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七章 喋血雄關

寧完我這話說完,祖大樂卻是冷笑連連。

他手指敲擊着城堞,揶揄道:”喲,聽你這麼說,本兵倒還非得聽聽,你的這狗嘴裡,到底能吐出什麼象牙來?“

聽到這赤裸裸的諷刺,寧完我自我解嘲地尷尬一笑,他輕嘆一聲,向祖大樂遙遙地拱了拱手道:”祖總兵,在下覺得吧,有道是人活一世,草生一秋,所圖所謀者,無非名利二字。象祖將軍這樣位高權重又久經戰陣的人中豪傑,何其珍貴難得。我大清對將軍您那是是極爲欣賞,十分願意刻意拉攏啊。”

寧完成頓了下,又嘆道:“將軍身負大材,卻明珠暗投,落拓邊關,寧某想來,心下亦是唏噓。但祖將軍在明廷之中屈材不得意,而我大清求賢若渴,懷柔遠人,將軍來我大清,卻定能一展雄材,再建功業。祖總兵,識時務者爲俊傑,這般投效大清的良機,萬萬不可輕易錯過啊!”

見祖大樂捋着鬍鬚,一副若有所思的表情,寧完我以爲已將他說動,遂立即趁熱打鐵道:“說一千道一萬,祖總兵這般人中俊傑,這般聰明過人,其實又何必在下在此多言。若祖總兵你能認清形勢,不動刀兵,及時率衆來投我大清,我大清攝政王多爾袞,見到祖總兵這般義舉,雖不敢說如當年曹操一般倒履相迎,但一定會給將軍相當不錯的待遇。諸如封王封侯,賞賜錢財之類,自是不在話下。在下可以保證,只要將軍能率衆獻關來投,那祖將軍與你這一衆部下,一定能在大清繼續獲得高官顯爵,人人皆可保有富貴權勢,這般良機,失之不在,望祖總兵好生把握,切勿……“

“信嘴!兀那賊廝,汝休得巧言令色,再來鼓惑本兵!”

寧完我一語未完,祖大樂瞪起雙眼,厲聲大喝打斷了他的話:“你這賊廝,這般搖脣鼓舌說來說去,無非是想着,可以不動刀兵,便讓俺們獻城歸降。哼!做夢吧你!”

祖大樂臉上顯出凜冽之色,繼續大聲說道:“於今之時,雖然大明皇帝忠烈殉國,流寇喧囂京師蒙塵,實是多災多難之秋。但我等皆是忠義之士,依然有爲國守土之責,這大明疆土,豈可輕棄於人!纔不會象你這賊廝一樣,成爲出賣祖宗,背棄華夏的無恥之輩,在韃虜面前腆顏求存!告訴你,我軍哪怕戰至全軍盡沒,亦不會向爾等韃虜屈膝投降!”

“祖總兵!何必這般固執,又何必在這裡,盡說這些賭氣之話啊。”寧完我見祖大樂軟硬不吃,心下亦甚是惱怒,他眼珠一轉,臉上立刻堆滿起虛假的同情之色,長嘆一聲道:“祖總兵,你也看到了,我大軍一路南下,氣勢之下,兵威之盛,何人可以擋之,可謂勢若破竹矣。那寧遠總兵吳三桂,就極其聰明善斷,見到勢頭不對,立即率衆獻城歸降,免卻了一場刀兵廝殺。我敢料定,對於能認清形勢及時反正的吳三桂將軍,攝政王一定會對其厚待看重,斷不失王侯之位也!“

”祖總兵,你再看看你這山海關,邊處偏遠,外無援兵,現在又已被我大軍團團圍住,斷無逃出生天的可能。要是真要兩軍撕破顏面,刀兵相見,那這城破之日,必定是玉石俱焚,雞犬不留啊!到那那般境地,又怎是一個悔字了得!祖總兵你人中俊傑英武雄材,只要投我大清,前程定是一片大好不可限量,又何必定要死守孤城,與你部下這數千兵馬,要在這塞外邊關裡,不知去爲誰,最終白白地葬送了寶貴性命呢?在下這番話語,非有其他目的,實是出自衷心,還望祖總兵三思啊!”

“哼!本兵既已許國,早把這生死至於度外,這般覺悟又豈是現在纔有,又豈是你這宵小漢奸所能說動!寧完我,你這廝若再要在此大放厥詞,污我耳目,那就別怪本兵不客氣了!”

祖大樂厲聲說完,順手從護衛手中拿過弓箭,搭弓上箭,吱吱拉滿,覷得真切,嗖的一聲,朝寧完我狠狠射出。

箭矢尖嘯着從寧完我臉旁擦過,嚇得他哇哇怪叫,立即拔轉馬頭,與那一衆護衛一起,顧頭不顧腚地掉頭逃跑,倉皇往清軍本陣奔去。

氣喘吁吁逃回本陣的寧完我,垂頭喪氣灰溜溜地向阿濟格稟道:“英親王,在下前去關下苦勸,怎奈那祖大樂軟硬不吃,冥頑不靈,定要與我軍對抗到底,此人着實可恨!看來,於今之計,只能由英親王派發軍兵,攻城奪下這山海關了。”

“哼!沒想到祖大樂這廝如此不識擡舉,真真給臉不要臉,那就別怪本王心狠手辣,毫不留情了!”阿濟格聽完稟報,一臉惱怒,他厲聲喝道:“傳本王軍令,讓全軍加緊修造攻城器械,待器械一造好,立即全面攻城,定要將這號稱天下第一雄關的山海關,給本王一舉拿下!”

“嗻,奴才遵令!”

接下來的向天,山海關處,陷入了一片壓抑至極的沉寂。

清軍就近砍伐樹木,搬運器件,大肆修造攻城器械,整個山海關煙塵滾滾,殺機密佈。

而山海關內的二千守軍,則是用一種麻木至呆滯的目光,看到清軍行動。祖大樂確信,如果不是自已憑着多年威望,以及嚴酷軍紀來約束着這些部衆,也許很多人會被清軍的氣勢嚇得棄城而逃。

這其中,就包括自已的獨子祖澤衍。

當天,祖澤衍在看到自已的父親,親手發箭射跑了前來勸降的寧完我等人時,他嚇得臉色煞白,望向自已父親的目光,十分地不解與迷茫。

雖然他沒有說話,但祖大樂在心下憑直覺也能感受到,他一定是被兵馬衆多的清軍氣勢所震懾,故而對自已徹底斷絕與清軍和談投降之路,內心相當不滿吧。

祖大樂每念及此,心下都有莫名的悲哀。

只不過,軍務緊急,他每天都要來回巡城,確保各處防務都做好了準備,故對祖澤衍這般變化,也沒有太多放在心上。

山海關,這座天下第一雄關,在壓抑至極度日如年的氣氛中,在清軍有如鐵桶般的圍困下,度過了六天時間,在第七天凌晨之際,山海關城四周,紛紛響起了震耳欲聾的號角聲。

準備充足的清軍,終於要開始攻城了。

這樣天來,爲了鼓舞士氣,一直在城頭與普通士兵同吃同睡的總兵祖大樂,睜開惺忪浮腫的雙眼,立刻看到了讓他震撼不已的景象。

三輛巨大堅固,蒙着溼牛皮的攻城楯車,被大批清軍奮力推動着,朝着山海關的東、南、北三座城門,緩緩推去,車輪滾動的吱呀聲,清晰地傳入城上每名守軍的耳中。

而放眼望去,更多的清軍,扛着樺木製成的長長攻城梯,有如一隻只會自動爬行的大蜈蚣一樣,四面八方地向山海關城牆靠來。

見到清軍攻城的氣勢這般盛大駭人,城頭不少守軍士兵臉都嚇白了,更有許多人,雙腿都在微微打顫。

“傳我軍令,嚴密觀察清軍進攻動態,一旦進入攻擊範圍,立即發炮打銃,儘可能地殺退敵軍!”

心下同樣震撼不已的祖大樂,努力剋制住內心的恐慌,故作平靜地下達命令。

“是,在下遵令!”

一場標準的明末戰城池攻守戰,正式開始。

清軍推着楯車,扛着攻城梯,到達了守軍火炮的攻擊範圍後,城頭的大將軍炮,二將軍炮,紅夷炮,虎蹲炮,佛郎機,小銅炮,小鐵炮等炮火,紛紛轟隆打響。

大小不均的烏黑鐵彈,與密密麻麻的霰彈,呼嘯着向攻城的清軍飛去,清軍陣中,迅速傳出連綿起伏的慘叫聲。

令祖大樂揪心的是,清軍彷彿對自已的守城手段早有防備,他們陣型散得很開,而山海關城頭火炮數量又是有限,故對清軍殺傷力十分有限,直到清軍攻到城下之時,都不過只殺死殺傷了數百人而已。

就在這時,接連兩聲震耳欲聾的爆炸聲響起,兩門火炮在僅打了兩輪之後,就炸膛了。

刺目的金黃火光,震破耳膜的爆炸聲,四分五裂的火炮散件,血肉橫飛的一衆炮兵,以及瀕死的傷兵滿地打滾的慘叫,充分展現了一副地獄般可怕的場景。

山海關城頭的火炮,積年累月風吹雨淋地擺放在城頭,平時也根本無人檢修,還是這幾天,祖大樂才緊急安排炮兵檢查了一番,只不過,這樣緊張而匆忙的檢查,基本也是聊勝於無的狀態。

這兩聲炸膛的巨響,離主將祖大樂並不太遠,差點把他的耳膜給生生震破。

他能感覺到,整個世界,迅速地陷入了無聲狀態。

口鼻流血,滿面灰塵的祖大樂,不用看都知道,是有兩門火炮炸膛了。

而在他才扭頭望去時,他遙遙地看到,又是兩道刺目的金黃火光噴濺而起,很顯然,在這一瞬間,又有兩門不知是何種類的火炮炸膛了。

這一刻,置身於無聲世界的祖大樂,心下滿是莫名的悲哀。

雖然火炮炸膛的問題,祖大樂也曾經考慮過,但他真沒想到,這些年久失修的火炮,戰場表現會如此差勁,炸膛會如此頻繁,以致於殺敵不成,反倒成了自殺般的存在。

這樣自殺性的火炮炸膛,自是極損士氣,祖大樂清楚地看到,已有多名炮兵,被炸得喪魂失魄,他們嚎叫着掉頭衝下去,沒有任何人能擋住他們潰逃的腳步。

祖大樂心下痛楚,他張大嘴巴,在耳朵聽不清的狀況下,盡力喝喊着招呼着城頭的炮兵,讓他們抓緊時間打炮,儘可能多地殺死殺傷敵軍。

這時,城下的清軍近一步迫近,在一架架攻城梯,開始越來越靠近城牆時,有大批的清軍弓箭手蜂擁而至。射術精湛的他們,滿搭硬弓,放上重箭,吱吱地拉滿,對着正在城頭忙碌的守軍,激射而去。

呼嘯的箭雨,朝城頭的守軍密集襲來,很多守軍還未來得及反應,就立刻被激射而來的箭矢,給慘叫着活活地射成了刺蝟。

主將祖大樂,就險些中招,幸得兩名護衛及時用盾牌摭護,才讓他僥倖逃得性命。

而更糟的是,由於清軍弓箭手的突然進攻,導至守軍的火銃手被全面壓制,他們還未來得及裝填完火銃,便紛紛中箭大批死傷,迅速潰下城去。

清軍弓箭手一擊得手,迅速弓矢連發,整整拋射了八輪,待到臂力耗盡之後,才向後撤走。

這八輪拋射,讓城頭的守軍死傷極多,火炮的還擊已然完全停止,只有殘留的軍士,在絕望地回射着箭矢,當然,還有殘留未逃的火銃手們,打響了稀稀落落的銃聲。

見到城頭的守軍死傷一片,又沒有了火炮還擊,城外的清軍頓是士氣大振,他們發出野獸般的嘯叫,紛紛加快了前衝的腳步。

一架架攻城梯,快速通過護城河上緊急搭建的浮橋,它們有如會自動爬行的蜈蚣一樣靠過來,梯頭的搭鉤,卟卟地搭緊城頭的堞垛,穩穩地靠在城頭。

攻城梯一旦固定,成羣的清軍,立刻有如螞蟻上樹一般,緣梯而上,直攻城頭。

而那些推着楯車進攻城門的清軍,也再無所顧忌,他們拼力加快前行的速度,把巨大沉重的楯車,抵近到城門的方向,便有清軍開始鋪設木板在護城河上,做成簡易的浮橋,準備運送楯車過河,再去撞爛城門吊橋。

山海關城,這座天下第一雄關,瞬間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可悲的是,清軍開始瘋狂的進攻,而城中守軍,幾乎沒有力量加以阻止。

城頭原本就不多的灰瓶擂木,稀稀落落的扔下去,對清軍的殺傷十分微小。而因爲時間緊急,城頭還未煮開的糞便金汁,也急急傾下,同樣給清軍造成的傷害十分有限。

守軍的表現越是乏力無爲,城下的清軍便愈是猖獗氣盛,那野獸般的吼叫連綿響起,幾不絕耳,全部緣梯上爬的清軍,紛紛加快了攀爬的腳步。

這般危急時刻,祖大樂親自站在北門城頭,他拔出寶劍,怒目圓睜,準備與即將攻下的城頭的清軍決一死戰。

就在這時,耳朵漸漸恢復聽力的他,遙遙地聽到一聲沉悶的砸響。

他驚愕地回頭一看,卻遠遠看到,那由自已的獨生兒子祖澤衍駐守的山海關南面城門,吊橋轟然放下,砸起大片灰塵,那緊閉並加固了的城門,也被緩緩打開。

這一瞬間,祖大樂心如刀割,臉色如土。

在這最危急的時刻,自已最爲信任的親生兒子祖澤衍,竟然向清軍開門投降了!

第三百七十一章 剝皮揎草第六百六十八章 仇人相見第五百九十五章 多爾袞的彷徨第五百六十三章 不祥的兆頭第六百五十六章 此人竟敢自稱監國第五百八十六章 殺主求降第六百七十六章 南阻北攻第九百二十五章 與其送死,不如反叛第七百二十六章 送人頭的騎兵第五百四十一章 老子就是個**的第七百八十三章 馬吉翔出使緬甸第七百二十九章 危如累卵的武昌第五百零九章 孤軍絕境第七百七十章 先滅三國,再來圖你第六百四十五章 吳三桂投清第四百一十四章 兵圍馬尼拉第七百九十六章 全軍盡崩第七百二十一章 生擒艾能奇第四百七十三章 狂暴火力第二百四十一章 明荷鹿港協議第五百零一章 猝不及防第五百二十四章 重創皇太極第七百九十章 橫掃雲南,進逼廣西第五百六十三章 不祥的兆頭第九十九章 去處第七百六十六章 再不生於帝王家第六百五十九章 豪格下獄,索尼自盡第九百二十八章 月夜勸降第八百七十一章 攻破遼陽 援兵突至第六百零五章 和談初議第三百六十七章 攻克旅順第五百八十八章 鎩羽而歸第二百一十三章 意外之遇第七十二章 終勝第九百二十六章 合謀共反第五百六十八章 妥善安排第四百二十八章 巴印血戰第三百一十章 明人來襲第十六章 暗謀第七百一十七章 斬使獻頭,以促合盟第四百四十一章 嫁公主籠將心第二百三十四章 來自臺灣的家信第六百九十二章 援兵皆俘,親子勸降第七百六十九章 給滿清打個棺材釘第六十五章 擴充第九百四十六章 城門混戰 生死一線第七百六十五章 天子也要搏一把第六百三十一章 板蕩識忠臣第五百八十五章 不惜代價第二百三十六章 親往臺灣第一百五十四章 報捷天聽第六百零六章 各懷鬼胎第九百零一章 李自成死,羅尗城危第九百三十章 異變突起,乘夜而反第七百零七章 江南改革之憂思第一百七十九章 五省總督盧象升第十六章 暗謀第一百二十八章 捕魚與曬鹽第三百八十二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一百八十一章 挺進開封第五百一十七章 聯合楯車第一百三十八章 上品青鋒第三百零二章 兩全其美第五十四章 人茸第一百五十四章 報捷天聽第二百章 新巡撫顏繼祖第五百五十四章 豪格返京第一百五十一章 鐵龍城之戰(五)第三百八十七章 剃髮表忠第四百三十五章 從夔州去南洋第九百一十章 前部既滅,邀戰中軍第八百六十章 清順合攻 三方對決第二百二十章 甕中捉鱉第二百四十四章 沈志祥降清第三章 女子第二百四十六章 秘密武器手擲雷第三百四十八章 北圖庫頁島第一百零七章 憂思第四百二十六章 弩兵南下第五十九章 尾隨第七百六十二章 黑暗之門第五百三十三章 不破不立第六百五十六章 此人竟敢自稱監國第六十四章 築城規劃第一百六十九章 佳人本該配英雄第五百二十三章 驚天一炸第四百零五章 龍之復仇第三百一十七章 秘密潛入第一百七十章 皇太極之夢第三百四十七章 定居與歸化第三百七十七章 英雄落幕第一百七十二章 後金之亂(二)第八百九十九章 登極稱帝,建立大唐第二百一十四章 鎮邊城所第七十三章 回堡第九百二十一章 俄軍覆滅,全力攻城第十九章 北行第六百六十一章 孤城絕境第一百八十九章 兵臨城下第二百六十章 謀取濟州島
第三百七十一章 剝皮揎草第六百六十八章 仇人相見第五百九十五章 多爾袞的彷徨第五百六十三章 不祥的兆頭第六百五十六章 此人竟敢自稱監國第五百八十六章 殺主求降第六百七十六章 南阻北攻第九百二十五章 與其送死,不如反叛第七百二十六章 送人頭的騎兵第五百四十一章 老子就是個**的第七百八十三章 馬吉翔出使緬甸第七百二十九章 危如累卵的武昌第五百零九章 孤軍絕境第七百七十章 先滅三國,再來圖你第六百四十五章 吳三桂投清第四百一十四章 兵圍馬尼拉第七百九十六章 全軍盡崩第七百二十一章 生擒艾能奇第四百七十三章 狂暴火力第二百四十一章 明荷鹿港協議第五百零一章 猝不及防第五百二十四章 重創皇太極第七百九十章 橫掃雲南,進逼廣西第五百六十三章 不祥的兆頭第九十九章 去處第七百六十六章 再不生於帝王家第六百五十九章 豪格下獄,索尼自盡第九百二十八章 月夜勸降第八百七十一章 攻破遼陽 援兵突至第六百零五章 和談初議第三百六十七章 攻克旅順第五百八十八章 鎩羽而歸第二百一十三章 意外之遇第七十二章 終勝第九百二十六章 合謀共反第五百六十八章 妥善安排第四百二十八章 巴印血戰第三百一十章 明人來襲第十六章 暗謀第七百一十七章 斬使獻頭,以促合盟第四百四十一章 嫁公主籠將心第二百三十四章 來自臺灣的家信第六百九十二章 援兵皆俘,親子勸降第七百六十九章 給滿清打個棺材釘第六十五章 擴充第九百四十六章 城門混戰 生死一線第七百六十五章 天子也要搏一把第六百三十一章 板蕩識忠臣第五百八十五章 不惜代價第二百三十六章 親往臺灣第一百五十四章 報捷天聽第六百零六章 各懷鬼胎第九百零一章 李自成死,羅尗城危第九百三十章 異變突起,乘夜而反第七百零七章 江南改革之憂思第一百七十九章 五省總督盧象升第十六章 暗謀第一百二十八章 捕魚與曬鹽第三百八十二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一百八十一章 挺進開封第五百一十七章 聯合楯車第一百三十八章 上品青鋒第三百零二章 兩全其美第五十四章 人茸第一百五十四章 報捷天聽第二百章 新巡撫顏繼祖第五百五十四章 豪格返京第一百五十一章 鐵龍城之戰(五)第三百八十七章 剃髮表忠第四百三十五章 從夔州去南洋第九百一十章 前部既滅,邀戰中軍第八百六十章 清順合攻 三方對決第二百二十章 甕中捉鱉第二百四十四章 沈志祥降清第三章 女子第二百四十六章 秘密武器手擲雷第三百四十八章 北圖庫頁島第一百零七章 憂思第四百二十六章 弩兵南下第五十九章 尾隨第七百六十二章 黑暗之門第五百三十三章 不破不立第六百五十六章 此人竟敢自稱監國第六十四章 築城規劃第一百六十九章 佳人本該配英雄第五百二十三章 驚天一炸第四百零五章 龍之復仇第三百一十七章 秘密潛入第一百七十章 皇太極之夢第三百四十七章 定居與歸化第三百七十七章 英雄落幕第一百七十二章 後金之亂(二)第八百九十九章 登極稱帝,建立大唐第二百一十四章 鎮邊城所第七十三章 回堡第九百二十一章 俄軍覆滅,全力攻城第十九章 北行第六百六十一章 孤城絕境第一百八十九章 兵臨城下第二百六十章 謀取濟州島