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八章 據京城以自守

聽豪格把話都說得這麼直白,代善心下也明白,自已到現在,也到了最好的表態時機了。

於是,他輕咳一聲,臉上露出柔和的神情,對豪格輕聲說道:“虎口(豪格小名),你說了這麼多,伯父心裡,其實也是跟明鏡似的,如何會看不透呢?你也知道,伯父對皇上,對大清,一直是忠心不二的。而你身爲皇上長子,伯父又如何會不支持你掌控這大清帝國的最高權力呢?“

對於代善直接稱呼自已小名以示親近,同時親口表態支持的行爲,豪格表面佯裝感動,他一臉感激地朝代善重重地點了點頭。

代善繼續道:“虎口,你放心吧,伯父在官場呆了這麼多年,如何會不懂你的心思。今天,你能跟伯父把心裡話都說出來,伯父很感動,也當然知道,到底要如何選擇。我可以告訴你,我作爲大清禮親王,絕對支持你來掌控大清的最高權力,只不過……”

“不過什麼,伯父有話,但請直言便是。”豪格急急說道。

代善輕嘆一聲,便道:“虎口,雖然伯父一直支持你,但有道是兒大不由爺,你的一衆兄弟子侄,他們各有心思,各有打算,有些人可能會一時心思糊塗,轉而去支持多爾袞,對於這一點,伯父心頭亦是十分惱怒又無奈,所以,虎口你看……”

豪格心裡輕嘆一聲,他當然知道,代善跟自已說這樣的話,到底是何意。

無非是想利用他投靠了自已爲籌碼,在自已將來若真的勝出的話,最終讓自已放他的一衆子侄,這傢伙的算盤,打得倒是精啊。

哼,說起來,只怕讓他們去投多爾袞,可能正是你這隻老狐狸給出的主意吧,這兩頭押勝,兩面沾光的事,代善你若沒從中插手,本王死也不信!

只不過,現在的自已,正是要爭取代善全力支持的時候,自然只能對他虛以委蛇,不能與他爲這點小事鬧僵,把這事情先答應下來亦是無妨。再說了,真的到了打敗多爾袞,自已全盤獲勝之後,要如何處置代善的一衆子侄,還不是自已一句的事情。

況且,若真到了大清帝國的最高權力,被自已全部掌握,同時掃除了多爾袞這個最爲強大的政敵的話,那自已就算放諸如碩託、滿達海、巴喇瑪等代善子侄一條活路,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如果這樣做,反而更顯出自已寬大爲懷有容人之量呢。

這樣的空頭人情,當然是不做白不做了。

於是豪格輕笑一聲,朗聲回道:“伯父,不必如此,你的心意,我自是明白。碩託、滿達海他們另有心思,亦是人之常情。這樣吧,小侄也在這裡表個態,那就是若等到小侄真的全面掌握了這大清局勢,看在伯父之面上,你的諸位子侄,我會對他們網開一面的。”

聽到豪格這句表態,代善臉色大爲舒緩,他輕咳一聲,向豪格拱手道:“好,虎口你這番表態,卻是大去我心頭之憂。伯父心下十分欣慰,將來你有何事,需要伯父幫忙,只要伯父能幫到的,一定會全力支持你。”

豪格眼中閃過一道冷光,臉上卻滿是欣喜之色,他大聲道:“好,那小侄就先謝過伯父了。有伯父這樣德高望重的老前輩給我撐腰,小侄心中實是定會與那多爾袞戰到最後,最終順稟皇上之意,掌握這大清局勢。”

談到這裡,豪格想從代善處到到了承諾與支持,都已到手,頓時心下十分愜意。隨後,豪格又在代善處不鹹不淡地閒聊了一陣後,但告辭離去。

離開代善府後,豪格帶着索尼與鰲拜,徑自前往刑部大堂,去見正在那裡等待與他相見的濟爾哈朗。

在去見濟爾哈朗之前,豪格已把代善支持自已的信息,已經先讓下人傳遞給了濟爾哈朗,從而確保在與濟爾哈朗的交流中,保證了自已的心理優勢。

不多時,一行人來到了刑部大堂,見到正板着面孔在上着踞坐的濟爾哈朗,豪格心下不由得一陣冷笑。

哼,你濟爾哈朗,雖是堂堂鄭親王,但現在無論是身家性命,還是爵祿官職,均掌握在了本王手中,還要強行在本王面前擺出這副臭臉孔,真真好不不識時務。

他不知道,與此同時,那濟爾哈朗,心下亦是五味雜陳。

已得到代善親口表態支持豪格的他,當然知道,自已接下來,也只有表態支持豪格一條路可走了。

人在屋檐下,不能不低頭呀。

豪格走近幾步,向端坐堂上的濟爾哈朗微笑地拱了拱手:“鄭親王,小侄此來,特爲方纔我部下之粗魯冒犯,向鄭親王賠罪了。還望鄭親王寬大爲懷,不與這幫武夫計較方好。”

見得豪格向自已恭敬行禮,一口一個小侄,一副向自已真誠賠罪的謙卑態度,濟爾哈朗明白他在給自已臺階下,頓時臉色也好了許多。他從椅上站起,緩步走下臺來,在豪格面前站定,然後虛扶起他道:“唉,肅親王,我何嘗不知是你這幫手下,不遵你令,任性胡爲所致,只不過,當時爲叔亦是氣極,才與他們計較了一番,現在想來,也無甚打緊。倒是肅親王這番回來,必是有要事在身吧?”

濟哈爾朗這番語氣緩和的話,令豪格心裡莫名有些得意,他借勢起身,便向濟爾哈朗說道:“鄭親王不愧是當朝老臣,果是個明察之人,一來便知小侄心下之意。小侄此番來求見鄭親王,一來是代先前手下來向鄭親王請罪,二來也是希望在我奉皇命回盛京守城後,能得到鄭親王你這位德高望着重的大清老臣,對小侄的切實支持與幫助。對了,關於在海參崴之戰的經過,以皇上身受重傷不能理事之事,鄭親王想必都已知道了吧?”

濟爾哈朗聞言,當然知道豪格說這番話,心裡到底是什麼意思。他微微一笑,便道:“肅親王,對於海參崴之戰的經過,以及皇上受了重傷不能理事一事,本王已聽得禮親王府中的人傳話,對這些皆已知曉。肅親王,你我本是叔侄,倒是你說話太過客氣了。想來本王深受皇恩,一直對皇上之厚恩無以爲報,現在扶持其長子繼統我大清最高權柄,亦是理所應當。肅親王,本王告訴你,本王會與禮親王一樣,堅定支持你,你可放心便是。”

聽到濟爾哈朗的表態,豪格心下一喜,卻也是立刻臉上佯裝感動,他大聲道:“多謝鄭親王對小侄的關愛與支持,小侄內心之感激,何可名狀。既然叔父如此支持小侄,大可不必這般拘於禮數,從今之後,你可與禮親王一樣,直稱小侄的小名便可。”

見豪格這般表態,一旁的索尼與鰲拜二人,則是同時互相對望了一眼,兩個的眼中,都滿是無可言說的複雜神色。

這個濟爾哈朗,明明也是與代善一樣,在豪格與多爾袞之處進行兩頭押注,卻在這裡裝得忠誠可嘉,倒亦是令人噁心得緊。

當然了,現在非常時期,能爭取到這個大清重臣哪怕表面化的支持,都是很難得的事情,他就是再演戲,也只能微笑接納了。

見到豪格對自已把鑲藍旗兵馬偷偷派往遼陽,去爲多爾袞效力一事完全不加以追究,濟爾哈朗臉上的笑容頓時更見燦爛,他對豪格朗聲道:“好,既然虎口你都這麼說了,叔父我也就不拘那些禮節了,咱們叔侄二人,就以家常稱呼便好。只不過,叔父很想知道,虎口你對接下來要如何處事,可有具體規劃麼?”

見濟爾哈朗突然問自已這個問題,豪格頓是一愣,一時竟不知道要如何回答。

其實說起來,一直在急急趕回盛京的他,到現在爲止,對如何到底要進行下一步行動,還真的只有一個初步而模糊的輪廓。對於據佔了盛京城後的自已,到時要如何開展下一步工作,如何對抗馬上就要趕過來的多爾袞,心裡極時並沒有仔細的盤算。

而豪格同時在心下,更是猶豫地想着,濟爾哈朗突然問自已這番話,到底是什麼意思。

不過,他在心底略一沉吟,便猜到了濟爾哈朗的真實用意。

濟爾哈朗極可能心下已有不少建議,想趁這個機會來告訴自已,就看自已領不領會了。

哼,這個傢伙,估計是在心下已然想好,要與自已更近一步地靠近,更近一步地捆綁,反正現在的他,也已是完全地綁在豪格這條船上,與自已可謂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了。

所以,從濟爾哈朗的方面來說,如果他能趁此見面機會,搏得自已對他更多的好感與倚重,自然是最好不過的事情。

畢竟,對於濟爾哈朗來說,反正他已把手下的鑲藍旗兵馬,派往了遼陽,已向多爾袞表明了自已效忠之心。那麼在這裡,自然還要兩頭做好,再向這豪格表明自已的擁護態度。

其實,濟哈爾朗現在也想清楚了,這樣的兩頭押注,並非沒有輕重緩急,也並非沒有主次之分。因爲,雖然他認爲多爾袞獲勝的可能性更大,但相對來說,如果豪格能最終勝出的話,自已作爲他的主要支持者,可獲得的利益卻是更多更大。

這便是濟爾哈朗經過一番審慎思考,最終還是決定要把自已心下的衷告與建議,對其全部講出的重要原因。

反正現在自已是在賭博,不妨就賭大點,看看最終能不能得到一個更好的結果。

而想到這裡,已然豁然開然的豪格微微一笑,對濟爾哈朗道:“叔父,小侄身奉皇命,行旅匆忙,現在盛京局勢剛剛穩定,將來如何打算,確實尚未仔細想過,叔父如有好建議,但可對侄兒一敘,侄兒洗耳恭聽。”

濟爾哈朗見豪格迅速上道,心頭倒也欣慰。於是,他點了點頭,對豪格說道:“虎口,叔父以爲,現在你既然佔據盛京城,最爲關鍵的,便是應對多爾袞接下來可能會有的奪城之舉。”

“這事我已自知,接下來,小侄會發動城中的三旗兵馬,以及城中青壯,日夜加緊巡守城池,決不會讓多爾袞有機可乘。縱然多爾袞帶大軍來攻,小侄亦不懼他,也要力挫其鋒於城下。”豪格咬牙道,臉上露出發狠之色。

濟爾哈朗聽了豪格的話,卻是輕輕地搖了搖頭。

豪格一怔,下意識地問了一句:“叔父,莫非你認爲侄兒此法有不妥乎?”

濟爾哈朗嘆了一聲,冷冷道:“虎口,你真的以爲,僅靠你手下這些兵力,僅靠據守這座盛京城,你真的能與多爾袞長相抗衡嗎?”

濟爾哈朗這句話,戳中了豪格心中最爲柔軟的地方。

他當然知道,僅有三旗支持的自已,絕對無法與有五旗支持,還有全部的蒙古八旗、漢軍八旗以及蒙古諸部支持的多爾袞相抗衡。他剛纔的這番話語,無疑只不過是一番自我壯膽的話語罷了。真的細究起來,僅有這三旗兵馬,又僅據孤城一座的自已,與幾乎可以號令全國的多爾袞比較起來,能堅持抵抗多久,真的是個很現實而嚴峻的問題。

不過豪格還未發話,鰲拜已然忍不住甕聲甕氣地開口說話了。

“鄭親王,你這話說得,俺就不贊成了。多爾袞這廝有甚麼了不得的,他有兩個腦袋,四條胳膊,八根吉巴麼?!他兵馬多些又如何,我盛京城乃是大清第一堅城,三旗兵馬亦是精兵強將,足以憑城據守。他狗入的想吞下,也不看看他有多大的狗肚,有幾顆狗牙!這廝若是敢來,老子立馬將他打趴在盛京城下!”

鰲拜這番氣昂昂的回答,讓濟爾哈朗一時怔住,而一旁的豪格頓是羞得漲了紅臉。

這傢伙,纔在代善府上表揚了他,現在就翹尾巴了,這粗蠻無禮的本性,也就全盤暴露出來了。

“鰲拜,你這廝鳥,知道個甚,給本王住口!”豪格狠狠地掃了鰲拜一眼,忍不住罵了句粗話。

第四百二十六章 弩兵南下第三百三十六章 舌戰幕府第七百五十六章 重圍頓解第七百四十七章 掙脫鐵鏈的猛獸第六百一十五章 活埋聚殲第八十三章 模式第四百零八章 有如死神的龍擊炮第五百五十五章 刀鋒下的順從第十六章 暗謀第一百七十七章 海島規劃第八百一十四章 東取莊河,西攻岫巖第六百五十五章 治世之能,無過李嘯第七百四十章 迫降黃陂,進逼武昌第六百三十一章 板蕩識忠臣第六百五十六章 此人竟敢自稱監國第八十二章 監撫第一百四十五章 北上追殺第一百八十四章 九皋山之戰(二)第四百八十九章 全城活埋第八百五十九章 納緬甸爲國土第八百一十八章 搏命阻敵第四百二十八章 巴印血戰第七百五十三章 覆軍投降第一百零三章 分派第七百五十六章 重圍頓解第四百零二章 擴軍平南鎮第五十四章 人茸第五百四十章 兩頭押注第四百四十三章 迎娶坤興公主第九百二十五章 與其送死,不如反叛第五百七十章 無毒不丈夫第七十六章 試探第五百六十章 李嘯的三項條件第五百六十八章 盟約簽定第七百二十九章 危如累卵的武昌第四百七十六章 相士方中吉第二百二十九章 一生之敵第二百零五章 購買臺灣第四十一章 凝聚第一百八十二章上中下三策第八十三章 模式第七十四章 阿巴泰第四百一十四章 兵圍馬尼拉第一百七十八章 收爲侍女第四百八十八章 腆顏求存第三百七十七章 英雄落幕第五百二十八章 四面總攻第七百三十三章 水陸合圍第一百六十四章 平妻之請第五百零四章 全面攻堡第五百二十九章 援兵終至第三百四十五章 東征蝦夷第五十七章 報仇第八百三十九章 南下和談,層層加碼第九百四十七章 拉薩城破 兒子自縊第一百九十九章 請君入甕第四百六十二章 開封解圍第三百六十七章 攻克旅順第八百二十三章 虎嘯中原 何人可擋第五百五十七章 一條繩上的螞蚱第八百四十三章 唐順和議 改土歸流第一百五十七章 壯闊規劃第三百八十一章 山東局勢第六百二十五章 大順建國第六百二十一章 和談背後的博弈第二百九十九章 擄民賣錢第三百零九章 初到彰化第六百八十一章 外攻爲輔,穴攻爲主第五百六十一章 喪權辱國的盟約第六百三十八章 君可自代之第四百六十四章 徑退山西第五百六十五章 屈辱的盟約第六百零九章 順治登基第六百七十五章 陣殺劉芳亮第八百六十一章 南北齊攻 全面開戰第七百九十五章 兩倍迎敵第二十三章 診治第五百六十二章 貝勒全家自我了斷第八百二十二章 三面夾擊,一鼓而滅第六百七十二章 堅壁清野第七百五十一章 擲殺阿巴泰第六百三十八章 君可自代之第二百七十二章 軍階考覈第九十四章 改造第六十二章 赤鳳堡第二百零一章 微服私訪第一百一十九章 首級交易(下)第四百八十五章 近乎碾壓的火炮第四百七十一章 炮打活人第六百三十二章 大清要與流寇結盟第四百三十七章 高傑來投第七百七十八章 先斷水,再下毒第九百二十四章 唐俄議和 力攻西藏第八百五十六章 押桂王一家上城頭第七百八十五章 桂王,萬不可棄城啊!第六百二十八章 流賊席捲明境第三百三十四章 島津氏覆滅第九十四章 改造第七百四十八章 夜襲出城,集束燒營第八百七十八章 求和還是作戰
第四百二十六章 弩兵南下第三百三十六章 舌戰幕府第七百五十六章 重圍頓解第七百四十七章 掙脫鐵鏈的猛獸第六百一十五章 活埋聚殲第八十三章 模式第四百零八章 有如死神的龍擊炮第五百五十五章 刀鋒下的順從第十六章 暗謀第一百七十七章 海島規劃第八百一十四章 東取莊河,西攻岫巖第六百五十五章 治世之能,無過李嘯第七百四十章 迫降黃陂,進逼武昌第六百三十一章 板蕩識忠臣第六百五十六章 此人竟敢自稱監國第八十二章 監撫第一百四十五章 北上追殺第一百八十四章 九皋山之戰(二)第四百八十九章 全城活埋第八百五十九章 納緬甸爲國土第八百一十八章 搏命阻敵第四百二十八章 巴印血戰第七百五十三章 覆軍投降第一百零三章 分派第七百五十六章 重圍頓解第四百零二章 擴軍平南鎮第五十四章 人茸第五百四十章 兩頭押注第四百四十三章 迎娶坤興公主第九百二十五章 與其送死,不如反叛第五百七十章 無毒不丈夫第七十六章 試探第五百六十章 李嘯的三項條件第五百六十八章 盟約簽定第七百二十九章 危如累卵的武昌第四百七十六章 相士方中吉第二百二十九章 一生之敵第二百零五章 購買臺灣第四十一章 凝聚第一百八十二章上中下三策第八十三章 模式第七十四章 阿巴泰第四百一十四章 兵圍馬尼拉第一百七十八章 收爲侍女第四百八十八章 腆顏求存第三百七十七章 英雄落幕第五百二十八章 四面總攻第七百三十三章 水陸合圍第一百六十四章 平妻之請第五百零四章 全面攻堡第五百二十九章 援兵終至第三百四十五章 東征蝦夷第五十七章 報仇第八百三十九章 南下和談,層層加碼第九百四十七章 拉薩城破 兒子自縊第一百九十九章 請君入甕第四百六十二章 開封解圍第三百六十七章 攻克旅順第八百二十三章 虎嘯中原 何人可擋第五百五十七章 一條繩上的螞蚱第八百四十三章 唐順和議 改土歸流第一百五十七章 壯闊規劃第三百八十一章 山東局勢第六百二十五章 大順建國第六百二十一章 和談背後的博弈第二百九十九章 擄民賣錢第三百零九章 初到彰化第六百八十一章 外攻爲輔,穴攻爲主第五百六十一章 喪權辱國的盟約第六百三十八章 君可自代之第四百六十四章 徑退山西第五百六十五章 屈辱的盟約第六百零九章 順治登基第六百七十五章 陣殺劉芳亮第八百六十一章 南北齊攻 全面開戰第七百九十五章 兩倍迎敵第二十三章 診治第五百六十二章 貝勒全家自我了斷第八百二十二章 三面夾擊,一鼓而滅第六百七十二章 堅壁清野第七百五十一章 擲殺阿巴泰第六百三十八章 君可自代之第二百七十二章 軍階考覈第九十四章 改造第六十二章 赤鳳堡第二百零一章 微服私訪第一百一十九章 首級交易(下)第四百八十五章 近乎碾壓的火炮第四百七十一章 炮打活人第六百三十二章 大清要與流寇結盟第四百三十七章 高傑來投第七百七十八章 先斷水,再下毒第九百二十四章 唐俄議和 力攻西藏第八百五十六章 押桂王一家上城頭第七百八十五章 桂王,萬不可棄城啊!第六百二十八章 流賊席捲明境第三百三十四章 島津氏覆滅第九十四章 改造第七百四十八章 夜襲出城,集束燒營第八百七十八章 求和還是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