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1章 相互推諉

bookmark

李自成預備在遵義縣增加三至四“裡”,用於安置勞動積極的戰俘,但跑遍了遵義縣,卻發現行不通。

遵義縣原先的十三“裡”,基本都是開闢了路徑,與遵義縣城之間,都有通行的路徑,如果要增加數“裡”,必須重新開闢路徑,否則,百姓又是生活在交通不便的深山。

想要開闢路徑,對於大婁山麓的遵義縣來說,實在太困難了,沒辦法,他放棄了增加“裡”數的計劃,轉而在每“裡”之內,儘可能開闢新的的土地,然後將原先的百姓合兵、遷移,將縣城南部的東隅、永安、大溪三個“裡”完全空出來,作爲安置戰俘的地點。

漢人戰俘集在一起,有利於保持漢民族的特徵和習慣,並逐漸影響周圍新歸化的漢人。

在這個計劃, 唯一的難度,便是百姓的遷移,不過,如果百姓能分配到更多的土地,也許他們願意遷移道附近,如果少量釘子戶不肯遷移,也沒關係,夾在漢人,他們很快會漢化。

爲了徹底漢化遵義縣的百姓,李自成打算,以遵義縣城爲心,向每一“裡”修築一條官道,只要道路能達到相應的寬度,將來一併澆築水泥大道,在遵義縣率先實現“裡裡通”。

遵義的十三“裡”,北面的永安、南面的忠莊、天旺,原本在官道,只要將官道擴展至天旺“裡”,這三“裡”的心地帶,會通行道路,剩下的十“裡”,必須沿着原先的道路再行拓展了。

幸好遵義府與遵義縣之間,還不到三十里,三千戰俘爲了土地,衆志成城,已經完成了道路的擴展,開始轉入“裡”道。

馬祥麟傳來訊息,仁懷縣已經完全拿下,問李自成下一步的軍事行動。

李自成立即傳訊:大軍暫時駐紮仁懷,儘量絞殺任何反對天命軍的不臣之人,不久之後,將給仁懷縣派去新的知縣,在新的知縣到來之前,先利用軍隊的力量,全面打倒土司,在百姓開展“入漢籍、奉天主”的先期宣傳工作。

仁懷縣有十“裡”之地,土地和人口僅次於遵義府與遵義縣,是李自成下一個歸化的重點。

李自成離開遵義縣,回到遵義府,除了真安州距離遵義府太遠,暫時放在一邊,他要在府城內爲遵義、綏陽、桐梓、仁懷四縣招聘知縣。

經過與孔蘭川的協商,招聘知縣採取“科舉”的形式,只要誠心歸化爲漢人,任何人都可以參與考覈,考試的內容分爲兩部分:天命都督府的律法;天主教的教義。

從貼出告示之日起,報名時間爲三日,考覈之前的準備時間爲五日。

由於採取書面考試的形式,報名的人員,必須熟悉漢字,這樣的一條規律,讓許多有心參考的人,頓時望而卻步,不過,府衙的告示,明確告訴百姓,以後還會招聘吏員,條件不變。

給出的三日報名時間結束,不出李自成所料,前來報名的人員只有九人,基本都是原先土司的後人,普通的百姓,雖然會說幾句漢話,但根本不識漢字。

孔蘭川將這九人集起來,由府衙的吏員強化訓練,除了加強漢字的學習,還解讀天命都督府的四大律法,已經天主教的教義。

只有五日的時間,要想學好漢字,根本不可能,但學好天命都督府的律法和天主教的教義、禱告,卻是不難,只要腦子沒有進水,基本都能學會。

考覈的事,李自成原本準備親自來抓,但成都派出的傳教士、湯若望派出的築路技術人員分別到達了,李自成一面讓他們實地考察遵義府與遵義縣之間的路段,同時積累必要的築路材料,之後便帶着部分技術人員選址建立水泥廠。

最後在遵義府西北的白雲岩找到了燒製水泥的合適材料,李自成抽調兩個百戶的戰俘,專門協助技術人員生產水泥。

孔蘭川考覈的結果已經出來了,參考的九人,水平相差不大,綜合個人的態度,最後選出田永茂、吳四喜、譚廬、羅堯四人,分別出任遵義、綏陽、桐梓、仁懷四縣的知縣,至於落選的五人,只要平日加強學習,以後拆分縣域,或是建設真安州的時候,還有可能得到重用。

田永茂、吳四喜、譚廬、羅堯分赴各縣,在天命軍的保護下,開始在各縣進行“入漢籍、奉天主”的推恩工作,同時,土地改革也是一併進行,所有的土地重新分配,按照每丁二十畝的標準,重新登記人口、劃分土地。

整個過程的核心,除了給百姓劃分更多的土地,便是與“入漢籍、奉天主”掛鉤,只有“入漢籍、奉天主”的百姓,才能得到相應的土地,先支持天命都督府的,得到的都是良田,更加靠近水口,最後剩下的,都是半山腰的梯形田,如果土地不夠,還得自己開墾。

在每個縣域內,都會留出一兩“裡”,預備給服役期滿的戰俘。

李自成回到遵義縣,一面監督道路建設,一面親自協助田永茂,儘快完成土地改革,不要誤了冬耕。

田永茂按照李自成的指示,將北面東隅、永安、大溪三個“裡”百姓,基本全部遷出,只要他們“入漢籍、奉天主”,都會在臨近的沙溪、北隅、樂安、通平重新分發土地。

戰俘們見李自成信守諾言,果然將東隅、永安、大溪三“裡”的土地完全留下來,幹勁不覺更大了,他們徵得李自成的同意,先行擴展了東隅、大溪兩地的官道,並將家眷遷入過來。

不過,遷入的戰俘,尚有一部分戰俘並無家眷,倒是讓李自成較頭疼,如果不能繁衍人口,這些戰俘即便有了土地,也很難安心定居,便託付知縣田永茂,如果有可能,爲這些鰥夫戰俘牽線搭橋,讓他們服役期滿後,能成家立業。

由於遵義府屬於南方,基本沒有嚴寒的冬季,當水泥生產出來之後,立即開始在遵義府與遵義縣的天旺“裡”之間修築水泥大道。

戰俘們也是分做兩份,其的兩個千戶,在技術人員的指導下,分別從兩端的遵義府、天旺裡修築水泥大道,另外一個千戶,則繼續擴寬遵義縣至各“裡”的官道。

………………………………………………………………………………

李自成在遵義忙得熱火朝天的時候,楊嗣昌卻是耷拉腦袋,帶着兩份塘報,前去乾清宮求見朱由檢。

在宮門前,他思索良久,最終還是將面的塘報調到下方,然後才讓小太監前去通傳。

朱由檢一直在期待着前方的軍情,聽說楊嗣昌求見,便讓小太監速速傳召。

楊嗣昌臉色嚴峻,跟着小太監入了西暖閣,匆匆看來朱由檢一眼,立即叩拜於地,雙目緊閉,額頭叩地,“臣叩見皇!”

“愛卿平身!”朱由檢停下硃筆,給楊嗣昌賜了座,“楊愛卿,前方的戰事如何?”

楊嗣昌低下難待,支支吾吾的,“皇……”

朱由檢心一沉,一種不好的預感,頓時籠罩着他的全身,他勉強穩住身形,直視着楊嗣昌的雙目,冷聲道:“說,前線勝負如何?”

楊嗣昌從衣袖掏出一份塘報,看了一眼,見沒有拿錯,方纔雙手奉,“皇,韃子克高陽,閣老孫大人……孫大人在城內組織家丁、百姓全力抵抗,但因寡不敵衆……”

“孫大人怎麼樣了?”朱由檢心“咯噔”一下,他沒有去接塘報,只是冷冷地盯着楊嗣昌。

孫承宗不僅是自己的老師,更是大哥朱由校的老師,一向忠貞不阿,是大明武百官的典範,一旦孫承宗有個三長兩短,自己如何向九泉之下的大哥交代……

“孫大人……孫大人被俘,英勇不屈,被韃子殺害……”楊嗣昌不敢擡頭,他知道,接下來便是雷霆之怒了,他必須獨自扛過去。

“殺害?”朱由檢這才接過塘報,仔細一看,不禁頭暈目眩,“孫大人六個兒子、兩個侄子,十二個孫子、侄孫殉國,全家老小四十餘人全部遇難……”

“皇……”張彝憲見朱由檢搖搖欲墜,趕緊搶過來,扶住他的腰身。

朱由檢用力將張彝憲推開,手指一張,塘報打着旋飄落在地面,他用失神的雙目看着楊嗣昌,“你讓朕如何向先帝交代……”

“皇……”楊嗣昌大氣不敢出,只是拼命將腦袋低到胸口。

朱由檢忽地覺得不對,“韃子都打到高陽了,盧象升呢?盧象升在哪?”

楊嗣昌忙道:“回稟皇,盧象升不停勸告,擅自出戰,在保定大敗……”

“擅自出戰?大敗?保定?”朱由檢嘟囔着,“楊愛卿,什麼叫擅自出戰?如果不出戰,難道韃子自己會離開京師?盧象升總督各地援兵,難道不該出戰?”

“皇,”楊嗣昌道:“盧象升有權出戰,可是,在兵力準備不充分的情形下,他擅自進攻保定城內的韃子,致使大敗,士兵傷亡過半……”

“這個盧象升……”朱由檢一拳捶在御案,“彝憲,傳旨,罷免盧象升兵部尚書銜,着戴罪立功,如果不能驅逐韃子,朕一併治罪……”

“奴婢遵旨!”

楊嗣昌見朱由檢的怒氣稍稍消退,方纔掏出第二份訊息,再次雙手奉,“皇,羅汝才接受招撫,被熊燦安置在鄖縣,湖廣流寇基本平息……”

朱由檢接過塘報,掃了一眼,長嘆了一口氣,卻是默然無語。

盧象升接到朱由檢申斥的旨意,立即疏爲自己辯解:自己雖然總督天下援兵,但關寧、宣大系系的勤王兵馬,根本不受自己調遣,在攻打保定的時候,他們原本做爲後隊,卻擅自撤退,致使自己大敗……

又是相互推諉!朱由檢皺起眉頭,思索良久,盧象升雖然善戰,但資歷太淺,決定讓首輔劉宇亮去前線督軍,解決各地勤王之軍的矛盾,同時傳旨盧象升,讓他進兵鉅鹿,儘快將京師以南的韃子驅逐出境。

第431章 協議成功第821章 孟家莊第510章 第一個回家的人第51章 功過不能相抵第12章 遊街示衆第1012章 接風洗塵第1193章 草原騎兵第1379章 錫蘭島第954章 大同城破第19章 後顧之憂第1231章 培養太子第91章 殺雞儆猴第951章 再不錄用第151章 模具第1195章 左翼中旗第513章 通婚總督第304章 東征隴右(十)第747章 公子李信第962章 崇禎之死第1029章 遊西湖第1061章 軍事支出第759章 城外受挫第41章 考覈第1201章 一步到位第1201章 一步到位第1188章 物資匱乏第1065章 金屬子彈第1363章 戰爭原因第1285章 唐努烏梁海第780章 舉火爲號第922章 改元順治第1020章 知朕者,李香君也第1377章 華夏的胸懷第189章 大量生產第392章 銜尾追擊第902章 長江水軍第213章 香精第672章 攪局的韃子第163章 區別對待第917章 愚蠢的豪格第712章 天命軍的規矩第1297章 勞軍之計第143章 過門第1348章 再傳噩耗第1334章 高山小國第709章 商洛山第655章 如詩如畫第1226章 親自查驗第965章 竇美儀第1225章 東北海疆第795章 殺敵發財第935章 對面不識第67章 夜談第1026章 重用傳教士第895章 來去自由第129章 生存與繁衍第1196章 響聲震天第966章 第一次服侍第1343章 黑山派與白山派第106章 看熱鬧第1368章 賠償款第616章 不可戰勝第176章 矛盾與問題第1182章 娟兒的心思第680章 戰與和第1002章 責任第736章 錦上添花第347章 驚疑不定第855章 收割小麥比賽第1218章 規劃東北第361章 建立行省第1365章 歷史傳承第354章 屠城三日第16章 壺蘆山裡的人家第15章 二妹第582章 火燒眉毛第868章 田園風光第1346章 帶頭立功第701章 裡甲制度第1041章 海匪第375章 信徒與宗教第988章 阿濟格的心思第1045章 有限公司第856章 鋪天蓋地第389章 隱藏實力第932章 秦王歸順第843章 汪喬年的心思第836章 挖祖墳第755章 一斗谷第936章 百姓審判第426章 單人獨馬第1242章 過河拆橋第618章 求人不如求己第587章 金戈鐵馬第1066章 阿霸垓部第381章 上陣殺敵第148章 傳教士第1171章 戰爭,與女人無關第55章 三七分成第1045章 有限公司
第431章 協議成功第821章 孟家莊第510章 第一個回家的人第51章 功過不能相抵第12章 遊街示衆第1012章 接風洗塵第1193章 草原騎兵第1379章 錫蘭島第954章 大同城破第19章 後顧之憂第1231章 培養太子第91章 殺雞儆猴第951章 再不錄用第151章 模具第1195章 左翼中旗第513章 通婚總督第304章 東征隴右(十)第747章 公子李信第962章 崇禎之死第1029章 遊西湖第1061章 軍事支出第759章 城外受挫第41章 考覈第1201章 一步到位第1201章 一步到位第1188章 物資匱乏第1065章 金屬子彈第1363章 戰爭原因第1285章 唐努烏梁海第780章 舉火爲號第922章 改元順治第1020章 知朕者,李香君也第1377章 華夏的胸懷第189章 大量生產第392章 銜尾追擊第902章 長江水軍第213章 香精第672章 攪局的韃子第163章 區別對待第917章 愚蠢的豪格第712章 天命軍的規矩第1297章 勞軍之計第143章 過門第1348章 再傳噩耗第1334章 高山小國第709章 商洛山第655章 如詩如畫第1226章 親自查驗第965章 竇美儀第1225章 東北海疆第795章 殺敵發財第935章 對面不識第67章 夜談第1026章 重用傳教士第895章 來去自由第129章 生存與繁衍第1196章 響聲震天第966章 第一次服侍第1343章 黑山派與白山派第106章 看熱鬧第1368章 賠償款第616章 不可戰勝第176章 矛盾與問題第1182章 娟兒的心思第680章 戰與和第1002章 責任第736章 錦上添花第347章 驚疑不定第855章 收割小麥比賽第1218章 規劃東北第361章 建立行省第1365章 歷史傳承第354章 屠城三日第16章 壺蘆山裡的人家第15章 二妹第582章 火燒眉毛第868章 田園風光第1346章 帶頭立功第701章 裡甲制度第1041章 海匪第375章 信徒與宗教第988章 阿濟格的心思第1045章 有限公司第856章 鋪天蓋地第389章 隱藏實力第932章 秦王歸順第843章 汪喬年的心思第836章 挖祖墳第755章 一斗谷第936章 百姓審判第426章 單人獨馬第1242章 過河拆橋第618章 求人不如求己第587章 金戈鐵馬第1066章 阿霸垓部第381章 上陣殺敵第148章 傳教士第1171章 戰爭,與女人無關第55章 三七分成第1045章 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