設計了蒸汽機的圖紙?否則爲何要花費大量的銀子開辦這兩所高學?大都督真是……

李自成笑道:“我的建議,王先生認爲如何?”

王徵忙拱手爲禮,“大都督真是金玉良言,不,大都督屬下等看得深遠……”他的雙目,不知不覺生出一樣的情愫!

“哪裡那裡……”李自成還是較謙遜的,“在緊張的戰鬥之餘,我只是愛琢磨!”

“大都督的神智,屬下等萬萬不及,不愧是與天主直接溝通的人,”王徵道:“屬下還有一點疑問,這蒸汽機實在太過精巧,若是在屬下有生之年,它難見天日,那這些研究,豈不白白浪費人力物力……”

李自成搖搖頭,“即便王先生無法研製出完整的蒸汽機,每但一項技術,也是有用的,如優質鋼材,可以製造高質量的槍炮,很多技術都是相通的,像打磨機,不僅應用與自行車的生產,也可以幫助生產槍炮……”

“屬下茅舍頓開……”王徵對着李自成,長揖而起,“屬下研究了大半輩子機械,沒想到大都督差得遠了,屬下實在是佩服佩服……”頓了一頓,又道:“從明日起,屬下便會將分解出來的技術分組,分別交給不同的學子,屬下也會分管其的一項。”

“不,”李自成斷然拒絕,“各項技術,儘管分配給學習們,王先生若是有時間,可以參與其的某些技術,但王先生必須留下,做爲總管,否則即便所有的技術都突破了,也難組裝爲蒸汽機!”

“總管?”

“對,技術的總管,將所有的技術合而爲一,纔是蒸汽機,”李自成道:“這種技術總管,也叫總設計師!”

第812章 最後的決定第457章 明爭暗鬥第1374章 大潰敗第571章 一擊即潰第1233章 兩樁大事第418章 達魯花赤第1358章 通航稅第1213章 領議政第1103章 琉球王國第806章 逐鹿之人第531章 工業園第400章 密談(下)第53章 百匹戰馬第751章 隔河點射第1389章 風捲殘雲第366章 開國功臣第447章 淪落第946章 龜縮保定第243章 出迎十里第1242章 過河拆橋第100章 保底月票第865章 繼續圍城第222章 終於問世了第797章 各個擊破第1330章 自上而下,走過自己第441章 三大律法第640 左擁右抱第1276章 呂宋立省第697章 井底之蛙第408章 前進一步,生第743章 新任參將第226章 北伐甘州第931章 西安城破第1306章 瀾滄江回家第20章 獵物第107章 北川縣第129章 生存與繁衍第28章 狹路相逢第1240章 西洋南洋第425章 佛祖顯靈第163章 區別對待第428章 不平等協議(中)第71章 殺強盜第668章 擱置議和第1377章 華夏的胸懷第1340章 輕鬆破城第1376章 停止在甘肅募兵第396章 瘋瘋癲癲第1331章 無梭織布機第550章 大都督的算計第1116章 不安、不能安第274章 盡釋前嫌第1097章 喀喇沁人第766章 盲目服從第1382章 哥薩克騎兵第1373章 以進爲退第107章 北川縣第1013章 承諾第992章 先殺多鐸第387章 精神戰法第592章 沙柳城專賣市集第411章 火燒大帳第307章 東征隴右(十三)第1038章 南疆北疆第803章 督師難產第821章 孟家莊第808章 羅汝才北上第952章 內閣首輔第347章 驚疑不定第1294章 一條軍令第242章 梅之煥的建議第149章 吞鉤第1138章 沒有說謊第723章 功不可沒第1389章 風捲殘雲第834章 二圍開封第448章 洗禮第313章 東征隴右(十九)第1225章 東北海疆第23章 做親第244章 主人客人第1059章 《友好通商條約》第852章 毒酒第932章 秦王歸順第333章 天命軍的饅頭第748章 禮樂司第361章 建立行省第1355章 落荒而逃第498章 增加人口第1335章 還是要親征第1342章 兩萬支步槍第536章 車技第1057章 眼睛綠了第917章 愚蠢的豪格第328章 入漢籍,奉天主第174章 是否戒色第1092章 聽皇上的第1032章 學以致用第667章 攘外安內第776章 反戈一擊
第812章 最後的決定第457章 明爭暗鬥第1374章 大潰敗第571章 一擊即潰第1233章 兩樁大事第418章 達魯花赤第1358章 通航稅第1213章 領議政第1103章 琉球王國第806章 逐鹿之人第531章 工業園第400章 密談(下)第53章 百匹戰馬第751章 隔河點射第1389章 風捲殘雲第366章 開國功臣第447章 淪落第946章 龜縮保定第243章 出迎十里第1242章 過河拆橋第100章 保底月票第865章 繼續圍城第222章 終於問世了第797章 各個擊破第1330章 自上而下,走過自己第441章 三大律法第640 左擁右抱第1276章 呂宋立省第697章 井底之蛙第408章 前進一步,生第743章 新任參將第226章 北伐甘州第931章 西安城破第1306章 瀾滄江回家第20章 獵物第107章 北川縣第129章 生存與繁衍第28章 狹路相逢第1240章 西洋南洋第425章 佛祖顯靈第163章 區別對待第428章 不平等協議(中)第71章 殺強盜第668章 擱置議和第1377章 華夏的胸懷第1340章 輕鬆破城第1376章 停止在甘肅募兵第396章 瘋瘋癲癲第1331章 無梭織布機第550章 大都督的算計第1116章 不安、不能安第274章 盡釋前嫌第1097章 喀喇沁人第766章 盲目服從第1382章 哥薩克騎兵第1373章 以進爲退第107章 北川縣第1013章 承諾第992章 先殺多鐸第387章 精神戰法第592章 沙柳城專賣市集第411章 火燒大帳第307章 東征隴右(十三)第1038章 南疆北疆第803章 督師難產第821章 孟家莊第808章 羅汝才北上第952章 內閣首輔第347章 驚疑不定第1294章 一條軍令第242章 梅之煥的建議第149章 吞鉤第1138章 沒有說謊第723章 功不可沒第1389章 風捲殘雲第834章 二圍開封第448章 洗禮第313章 東征隴右(十九)第1225章 東北海疆第23章 做親第244章 主人客人第1059章 《友好通商條約》第852章 毒酒第932章 秦王歸順第333章 天命軍的饅頭第748章 禮樂司第361章 建立行省第1355章 落荒而逃第498章 增加人口第1335章 還是要親征第1342章 兩萬支步槍第536章 車技第1057章 眼睛綠了第917章 愚蠢的豪格第328章 入漢籍,奉天主第174章 是否戒色第1092章 聽皇上的第1032章 學以致用第667章 攘外安內第776章 反戈一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