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1章 柬埔寨主教

慧真雖然不太情願,但還是基本接受了華夏的條件,同意加入《亞盟》,只有加入《亞盟》,才能換取華夏與暹羅撤軍。

與南居益會談的時候,雖然不是正式的和談,但南居益告訴他,朝鮮與暹羅,已經是華夏的盟國,相當於以前的藩屬國。

有了同盟關係,華夏做爲事實上的盟主,承擔軍事保護盟友的責任,也就是,一旦盟國遭到外國的武裝侵略,只要支付足夠的軍費,華夏會出動天命軍全力支持,即便銀子不夠,華夏也可以先出兵,銀子先欠着。

華夏雖然有權過問甚至否定同盟國的內政外交,但一般不會使用否決權,各同盟國可以按照既定的政策管理自己的國家,只有在特殊情況下,甚至危害華夏利益的時候,華夏纔會行使權力。

暹羅加入《亞盟》兩年多,華夏從來沒有使用否決權。

最讓慧真難以接受的,是“用漢語”、“奉天主”,慧真本人是柬埔寨佛教的得道高僧,這才擔任國師一職,如果皈依天主,信仰還是小事,他這國師的地位恐怕就難保了……

南居益並不能左右柬埔寨的國內局勢,但他告訴慧真,如果慧真立即皈依天主,在華夏接受洗禮,迅速掌握天主教教義,回到國內,未必不是新的國師。

慧真半信半疑,希望南居益做出保證,南居益搖頭,即便柬埔寨加入《亞盟》,能左右柬埔寨朝政的,只有華夏的皇上!

告別南居益,慧真心情煩躁,躺在牀上思索了大半夜,天快亮的時候,方纔迷迷糊糊進入夢鄉。

吃罷早飯,他再次求見樑文成,詢問華夏上皇的態度。

樑文成告訴慧真,皇上餘怒未息,暫時不會召見他,讓他與南居益會談,如果柬埔寨加入《亞盟》,皇上在他離開昆明的時候召見,也不是沒有可能。

慧真的心拔涼拔涼的,“總理大人,柬埔寨加入《亞盟》,華夏與暹羅,就會撤兵嗎?”

“不會,”樑文成知道,在華夏的利益面前,自己不能充當老好人,“柬埔寨正式加入《亞盟》,華夏與暹羅,應該會停止進兵,但原先發生戰爭時,柬埔寨並非《亞盟》成員國,所以華夏和暹羅都沒有違反《亞盟》,完全撤軍是不可能的!”

慧真幾乎吐血!

無論是否加入《亞盟》,被華夏與暹羅侵佔的土地,永遠要不回來了,既然如此,柬埔寨爲何要加入《亞盟》?

不對,如果不加入《亞盟》,華夏和暹羅,不會停止進攻吧……以柬埔寨的軍事實力,便是招募全國的青壯,也絕對難以抵擋華夏的和暹羅的兩軍大軍,一旦加入《亞盟》,柬埔寨便可高枕無憂,華夏能保證柬埔寨國內安全……

可是,那個“說漢話”、“奉天主”,實在有些惱人,不知道對佛教非常虔誠的暹羅,爲何改奉天主。

慧真回到驛館,猛地向牀上一坐,險些將牀板壓斷,思索了半日,還是沒有辦法退兵。

時間在華夏與暹羅一邊,主上正望眼欲穿,拖延一刻,柬埔寨的國土便被侵佔一分,尤其是東路,華夏的天命軍並無敵手,一路勢如破竹,很快便要越過湄公河,逼近國都金邊……

午飯之後,慧真再次求見樑文成,來到總理府的大門,樑文成正要乘車出門。

慧真大驚,如果樑文成離開昆明,自己怎麼辦?

他死乞白賴,硬是將樑文成拉下馬車,“總理大人,下臣考慮好了,下臣願意加入《亞盟》……”

“奧,國師想好了?”樑文成只得回到衙門,與慧真分賓主就坐,“國師大人簽字恐怕不算!”

“非得要主上署名方纔有效?”

“應該是吧,”樑文成道“朝鮮、暹羅加入《亞盟》,都是國王簽字署名!”

“奧!”慧真顯得有些失落,既然需要主上署名,那就必須將條約文書帶回金邊,一來一去,柬埔寨不知道又要丟失多少土地。

樑文成似乎明白慧真的心思,“國師放心,在下會勸說皇上,派出兩位宣旨官隨國師同行,只要柬埔寨王簽字署名加入《亞盟》,兩位宣旨官會立即向華夏、暹羅兩路大軍宣旨停戰!”

慧真並沒有好辦法,樑文成的辦法,似乎是最好的辦法了,他暗地嘆息一聲,“總理大人,下臣有一事不明……”

“國師大人不妨直言!”

“下臣和主上並不反對加入《亞盟》,更不會反對成爲華夏的藩屬國,”慧真小心地道“可是,爲何要‘說漢話’、‘奉天主’呢?”

樑文成不善於解釋這等理論性很強的觀點,便道“國師認爲,華夏牽頭,將亞洲國家納入《亞盟》,原因是什麼?”

“和平,爲了周邊國家和平相處!”

“國師說得是,”樑文成道“一旦周邊國家遭到外敵入侵,華夏會不惜犧牲青壯給予軍事上的支持,爲何?沒有哪一位皇上,願意爲了他國而白白犧牲本國的青壯!”

“總理大人的意思……”

“國師應該明白,只有兄弟國家遭到入侵,華夏纔會出兵相助,”樑文成道“只有與華夏使用相同的語言,信奉同樣的天主,皇上出兵解救這樣的兄弟國家,國內的阻力纔會減小,否則,與華夏沒有共同語言的國家,華夏爲何要解救這樣的國家,既然是出兵,還不如直接滅了,納入華夏……”

他也不明白,自己爲何會說出這樣的話,難道跟在皇上身邊久了,連口氣和心態,也是受到皇上的影響?

慧真目瞪口呆,樑文成是華夏的總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從他口中說出來的話,總有一些份量……

實際上,華夏已經在踐行了,柬埔寨沒有向華夏稱臣、納貢,華夏便聯合暹羅從東西兩面入侵……並沒有證據,但他相信,沒有華夏的首肯,暹羅絕對不敢入侵柬埔寨,暹羅不是華夏的藩屬國嗎?

樑文成見慧真面色發白,遂轉換語氣,“國師應該能想象,如果是華夏周邊國家發生爭執,華夏調解起來,難度不會太大,甚至不需要出兵,如果是西洋人入侵……”

“西洋人?”慧真面色更白了,西洋人早已入侵東方,暹羅就曾發生過西洋人把持朝政、控制國王的事,坊間傳聞,西洋人還在暹羅的皇宮內爲所欲爲,連王后都不能倖免……

傳聞未必是真,但空穴不會來風!

“國師大人聽說過西

洋人嗎?”

“聽說過,聽說過,”慧真忙道“總理大人,如果柬埔寨遭到西洋人,華夏也會出兵相助嗎?”

“只要加入《亞盟》,”樑文成淡笑,“西洋國家無論大小,因爲列裝了先進的火器,戰鬥力都是非常強大,便是華夏出兵,要想擊退西洋人,也會付出慘重的傷亡,現在國師大人明白了?”

慧真似乎懂了,又似乎沒懂,不過,將心比心,如果柬埔寨不能付出一定的代價,華夏爲何會不顧將士的傷亡而維護他國的利益?

華夏似乎與前朝大明不同,大明只要朝貢,哪怕是名義上,但藩屬國之間發生爭執,甚至武裝衝突,大明只會派出官員訓誡一番,不會輕易出兵協助,當年安南入侵佔城、柬埔寨,占城和柬埔寨都曾派出使節向大明求救,然而大明只是不痛不癢地訓斥了安南,結果安南不但沒有收斂,還變本加厲增加入侵的軍隊……

根據《亞盟》的規定,華夏會遵守盟約,出動兵力保護藩屬國嗎?特別是面對西洋人的入侵,華夏會承受軍士傷亡之痛嗎?

他忽然覺得,有了《亞盟》,應該是對華夏的一種限制,一旦藩屬國有難,華夏必須出兵救援。

這是華夏對盟國的責任!

《亞盟》實在是小國的避風港!

樑文成捕捉到慧真臉色的變化,“國師大人,華夏的皇上不是傻子,只有加入《亞盟》,接受《亞盟》的一切條件,成爲華夏的盟友、朋友和兄弟,華夏纔會在需要的時候,一切可能的幫助,不管是外部的入侵,還是的內部的動盪!”

“華夏也管內部的動盪?”

“那是當然,既然是兄弟,幫助自然是全方位的!”

慧真不住點頭,他已經不再反對推廣漢話,無論是來自國內還是國外的變故,有華夏撐腰,柬埔寨就能永遠昌盛……

可是,這一切都和他無關了,柬埔寨必須放棄佛教,從此改奉天主,他這個佛教的國師,必將失去現在的權勢和榮耀……

他嘆了口氣,道“總理大人,我主在金邊望眼欲穿,下臣會盡快帶着《亞盟》迴歸柬埔寨,下臣希望,上皇派出的使者能夠隨行,下臣……在離開昆明之前,能不能見到上皇陛下……”

樑文成理解慧真的心情,看了眼頭巾下的光頭,“國師大人一心爲國,有沒有爲自己想過?”

“總理大人……”

“國師大人,加入《亞盟》之後,柬埔寨國內,上自國王,下至臣民,都要皈依天主教,寺廟會改建爲天主教堂,”樑文成道“不知國師大人有什麼想法?”

慧真拱拱手,“下臣一心爲國,並沒有爲自己考慮過!”

樑文成笑道“國師可知,華夏的皇上,便是天主教在東方的教皇?”

“教皇?”

“如果皇上在昆明爲國師大人舉行洗禮儀式,國師大人就有可能成爲柬埔寨主教,或許國師大人沒有現在的權勢,但威望猶在,”樑文成道“不知道國師大人是否有意?”

“柬埔寨主教?”

“未來的柬埔寨,主教主管全國的宗教事務,威望甚至高過現在佛教的國師……”

第1299章 華葡盟約第462章 朝廷的人第1153章 相互讓步第699章 入漢籍第877章 自家的骨肉第1387章 巨型戰艦第733章 兵部尚書第122章 西寧府第442章 半荒漠化的甘肅鎮第1250章 主動權第134章 天主教第556章 蔑視與侮辱第164章 財源第482章 爲兄弟們報仇第662章 匯豐商行第464章 本都督纔是教皇第505章 擔憂第274章 盡釋前嫌第1137章 頭骨碎裂第1154章 最後一眼第121章 日月山口第545章 鑲黃旗第112章 上下左右第124章 歡喜還來不及第604章 第八個遊擊將軍第1302章 偷襲第1070章 華夏一統第966章 第一次服侍第1100章 五年之約第490章 第三千戶第853章 莊妃娘娘第567章 再要一個孩子第1366章 打起來了第330章 大建設第1363章 戰爭原因第1157章 閨房私語第1175章 韃子女人第1105章 連本帶利第795章 殺敵發財第322章 東征隴右(二十八)第1084章 語言不乾淨第1240章 西洋南洋第800章 逼出來的妙計第115章 新的計劃第898章 水災旱災蝗災第1031章 長子次子第1211章 三江平原第747章 公子李信第550章 大都督的算計第1157章 閨房私語第874章 爭功第422章 衝刺的距離不夠第362章 三權分立第995章 軍魂第1219章 佈局第112章 上下左右第429章 不平等協議(下)第690章 濟南城破第248章 小規模,高標準第712章 天命軍的規矩第815章 旱情是騙局第1156章 親手服侍第1367章 遠洋貿易權第828章 孤立開封第992章 先殺多鐸第868章 田園風光第685章 川黔古道第749章 隨風而動第121章 日月山口第1095章 察漢浩特第351章 兵臨城下第1198章 疾駛而去第601章 竊竊私語第1373章 以進爲退第1186章 孝端太后第718章 鼎龍寨第597章 一炮破城第1198章 疾駛而去第1329章 漢魂第285章 我已是醉了第152章 三河交匯第1373章 以進爲退第980章 一番心意第330章 大建設第86章 偷襲西寧第1244章 十王府街第611章 富庶第247章 天命都督府第313章 東征隴右(十九)第17章 採藥第1161章 腦漿迸裂第976章 吳三桂的使者第1130章 遊牧?農耕?第543章 趁亂收編第766章 盲目服從第437章 山地炮第906章 陰差陽錯第942章 龍牀定計第1025章 船廠東遷第591章 拿蒙古人出氣
第1299章 華葡盟約第462章 朝廷的人第1153章 相互讓步第699章 入漢籍第877章 自家的骨肉第1387章 巨型戰艦第733章 兵部尚書第122章 西寧府第442章 半荒漠化的甘肅鎮第1250章 主動權第134章 天主教第556章 蔑視與侮辱第164章 財源第482章 爲兄弟們報仇第662章 匯豐商行第464章 本都督纔是教皇第505章 擔憂第274章 盡釋前嫌第1137章 頭骨碎裂第1154章 最後一眼第121章 日月山口第545章 鑲黃旗第112章 上下左右第124章 歡喜還來不及第604章 第八個遊擊將軍第1302章 偷襲第1070章 華夏一統第966章 第一次服侍第1100章 五年之約第490章 第三千戶第853章 莊妃娘娘第567章 再要一個孩子第1366章 打起來了第330章 大建設第1363章 戰爭原因第1157章 閨房私語第1175章 韃子女人第1105章 連本帶利第795章 殺敵發財第322章 東征隴右(二十八)第1084章 語言不乾淨第1240章 西洋南洋第800章 逼出來的妙計第115章 新的計劃第898章 水災旱災蝗災第1031章 長子次子第1211章 三江平原第747章 公子李信第550章 大都督的算計第1157章 閨房私語第874章 爭功第422章 衝刺的距離不夠第362章 三權分立第995章 軍魂第1219章 佈局第112章 上下左右第429章 不平等協議(下)第690章 濟南城破第248章 小規模,高標準第712章 天命軍的規矩第815章 旱情是騙局第1156章 親手服侍第1367章 遠洋貿易權第828章 孤立開封第992章 先殺多鐸第868章 田園風光第685章 川黔古道第749章 隨風而動第121章 日月山口第1095章 察漢浩特第351章 兵臨城下第1198章 疾駛而去第601章 竊竊私語第1373章 以進爲退第1186章 孝端太后第718章 鼎龍寨第597章 一炮破城第1198章 疾駛而去第1329章 漢魂第285章 我已是醉了第152章 三河交匯第1373章 以進爲退第980章 一番心意第330章 大建設第86章 偷襲西寧第1244章 十王府街第611章 富庶第247章 天命都督府第313章 東征隴右(十九)第17章 採藥第1161章 腦漿迸裂第976章 吳三桂的使者第1130章 遊牧?農耕?第543章 趁亂收編第766章 盲目服從第437章 山地炮第906章 陰差陽錯第942章 龍牀定計第1025章 船廠東遷第591章 拿蒙古人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