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1章 裡甲制度

bookmark

唐源帶着百姓去村外分配土地,經過沙瑪有日的煽動,良田被優先分配,最後只會剩下半山腰的梯形田,水源艱難,基本靠天吃飯,土地又極爲零碎,耕種極爲不便。

原先還在觀望的百姓,頓時慌了神,紛紛央求沙瑪有日,要求給自己分配一份良田,但沙瑪有日也沒辦法,如果不能“入漢籍、奉天主”,暫時便無法享受耕地,最後能分得多少土地,賦稅如何,現在都是說不清。

沙瑪有日見有些百姓依然執迷不悟,便根據李自成的意思,說出彝人的來源:彝人原本是從原搬遷過來的漢人軍戶!

百姓們立時目瞪口呆,眼看着良田要分光了,此時顧不辨別真假,只能央求沙瑪有日將他們登記爲漢籍,奉天主的事,可以緩兩日。

沙瑪有日以最快的速度,將彝人百姓登記爲漢籍,又給登記完畢的家庭,及時發放了一枚腰牌,讓他們去村外尋找唐源。

沙瑪有日仔細查找了一遍,確認所有的百姓都已登記爲漢籍,方纔來到村外。

此時已經是午時了,唐源暫時停止分配土地,衆人便回家吃飯。

午飯後,已經分配到土地的百姓,便去自己的土地侍弄着,將土地與周圍的界溝確定下來,沒有分配到土地的百姓,則是圍在唐源的周圍,眼巴巴地等着唐源給自己分配土地。

唐源可以按照百姓登記的先後順序,依次分發土地,沙瑪有日的手頭,也有登記的順序,但考慮到劣等耕地不能集分發,再說,百姓在登記爲漢籍的時候,通常都是一窩蜂,先後順序並沒有實質的意義。

經過沙瑪有日的調解,下午分配土地的時候,等土地與下等土地搭配在一起,混合分配,採用抓鬮的形式。

序號在前的百姓,雖然優先分配土地,但土地的質量,並沒有明顯的乘,百姓們方纔稍稍安定下來,鬧了一日半,直到第二日下午,所有的百姓都分配了足額的土地,並且拿到了相應的地契。

大箐村的土地,還有少量的節餘,因爲都是相對劣等的半山腰梯形田,耕作不便,畝產量又難以保證,暫時作廢,由建昌府收回,將來再做打算。

沙瑪有日作爲大箐村的里長,負責日常管理,初步調解百姓之間的糾紛,並且負責向所有的百姓徵稅,集繳建昌府。

大箐村還有十一名甲長,每名甲長除了都有自己的耕地,還要定點管理十戶百姓,協助沙瑪有日。

大箐村按照遵義府的模式,建立了里長——甲長——百姓的管理制度,在管理的初期,實行連坐制度,一人叛亂,全家擔責,一戶叛亂,全甲擔責,一甲叛亂,全裡擔責。

當然,唐源告訴百姓們,連坐制度僅適用於叛亂、入漢籍、奉天主等大事,普通的糾紛,由沙瑪有日先行調解,如果無法調解,將由府縣進行判決。

入漢籍的事,基本已經完成,百姓都已經用了漢名,登記了漢籍,村備有書,府裡亦有書,只要百姓們不反悔,不做出集體叛亂的事情,官府一般不干涉百姓的日常行爲習慣,只要不與天命都督府的律法相違背,百姓可以保留民族服裝,保留部分風俗習慣,但必須逐漸學習漢話,所有的書記錄,必須採用漢字。

等到建昌府的土地分配完畢,官府會向村派出漢人,教習百姓,尤其是孩子們漢話,將來不至於因爲語言不通而吃虧。

漢話雖然難學,但對大部分彝人來說,也不算什麼難事,在與漢人的交往,大部分彝人都會一些漢話,加彝人沒有自己的字,一應記錄,原本是借用漢字,凡是聲望較高、家境較好的彝人,基本都會正常使用漢話。

唯一的難點,便是奉天主的事,李自成打算,待建昌府周圍基本漢化,便將各村的里長、甲長集至府城進行培訓,至少要學會禱告詞,學會在飯前向天主祈禱。

唐源離開大箐城村,進入下一個村莊,李自成則帶着王壺茶、甘思妹,還有幾名女人,回到建昌府,預備籌建水果樓。

經過多方考察,水果樓立在府城的西南角,靠近西門大街,這裡原本是一個土司的府邸,土司被殺後,府邸被天命軍無償徵用,暫時閒置着。

李自成讓親兵將府邸打掃一新,又換水果樓的招牌,府邸內部也是進行了改造,後院留下一片菜地,間用木板分割出三十餘間小木屋,每間小木屋內,只有一張單人牀和一張半新的木桌。

小木屋平日留給女人居住,每人一間,接待士兵的時候,在這樣的小木屋內,女人們之間雖然知道一些對方的訊息,卻不會相互干擾。

李自成帶着王壺茶,從前院道後院轉了一圈,除了要求王壺茶平日搞好水果樓的衛生,還用手指指點着,什麼地方將來可能增加小木屋,什麼地方可以種植風景樹,什麼地方可以開闢爲小型菜園地,可以種植蔬菜補貼水果樓,也給女人們找些事着,避免閒得無聊。

王壺茶一一記在心,連菜園地的大小,都在圖標註出來。

水果樓女人太少,即便加甘思妹,一共才八人,根本無法正常開業,王壺茶便利用相熟的人情關係,從附近徵召了二十多個長短工。

這些長短工女人,平日都是住在自己的家,水果樓要徵召的時候,會提前通知她們來到水果樓,用肥皂將身子消毒後,才能接待士兵。

七月份的時候,李績部的一個千戶,恰好至擴建官道至建昌府城,李自成便給他們放了一日的假期,同時每名士兵發放了一張保底月票,建昌府水果樓第一次營業。

秋的時候,建昌府寧遠河以東的部分,百姓全部接受漢化,土地分配完畢,成都府又增援了三名傳教士,在建昌府設置了建昌府天主教堂。

李自成將各村的里長、甲長們,集至天主教堂,學習着彌散,學會禱告詞,在講解《聖經》的時候,同時教會部分漢字。

待里長、甲長們回村之後,平日以“甲”爲單位,利用晚間和農閒時間,對各自甲內的百姓進行傳道,學習漢話,讓百姓們初步感受到天主的福音,將來建昌府及各縣都會開設天主教堂,在特殊的節日,鼓勵百姓們去教堂做彌撒。

李自成帶着親兵,在官道巡視了一圈,整個官道,到處都是建築工地,大部分地方還在擴建官道,但成都至眉州、喜得至建昌府這兩段,已經開始澆築水泥大道了。

在攀枝花村附近尋找鐵礦的工匠們,在金沙江以北的找到了型鐵礦,不過,據工匠們說,真正的大型鐵礦,可能在金沙江以南。

李自成考慮到,只要將型鐵礦充分開發出來,製造槍炮,應該是足夠了,如果去金沙江以南爭奪土地,勢必與雲南省發生爭執。

現在的天命軍,東面面臨着朝廷的巨大壓力,如果不是非常必要,暫時不要去招惹南方的雲貴兩省,只要雲貴兩省不是主動挑事,天命軍暫時沒有進兵雲貴的計劃,金沙江以南的鐵礦,暫時不要染指,將將金沙江以北的鐵礦開發出來再說。

考慮到遵義府的六千戰俘,九月份即將勞役期滿,李自成便帶着親兵,離開建昌府,從嘉定州沿江而下,趕往重慶府巴縣。

一路之,道路兩側的農田,晚稻掛滿枝頭,快要收割的季節了,不出意外,四川省的秋糧,又將喜獲豐收。

李自成看到糧食有了保障,心底氣更足。

按照原先的計劃,遵義府將率先完成漢化,北面隸屬於重慶府的巴縣、綦江縣,原本是漢化區,長江以南沿着川黔古道已經出現一條漢化帶。

如果西面的瀘州府,包括瀘州府南面的永寧縣、藺州縣,也是完成漢化,則四川省長江以南部分,將形成一片巨大的漢化區,只剩下靠近建昌府的馬湖府、烏蒙府。

建昌府在官道的帶動下,“入漢籍、奉天主”的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開展着,目前各地進展都非常順利,這是目前的工作重點,漢化只是時間問題。

馬湖、烏蒙兩府,不但地域太小,漢化工作已經啓動……

整個川南,只要有足夠的時間,漢化是遲早的事。

川西的漢化工作亦已全面展開,雖然動作不像川南這麼大,但川西的土地少,距離成都府又近,漢化工作絕不落後於川南。

李自成躊躇滿志,這段時間,趁着朝廷在湖廣剿賊,天命都督府集力量,將川南、川西大片土地漢化了,不久之後,能徵收得一定的賦稅……

雖然還需要後期的安撫工作,但最艱難的“入漢籍、奉天主”基本完成了,川南應該不會出現大的問題,倒是川西……

川西的土地,主要是藏人,西面還有龐大的藏人集團,未來實難預料!

這一次去遵義,李自成並沒有走水路,而是從陸路沿江而下,沿途順帶着考察各地的漢化情形,趕到巴縣的時候,已經是九月份了。

第427章 不平等協議(上)第962章 崇禎之死第1360章 順塔故國第396章 瘋瘋癲癲第1073章 千里奔襲第299章 東征隴右(五)第878章 未雨綢繆第1378章 孤軍深入第1104章 航海船隊第1297章 勞軍之計第728章 願意爲妾第67章 夜談第52章 受罰第1084章 語言不乾淨第1198章 疾駛而去第1380章 下一仗,朕必須親征第973章 無愧於心第1119章 琉球使者第868章 田園風光第874章 爭功第476章 騎兵留下第1039章 移民第736章 錦上添花第545章 鑲黃旗第97章 幕後主使第490章 第三千戶第208章 河西走廊第561章 官兵與盜賊之間第402章 孩子像父親還是母親第1005章 攻城模式第438章 篡改西曆第1101章 以戰養戰第931章 西安城破第702章 掏心拳第7章 天然鹼第645章 蘭州、蘭州第1274章 年終盤點第1188章 物資匱乏第67章 夜談第554章 壕溝的妙用第300章 東征隴右(六)第425章 佛祖顯靈第419章 脣槍舌劍第750章 崇禎,你看到了嗎第340章 依戀與愁思第1330章 自上而下,走過自己第600章 無一漏網第307章 東征隴右(十三)第387章 精神戰法第1111章 血統第1214章 國家利益第1383章 每個時辰第307章 東征隴右(十三)第57章 防患於未然第871章 爭相立功第1271章 華夏心第1388章 英荷海戰第840章 鬼城第722章 罪不及家人第213章 香精第1060章 同工同酬第1022章 新技術第953章 壯烈而亡第1002章 責任第330章 大建設第191章 流民第914章 東出潼關第393章 陣前交會第927章 黃河故地第386章 開花彈第277章 擴張第768章 心病第274章 盡釋前嫌第1251章 亞洲同盟第1045章 有限公司第158章 兵變第94章 官復原職第1088章 一槍斃命第1045章 有限公司第332章 改造戰俘第661章 求真第290章 得隴望蜀第681章 相互推諉第885章 誘餌第1376章 停止在甘肅募兵第245章 女人的心思第404章 兩女鬥豔第823章 萌生去意第1080章 決不虧待第186章 流言第175章 親戚第753章 後手第1316章 拉郎配第1339章 虛張聲勢第991章 戰場反水第102章 三天時間第527章 蘭州新城第1243章 靖國公第666章 招撫第751章 隔河點射
第427章 不平等協議(上)第962章 崇禎之死第1360章 順塔故國第396章 瘋瘋癲癲第1073章 千里奔襲第299章 東征隴右(五)第878章 未雨綢繆第1378章 孤軍深入第1104章 航海船隊第1297章 勞軍之計第728章 願意爲妾第67章 夜談第52章 受罰第1084章 語言不乾淨第1198章 疾駛而去第1380章 下一仗,朕必須親征第973章 無愧於心第1119章 琉球使者第868章 田園風光第874章 爭功第476章 騎兵留下第1039章 移民第736章 錦上添花第545章 鑲黃旗第97章 幕後主使第490章 第三千戶第208章 河西走廊第561章 官兵與盜賊之間第402章 孩子像父親還是母親第1005章 攻城模式第438章 篡改西曆第1101章 以戰養戰第931章 西安城破第702章 掏心拳第7章 天然鹼第645章 蘭州、蘭州第1274章 年終盤點第1188章 物資匱乏第67章 夜談第554章 壕溝的妙用第300章 東征隴右(六)第425章 佛祖顯靈第419章 脣槍舌劍第750章 崇禎,你看到了嗎第340章 依戀與愁思第1330章 自上而下,走過自己第600章 無一漏網第307章 東征隴右(十三)第387章 精神戰法第1111章 血統第1214章 國家利益第1383章 每個時辰第307章 東征隴右(十三)第57章 防患於未然第871章 爭相立功第1271章 華夏心第1388章 英荷海戰第840章 鬼城第722章 罪不及家人第213章 香精第1060章 同工同酬第1022章 新技術第953章 壯烈而亡第1002章 責任第330章 大建設第191章 流民第914章 東出潼關第393章 陣前交會第927章 黃河故地第386章 開花彈第277章 擴張第768章 心病第274章 盡釋前嫌第1251章 亞洲同盟第1045章 有限公司第158章 兵變第94章 官復原職第1088章 一槍斃命第1045章 有限公司第332章 改造戰俘第661章 求真第290章 得隴望蜀第681章 相互推諉第885章 誘餌第1376章 停止在甘肅募兵第245章 女人的心思第404章 兩女鬥豔第823章 萌生去意第1080章 決不虧待第186章 流言第175章 親戚第753章 後手第1316章 拉郎配第1339章 虛張聲勢第991章 戰場反水第102章 三天時間第527章 蘭州新城第1243章 靖國公第666章 招撫第751章 隔河點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