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五章 東征蝦夷

崇禎十一年五月二十六日,李嘯先來到濟州島。

他只在濟州休息了兩天,隨後視察了一番濟州島的建設情況後,便從這裡,率領鎮東營甲總與乙總兩部兵馬,乘坐從臺灣返回的一百一十艘戰艦,浩浩蕩蕩地直前往蝦夷島而去。

而原濟州島總管吳亮,則亦隨李嘯出征。濟州總管一職,由李嘯另外派人接任,現在吳亮的新官位,乃是蝦夷總管,他將要全面管理蝦夷島與北面的庫頁島兩處地界,所管轄的範圍,卻比一個小小的濟州島,要大得多。

在濟州島與薩摩,李嘯只留了鎮東營丙總兵馬駐守。現在周圍一片安寧的環境下,留了有數千兵馬的丙總軍兵,已然足夠保證地方安靖。

而隨軍前去的,除了士兵們,另有有多達2萬餘人的工匠隊伍,以及大批的建築物料。在李嘯的規劃中,這批工匠,在到了蝦夷後,便要立刻開始就地築建城池,讓李嘯軍兵可以在冬季來臨前,能在這嚴寒冰冷的蝦夷島安穩定居。

李嘯前世時,粗略了了解過一些關於蝦夷的情況。

蝦夷島,原爲中國領地,在中國漢朝時,北海道屬於遼東郡管轄。在唐朝時,蝦夷島屬於安東都護府管轄。而在明朝時,蝦夷島屬於奴爾幹都司管轄。

後於明朝中期後,因奴爾幹都司撤廢,這蝦夷島,遂被日本鬆前藩,竊據了最南部的函館一帶。

而到了1807年,整個蝦夷島被幕府所控制,從此徹底成爲日本領土。

在現代日本,這個地方於1869年,被改名爲北海道。

整個蝦夷島面積爲83453.57平方公里,面積約佔日本國土的五分之一,是日本除了本州外面積第2大的島嶼,比北面的庫頁島還要稍大一些。

其中,蝦夷島上,山地佔全島面積的60%,而火山地形又佔了山地面積的40%。儘管蝦夷島山地衆多,但它卻是現代日本屈指可數的巨大糧倉,諸如小麥,馬鈴薯,乳牛產量均居日本首位,是日本最主要的農牧業基地。

而這個看似蠻荒寒冷的島嶼,除是是個天然糧倉外,在它沉寂的外表下,還隱藏着驚人的礦產。光是在石狩和釧路兩地,其煤炭儲量,就達到了整個日本國中礦產數量的一半以上!

在李嘯所處的這個明末時代,蝦夷島上人口極少,除了南部函館一帶的鬆前藩外,只有數萬蝦夷人土著定居於此,以狩獵捕魚爲生。這些蝦夷土著,就是現在日本的阿依努人。

這個扼住了東北亞海洋通路的關鍵島嶼,這塊中國自古以來傳承的領土,這樣一塊肥美無比的處女地,豈有讓猥瑣卑鄙的小日本竊據的道理!

想到這裡,站立在升龍號船首,目光平靜地眺望萬里波濤的李嘯,心下暗暗發誓,面容卻愈發堅毅。

按李嘯的計劃,船隊將在北海道石狩灣的的小樽地區上岸,隨後便在這裡,就地建成港口。港口建好,全軍再繼續深入,在現代日本北海道首府的位置札幌,建成一座新城,以爲全軍落腳本定居之所。

而在築城之時,李嘯將把鎮東營甲總兵馬派出,向南壓服鬆前藩,讓其乖乖稱臣。

說起來,這個鬆前藩藩主鬆前慶廣,在日本倒還是個相當另類般的存在,因爲實力弱小,基本是無論是誰打過來,這個所謂的藩主,便立刻便舉手投降,完全沒有半點武士道精神。與日本南端,那悍不畏死兇殘暴戾的島津家族相比,簡直就是一個窩囊廢。

故而,李嘯確信,在船堅炮利的大明天兵面前,這鬆前慶廣,這投降的速度,怕是還會遠快於現在的德川幕府。

而鎮東營乙總兵馬,李嘯打算,除留下守護築城工匠的軍兵外,另外再分派出小隊軍兵,前往各個蝦夷人部落,與對待臺灣土著一樣,實施威逼利誘的手段,用文化同化的方式,漸漸吸收蝦夷人成爲漢族的新成員。

對於這樣文化與宗教皆極其落後的野蠻民族,李嘯相信,天朝上國的文化與禮儀,可以輕易地征服他們,讓他們最終泯滅民族標誌,最終徹底歸化爲漢族的一員。

船隊乘着南風,一路北行,不過十八天時間,李嘯的龐大船隊,便到達了預定的登陸點,石狩灣的小樽。

“大人您看,前面有陸地了。”

一名親兵手臂遙指前面那海天間出現的一條黑線,李嘯哦了一聲,舉起千里鏡,而看着清晨的陽光下,千里鏡中出現的那片滿是原始針葉林的平曠土地,李嘯不禁感慨萬千。

這塊已然脫離了中華許多年的土地,現在終於再度迎來了天朝的軍隊。李嘯心下發誓,從此以後,定要讓這塊中國傳承千年的沃土,永永遠遠再不脫離。

很快,整個艦隊靠得岸來,隨即搭扣舷板,大批的軍兵與工匠,有如洶涌的潮水一般,來到小樽海岸。

簡易的軍帳,倉庫,工人營地,立刻就地開建,終於,在黃昏到來之際,這些簡易建築皆已完成,全軍將士和全體工匠,終於在可以陸地上睡個安穩覺了。

蝦夷地處東北亞,晝夜溫差極大,現在又處於小冰河時期,故雖然已到盛夏,但夜晚的氣溫還是很低,冷風沁骨。全軍將士皆是裹着厚厚棉被入睡,同時每個營地還就地砍柴生火,以抵禦夜晚的寒冷。

在這深夜人靜之時,呼吸着充滿了濃郁的針葉林清香的清冷空氣,聽聞熊熊燃燒的柴火發出劈啪聲,李嘯心潮起伏,一時難於入眠。

他在仔細思考這蝦夷島的未來規劃。

李嘯打算在札幌位置建起的城池,名字他已想好,因爲此地爲極東之地,取日出之意,這座新建的城池,便被李嘯命名爲東昇城。

又因爲蝦夷島極爲偏僻荒涼,人口稀少,故李嘯不打算將這座東昇城建得太大,而是與臺灣的彰化縣城一樣,建成周長八里的小城,便足夠了。

但是,這座要建的城池,雖然範圍不必太大,但象諸如營房、糧倉、草料場、儲倉,武庫、馬場,衙署,外城牆、城門、甕城、角樓、水井、護城濠的措施,卻是皆要建好,以保證城池有足夠防禦力,且城中居民與軍兵,皆能便利生活。

當然,具體要如何規劃,卻還要經過現場堪測,才能再做決定。

在東昇城建好後,李嘯便可大規模運送流民過來,讓他們在這塊海外的沃土中,繁衍生息,從來在這塊土地上永久定居了下來。

考慮到蝦夷島多爲火山灰積存的土壤,相當肥沃,雖然因爲天氣寒冷,可能一年之中只能栽種一季,但其產量,卻也是相當可觀的。

而具體的可開發耕地面積,則要還等吳亮等人前往全島探測完畢後,才能大致確定。

但李嘯相信,一個小小的薩摩,都可以安置十萬流民百姓,這個面積更大的蝦夷島,安置30萬流民,應當不成問題。

人口一多,各類工廠也可開始興建,各種礦產也可全部開採,這個沉寂千年島嶼,終於可以迎來自已的黃金時代。

一但蝦夷島開發完畢,那麼,接下來,便是順理成章地開發北面的庫頁島了。李嘯相信,這兩個島嶼開發完畢後,一定能成爲自已的兩個新的巨大糧倉。

李嘯思慮了一夜,直到天亮之時,才迷迷糊糊地睡了一陣。

第二天,2萬餘名工匠,立刻開始快速利用船上裝運的青石、水泥、磚頭等建築物料,緊急修建一座簡易的碼頭。

之所以要先趕緊把碼頭建好,因爲現在是盛夏,正是颱風多發的季節,現在散泊在海面的水師艦隊,急需一個穩定的避風港,故而先把港口建好,卻是當務之急。

按李嘯的計劃,在工匠們緊急修建碼頭之時,李嘯親率船隊,帶上鎮東營甲總兵馬,浩蕩南下,直趨鬆前藩的函館地界。

“什麼!有大批明國艦隊,出現在函館外海?!”

正在御殿中欣賞緋樂的鬆前藩藩主鬆前慶廣,與兒子鬆前道廣,以及首席家臣一條勝之,聽了小姓的緊急稟報,皆不覺大吃一驚。

“正是如此,來船皆掛着日月雙龍旗,卻是明國船隻無疑。整個明軍艦隊數量龐大,遠遠看去,足有數百艘之多。”小姓一臉驚恐,急急稟道。

鬆前慶廣煩躁地揮了揮手,小姓躬身速退。

“這,這是怎麼回事?那明國艦隊,怎麼會跑到鬆前藩來了?我處這般偏遠,卻不知他們來此做甚?”鬆前慶廣一臉不安,反覆地自問了幾句。他坐下的榻榻米彷彿燙了屁股一般,讓他來回扭動。

“父親,該不會是明軍要來吞併我鬆前藩吧?怎麼明軍突然會打我鬆前藩了主意了?”兒子鬆前道廣的的話語,極爲不安惶然。

“藩主,明軍遠來,其意未知,還是先讓在下去與明軍交涉一番,再作決斷吧。”家臣一條勝之,擰着眉頭說道。

“好吧,你速速前去,看看明軍所爲何來,要注意,我藩實力弱小,要儘量避免引發戰端,方爲好事。“鬆前慶廣長嘆一聲,低聲說道。

一條勝之亦是一聲嘆息,便應諾而去。

一條勝之來到函館的港口處,明軍艦隊剛剛靠岸。

當他看到那些足有數十層樓高的大型艦隊,有如巨無霸一樣出現在海岸時,他的嘴巴驚恐地張了一個o字型。

而在看到,這些大型艦隻,那安放在船舷處的巨大鐵炮,有如一隻只張着黑洞洞巨口的怪獸一般,一條勝之感覺自已已被完全懾服。

一條勝之心下暗想,如果這些船堅炮利的明軍,真要打上岸來,只怕這小小的鬆前藩,將會倏忽而滅吧。

很快,見到打着幡旗的他到來,明軍知道了他的使者身份,便立刻讓他乘船靠過來,隨及放下軟梯,讓他自已攀爬上升龍號來。

上得船來,便有明軍士兵引着他來到了一間寬敞的房間中,此時,明軍主將,東海侯李嘯,已然正襟危坐於房間中央,在他一旁,蝦夷總管吳亮侍陪一旁。

一條勝之估摸着,前面這名氣宇昂軒的青年將領,必是明軍主將無疑,故他略一思考,便撲通跪地,伏首而拜。

“本官乃是大明東海侯李嘯,你是何人,來我軍中又爲何事?”李嘯的聲音,威嚴而冰冷地響起。

聽了翻譯的話,一條勝之急忙謙恭敬地回道:“鬆前藩首席家臣,一條勝之,見過明國將軍李大人。本人奉藩主之命,想知道貴軍來我藩中,卻是所爲何事?“

李嘯冷笑一聲,便大聲道:“本將之所以來你藩中,是想告訴你們,這蝦夷島,本是大明疆土,現已爲我軍重新據有,整個蝦夷島,已重歸我天朝上國。你等小藩,竊據蝦夷島南端,實是可恨之極。“

李嘯威嚴的話語,嚇得一條勝之幾近膽裂。

他趴在地上,磕頭如搗蒜,嘴中連聲辨解道:“李大人,話不能這麼說啊,這蝦夷島,原爲無主之地,縹無人跡,只有些須蝦夷人散居島上,如何說是大膽領土?。我鬆前藩亦是見島人沒有官府與駐軍,纔在函館一帶,建藩立業,至今卻有七八十年了啊。“

見一條勝之還敢反駁,李嘯不覺怒從心頭起來,他拍桌大喝道:“住口!這蝦夷島,原是我大明奴爾幹都司下轄領土,爾等見我大明暫時不管,便敢起吞併之心,實是可惡大膽!本將勸你等認清形勢,不要螳臂擋車,以免身死藩滅,一無所有。“

一條勝之聽了李嘯的話,心裡驚惶已極,他臉如死灰,喃喃說道:“李大人,我等小藩,縱有因不知情而佔據函館一事,李大人也不必將我等斬盡殺絕吧。“

見一條勝之迅速嚇軟,李嘯冷笑一聲,聲音也緩和了些:“一條勝之,本來,本將是欲將你等全部消滅,以正國法。但本將思來想去,若真這般殺滅了你等,卻亦是有不教而誅之嫌。這樣吧,本將可以放你們一條生路,但是,從現在開始,你鬆前藩只能佔據這函館一帶,再不得北進寸地。且要與我軍簽下租借協議,在協議中標明,這函館一帶,亦是大明領土,只是我大明仁心寬厚,才准予爾等暫時租住此地,以爲存身之所。“

一條勝之啊了一聲,他低聲道:“李大人,你的條件這般苟刻嚴厲,若在下這般回覆我家藩主,藩主大人怕是會殺了在下了。“

李嘯斜了他一眼,臉上表情卻是完全無動於衷,他淡淡道:“不必多說了,你可如實回去稟奏。若你家藩主不答應,那本官將立刻攻打鬆前藩,界時,整個鬆前藩,怕是要玉石俱焚,雞犬不留了。“

第四百二十八章 巴印血戰第五百九十三章 殺俘迫降第八百九十七章 追剿鄭芝豹,橫掃東南亞第八百七十一章 攻破遼陽 援兵突至第五百七十三章 自任攝政王第三百章 籠絡曹變蛟第五百章 兵發海參崴第二百四十五章 海洋島陰雲第八百五十七章 襲殺暴君,獻城投降第一百二十四章 共贏第八百五十章 一擊之威第八百九十一章 獻出陝甘,西域圖存第三百九十六章 名將雄心第二百二十九章 一生之敵第四十九章 千戶第五百一十五章 緣何效死第三百九十九章 失控的李嘯第六百一十章 和談爲上第六百九十三章 與城俱亡第七百二十一章 生擒艾能奇第五百九十三章 殺俘迫降第九百零三章 血火鏖戰 膠着廝殺第二百五十三章 敗逃摩尼山第一百七十八章 收爲侍女第一百五十八章 鐵器換人才第四百七十七章 帝陵是凶地第四百三十五章 從夔州去南洋第七章 攢典第三百七十九章 柿子要挑軟的捏第二百七十一章 人性醜劇第八百七十章 勸降不成,重炮齊轟第八百七十九章 清廷求和第三百八十五章 進退兩難第三百一十章 明人來襲第五百一十九章 殊死之搏第九十四章 改造第三十四章 雛形第七百二十七章 兩番轟城,灰飛煙滅第七百七十章 先滅三國,再來圖你第二百二十五章 御花園召對(上)第六百六十二章 雷霆救援第八百一十三章 陣斬孔廷訓,直逼莊河城第六百二十二章 和談爲假,謀利爲真第一百四十七章 鐵龍城之戰(一)第七百三十三章 水陸合圍第七百五十九章 離間君臣,借刀殺人第七百一十九章 兩面圍擊第九百四十章 全軍崩潰 無力迴天第二百五十四章 無言以述第四百五十四章 聯清復仇第六百九十八章 唐王勸降第四百零四章 兩片式胸甲第四百九十一章 圖庫拉圍殲戰第二百零六章 長子誕生第七十七章 用間第七百一十二章 移民北國第三百四十一章 奈何明月照溝渠第八百三十一章 無處可逃,不如歸降第四百零四章 兩片式胸甲第五百八十五章 不惜代價第四百七十一章 炮打活人第四百五十四章 聯清復仇第八百八十一章 大清亡矣第二百一十一章 迎頭痛擊第八百八十四章 放棄京城,全力西逃第五百三十三章 不破不立第六百四十六章 兵圍山海關第六百五十七章 清順結盟第三百二十七章 琉球求援第七百八十九章 寄人籬下,定居親漂辛第三百七十章 兵臨復州第七百四十七章 掙脫鐵鏈的猛獸第七十九章 鴻門宴第三百七十六章 兵退靜海第六百七十三章 突如其來的曠野決戰第六百零二章 獻堡歸降第四十七章 崇禎第二百五十五章 片刻之歡第八百三十章 先東後西,斷不可返第四百一十八章 新下南洋第六百七十六章 南阻北攻第六百八十四章 天坑地陷第五百零五章 血肉搏殺第五百三十二章 虎嘯海東第二百七十四章 皇帝的疑慮第九百三十二章 勸降不成,天雷轟門第四百二十五章 神機弩第四百五十三章 收降哥薩克第六百八十二章 出乎意料的反攻第七百一十六章 借爾頭顱一用第八百九十九章 登極稱帝,建立大唐第四百七十三章 狂暴火力第四十章 祖寬第四百三十九章 夫人不在買賣在第六百一十六章 拼死一搏第二百二十二章 特來取爾狗命第三百一十六章 城下殲敵第六百一十四章 交鋒初挫第五百四十一章 老子就是個**的第八百九十五章 海岸突襲 大破施琅
第四百二十八章 巴印血戰第五百九十三章 殺俘迫降第八百九十七章 追剿鄭芝豹,橫掃東南亞第八百七十一章 攻破遼陽 援兵突至第五百七十三章 自任攝政王第三百章 籠絡曹變蛟第五百章 兵發海參崴第二百四十五章 海洋島陰雲第八百五十七章 襲殺暴君,獻城投降第一百二十四章 共贏第八百五十章 一擊之威第八百九十一章 獻出陝甘,西域圖存第三百九十六章 名將雄心第二百二十九章 一生之敵第四十九章 千戶第五百一十五章 緣何效死第三百九十九章 失控的李嘯第六百一十章 和談爲上第六百九十三章 與城俱亡第七百二十一章 生擒艾能奇第五百九十三章 殺俘迫降第九百零三章 血火鏖戰 膠着廝殺第二百五十三章 敗逃摩尼山第一百七十八章 收爲侍女第一百五十八章 鐵器換人才第四百七十七章 帝陵是凶地第四百三十五章 從夔州去南洋第七章 攢典第三百七十九章 柿子要挑軟的捏第二百七十一章 人性醜劇第八百七十章 勸降不成,重炮齊轟第八百七十九章 清廷求和第三百八十五章 進退兩難第三百一十章 明人來襲第五百一十九章 殊死之搏第九十四章 改造第三十四章 雛形第七百二十七章 兩番轟城,灰飛煙滅第七百七十章 先滅三國,再來圖你第二百二十五章 御花園召對(上)第六百六十二章 雷霆救援第八百一十三章 陣斬孔廷訓,直逼莊河城第六百二十二章 和談爲假,謀利爲真第一百四十七章 鐵龍城之戰(一)第七百三十三章 水陸合圍第七百五十九章 離間君臣,借刀殺人第七百一十九章 兩面圍擊第九百四十章 全軍崩潰 無力迴天第二百五十四章 無言以述第四百五十四章 聯清復仇第六百九十八章 唐王勸降第四百零四章 兩片式胸甲第四百九十一章 圖庫拉圍殲戰第二百零六章 長子誕生第七十七章 用間第七百一十二章 移民北國第三百四十一章 奈何明月照溝渠第八百三十一章 無處可逃,不如歸降第四百零四章 兩片式胸甲第五百八十五章 不惜代價第四百七十一章 炮打活人第四百五十四章 聯清復仇第八百八十一章 大清亡矣第二百一十一章 迎頭痛擊第八百八十四章 放棄京城,全力西逃第五百三十三章 不破不立第六百四十六章 兵圍山海關第六百五十七章 清順結盟第三百二十七章 琉球求援第七百八十九章 寄人籬下,定居親漂辛第三百七十章 兵臨復州第七百四十七章 掙脫鐵鏈的猛獸第七十九章 鴻門宴第三百七十六章 兵退靜海第六百七十三章 突如其來的曠野決戰第六百零二章 獻堡歸降第四十七章 崇禎第二百五十五章 片刻之歡第八百三十章 先東後西,斷不可返第四百一十八章 新下南洋第六百七十六章 南阻北攻第六百八十四章 天坑地陷第五百零五章 血肉搏殺第五百三十二章 虎嘯海東第二百七十四章 皇帝的疑慮第九百三十二章 勸降不成,天雷轟門第四百二十五章 神機弩第四百五十三章 收降哥薩克第六百八十二章 出乎意料的反攻第七百一十六章 借爾頭顱一用第八百九十九章 登極稱帝,建立大唐第四百七十三章 狂暴火力第四十章 祖寬第四百三十九章 夫人不在買賣在第六百一十六章 拼死一搏第二百二十二章 特來取爾狗命第三百一十六章 城下殲敵第六百一十四章 交鋒初挫第五百四十一章 老子就是個**的第八百九十五章 海岸突襲 大破施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