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六章 意想不到的夜襲

不多時,大順軍的三處營地,皆已安駐紮營完畢。

這三處營地,互爲犄角,呈品字形,以爲互援之勢,三處營地分別駐屯了五萬人。其中前突的中營,由主帥劉宗敏據守,左營主將爲劉芳亮,右營則爲李過。

爲穩妥起見,諸如軍械糧草等後勤重要物資,皆駐屯在後面的左營與右營,第營間隔約二里,以保持充足的活動空間。

劉宗敏滿以爲,接下來的日子裡,自已只要就地屯駐,便可安然無事。只要待到清軍趕至北邊,便可與清軍一道,南北合力夾攻唐軍了。

他萬萬沒有想知道,他的這般算計,自以爲安穩無差,結果卻是,就在他安頓下來的第一天裡,就迅速被唐軍破壞攪亂了。

當天夜晚,月黑星稀,四寂無聲,一路跋涉的流寇軍兵,已然人人疲憊,他們正在營地中酣然而睡,這時,從山海關處,忽然遠遠傳來了震耳欲聾的隆隆擂鼓聲,很快,山海關之處燈火閃爍,天鵝號聲與吶喊聲,亦連綿響起。

異變突起,處於最前頭的中營,頓是人人驚覺,亂成一團。

聽到山海關號角齊鳴,鼓聲震天,原本在中軍大帳中,睡得嘴角流涎的劉宗敏,登時嚇得從牀榻上驚跳而起。

“怎麼回事?唐軍要來夜襲奪營麼?!”劉宗敏一邊緊急穿衣,一邊衝着門口發怔的護衛,厲聲大吼。

那護衛畏懼地望着他,囁嚅着回道:“回稟大帥,山海關處雖然燈火通明,鼓聲震天,喊殺陣陣,卻一直未有兵馬前來,倒甚是奇怪。”

“哦?竟有這等怪事?”

劉宗敏皺着眉頭,穿衣着甲的速度,明顯慢了許多,他略一思怔,隨即下令:“去,速去左營與右營,傳磁侯與毫侯來帳商議。”

很快,一身甲冑又神情慌張的劉芳亮與李過二人,匆匆來到中軍帳中。

“汝侯,唐軍這般擂鼓響號,作勢甚壯,卻又不來相攻,卻是何故?”劉芳亮急急發問。

劉宗敏黑着臉,他尚未回話,一旁的李過倒是一臉猶豫地插話道:“劉帥,我在想,可是那守關的唐軍,可是欲學三國時諸葛亮嚇退曹操之策乎?”

“哦,是麼?那你倒是給俺好好說說。”

“劉帥,是這樣的。”李過見劉宗敏感興趣,便侃侃而談:“當時,劉備方奪西川,復與曹操相持於漢中,那劉備佔了險要之地,曹操則只得在平曠之地紮營。而爲了逼迫曹操退兵,軍師諸葛亮想到了一條計策。”

“是何計策?”

“那就是,在夜深人靜,軍士乏憊之際,諸葛亮就下令下屬軍士,擂鼓吶喊,一齊鼓譟,作出欲要夜襲曹營的態勢,讓曹操及其手下大軍,驚懼萬般卻又無可奈何,全軍將士始終處於焦慮煩躁的狀態,無法得以安睡。”

“操!既然諸葛亮使出這等恫嚇手段,那就不管他就是了唄。”

“這可如何使得!要知道,兵家詭道,孰可掉以輕心。畢竟,誰也不能保證,諸葛亮這樣輪番擊鼓威嚇,會不會趁曹軍麻痹之際,真的派兵前來突襲奪營。這於十假之中,忽來一真,那曹軍懈怠無防,可就要吃大虧了。”

“唔,這倒真是令人頭痛之事。那後來呢?”

“後來,曹操實在無法忍受這樣無休無止的煎熬與折磨,最終不得不下令退軍返回。曹軍退兵之後,這漢中之地,皆爲劉備所佔。”

聽完李過的話語,劉宗敏低下頭,手撫濃密的鬍髯,一臉思索的神情。

忽然,他似有所悟,急急說道:“李過,那你的意思,可是說現在唐軍,也是會與當年諸葛亮嚇退曹操一樣,用這番威嚇之計,來折磨消耗我軍麼?”

“正是如此。以我之見,唐軍定是如當日諸葛孔明一般,每夜騷擾,讓我軍不得安息……”

“那麼,你認爲,唐軍有勇氣有能力對我軍進行突襲麼?”劉宗敏皺着眉頭問道。

“極有可能,唐軍現在穩守山海關,可謂以逸待勞。他們若利用我軍麻痹疲憊之機,發動夜襲來攻打我軍,亦是極有可能之事。”李過一臉憂色忡忡。

李過的話,讓劉宗敏臉上憂色更甚,一時間,他心下躊躇,竟不知道要如何應對了。

“毫侯所言,俺到以爲,未免太言過其實了。”一直沒有說話的劉芳亮,甕聲甕氣地回了一句:“現在我軍兵力多達十五萬,全是精銳部衆,勢力之大,足以令敵膽寒。而據瞭解,守山海關的唐軍,不過萬餘人,守城已是艱難,如何還有膽量出城夜襲,依我看,他們估計只敢使出這般會伎兩來威嚇我軍,卻絕無膽量出城夜襲。故而,還請汝侯下令,令軍士勿要驚慌,不要理會唐軍伎倆,好好休息便是了。”

“磁侯,這話可不得。軍情大事,豈可僥倖啊。”李過搖頭道:“萬一唐軍不按常理,定要發兵夜襲,而我軍麻痹懈怠,復將何以擋之。若是首次開戰,便打個敗仗,被唐軍挫了威風,後面的仗,只怕不好打了。在下還請汝侯下令,連夜拔營而後撤十里開外,遠離唐軍攻擊範圍。同時多派哨騎,通夜巡查,以防唐軍滲透攻擊,方爲要事。”

“哼,李過,你未必太膽小了些。”劉芳亮對李過的說法十分不滿意,他冷聲道:“若依你這般說辭,我軍戰都未戰,因爲唐軍一通擂鼓喊噪,便要灰溜溜地自已撤營,這簡直是滑天下之大稽!這若傳出去,我大順軍的臉面與尊嚴,豈非皆要丟盡了麼?”

“磁侯,軍情大事,性命生死,豈可顧及臉面之類虛物乎?”李過立刻皺眉反駁:“若我軍就此放鬆警惕,萬一唐軍真趁機來攻,我軍不加防備,必定死傷慘重,這般責任,豈非遠比拔營後撤要嚴重得多了麼?真到了那麼境地,這首戰失利的責任,磁侯你可願承擔麼?”

聽得兩個人意見相左,劉宗敏愈發煩躁,他咬牙喝道:“好了!都別爭了!瞎吵吵再久,也吵不出個啥玩意來。好了,現在本帥已有決斷,你們且聽令便是。”

聽劉宗敏這般說了,劉芳亮與李過停止爭論,兩人將目光齊刷刷地投入劉宗敏。

“你二人聽好了,現在我軍剛來此地,一兵一卒未戰,便因唐軍一通鼓譟,就要拔營撤返,未免太傷士氣,也太損我軍榮耀與尊嚴,故毫侯之策,斷不可取。”劉宗敏瞥了一眼面帶失望之色的李過,又對臉上稍現得色的劉芳亮說道:“但是,唐軍詭計多端,雖然我軍兵力是其十餘倍,但他們真的狗膽包天,敢要十假之中忽來一真,我軍真無防備,必遭重挫,亦是極有可能。故而需得早作防備,方可穩當。”

他話語一完,立即下令道:“你二人各自回營後,需得加派人手,於營外嚴加防範,嚴密觀測唐軍動向,以防有其軍兵襲營。”

劉芳亮與李過二人齊聲應喏,正欲離去,李過卻又扭過頭來,不放心地叮囑了一句:“劉帥,我等此去,自會多加防備,只是,左營與右營位置稍後,唐軍縱想偷襲,倒是一時難顧。我最爲擔憂的,倒是中營。”

直面劉宗敏兩道犀利的目光,李過毫不避讓,他繼續說道:“中營位置最爲突前,與後面的右營與左營,一時難以呼應,若唐軍真趁夜來襲,中營當是最可能被攻擊的部位。在下只希望,劉帥能周密防備,以免唐軍詭計得逞,”

“這事本帥自是知曉,不必你一再提醒。”劉宗敏心下不快,冷笑一聲回道:“本帥今夜定爲加派哨騎,外出巡營,且會在營外環設拒馬,那唐軍縱然不顧死活,強要來襲,只怕亦極難接近。而只要他們攻勢受阻,那麼我們當可反制其部,甚至將唐軍偷襲之兵馬全部消失,亦是可能呢。”

聽了劉宗敏這非但不作緊張預案,反而相當樂觀的回覆,李過卻是緊皺眉頭。

他張了張嘴,要再多說點什麼,但他看到劉宗敏陰沉的面孔,最終只是輕嘆一聲,什麼也沒多說,掉頭離去。

劉芳亮李過二人離去後,劉宗敏立刻開始加強軍營防備。

他加派了數百名哨騎,讓他們通夜在營外環營巡查,同時在營門入口,以及柵欄薄弱處,令手下軍兵緊急加固安置了大批拒馬與倒刺,以防唐軍偷襲。

這些工作交待下去後,劉宗敏生怕手下偷懶,他倒也慎重,不辭辛苦親自巡營檢查,一邊監督軍兵加快速度佈置,一邊下令營中不得喧華騷動,各名軍士要嚴守軍律,所有沒有任務的軍兵,依舊如常歇息。

好不容易忙完這一切後,高度疲憊劉宗敏,回到帳中倒頭就睡。

接下來的局勢,倒真如劉宗敏所料,差不多每隔半個時辰,山海關之處就是鼓聲隆隆,吶喊震天,讓劉宗敏的營地,皆是好一陣緊張。

起初兩次的山海關異動,劉宗敏還耐着性子起身查看,到了第三次時,他在牀上醒來,卻已懶得動彈,只下令讓手下軍兵去查看有無異常。

而到了第四次山海關鼓聲響起之際,劉宗敏已是酣聲如雷,根本不作他想。

與他差不多的是,全營軍兵,除了巡邏的哨騎與崗哨,還在與沉重的瞌睡作艱難的鬥爭外,其餘軍士,皆是深入夢鄉,整個營地之中,鼾聲此起彼伏。

只不過,劉宗敏與其手下,滿以爲唐軍只是虛張聲勢,存心不讓自已與手下軍兵安穩歇息,但他萬萬沒想到,唐軍在這第四次鼓聲響起時,已然有大批輔兵,悄悄來到了營地旁邊的小樹林中。

其實,在前幾次鼓聲響起時,唐軍已然開始行動,他們利用鼓聲、號角聲、吶喊聲爲掩護,身着黑色夜行衣的大批輔兵,已從城中潛出,開始了夜襲行動。

唐軍的夜襲計劃,說起來,倒還真與當年諸葛亮打退曹操之策,頗爲相象。

那就是,利用擂鼓吹號吶喊爲掩護,讓唐兵輔兵爲先遣隊,攜帶已拆成散件的小型投石機零件,和大批的單兵震天雷,從外城濠溝裡爬出,悄悄潛去城外的小樹林中。

到了小樹林後,他們利用微弱的月光爲照明,利用山海關城間歇響起的鼓聲爲掩護,憑着往日早已演練多遍的拆裝訓練,迅速而準確地組裝拆成散件的小型投石機。同樣,那隨身帶來的單兵震天雷,也每十個爲一組,捆綁成束,準備投擲使用。

他們的攻擊目標,便是李過所預測的那樣,是劉宗敏所駐守的中營。

畢竟這裡距離樹林最近,若從小樹林發起攻擊,這處軍營,正好處於小型投石機的最大攻擊範圍邊緣。同時,它與左右兩營距離較遠,若有突發情況,另外兩營也難以援救,故而攻擊此處,當爲最好的選擇。

按唐軍計劃,等到輔兵開始投擲震天雷,劉宗敏的中營一片混亂時,那一直在山海關東門處靜靜待命的四千騎兵,便可立即躍出城去,向潰敗的清軍發動凌厲的攻擊,對潰逃的劉宗敏部大肆追殺,儘可能地給他們造成最大殺傷。

這樣的夜襲,當然也有相當的危險,考慮到自身畢竟兵力有限,而敵軍兵多將廣軍勢極盛,故這計劃要求,在全力一擊後,力求全身而退,當爲最穩妥的舉措。

因此,爲穩妥起見,唐軍夜襲軍兵,會精心算計結束時間,等到敵軍左營與右營兵馬來援之時,全軍要已然全部退走返回山海關,讓敵軍撲空,所謂的增援毫無意義。

在唐軍的第三次擂鼓吶喊之時,大批唐軍輔兵,利用夜色爲掩護,躬身潛腰,快速穿行,有如一羣機警而有耐心的土拔鼠,來到了黑黝黝的小樹林裡,在這裡迅速組裝投石機,與集束單兵手擲雷。

他們要按計劃,等到凌晨四點多時,敵軍處於最爲懈怠麻痹的狀態時,再開始攻擊。

果然,他們欣喜地遠遠看到,在第四次鼓聲響起之時,敵營之中動靜極小,那些在營外巡遊的哨騎,也是個個麻木不堪地繼續遊走,根本未再把唐軍的鼓譟當回事。

最佳的攻擊時刻,終於來臨了。

第七百一十九章 兩面圍擊第一百二十七章 三條建議第四百六十四章 徑退山西第六百五十三章 攘外還是安內第七百一十一章 一半留用,一半移民第五百四十四章 鐵心叛逃第六百五十四章 擴軍雄心第四百六十三章 全省百姓我都要了第五百六十八章 盟約簽定第三百四十六章 蝦夷島開發第六百一十六章 拼死一搏第一百零五章 吞狼(上)第四百六十八章 海參崴堡第四百八十章 兵進赫圖阿拉第一百八十九章 兵臨城下第八百零一章 桂西平定,左部驚魂第五百一十一章 百戰不歸第六百四十一章 追贓助餉第六百章 攻心誘降第二百二十五章 御花園召對(上)第七百八十四章 面見緬王第十四章 考校第四百七十九章 術士的復仇第八百九十四章 鄭芝龍戰死,鄭成功投誠第六百三十四章 流寇勸封第四百四十二章 公主的命運第二百零三章 財源滾滾第九百二十六章 合謀共反第四百一十六章 遲來的正義第八百七十三章 多鐸大敗第三百五十五章 唐國公第七百七十六章 脅迫歸降第四十章 祖寬第六百三十三章 皇上有難 我當親救第九百四十四章 那曲城破 生死一線第四百七十三章 狂暴火力第七百四十七章 掙脫鐵鏈的猛獸第二百八十七章 道不行,乘桴浮於海第三十五章 心聲第九十三章 鐵龍城第四百三十章 文官選拔第六百三十九章 負屍脫城第八百八十七章 猛攻潼關第八百六十一章 南北齊攻 全面開戰第一百八十章 戰和之爭第九十五章 徵調第一百二十三章 土默特汗第二百九十二章 生死搏殺第二百五十章 目標,江華島第一百零六章 吞狼(下)第一百四十七章 鐵龍城之戰(一)第五百二十七章 癡呆皇帝第六百八十三章 風沙攻城第三百四十一章 奈何明月照溝渠第五百一十九章 殊死之搏第三百四十八章 北圖庫頁島第十八章 軍令第三百三十章 傀儡肝付氏第十七章 職爭第三百零九章 初到彰化第四十八章 戰陣第三百五十二章 聯軍的勝利第六百六十八章 仇人相見第五百三十八章 樹倒猢猻散第八百八十一章 大清亡矣第一百四十二章 援徵南下第三百二十七章 琉球求援第八百二十八章 孫可望投降第四百六十五章 澳洲見聞第一百八十章 戰和之爭第二百四十六章 秘密武器手擲雷第八百二十八章 孫可望投降第七百五十九章 離間君臣,借刀殺人第六百七十九章 三姓家奴吳三桂第八百零九章 北援金湯城第五百三十三章 不破不立第六百四十一章 追贓助餉第二百七十六章 出使清廷第七百四十六章 脣亡齒寒 重兵往救第四百三十一章 賊氛大熾第二百三十九章 紅龍計劃第一百二十四章 共贏第四百一十八章 新下南洋第四百二十三章 馬京達努之挫第六百八十九章 冥頑不靈的下場第五百零九章 孤軍絕境第八百二十八章 孫可望投降第七百八十二章 困守孤城,不如逃緬第九十四章 改造第九百零七章 大獲全勝,兵進吐魯番第三百五十九章 朝廷軟了第四百二十八章 巴印血戰第一百四十八章 鐵龍城之戰(二)第八百零二章 左部投降 何來遲也第一百零六章 吞狼(下)第三百一十八章 暴力奪城第二百二十四章 進京面聖第六百零五章 和談初議第九百三十三章 盛京城破,圍攻皇宮第六百零四章 二王擁帝
第七百一十九章 兩面圍擊第一百二十七章 三條建議第四百六十四章 徑退山西第六百五十三章 攘外還是安內第七百一十一章 一半留用,一半移民第五百四十四章 鐵心叛逃第六百五十四章 擴軍雄心第四百六十三章 全省百姓我都要了第五百六十八章 盟約簽定第三百四十六章 蝦夷島開發第六百一十六章 拼死一搏第一百零五章 吞狼(上)第四百六十八章 海參崴堡第四百八十章 兵進赫圖阿拉第一百八十九章 兵臨城下第八百零一章 桂西平定,左部驚魂第五百一十一章 百戰不歸第六百四十一章 追贓助餉第六百章 攻心誘降第二百二十五章 御花園召對(上)第七百八十四章 面見緬王第十四章 考校第四百七十九章 術士的復仇第八百九十四章 鄭芝龍戰死,鄭成功投誠第六百三十四章 流寇勸封第四百四十二章 公主的命運第二百零三章 財源滾滾第九百二十六章 合謀共反第四百一十六章 遲來的正義第八百七十三章 多鐸大敗第三百五十五章 唐國公第七百七十六章 脅迫歸降第四十章 祖寬第六百三十三章 皇上有難 我當親救第九百四十四章 那曲城破 生死一線第四百七十三章 狂暴火力第七百四十七章 掙脫鐵鏈的猛獸第二百八十七章 道不行,乘桴浮於海第三十五章 心聲第九十三章 鐵龍城第四百三十章 文官選拔第六百三十九章 負屍脫城第八百八十七章 猛攻潼關第八百六十一章 南北齊攻 全面開戰第一百八十章 戰和之爭第九十五章 徵調第一百二十三章 土默特汗第二百九十二章 生死搏殺第二百五十章 目標,江華島第一百零六章 吞狼(下)第一百四十七章 鐵龍城之戰(一)第五百二十七章 癡呆皇帝第六百八十三章 風沙攻城第三百四十一章 奈何明月照溝渠第五百一十九章 殊死之搏第三百四十八章 北圖庫頁島第十八章 軍令第三百三十章 傀儡肝付氏第十七章 職爭第三百零九章 初到彰化第四十八章 戰陣第三百五十二章 聯軍的勝利第六百六十八章 仇人相見第五百三十八章 樹倒猢猻散第八百八十一章 大清亡矣第一百四十二章 援徵南下第三百二十七章 琉球求援第八百二十八章 孫可望投降第四百六十五章 澳洲見聞第一百八十章 戰和之爭第二百四十六章 秘密武器手擲雷第八百二十八章 孫可望投降第七百五十九章 離間君臣,借刀殺人第六百七十九章 三姓家奴吳三桂第八百零九章 北援金湯城第五百三十三章 不破不立第六百四十一章 追贓助餉第二百七十六章 出使清廷第七百四十六章 脣亡齒寒 重兵往救第四百三十一章 賊氛大熾第二百三十九章 紅龍計劃第一百二十四章 共贏第四百一十八章 新下南洋第四百二十三章 馬京達努之挫第六百八十九章 冥頑不靈的下場第五百零九章 孤軍絕境第八百二十八章 孫可望投降第七百八十二章 困守孤城,不如逃緬第九十四章 改造第九百零七章 大獲全勝,兵進吐魯番第三百五十九章 朝廷軟了第四百二十八章 巴印血戰第一百四十八章 鐵龍城之戰(二)第八百零二章 左部投降 何來遲也第一百零六章 吞狼(下)第三百一十八章 暴力奪城第二百二十四章 進京面聖第六百零五章 和談初議第九百三十三章 盛京城破,圍攻皇宮第六百零四章 二王擁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