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4章 聞所未聞

乾清宮西暖閣,朱由檢再次大發雷霆,盛怒之下,只得將怒火灑在面前的楊嗣昌身,“……你這個兵部尚書是幹什麼吃的?眼睜睜看着韃子繞着京師轉悠,卻是束手無策……”

“皇……”楊嗣昌耷拉着腦袋,一副楚楚可憐的模樣。!

“你還有什麼可說的?”朱由檢瞪了楊嗣昌一眼,心已是後悔,或許當初不該任用盧象升總督天下援兵……

楊嗣昌豁出去了,除了盧象升,此刻再無擋箭牌,“皇,都是盧象升……他不聽高起潛和首輔劉大人的勸告,擅自與韃子作戰……致使局面一壞再壞……”

“盧象升死不足惜!”朱由檢冷哼一聲,道:“可是京師周圍的局勢,難道是他一人之責?”

楊嗣昌不敢回話,只是低垂着腦袋,任由朱由檢一人唱着罵人的獨角戲。

“……朕白養了這些武官員,平日在朝廷只會謾罵取樂,到了關鍵時刻,誰也指望不……”朱由檢隨意睨了楊嗣昌一眼,頹然倒在龍椅,閉雙目,長長嘆了口氣。

楊嗣昌知道,朱由檢的心裡,一定還恨着黃道周之類的言官,便試探着道:“皇,若不是言官多事,韃子也不會南下破關……”

朱由檢忽地雙目睜開,狠狠瞪了對面的楊嗣昌,如果不是楊嗣昌一日一折,言官們根本不知道議和的事,“現在盧象升死了,各地的援兵怎麼辦?難道任由韃子在京師周圍肆虐?”

楊嗣昌討了沒趣,忙避開朱由檢的目光,道:“皇,陝西巡撫孫傳庭,已經奉命趕過來了,臣主張將盧象升的天雄軍餘部,暫時交付孫傳庭……”

朱由檢點點頭,道:“孫傳庭今在何處?”

“回稟皇,孫傳庭正在晉州,與韃子對峙,”楊嗣昌見朱由檢面色和緩,心稍定,“但孫傳庭部的士兵太少,止有不到兩萬……”

“那再給他增撥一些兵馬,”朱由檢揮揮手,十分不耐煩的樣子,“快去吧,韃子當前,一切以驅逐韃子爲重!”

“臣明白,臣告退!”楊嗣昌快步離開乾清宮,出了宮門,方纔感覺到後背溼透了。

不過,他的心裡像是喝了蜂蜜,皇只是責罵了兩句,並沒有任何懲處的措施,一場大敗,這麼過去了……

盧象升死了,不僅少了一個反對議和的臣武將,在朱由檢的心目,也更加堅定議和的目標。

他剛纔已經看出來了,朱由檢不是反對議和,而是因爲言官們反對……

不過,想到遠在四川的天命軍,楊嗣昌的心一陣刺痛,只有速速與大清議和,穩住北線,才能集力量,徹底剿滅流寇……

……………………………………………………………………

當日下午,李自成讓親兵以小旗爲單位,穿行於桐梓驛站東西兩側的山谷,尋找合適的定居點。

直到次日傍晚,親兵們方纔全部返回,雖然不能確定是否有合適的鄰居點,不過,他們告訴李自成,桐梓驛站的東岸有螺圈巖溝等三條小河,西岸則有一條巨大的河流——鬆坎河,河流附近,都有面積不等的平整土地!

有平整的土地,又有淡水,難道不能種植莊稼?

李自成立即返回遵義,在路過桐梓縣的時候,他召見了知縣譚廬,讓他在本縣選址,增加三、四“裡”,除了桐梓驛站、鬆坎驛站,另外的一、兩“裡”,讓他根據地形地勢做出選擇,最好能開闢出官道。

過了桐梓縣,官道又是極爲忙碌,遵義本地的戰俘,分做三組,正在桐梓縣與遵義府之間澆築水泥大道,初步估算,大約完成了總里程的六成。

李自成心甚喜,按照這個速度,從巴縣至遵義縣的“川黔古道”,最多明年六七月份會完工,戰俘們還有三個月的時間,沿着“川黔古道”,將水泥大道擴展至東西兩側的綏陽縣和仁懷縣,時間基本足夠。

至於以後再要拓展,恐怕要支付酬勞了,除非有新的戰俘……

回到遵義府,李自成見府城內外,都是一片祥和的景象,心十分高興,播州宣慰司,除了最初的大唐時代,以後一直是央之國的毒瘤,幾乎是國之國。

土司們打着歸順央之國的旗號,實際是當地的一方諸侯,不但掌控着經濟、民政、司法大權,還有自己的軍隊,連軍事都是獨立於央之國之外,每隔一段時間,會鬧出叛亂、獨立的鬧劇,讓當時的朝廷不厭其煩,稍有不慎,要可能像安南那樣,取得永久的獨立。

最近播州的楊化龍叛亂、永寧的奢崇明叛亂之後,大明朝廷在鎮壓了叛亂之後,都是趁機實行改土歸流,在兩地廢除土司制度。

李自成估計,央之國並非不想永久解決土司問題,但常常面臨着北方、西北方向遊牧民族的壓力,實在騰不出足夠的力量,這才與土司們達成暫時的和平。

但央之國一向多事,即便處於大一統王朝時代,也難以徹底根除深山的土司、教化當地的百姓……

如果能一勞永遠地解決土司問題,將當地真正納入漢地,無論付出多大的代價,都是值得的!

他這次在遵義府(播州宣慰司)、永寧府(永寧宣撫司)大肆澆築水泥大道,是以軍事爲先導,通過經濟、交通等手段,探索徹底解決土司的法子。

當地人口太少,這些地區澆築的水泥大道,短時間內很難在軍事、經濟發揮重要作用,一切都是爲了消除土司的影響。

有大量的戰俘做爲最廉價的勞動力,澆築水泥大道的費用,也會降到最低,戰俘們只需提供一日三餐,順帶着還能在他們當傳承天主,只要這些戰俘將來歸爲民籍,必能促進天主教的傳播,逐漸消滅異族的原始宗教,直至完全湮滅異族。

除此之外,水泥都是自家的廠子生產的,只需支付極少量技術人員的酬勞,大部分壯丁,還是由戰俘充當。

天命軍這次放棄東征湖廣、陝西、河南,改爲集力量消滅成都府周圍的土司,川南、川西,甚至西北的松潘高原,也是不會放過,李自成需要的,是一個完整的四川!

雖然消滅土司、設置府縣,讓百姓“入漢籍、奉天主”的工作,開展得有聲有色,但李自成來到遵義府城時,還是遇一件頭疼的事。

輔兵們在運送但要的時候,向遵義城捎帶了五百蒙古女人,李自成原本是要在四川設置水果樓,最近決定將她們賞賜給戰俘。

但戰俘們距離服役期滿,還有接近十個月的時間,在勞役期間,戰俘們都是集管理,不可能將這些蒙古女人娶回去,是娶回去了,也無法安置。

蒙古女人暫時被安置在遵義府城,但十個月的時間,難道讓她們白吃白喝?

李自成召見了遵義知府孔蘭川。

孔蘭川這段時間,一直忙着登記百姓、分發土地,他不僅看到了解決土司問題的希望,甚至連百姓都是改爲漢籍,不禁對李自成大加讚賞:大都督是如何想出來的?還有那個令人費解的天主教……

聽說李自成在軍營召見他,忙屁顛屁顛跑過去,見到李自成,倒頭便拜:“屬下叩見大都督!”

“快快起身!”李自成擺擺手,讓孔蘭川在對面的馬紮坐,“孔大人,這段時間忙些什麼?”

“回大都督,屬下這段時間,和府的吏員們分赴各地,全力登記人口,儘快重新劃分土地,”孔蘭川從懷掏出一大疊白紙,雙手奉,“屬下已經給城外的十四‘裡’重新劃分了土地,剩餘的兩‘裡’,最多明年正月底便可完成,這是屬下登記的名冊,大都督要不要看看?”

李自成看着厚厚的一疊書,不禁頭皮發麻,這是府裡備用的材料,自己要看到什麼時間?他哈哈一笑,道:“這段時間,孔大人辛苦了,書我不看了,待登記全部結束,我會着專人查看!”

“不辛苦,不辛苦,這是屬下的職責所在,”孔蘭川將書重新塞入胸前的棉衣內,向着李自成雙手一揖,道:“屬下跟隨大都督,方纔知道,只有徹底抹去土司,這些深山老林纔會真正屬於漢地……水泥大道、天主教等等,屬下聞所未聞,卻是歸化彝人最有效的手段……”

李自成心暗笑,這些不過是輔助手段,最有效的手段,還是利益,如果百姓們不是得到更多的土地,誰知道他們會不會真心跟着天命軍走?

打倒土司,瓜分他們的土地,天命軍沒有帶來任何財物,只是對原先的土地重新分配,能吸引占人口絕大多數的百姓——毛太祖的這招,應該好使!

他淡淡笑道:“孔大人,百姓們怎麼樣?他們願意‘入漢籍、奉天主’,真心跟着天命都督府走嗎?”

“絕大部分百姓都是真心的,屬下在分配土地的過程,沒有遇多少阻力,即便有少量的百姓不太理解,也是採用勸說的法子,根本沒有動用軍隊,”孔蘭川猛地一點頭,“大都督放心,絕大部分百姓會跟着大都督走,剩餘的一小簇,屬下會繼續教化他們,他們人數太少,即便有異心,也不會對府裡造成多少損失!”

“只要真心造福他們,絕大部分百姓,都會追隨天命都督府走,”李自成點點頭,道:“但一小簇冥頑不化的人,必須堅決嚴懲,駐紮在遵義府的天命軍,絕對不是擺設!”

孔蘭川一拱手,道:“屬下明白!”

李自成沉思片刻,道:“孔大人,滯留在府的五百蒙古女人,打算如何處置?”

第748章 禮樂司第911章 初試鋒芒第1051章 貿易專區第1371章 錫蘭島第1380章 下一仗,朕必須親征第958章 泥菩薩首輔第245章 女人的心思第1137章 頭骨碎裂第550章 大都督的算計第290章 得隴望蜀第712章 天命軍的規矩第819章 天命軍的秘密第134章 天主教第1379章 錫蘭島第868章 田園風光第777章 接近崩潰第1284章 標準配置第837章 人生壯年第1176章 拓北團第930章 暗中獻城第851章 勸降第851章 勸降第506章 私自出走第1077章 豪格瘋了第464章 本都督纔是教皇第92章 指揮僉事第277章 擴張第307章 東征隴右(十三)第765章 早有預謀第1240章 西洋南洋第138章 知府做媒第1304章 百姓破城第132章 韃子入塞第792章 恐懼感第622章 一騎絕塵第1020章 知朕者,李香君也第1265章 西海岸第302章 東征隴右(八)第1039章 移民第1179章 四面合圍第1373章 以進爲退第1005章 攻城模式第1296章 十三宣撫司第1320章 哈密八衛第191章 流民第473章 鎮壓盜賊的專家第476章 騎兵留下第85章 意見一致第1225章 東北海疆第822章 向北撤退第432章 慶祝的方式有些特別第502章 明爭暗鬥第72章 血性第11章 監牢是今後的歸宿第1359章 甕中捉鱉第1190章 值得借鑑第133章 同牀第520章 海北府第1019章 人無我有第348章 計劃中的逃兵第285章 我已是醉了第668章 擱置議和第797章 各個擊破第674章 皈依天主教第648章 生產成本第1186章 孝端太后第867章 重重打臉第1062章 算賬第1392章 不能成爲戰俘第1357章 華夏海軍第264章 送不出去的銀子第1306章 瀾滄江回家第1113章 在商言商第1333章 甘丹赤巴第787章 忠義之士第307章 東征隴右(十三)第1318章 圖魯拜琥第694章 湖廣又亂了第406章 林丹汗突襲卡當城第543章 趁亂收編第879章 決堤放水第234章 一波消失,一波興起第699章 入漢籍第1305章 廣中廣南第190章 妻與妾第1018章 玉墜第37章 彎道加速第677章 要挾第424章 毀約第315章 東征隴右(二十一)第1146章 能種莊稼,真好第185章 王傑與呂布第863章 朱仙鎮大捷第1282章 北山都督府第477章 四險之地第1381章 焦躁不安第1383章 每個時辰第547章 交替撤退第376章 練練膽第1387章 巨型戰艦
第748章 禮樂司第911章 初試鋒芒第1051章 貿易專區第1371章 錫蘭島第1380章 下一仗,朕必須親征第958章 泥菩薩首輔第245章 女人的心思第1137章 頭骨碎裂第550章 大都督的算計第290章 得隴望蜀第712章 天命軍的規矩第819章 天命軍的秘密第134章 天主教第1379章 錫蘭島第868章 田園風光第777章 接近崩潰第1284章 標準配置第837章 人生壯年第1176章 拓北團第930章 暗中獻城第851章 勸降第851章 勸降第506章 私自出走第1077章 豪格瘋了第464章 本都督纔是教皇第92章 指揮僉事第277章 擴張第307章 東征隴右(十三)第765章 早有預謀第1240章 西洋南洋第138章 知府做媒第1304章 百姓破城第132章 韃子入塞第792章 恐懼感第622章 一騎絕塵第1020章 知朕者,李香君也第1265章 西海岸第302章 東征隴右(八)第1039章 移民第1179章 四面合圍第1373章 以進爲退第1005章 攻城模式第1296章 十三宣撫司第1320章 哈密八衛第191章 流民第473章 鎮壓盜賊的專家第476章 騎兵留下第85章 意見一致第1225章 東北海疆第822章 向北撤退第432章 慶祝的方式有些特別第502章 明爭暗鬥第72章 血性第11章 監牢是今後的歸宿第1359章 甕中捉鱉第1190章 值得借鑑第133章 同牀第520章 海北府第1019章 人無我有第348章 計劃中的逃兵第285章 我已是醉了第668章 擱置議和第797章 各個擊破第674章 皈依天主教第648章 生產成本第1186章 孝端太后第867章 重重打臉第1062章 算賬第1392章 不能成爲戰俘第1357章 華夏海軍第264章 送不出去的銀子第1306章 瀾滄江回家第1113章 在商言商第1333章 甘丹赤巴第787章 忠義之士第307章 東征隴右(十三)第1318章 圖魯拜琥第694章 湖廣又亂了第406章 林丹汗突襲卡當城第543章 趁亂收編第879章 決堤放水第234章 一波消失,一波興起第699章 入漢籍第1305章 廣中廣南第190章 妻與妾第1018章 玉墜第37章 彎道加速第677章 要挾第424章 毀約第315章 東征隴右(二十一)第1146章 能種莊稼,真好第185章 王傑與呂布第863章 朱仙鎮大捷第1282章 北山都督府第477章 四險之地第1381章 焦躁不安第1383章 每個時辰第547章 交替撤退第376章 練練膽第1387章 巨型戰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